二戰蘇德戰場被德軍消滅的蘇聯成建制的集團軍有哪些?

中國國民軍第十八軍軍長蔣彪


縱觀整個二戰蘇德戰場,按照時間節點,可以大致分為3大階段

第一階段,從德軍“巴巴羅薩行動”開始到進攻莫斯科的“颱風行動”受挫為節點,該階段以德軍發動大規模攻勢,蘇聯一潰千里後組織節節抵抗為主。因此第一階段,也是德軍充分利用裝甲部隊機動優勢發動鉗形進攻,分割包圍大量蘇聯軍隊。

第二階段,主要集中在南部的斯大林格勒戰場和高加索戰場,以及中部的勒熱夫突出部附近,最終以蘇聯在斯大林格勒取得決定性勝利,德國最大的整編第六裝甲集團軍在保盧斯元帥帶領下投降蘇聯,德軍南線分崩離析。在中線莫德爾挫敗了了朱可夫的進攻,整體上互有勝負,但此後蘇德戰場攻守形勢逆轉。

第三階段的戰鬥,從庫爾斯克戰役開始到蘇聯解放柏林告終,蘇聯對德軍發動了兇猛的反擊,將德軍消滅殆盡。

因此第一階段也就是二戰蘇德戰場前期是德軍成建制殲滅蘇聯集團軍最多的時期。

那麼我們來看下第一階段的主要戰役有哪些

1、第一次明斯克戰役

▲從地圖上可以明顯的看到德軍兩次較大的鉗形攻勢

德軍中央集團軍群以強大的裝甲部隊連續實施了多次鉗形突擊,圍殲了亞韋斯托克突出部和明斯克的蘇聯紅軍集團,此役蘇聯喪失了整個白俄羅斯,整個蘇聯西方面軍幾乎團滅。

在開戰前,蘇聯西方面軍由第3、第4、第10、第13,4個集團軍組成,擁有62.5萬人,

▲戰後,蘇軍有290000名士兵被俘,50000名士兵失蹤、80000名士兵戰死,仍有250000名士兵衝出了包圍圈。

此戰蘇聯第3集團軍、第4集團軍,第10集團軍被包圍,但不同的是第三集團軍通過多次艱苦奮戰突出重圍,經大本營部隊補充後隸屬到了中央方面軍。

而第4、第10集團軍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兩隻集團軍均被德軍圍殲,後再次重建,其中第4集團軍在1943年又被德軍圍殲,也是蘇軍中少數被圍殲兩次的集團軍了。

2、斯摩稜斯克戰役

▲斯摩稜斯克戰役蘇軍雖然付出了較大的代價,但是仍將被合圍的3個集團軍解救出來

德國繼明斯克戰役後,企圖以中央集團軍群圍殲蘇聯紅軍斯摩稜斯克集團,德國的鉗形攻勢再現,在斯摩稜斯克以南地區合圍了蘇聯第19、第16、第20集團軍,隨後蘇聯又集結第29、第30、第28、第24集團軍向德軍進攻,雖然成功解救出了被圍的3個集團軍,但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莫吉廖夫集團、斯摩稜斯克集團和羅斯拉夫爾集團、戈梅利集團先後被殲滅。

3、在維亞濟馬—布良斯克戰役戰役

▲一招鮮吃遍天,維亞濟馬—布良斯克,德軍完成了對蘇軍5個集團軍的合圍

德國中央集團軍在維亞濟馬—布良斯克區域,對蘇軍西方面軍、預備隊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實施了2次大規模的圍殲戰,其中第19集團軍、第20集團軍、第24集團軍、第32集團軍、第39集團軍,近5個集團軍被殲滅。

4、基輔戰役

▲基輔戰役是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對蘇聯基輔軍區完成的一次大圍殲,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圍殲戰,此次戰役中有眾多蘇聯的成建制集團軍被圍殲。

