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農村的有些家長寧可自費把孩子送城裡的私立學校,也不願在本地的公立學校上學?

漫觀雲卷舒


我的一個親戚就在農村小學裡教書,常常聽她說起,農村的家長寧可自費把孩子送去城裡私立,也不願本地的公立學校上學。我分析原因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由於前幾年對於私立學校的扶植,私立學校形成了規模,並且在公辦學校選拔了一些優秀的教師作為中間力量,把很多學校的尖子生用優惠政策給聚攏到學校了,這樣一來,沒幾年私立學校的聲名鵲起,加上大力的宣傳,私立初中學校考上重點高中的喜報貼滿各各鄉村學校,家長當然願意選擇升學率高的私立學校。

其次好學生走了,就剩下那些學習差的學生,而這些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都非常差。

我以前的一個初中的同學說,好孩子去了城裡讀私立,那些學習特別差的孩子,都留在農村初中上學,這些各各小學的學困生混在一起,老師的課根本沒法上,因為他們學不會,上課就開始睡覺的,說話的,老師的課根本沒有辦法往下進行,嚴重者老師還給學生說好話,叫老師把課講了你們在說話好不!

這樣的情況下,那些學習還算可以的家長,也在下學期想辦法,託關係,去了私立學校。

第三就是很多公辦小學不能寄宿,而農村的家長要出去打工賺錢,家裡的老人沒文化,可以照顧孩子的生活,但是管不了孩子的學習問題,所以即使小學階段公立學校不收學雜費,相對於私立較高的學費,公立學校幾乎算是沒有什麼費用的。但是那些選擇出去打工的家長還是選擇了把孩子送去了私立學校。

不過這是前幾年的黃曆,現在對於私立學校的招生有了限制,給了他們指標,只准每個班招生多少,相對於過去的大班容量,現在私立的學生數量少了很多。私立學校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招生的數量少了很多,那麼學費立馬就上漲了很多,以前一年的學費就夠半年的學費了。所以那些經濟條件稍差些的,不夠人傢俬立學校招生條件的,還得託關係掏錢去的孩子,家長就不選擇去上私立了。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為了扶植公立學校,給公立學校留住優秀學生,在重點高中給初中名額時傾向於公立學校,並且錄取的分數線比私立學校降低了60分,這是個什麼概念,那些優秀的孩子去了私立未必能考上公助線,但是在公立學校被當做尖子生培養,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績,公助線一定不是問題。家長也就不再想去私立了。

這就是我根據我們這裡的實情談的一點看法,如果有說的不對的地方希望友友們留言反饋。


心中百合靜靜開


關於這種現象我告訴你這些家長最真實的想法。

今天下午,我剛剛為堂弟家小孩子辦理入城民辦學校就讀手續。孩子成績很差,學校根本不願意收,還是我一再託人找關係才弄進去的。

孩子進民辦學校每學期要交的培養費、書本代辦費、住宿費、生活費、保險費、講義費,大概得8000元左右,一年就是16000。如果再加上各種零花錢開銷,應當在20000元,這樣3年初中就是60000萬元。

在本地鄉鎮中學上學,因為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所以各種費用都是減免的,只需要教一點生活費和講義費,每學期大約1000元,3年6學期總共開銷不到10000元。

家長為什麼捨近求遠,選擇貴的還不選賤的?

他們覺得城裡教學正規,管理嚴格,尤其是民辦學校教師責任心強,孩子送到那裡,家長放心。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家長的補償心理,花錢買個心安理得。為什麼這樣說呢?這些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總覺得虧欠了孩子許多,於是以這種送孩子到城裡讀書就成了家長彌補愧疚的方式了。

繳納的費用與公辦學校比起來雖然顯得多,但是比起在外面打工收入,還是能夠應付得起,於是紛紛選擇把孩子送到城裡來讀書。

另一個原因,城裡公辦學校現在一般都是按學區房招收的,這些鄉下來的孩子交錢也進不來,於是只能選擇民辦學校。如果孩子成績足夠優秀,令城裡許多公辦學校值得違規招收時,公辦學校只要向他們拋出橄欖枝,他們還是首選像縣中這樣公辦學校的。

再次,就是一種攀比心理。進城裡花錢讀書在鄉村已經成為一種風氣,別人家孩子都去,自家的孩子不去,這會讓人覺得沒面子。事實情況也是這樣,留在鄉鎮上學的孩子要麼是家庭貧窮的,要麼就是成績實在太差的,還有一部分都是單親家庭,父母不管不問的。

不知道您送孩子進城裡讀書是出於哪一種情況,可以在下面說說喔!


