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宁乡棠甘山的风

湖南宁乡棠甘山的风

“咻——,哎呀呀,棠甘山这风呀……”过一个冬天,总要听几个外乡客这样招呼棠甘山的风。

棠甘山的风确实冷,你要不信,来试试?

到了龙田集镇,沿河南下五公里,过了唐僧桥就是棠甘山。棠甘山很窄,从这山头到对面山头,似乎只需轻轻一跃就能踏过。两边的高山硬是把棠甘山挤成一条小沟。小沟南北顺向,因地势特殊,风既不从东来,也不走西口,一年四季就南北风吹。从集镇到唐僧桥入口,一路黄土山坡,只要过了唐僧桥,又是另一幅景象。山全是石头做的山,河也全是石头装的河,放眼处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所以,石头缝里生出来的风也就特别的凉。由于风撒野似地乱吹,导致大自然的变化跟不上季节。他乡还是一片嫩绿,此处却已杨柳丝条了。

湖南宁乡棠甘山的风

棠甘山的风确实霸气。一旦风起,呼呼列列,树摇草荡。从炉厂哩到狮子山,约两公里的村庄要来回刮几天,不停不住。袭人也在不经意间,如你闲步乡间小道,洼地里突然风起,尘土飞扬。尤其是在冬天,卷起来的风里,既有雪沙的沙,也有石沙的沙,呼啦啦如撕裂一般的尖叫,扑面而来,防不胜防。面对她的肆无忌惮,你也只能自己窝着火,更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韪,把风一顿骂。特别是外乡客,不管你是路过,还是落定乡间做客,要是自己不好好招呼,保准你要躺个三五天。凡走过路过的,都有同样的感概:棠甘山的风像一把刀。确实,不然狮子山顶上,石狮面那皱纹也没那么深。

棠甘山的风有一部份是从古双峰上吹来的。古双峰山脉走向正好与棠甘山相向,相隔不足一里,风自然也不反背吹,顺势下。所以,古双峰的风,也就是棠甘山的风。风起了,云起了,雨也跟着下。村里人也习惯了那里的自然变化,耕种、凉晒、出行,先要抬头看看古双峰的天空,那山头的天气变化也成了地方人临时天气预报。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与风的情结,似乎更有着千丝万缕。

湖南宁乡棠甘山的风

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棠甘山的风,古双峰的钟。可见就只有钟能与风一样遐迩闻名。钟是古双峰华严寺里的钟,朝起晚落、寺庙祭祀才能响起,与棠甘山的风同声共振,其声周围五里都能听到。只可惜风虽还在刮,钟却已成往事。如今的寺庙遗址、被盗古墓、青石古塔……所有的故事,都只能在风声里聆听。

另外,还有一股风是从瓦子寨山上飘下来的。棠甘山有一条河,叫油嘴冲河,源头就在瓦子寨半山腰。水起的地方,风自然在那里生。风随水走,水的归处在棠甘山,风自然就是棠甘山的风了。不过,瓦子寨下来的风没那么烈,就飘飘洒洒,大大咧咧的走几个来回,最急时也就在山坡田野起一些浪。她的温柔应该是为当年的鲁莽感到愧疚而温柔。三百年前,梅王梅四保揭竿而起之时,是她招展过那杆旗帜,是她燎起过山头的烽火,是她吹响了冲锋陷阵的号角,是她抚摸过不再归途的亡灵……当年瓦子寨的一场浩劫,以致于几百年后还在流传那些诡异而又悲凉的事,如某年油嘴冲河发大水,流淌过殷红殷红的血水。如某夜,月黑风高的夜,油嘴冲冲里传来阵阵的呻吟声……距今几百年的事,如今说起仍毛骨悚然。棠甘山每座山都是传奇,每个角落都有故事。

湖南宁乡棠甘山的风

如今的棠甘山,正刮着一股文学春风,喜讯频频,年青的学子们英气正发。如狮子小组的王欣荣,已成大师级别的一手书法,堪称精美,现在大市里设馆授教,已桃李三湘。如栗树小组的郭帅华,一幅人物素描,博得高校招生办青睐,现西安美院深造,待来日功成,定为山河挥毫点彩。如冬炉小组的张黎,手屈一指的高材生,现法国留学,随时等待祖国召唤。还有好多的大学生,正在各高校研读,踌躇满志。羽翼渐丰,指日即可展翅长空。

还有一群棠甘山人,有从政的,从教的,也有经商的,在各自的行业里,一步一个脚印,尽己所能,发光发热。带动的风里有他们最美的歌。

昨夜,棠甘山又起风了,这次的风是从山那边来的,带着云,带着五彩缤纷的云……

湖南宁乡棠甘山的风

作者张贻谋:棠甘哥,宁乡龙田人,系宁乡市诗散文协会会员。无职业,闲散游民,喜欢文字,也爱写写。

秦巴美好江山,携手与您共创美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