在基輔戰役前的烏曼戰役中第6集團軍、第12集團軍被合圍殲滅。

在基輔戰役中第5集團軍、第26集團軍、第21集團軍、第37集團軍被合圍殲滅。

綜上所述,先後有13個集團軍被德軍成建制圍殲,其中第4和第6集團軍是少數被圍殲2次的集團軍


小油瓶侃歷史


德軍在1941年到1942年之間的戰略進攻時期曾經多次合圍殲滅蘇軍整建制的集團軍,不過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德軍便基本失去殲滅蘇軍一整個集團軍的能力,主要是德軍進攻兵力的缺乏,尤其是齊裝滿員的步兵師,裝甲部隊無法徹底封閉包圍圈,所以被圍的大部分蘇軍在放棄重型裝備後基本都能逃出包圍圈。到1944年德軍的實力就更加羸弱了,兵力上匱乏越來越嚴重,即便是包圍住那些突入德軍戰線後方的蘇軍軍級單位,也無法集結足夠的兵力和彈藥消滅之。到1945年則連蘇軍師級單位也無法殲滅了,德軍只能是通過包圍來限制其作戰行動,根本沒有兵力可供殲滅蘇軍之用。我們大體羅列下德軍在東線實施的幾次大規模的合圍戰。


明斯克戰役:這是德軍在東線實施的第一場大規模殲滅戰,強大的中央集團軍群在明斯克附近包圍了蘇軍西方面軍的主力4個集團軍,蘇軍第3和第10集團軍基本被全殲。

斯摩稜斯克戰役:德軍在中央方向上實施的第二次大規模合圍戰,包圍殲滅了蘇軍第16、19和20集團軍。

烏曼合圍戰: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實施的第一次大規模合圍戰,包圍殲滅了蘇軍第6、12和18集團軍,不過有相當數量的蘇軍突圍而出。



基輔合圍戰:由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協同發起的合圍戰,堪稱史上最大規模的合圍戰,蘇軍第5、21、37、26集團軍的大部和第40、38集團軍的一部被殲滅。

布良斯克—維亞濟馬合圍戰:中央集團軍群“颱風行動”的第一階段作戰,形成的兩個大型包圍圈殲滅了7個蘇軍集團軍的大部分,分別是蘇軍第19、20、24、32、3、13、50集團軍。

亞速海會戰:由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的第1裝甲集群和第11集團軍實施,殲滅了蘇軍第18集團軍。

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通過防守和反擊德軍殲滅了蘇軍第6和第57集團軍。

克里木戰役:德軍第11集團軍先後殲滅了蘇軍第44、51集團軍和塞瓦斯托波爾要塞裡的濱海集團軍。


戰略論


蘇德戰爭成建制大部或全部被殲的集團軍按年月份如下:

1941年6月的比亞維斯托克—明斯克合圍圈的蘇西方面軍第3、4、10集團軍。第3集團軍司令庫茲涅佐夫中將後成為突擊第3集團軍司令,1943年晉升上將,參與攻取柏林;第4集團軍司令科羅勃科夫少將7月與西方面軍司令巴甫洛夫等被斯大林下令槍決。

7-8月斯摩稜斯克合圍圈蘇西方面軍第16、19、20集團軍。第16集團軍司令盧金中將後在10月維亞濟馬合圍圈被俘;第19集團軍司令科涅夫中將後成為二戰蘇軍著名的三駕馬車之一;第20集團軍司令庫羅希金中將。

8月的烏曼合圍圈蘇南方面軍第6、12集團軍。第6集團軍司令穆濟琴科中將和第12集團軍司令波涅傑林少將被俘,前者1947年退役,1970年去世;後者1950年以叛徒名義槍決。

8-9月傑米揚斯克附近莫爾沃季齊地域蘇西北方面軍第27集團軍,司令別爾扎林中將。

9月基輔合圍圈蘇第5、21、26、37集團軍。第5集團軍司令波塔波夫少將傷重被俘,1961年晉升上將,1965年去世;第21集團軍司令庫茲涅佐夫中將即前述第3集團軍司令;第26集團軍司令科斯堅科中將1942年5月哈爾科夫進攻戰役中以西南方面軍副司令身份戰死;第37集團軍司令弗拉索夫中將在1942年6月任第2突擊集團軍司令時投降叛變,1946年被槍決。

10月布良斯克—維亞濟馬合圍圈蘇西方面軍第16、19、20集團軍和預備隊方面軍第24、32集團軍。第19集團軍司令盧金中將被俘,第24集團軍司令拉庫京少將戰死,第20集團軍司令葉爾沙科夫中將和第32集團軍司令維什涅夫斯基少將被俘。第16集團軍司令羅科索夫斯基逃過一劫。

