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卑歷史,匈奴歷史,契丹歷史,金史是中國歷史嗎?為什麼隋唐清就是呢?

金世遺282


中國歷史是什麼?自然是中國疆域內族群的歷史。

中國歷史上從來不是單純的農耕族群的歷史,而是農耕與遊牧相互交織在一起的歷史(兩大主體生活方式,其他如漁獵等也包括在內,這裡沒做細分)。

遠古傳說不提,先看夏商周三代統治下的各部落,就是各種生活方式都有。如建立商朝的商族就是遊牧、商業和農耕的混合體。周滅商,分封天下,分封過程也是武力征服的過程,原住民要麼臣服,要麼被驅逐,而分封的這些土地大都適合農耕,所以那些追隨周國打天下的諸侯也轉變成農耕了。周朝時形成了比較穩定的農耕文化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文化族群――華夏,但華夏和蠻夷戎狄也並未割裂開,而是相互交流,周王室和各諸侯國與戎狄的通婚記錄就多如牛毛。夷夏之防並沒有後世那麼強烈。

隨著華夏族群的日益強大,原來的遊牧部落或是轉變為農耕部落,或是遷移到更偏遠的地方,逐漸在北方中原勢力不願意去的苦寒之地,形成了兩支較大的遊牧族群――匈奴和東胡,而他們的歷史使命就是南下搶生存資源。這成了以後中國歷史的主要形態。兩大族群為了爭奪生存空間不斷地戰與和,共同形成了波瀾壯闊的中國歷史。

漢匈之間的戰爭與和平(秦朝短暫,用漢匈來代替這一歷史時期,也包括了秦朝和匈奴),可以很好的詮釋兩大族群的關係。匈奴強大起來,就要找漢朝要錢要糧要女人,不給就搶。漢朝呢,打不過時就滿足要求,打的過時就揍你一頓,但也不會往死裡揍(這點其實很重要,是中原政權和遊牧政權的重要區別。中原政權是要打服你或驅趕你,不是要滅絕你;遊牧政權呢,在征服過程中經常滅族,這導致很多北方遊牧部落從歷史上消失)。漢朝打敗匈奴,不是要把這塊大牧場劃給自己用,為何不派一些農民過去開墾種地呢,種地不划算,那派農民過去放牧呢,恐怕過不了多少年,農民就變成牧民了。

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等遊牧部落能一次次崛起,正是和中原王朝的政策有關。包括北魏、契丹、金、元、清等遊牧民族建立的中原政權在內,都不會對遊牧部落趕盡殺絕。而這些遊牧部落,從來也不是獨立發展起來的,他們和中原王朝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你把任何一方割裂出去,都會造成歷史的不完整。

更何況,主要事件的發生地還是在如今中國的領域內,自然是中國歷史了。


歷史的流流


中國之稱由何而來?顯然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周朝時便有“中國”之名,但彼義非今義,當時以為居天下之中心,故稱“中國”,只是一個區域、位置的概念,歷朝國號都未以“中國”為名,辛亥革命後,中國才具有國名的含義。

個人認為,為何不以匈奴史、鮮卑史、契丹史、金史為正史,而以《漢史》《晉史》《宋史》為正史,裡面有主體和傳承的意味。



中華文明的主體是漢文明

歷史五千年,只有漢文明比較完整的保存下來,其他文明或消失或殘缺,這也是歷史選擇的結果。而且漢民族是中華人口最多的一個群體,所影響和涉及的歷史,從深度、廣度來講都是最為深刻的。

即使元、清兩個少數民族執政時,他們也發現,只有推行漢制才是最合理的統治方法。因此這一套社會制度、執政理念、歷朝歷代都是圍繞“漢”來展開的。



各個朝代具有上下傳承的過程

以後代前,稱作正統的沿襲,即使當時處於分裂狀態,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如從周算起,秦代周,漢代秦,漢就是正統,匈奴在當時是外敵,自然不能以匈奴史為主。再如到了西晉滅亡時,漢人政權南渡建立東晉,也是西晉的傳承者,北方的鮮卑北魏雖強,但也不能作為正史存在。當然了,如果匈奴、鮮卑打敗統一了漢政權,那麼歷史又是另一番走向了。

順遞到宋時也是如此,宋朝是五代十國後能接替唐朝的唯一繼承人。同期的契丹、金雖然在軍事上佔優,但是不具備這個繼承人的身份。



匈奴、鮮卑、契丹、金史算中國歷史嗎?