亂語三千


我居住的小區周圍有三所小學,這幾年從農村來市裡上學的孩子越來越多了。這些孩子在我看來是幸運的,因為他們的父母肯為他們的教育著想,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盡心盡責。

放著村裡免費的公立學校不上,偏偏要花高價把孩子送進城裡的私立學校,家長是怎麼考慮的呢?我覺得這些家長還是要分分類的。

第一種,家裡的經濟條件比較好,希望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當下農村確實有些家庭非常富裕,他們有能力並且也意識到有文化的重要性,寧可多花些錢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由於上城裡的公立學校條件限制比較多,所以就選擇了私立學校。不管怎樣城裡的私立學校也比村裡的學校強多了,雖然多花錢了,可目的達到了。

第二種,本村公立學校不盡如人意,不想讓孩子被耽誤了。從一些農村家長的談話中得知,現在有些農村學校基本上都快辦不下去了,父母出去打工沒人管孩子。很多孩子都不願意去上學,每個班只有幾個人,老師講課都沒心情,更別說教學質量了。這時,責任心強的家長就會想辦法換地方,以便孩子可以繼續學業。

第三種,就是一些家長的跟風行為了。有些家長其實原本對孩子的教育並不上心,在哪學都一樣。可是眼見左鄰右舍的孩子一個個都去城裡了,自己家也不能落後啊,於是也跟著把孩子轉走了。

不管是哪種情況使得一些農村學生到城裡上私立學校,這些能有機會接受更好教育的孩子無疑是幸運的。因為農村還有些孩子無人管教,雖然他們現在很自在,但未來的處境就很難說了。畢竟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後文化水平低的人是越來越難以生存了。

農村家長的這種行為也算是優勝劣汰吧,有條件的去城裡接受好的教育,和城裡的孩子逐漸看齊,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沒條件的只能在村裡守著所謂的“讀書無用論”的觀點混沌度日了。


悟小品


近些年在農村學校的學生越來越少了,特別是小學,個別學校都招不到學生。

記得我小時候上學那會,那叫一個熱鬧,一個教室能有六七十人,坐在後面的根本聽不到老師講課,一般後排都是學習不好的,他們在後面看小人書,打瞌睡,只要不打架老師也不管。放學的時候大門口擠的水洩不通,那時候在學校老師不管,回家父母也不管,到處玩耍,雖說條件艱苦,我覺得還是廷快樂的。

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孩子也少了。一家一個寶貝,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當然想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為了孩子能上一個更好的學校想盡了辦法。城裡學校名額緊張,沒有關係的根本進不去,私立學校雖說是貴了點,管的嚴,教學質量也好,只要出錢就能上,這也是多數農村家長選擇私立學校的一個主要原因,可憐天下父母心。


正在說事


我認為,“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這句話能給予這個問題恰當的解釋。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包含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說外面的和尚比本土的和尚有真本事,確實比本土和尚會念經;另一層意思是一些人總認為外來的東西就是比自己的好,沒有看清本土人的同樣具有實力。

先說第一個方面:外面的和尚比本土的和尚有真本事,確實比本土和尚會念經。既然那麼多的家長,選擇把孩子送進私立學校,私立學校自然也有它優於公辦學校之處。

它的優,首先是硬件設施齊全,而且先進。從校容校貌,到校舍的標準化建設,再到辦公、教育教學所需要的設備儀器,以及教職工的休閒娛樂所需,私立學校的水平,是公辦學校所遠遠不能及的。就作者所在的縣來說,每年中招、高招考場的設置,公辦學校中,除了縣第一高級中學的班級符合設立考場標準被設為考點之外,其他所有的公辦學校都不符合。另外的考點則全部安排在私立學校,而私立學校都能達到設考點的標準。

其次是管理嚴格按規章制度執行。從領導到一線教師,再到後勤工作人員,公辦學校,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現象普遍存在,嚴重地說,就是“慵、懶、散”,這應該是一種通病。而私立學校就大不相同了,可以說他們從管理者到一線教師和勤雜人員,都是聘任,實行的是真正意義上聘任制,對於每一個人的權利和責任劃分都十分明確,以防出現問題時的退位扯皮,或者找不到人。他們對所有人員的管理都是按照規章制度嚴格執行,這能調動所有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因為誰那裡出了問題,誰負責,誰對工作不負責,就辭退誰。