10月亞速海會戰蘇南方面軍第18集團軍,司令斯米爾諾夫中將戰死。

1942年4月維亞濟馬進攻戰役陷入重圍的蘇西方面軍第33集團軍,司令葉菲列莫夫自殺。

5月哈爾科夫進攻戰役蘇西南方面軍第6集團軍和南方面軍第57集團軍,第6集團軍司令戈羅德尼揚斯基中將和第57集團軍司令波德拉斯中將戰死。

6月因柳班進攻戰役被斷後路的蘇沃爾霍夫方面軍突擊第2集團軍,司令弗拉索夫中將投降叛國。

7月塞瓦斯托波爾蘇北高加索方面軍濱海集團軍,司令彼得羅夫少將。


歷史扒糞機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對蘇宣戰。

雙方開戰軍力對比:

納粹德國(Nazi Germany):

550萬人。190個師,153個陸軍師包括19個裝甲師和14個摩托化步兵師、37個僕從國師

498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200門火炮(50毫米以上)、192艘作戰艦艇

北方集團軍群:由威廉.裡特爾.馮.李布元帥指揮

-目標:佔領列寧格勒

中央集團軍群:由費多爾.馮.博克元帥指揮

-目標:攻佔斯稜摩斯克,進攻莫斯科

南方集團軍群:由格特.馮.倫德施泰特元帥指揮

-目標:攻佔基輔,進攻斯大林格勒

蘇聯(Soviet Union)

537.3萬,其中268萬陸軍部署於西部。170個師

12000飛機(新型飛機1540架),西部部署5000架、22000輛坦克(1475輛新式坦克)、37500門火炮、396艘作戰艦艇

西方方面軍(由德米特里.格里戈裡耶維奇.巴普洛夫大將指揮)

西北方面軍(由費奧多爾.伊西多羅維奇.庫茲涅佐夫上將指揮)

西南方面軍(由米哈伊爾.彼德羅維奇.基爾波諾斯上將指揮)

開戰:佈列斯特戰役,無建制被殲滅

明斯克戰役,8天50萬傷亡,第三、第十集團軍11個師被全殲

斯摩稜斯克戰役,2月45萬傷亡,第十六、第十九、第二十集團軍被圍全殲,全殲戈梅利集團、大盧基集團、莫吉廖夫集團、斯稜摩斯克集團、羅斯拉夫爾集團(這些xx集團我是真找不到具體編制!下面不展示出來了!)

基輔戰役,2.5月80萬傷亡(被俘的基本活不下來所以算到死亡),第五,第六,第十二,第十八,第二十一,第二十六,第三十七集團軍被全殲

列寧格勒戰役,16月33萬傷亡,無建制全殲

莫斯科戰役,3月65萬傷亡,第五十集團軍被全殲,預備隊方面軍大部被殲

塞瓦斯托波爾戰役,9月24萬傷亡,第四十四,第五十一集團軍被全殲

斯大林格勒戰役,8月113萬傷亡,無建制全殲

哈爾科夫戰役,1月4萬傷亡,第六集團軍(新),第一近衛團軍被全殲,重創第三集團軍(之後直接就地編入了,所以理解為建制性傷亡)

庫爾斯克戰役,1月191萬傷亡,無建制全殲

奇克塞戰役,資料過少

巴格拉季昂行動,2月18萬傷亡,無建制全殲

'這倆.中間的戰役不用找了,蘇聯摧枯拉朽

柏林戰役,1月35萬傷亡,無建制全殲


人性天使


從1941年開始,希特勒實施巴巴羅薩計劃入侵蘇聯,在最開始的頭幾個月裡,蘇聯軍隊損失了將近300萬人,軍隊傷亡率不可謂不慘重。

其中傷亡比較大的基輔會戰,蘇軍的西南方面軍,幾乎被全殲,布良斯克方面軍和南方方面軍受到重創,蘇軍的軍事力量受到了極大的消耗,不得不緊急從遠東和西伯利亞調兵增援,此戰造成蘇軍第五,第二十一,第二十六,第三十七等集團軍,大部被殲。第三十八集團軍,第四十集團軍,是一部被殲滅。,

