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省考行測試卷做題順序該如何安排

公務員考試中行測是一大重頭,在競爭激烈的當下,我們若想成功上岸,行測的分數要“勢在必得”,而同樣一張卷同一個人做,若調整了做題順序,可能會得到兩種不同的分數,選對做題順序就是很關鍵的一步,下面中公教育專家就來說一說如何根據自身情況調整做題順序。

一、五大題型瞭解到位

大家若想選擇最優順序,必須知道行測五大題型的特點,才能更好的結合自己情況調整做題順序。行測共有五大題型,分別是常識、言語理解、判斷推理、數量關係、資料分析,那這些題型中常識部分是不需要大家在考試時多動腦,也就是常識題會不會一目瞭然,那做題時不需要糾結。而剩下的四種題型在做題過程中都需要我們通過思考得出答案。這四種題型既然需要我們深思熟慮,大家就需要想一下在做這些題目的過程中,到底考查了我們哪些思考能力,比如偏理的題目考查邏輯思維、分析能力和計算能力,偏文的題目考查語言閱讀理解的能力和大家的感性思維,說白了就是能不能理解考官的意思。大家如果對這種問題有所瞭解,我們就可以按照考查能力將這些題型重新劃分,首先考查理科較強的題型應該是數量關係,其次是資料分析,但是資料分析中包括對材料的閱讀和梳理,所以資料分析可以理解為理多文少的題目。再接下來是判斷推理,判斷推理考查大家的邏輯思維,這部分中的必然性推理、類比推理、樸素邏輯、圖形推理更側重的是理科,而可能性推理更側重的是文科。最後言語理解這部分就是一個文科類的題型。

二、知彼知己才是關鍵

大家對題型有了分類瞭解,接下來就是要清楚的認識自己,哪些能力是強項,哪些能力是弱項,比如文科較好的考生做言語理解的題目和可能性推理就會更順手一些,資料分析次之,最後是數量關係,而理科較好的考生對於邏輯思維較強的題目會做的更好一些,資料分析、必然性推理樸素邏輯會更好一些,言語理解次之。當然數量關係一直以來都是大家的弱項,但若想成功上岸勢必不能放棄。

2019省考行測試卷做題順序該如何安排

三、究竟如何選擇

如果有的考生理科相對較好,閱讀能力一般,那就要先做理科再做文科,但是不要把言語都留到最後,意思是說大家可以先做資料分析,然後做邏輯判斷,這兩個題型做完之後大家有一定的閱讀感覺,閱讀文字會更加流暢,那麼言語理解的準確率會更高一些,而數量關係大家可以利用剛髮捲子塗考號的時間快速判斷做哪幾道題,給數量關係預留10分鐘即可,能做幾道做幾道。

那如果是文科相對較好,理科較為薄弱的考生,中公教育專家建議大家先做邏輯再做資料分析,因為理科不好如果放在最後有疲勞感,更會影響做題準確率,也就是說做理科題目必須要在大腦清醒的時候做,然後做言語理解,而數量關係中公教育專家建議大家做完資料分析做數量關係,也是預留10分鐘時間,能做多少做多少。

當然上述的做題順序是中公教育專家推薦給大家的,在選擇做題順序時大家一定要通過實戰體會各個順序的區別,可以通過幾次模擬考查一下,看看各個題型的時間安排,做題感覺以及準確率,最終找出做題狀態最佳的做題順序。

更多相關資訊關注普洱中公教育peoffcn或普洱人事人才網puer.offcn.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