三是滿足了家長們的需求。因為家庭、社會的原因,家長外出打工的很多,孩子上學就多了後顧之憂——在家上學沒人照管,或者是爺爺奶奶只管吃穿,不教育等等。寄宿制,是私立學校的共同點,這點正好是家長們的需要,可以說是解了家長們的大問題。至於錢的多少,家長們是不在乎的,因為掙錢就是為了給孩子花,不給孩子花,掙錢幹啥?私立學校吃得好,寄宿,老師管得嚴,你說家長能不把孩子送到這麼好的地方去上學嗎?

再說另一個方面:一些人總認為外來的東西就是比自己的好,沒有看清本土人的同樣具有實力。這就像“老婆總是別人的好”、“孩子總是人家的乖”一樣。一些家長就是這樣的心理。就管理方式而言,公立學校看上去給人的感覺比較松,但是公立學校確實是在嚴格地執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是正常的教育教學。而私立學校則用的是自主的管理方式,甚至是為了迎合家長需要的管理方式,看上去,有的是為了學生好,其實不盡然。

就其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全面健康成長來說,公立學校要好於私立學校的。

家長們看到的,只是學校的外在,而真正懂得教育的寥寥無幾。所以產生認識上的偏差,是很正常的。

最後補充的是,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一些家長想當然地認為,城裡的學校比農村的好。為了孩子,當然就把孩子送往成立。還有一句俗話就是,“錢花在哪兒哪兒好”,就像買東西一樣,“一分價錢一分貨”,一些家長認為,私立學校收的錢多,教的也應該比不收錢的公辦學校好得多!

我認為:真正對公辦學校和私立學校瞭解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的家長,都會對孩子上學的學校作慎重的選擇的。從孩子方面來說,有的孩子適合上公辦學校,有的孩子則需要私立學校的管理方式。不能說公辦學校和私立學校哪個好,只能說你的選擇的側重點在哪裡。不得不說,有些家長,給孩子選擇學校時是盲目的、盲從的。


超敏教育


我是一個農村學校的教師,題主所說現象真的很多,確實有好多家長願意掏大錢把孩子送去私立學校,也不願孩子在本地的公立學校上學。舉個例子吧,我們學區建檔立卡戶在義務教育段就讀的學生有28人,但是實際上在我校就讀的只有7名,也就是說有21名建檔立卡學生在學區外就讀,據我們瞭解這21人中有10名在私立學校就讀,有11名在學區外公立學校就讀。為什麼舉這個例子呢?建檔立卡戶在農村來說就是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家庭,也就是說在農村家庭困難的都有三分之一多的學生就讀於私立學校,那其他家庭收入可以的絕對超過三分之一了。

和家長們聊起其中的原因,我總結如下:

1、公立學校“師資力量”不中看。農村學校的教師都是本地或本村人,家長們相對來說比較瞭解;近年來農村學校鮮有年輕教師進校,這樣直接導致公立學校“師資力量”不中看。有家長就坦言:“咱們學校全是些老漢老婆怎麼教我娃?”而私立學校也不同,招生往往是外片區,教師則是聘請的清一色的年輕女娃或婦女,招生時統一著裝,家長們也不瞭解教書水平到底咋樣,但是看起來勝過公立學校。

2、公辦學校屬於保底教育,只要是片區內的孩子(哪怕是智障)學校也得無條件接收,而私立學校則可以挑選學生,利用優惠招收大量尖子生,再加上注重大力宣傳,所以家長們瞭解的正面消息比較多,而公立學校在家門口,則負面消息瞭解的更多。

3、惡性循環。公立學校招不到好學生,沒有好老師,學生越來越少,家長看學生少,沒有學習氣氛,就越不來。我就深有體會,班裡不敢有個學習好的孩子,如果有,你看,下學期保準轉走。

4、家長忙,沒時間照顧孩子。孩子在公立學校家裡必須有人接送,照顧孩子。私立學校現在是全託,一般孩子兩週或者更長時間回家一次。這樣家長有更多的時間打工賺錢,所以家長寧可多花點錢把孩子送出去,也不願意送公立學校。這是我的一點看法,如果有說的不對的地方希望友友們留言。


桃子老師tz


為什麼現在農村的家長寧可自費把孩子送城裡的私立學校,也不願在本地的公立學校上學?作為從事教育工作20年的一線老師,已經注意到這種現象,並且很長時間了。確實,近20年來,正如題主所說的,很多農村的小孩希望能進城市上學,其實就是認為城裡的學校教育質量更好,而且是城市學校的教學質量高出農村許多,才會使農村家長不惜代價把小孩從農村轉學到城市學校!