在突圍中蘇軍西南方面軍司令員基爾波諾斯上將,政委布爾米什堅科,參謀長圖皮科夫,全部陣亡。其中第五集團軍大約有60萬人被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軍整建制被圍殲的例子有很多,在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那麼我們要問了,為什麼蘇軍傷亡這麼大?原因很簡單,蘇軍各級指揮官,尤其是高級指揮官,指揮思想落後,戰法落後,中級指揮官在戰場上,無法辨明形勢,對敵人的情況瞭解不足,在遭受重大打擊後驚慌失措,不能及時有效地下達作戰命令,更不能貫徹執行上級的作戰命令,當然了,這與斯大林的大清洗也有很大的關係,有很多指揮官都是在戰前臨時提拔上來的,不能完全適應自己的這個指揮崗位。


天使老說喜歡我


1941年6月22日巴巴羅薩行動開始——1945年 1月蘇聯轉入歐洲戰場,這期間一般稱為蘇德戰爭或者蘇德戰場,蘇聯稱為偉大的衛國戰爭。德國稱東部戰線。


一、1941年6月22日巴巴羅薩行動開始後比亞韋斯托克-明斯克戰役。

蘇聯第3和第10集團軍全部被殲滅。第3集團軍指揮官瓦西里庫茲涅佐夫將軍帶著殘餘隊伍逃出包圍圈,第10集團軍指揮官KD Golubev將軍和炮兵指揮官M. Barsukov將軍也逃出來了。

同時,第4,第11和第13集團軍損失慘重!

該戰役蘇聯軍隊傷亡417,729人,其中341,012人死亡或失蹤,76,717人受傷。蘇聯設備損失總計1,177-1,669架飛機,4,799輛坦克和9,427門各種炮。

6月30日,蘇聯第10集團軍被消滅,總部被摧毀。其實6月27日蘇聯第10集團軍就已經基本崩潰了。第10集團軍包括:

  • 第一步槍軍團(第2、第8步槍師)
  • 第五步槍軍團(第13,第86和第113步槍師)
  • 第六騎兵軍團(第6、第36騎兵師)
  • 第六機械化軍團
  • 第十三機械化軍團

1941年10月在南部陣線重新組建,但由於戰鬥條件嚴峻而停止。11月在伏爾加地區進行改革組建。

第3集團軍下轄:

  • 第4步槍軍團(第27,第56和第85步槍師)
  • 第11機械化軍團(第29、第33坦克師和第204機動師)
  • 第21步槍軍團(第17、第24、第37和第50步槍師)

6月30日,斯大林解除了前線總指揮巴甫洛夫將軍職務,7月22日,他的許多工作人員和他一起被處決,罪名是“怯懦,沒有履行職責”。1956年恢復名譽。

德米特里巴甫洛夫(1897-1941)

二、蘇聯西南戰線。1941年6月23日至30日布羅迪戰役。

蘇軍第8機械化步兵集團軍全部被殲滅。該集團軍由第4騎兵軍團,第7步槍師,第14重型坦克旅和第23輕坦克旅組成。1941年6月,兵力大約3萬,932輛坦克(標準配置為1031輛)。

該戰役使蘇聯軍隊造成了嚴重的傷亡,其餘倖存下來的部隊基本無法運作。

三、1941年8月7日至9月26日基輔戰役。

基輔戰役以蘇聯紅軍慘敗結束。由此造成蘇聯西南方面軍必須重建。其中第5,第37,第26,第21和第38集團軍約43個師幾乎被殲滅,第40集團軍損失最慘重。蘇聯方面傷亡616,304人。

四、1941年9月26日—1941年10月亞速海之戰。

蘇聯第9和第18集團軍被德軍第11集團軍和第一裝甲軍包圍在一個“老虎鉗”中四天將其殲滅。蘇軍106,332名士兵被俘,212輛坦克被摧毀,766門各種類型炮。德國只損失12,421人。


血色黃昏的黃昏


我只知道基輔會戰,蘇聯四個集團軍被殲滅。


0246517


二戰蘇德戰場,沒被蘇聯成建制殲滅的德軍集團軍有哪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