當然算。此時彼時已經大有不同,這些歷史上的民族都在現有中國的疆域內,而且已經不同程度的融入,你已經無法找到一個匈奴人或契丹人了,他們的後代都被稱作“中國人”。

元時就曾編修《遼史》《金史》,作為一個朝代一個國家的記載,一直都存在,都已被收入中國的歷史中。


百味乾坤


這個裡面的民族最後都和其他民族融合,變成了我們現在熟知的民族,而且你要知道中國二十四史是包含《遼史》、《金史》的,他怎麼可能不是中國歷史呢?

匈奴最早的時期一直是在中國北方,在很長一段時期都是中原的心腹大患,漢武帝時期,霍去病。衛青逐匈奴於漠北,還有一部分被遷居中原,而且後來還有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建立前趙政權,所以他們是屬於中國古代史的。

再說鮮卑,鮮卑也是屬於遊牧民族,在匈奴之後興起,鮮卑最早的起源是東胡,和匈奴基本上是同時期的,後來被冒頓打敗,後來匈奴內訌,鮮卑趁勢崛起,在西晉”八王之亂“以後,鮮卑各個部落在中原紛紛建立國家,這就是“五胡亂華”時期,鮮卑族建立的國家也是在我國史書上有記載。

契丹是發源於我國東北地區,在唐朝末年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了大契丹國,石敬瑭稱“兒皇帝”割讓幽雲十六州,在後來改國號為“遼”,比宋朝建立的時間還要早,後來被金國所滅,金國的發源地也在東北,金代遼成為統治中國北方的國家,其實在遼金時期的中國更像是戰國時期,雖然在那個時候遼金都屬於外族,但是經過後面的融合都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部分。

還有就是這些民族最後都和漢族所融合,或者是新形成的民族也在中國56個民族之中,更何況他們生存的地方也都屬於中國的國土,所以是屬於中國古代史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師哥講史


首先你把順序說錯了,最早是匈奴,然後是鮮卑,接著是契丹,然後是大金!在歷史上,他們都不是大中華的中心,包括經濟中心,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主要是文化中心。西周和東周,東周又叫春秋和戰國,他們都很厲害,但都不是中心,只能叫戰國七雄,他們的文化中心還是大週一統。

提問就像學習,孩子學習的時候,讓孩子把題目先看一遍,先讓他們有自己的思維。如果實在不會,再引導答案。不鼓勵孩子張嘴就問,讓他們先學知識,然後讓他們自己理解,然後做出比較,那樣孩子才會學習好。

學習是這樣,任何事情都是這樣。我經常和人們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難,因為問問題就指出了道路和方向,而這是特別重要的。我特別喜歡陸游先生的詩,七個字經常掛在嘴邊,絕知此事要躬行,與提問者,自問者共勉!



大志遠思想空間


鮮卑是,匈奴部分是,金國是,契丹是,隋唐元清都是(*'▽'*)♪

判斷是不是中華史有兩個很直觀的參考標準:

一個是:這個民族的主題部分在沒在新中國,中華民族大家庭裡。

另外一個是:二十四史裡有木有,二十四史是中華歷史的脈絡主軸,在二十四史裡的肯定都是中華歷史,鮮卑有《魏書》,金有《金史》,契丹有《遼史》,隋有《隋史》,唐有《新/舊唐書》等等


依與夢


他們只能非正統的華夏文明…但是融滙了華夏文明的華夏神國中的任何一方:都是大中華家族的一員。只不過分了父母長輩與小輩之階…


旻昊星祖


清朝是漢族政權,因為努爾哈赤的血統有爭議,嘉慶皇帝的母親是漢族人


暴風與大地


隋唐是,匈奴,鮮卑,女真,契丹,蒙古,滿清不屬華夏政權!都是外來者,後裔有的雖然定居中華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少數民族!


國粹516


隋唐本身就是漢人,只不過有鮮卑血統而已。名副其實的漢人政權。滿清就不正宗了,但是漢化了,也勉強算


東漢定遠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