為什麼城市學校與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差距越拉越大呢?

1.城市化水平提高使農村優質生源流向城市。農村學校的教育質量不可否認也在提高,國家的教育總是越辦越好的,師資在逐年提高,應聘的老師也是有學歷的,又比如農村的校舍,地面硬化了,綠化也有了,教室的課桌椅、黑板、音響甚至投影機、一體機也差不多有了,與城市裡的學校硬件相差不大。但為何教學質量差距越來越大?這是因為城市化的潮流使然的。

眾所周知,中國城市化水平從30年前的25%左右,到今天的57%左右,也就是說100人中農村人口只有43人了,農村人口越來越少了,農村的生源也越來越少了,其中優質生源少得很快,這樣,會讓城市與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差距拉大。

2.城鄉收入的差別使優秀教師流向城市。城鄉教師的差別還是很大的,雖然說國家財政工資傾向農村教師,農村教師工資要高出一檔,為了農村學校能留住老師,但是城市學校的內部收入比農村學校高很多,這樣會使教師年收入整體上城市學校老師明顯高於農村老師。這種收入差異長期存在,勢必導致有能力的農村優秀教師通過城市學校的選拔而進入城市學校從教。另外城市整體來說生活設施及其他配套設施、社會福利、文化氛圍也比農村好,這也會促使農村教師流向城市學校。

3.當前國家政策扶持私立學校的發展。目前各地政府辦學資金不足,又要大力發展教育培養優秀人才,怎麼辦?讓民間資本進入教育行業唄!並且教育政策上向民辦私立學校傾斜,比如說在民辦學校從教的老師可以保留公辦學校的編制,稱之為“民辦公助”;在不允許公辦學校通過考試來選拔優秀生源時,卻默許私立民辦學校選拔優秀生源;公辦學校不得收某些雜費,民辦學校可以;公辦學校不得補課,民辦學校可以適度補課等等。這樣私立學校越辦越好,公辦學校很是羨慕!

4.這裡要指出一點,家長們注意一下,民辦的私立學校雖然發展比較快,效果也比較良性。但是城市教育的主體還是公辦學校,公辦學校的優質師資、教學設備、教學成果等無論在質量上還是數量上遠遠超過私立民辦學校。實際情況也是這樣,農村教師最希望進入的是城市公辦學校而不是城市私立學校。雖然有少數教師是被私立學校高薪應聘到私立民辦學校,但多數教師還是希望從民辦私立學校進入城市公辦學校,這才是主流!

那為什麼還有人們印象中的農村許多家長把小孩送往城市私立學校呢?那是因為城市學校招生有嚴格的戶籍學區管理制度,不是所有從農村進入城市學習的學生都可以進入城市公辦學校,多數學生在進入不了城市公立學校的時候,只能退而求其次進入城市私立學校了。不過,那要交幾倍於公辦學校的學費。

這就是當前真實情況。

關注師範生活,一起交流學習方法與高考教育相關的問題 ,為你的教育作參謀!


師範生活


主要原因就是農村教育質量差,農村家長怕耽誤了自己孩子的前程。被逼無奈才花高價學費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讀書。

大家可以隨便到農村學校去轉一轉,看一看,調研一下,每所農村小學沒有幾個師範大學生老師,也沒有多少師範大學生願意到農村教學,有些農村小學連個操場都沒有,音樂課就更不用提了,恐怕有些農村代課老師連音符都看不懂,怎麼能去教學生嗎,每所農村小學旳學生也就百十號人,就那幾個文化水平不高旳老師,怎麼不讓農村家長擔心呢?農村的孩子去城裡公辦學校進不去,農村小學的師資力量也不好,農村家長又怕耽誤了孩子的學習,影響了孩子們的前程,沒辦法,只好花高價學費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讀書,要是提高了農村小學的教育質量,和城裡旳公辦學校一樣,誰還願意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讀書呢?農村家大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讀書,也是沒有辦法旳辦法。


