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中突然大出血,為了止血花費一個小時

手術,俗稱“開刀”,是醫生治療外科疾病常用的醫療手段。而由於其治療手段的特殊性,手術過程中往往險象環生,大出血時有發生。因此,手術醫生和麻醉醫生常常承擔著很大的風險。


手術中突然大出血,為了止血花費一個小時


這天,麻醉科孫學永副主任醫師一大早便來到了科室,因為今天有一位特殊的患者在等待著手術。這是一位晚期卵巢癌患者,44歲,準備行腹式腫瘤細胞減滅術以及盆腔和腹主動脈的淋巴結清掃術,而令孫學永醫師尤為注意的是,這個患者50天前剛剛進行了一次手術。進行麻醉交班和術前病例討論後,孫學永醫師早早進入了手術間,為患者準備麻醉藥品、物品,檢查麻醉機、監護儀,並再次查看了患者的電子病例和術前訪視內容,同時靜待患者的到來。

患者被接到手術間後,開放靜脈通路,連接各種監護,行左側橈動脈穿刺置管並監測動脈血壓。經靜脈推注麻醉藥、氣管插管、穩定呼吸,手術順利開始,患者的各項體徵也平平穩穩,但是孫學永醫師仍然密切關注著監護儀上的每一個數字,每一條波形。

忽然,手術檯上醫生急切地說到:“患者大出血,立即輸血!”只見手術檯上出血洶湧,患者血壓快速下降。

“快!增加靜脈通路,加壓輸液!呼叫麻醉科李黎副主任!”孫學永醫師喊道,同時手上動作不停,迅速拿起提前準備好的升壓藥推注。

李黎副主任很快到場,指示:“手術醫生控制檯上出血,孫學永醫生立即開放中心靜脈!準備輸血!”

“患者出血實在太多了,止不住!李主任,用自體血回收吧?”手術醫生焦急地說道。

李黎副主任面露難色:“可是,這是位腫瘤患者,使用自體血回收要慎之又慎……”

但是眼看患者大量的出血,患者生命危在旦夕!在快速與手術醫生和家屬溝通後,緊急時刻搶救生命,刻不容緩!權衡利弊後,立即啟用自體血回收,為患者進行自體血回輸!麻醉護士牛國營、劉栩穎、杜佳穎以最快的速度準備好兩臺血液回收機,同時進行手術的自體血回收,兩臺自體血回收機同時運行,一邊回收,一邊洗滌,一邊回輸給患者。同時麻醉科總住院醫師王舉迅速進行了超聲引導下的右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手術室總護士長王立新帶領護士團隊緊密配合。


手術中突然大出血,為了止血花費一個小時


系統而嚴謹的培訓和無數次搶救的經驗,使每個人都很清楚自己在這場“奮戰”中所扮演的角色,默契地配合使每一份努力都匯聚在一起,組成一隻無形的大手,阻止生命的流逝。

一個多小時後,出血終於止住了,手術繼續進行。手術歷時將近7個小時。手術結束時患者血壓、心率均在正常水平,複查血凝功能和電解質等指標也都恢復正常。經統計,患者術中自體血回輸2873ml,同時輸注異體懸浮紅細胞14u,冰凍血漿1600ml。

危急關頭的自體血回輸在此次搶救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它快速有效地收回了手術臺上的出血,經過離心、洗滌等處理,把患者自己的紅細胞重新輸回給患者,節約血液,爭取時間,挽救生命。

惡性腫瘤是自體血回收的相對禁忌症,而非絕對禁忌症。在患者瀕臨生命危險的時候,越早為患者輸上血,患者就離死亡威脅更遠一步。大出血是手術過程中最嚴重的狀況之一,一旦發生,隨時都會導致患者發生DIC,甚至失去生命,因此,在出現大出血的時候,快速、有效地為患者輸上新鮮、大量的血液是重中之重!自體血回收這項技術,一經推出,便受到手術醫師的歡迎,在“血荒”的情況下,自體血回收彷彿一劑“良藥”,為手術醫師解決了最為頭疼的問題,而由於自體血回收是對患者自身丟失的紅細胞立即回收利用,不僅為搶救生命爭取了大量的時間,而且避免了異體輸血的各種併發症和風險,同時因為回收的血液幾乎是最新鮮的,對患者的預後也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文圖:周斐 杜佳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