用戶鄉村三哥


大家好,鄉里鄉韻來到這裡回覆大家

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沒有什麼可以大驚小怪,人是活的,願意到哪裡上學是家長的選擇,你無可厚非,可當前的問題是在農村的公立學校還有幾個能夠維持下來,很多的農村小學只剩下兩三個學生,卻有三五位老師,你讀研究生恐怕也沒有這樣的待遇,然而儘管這樣還有一些老師願意在這裡當校長,為什麼國家有下撥的經費,有沒有學生不重要,關鍵是得有錢。


為什麼造成這樣的情況,關鍵是一些老師缺乏責任心,沒有樹立“教書育人”的思想,缺少教師這個職業道德,一些教師每天都想著往城裡的公辦和私立學校,目的就是希望有一個好的條件和待遇,更何況農村的學校老師年紀普遍較大,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家長把孩子送到這樣的學校能放心嗎,關鍵是能學到什麼。所以不要怪家長的選擇,私立學校至少還有一些激勵機制,為了保證生源他們也是想方設法提高學校的教育水平,有的不惜重金聘請公辦學校的教師,這就是為什麼一些公辦學校沒有了學生,而私立的學校進入學校立馬活了起來,同樣是農村,民辦學校卻紅紅火火這是什麼原因,不說大家也都明白。


還有一個客觀的原因,就是現在農村年輕人外出打工的越來越多,留下的都是年邁的父母和孩子,為了讓孩子能夠很好的學習,又不讓父母操心,只有送到私立學校,這裡關鍵是私立學校都有良好的住宿條件,至於收費的高低外出打工的年輕父母都不在意,關鍵希望能有一個對自己孩子負責的學校。

這就是本人的看法,如有不妥,請關注交流。


鄉里鄉韻


這個問題呢,與農村城市無關,與時代也無關

這是每個對生活充滿憧憬的人的正常心態,叫做:人往高處走。

這種心態反映在社會不同角色的身上,會有不同的表象。

例如進取的商人,一定謀求利潤最大化

進取的職員,一定謀求職位和薪資的提升

進取的手工業者,一定謀求匠心獨具的設計工藝

那麼同理,進取心強的家長,一定在孩子問題上,謀求未來最有可能出人頭地的學校。

這種心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表現的更加顯著。

中國自古以來,都認為“寒門貴子”是對於一個家庭教育成功的最高肯定

自從改革開放和加入WTO以來的這幾十年間,有不少的寒門貴子正是從廣闊的農村大地走向了一線城市,甚至在各個機關單位的重點崗位上擔任要職。

那麼,對於這一代的農村家長和農民子弟,面對教育的態度必然和幾十年前有天壤之別了。

同時,隨著工業化治理農田的發展,機械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人工。因此對於農業方面的人力需求,是在逐年減少的。

也就是說,往未來的幾十年看,農村並不需要過多的勞動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勤耕作。

所以前瞻性比較強的家長,更願意用城市化的教育手段,作為自己子女未來過渡到城市謀生的墊腳石。

那麼,在城市求學的好處在於哪裡呢?

最重要的就是學習的環境。

城市的學校選址都比較講究,加之交通便利,則學生的安全係數可以有很大的保障。

而農村的學校,尤其是經濟不發達的地區,通常要起早貪黑趕路,甚至在一些山區還有比較惡劣的路況和氣候,這些都是家長不放心的教育痛點。

我們可以看到,這種天矇矇亮就趕路上學的情況,並不是家長願意看到的。

其次是教育質量的提升。

城市的師資配備,以及各項的教育輔助設施都是很嚴格的專業化水準。同時,城市裡的教育資源比較豐富,你的孩子有各種天賦都能在不同的機構得到長足的成長。

再有就是城市化的過渡。

大部分把孩子送到城市的家長,都是希望孩子未來的居住地就是在城市中。所以提早的適應城市中的環境,川流不息的人群和朝九晚五的時間安排等等,對於孩子的未來都是大有裨益的。

綜上所述,農村家長把孩子送進城市,是有其合理性的。

至於是否自費的問題,其實並不重要。

農村現在的生活條件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供孩子上學的費用通常都不是太成問題。況且中國向來有“再窮不能窮了教育”的傳統。

希望這個解釋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