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茅臺鎮沒有十塊二十塊一箱的酒 不要貪圖便宜

“仁懷沒有十塊一箱的原漿酒,誰敢砸酒都68萬人民的飯碗,我就讓他關門!

記住,茅臺鎮沒有十塊二十塊一箱的酒 不要貪圖便宜

“誰敢砸酒都68萬人民的飯碗,我就讓他關門!”

無法想象,這句慷慨激昂的“誓言”竟是出自一位年近70的老人之口,在遵義市(仁懷市)酒業協會2018年度年會上,這位老人依然沒有絲毫顧忌,滿懷赤子之心,他說:“誠信是仁懷酒企發展的根本!”

他的口頭禪是:“我是一名公務員,我沒有酒廠,不懂品酒,但我會喝酒,我喝了40多年的醬香酒……”

“仁懷市沒有十塊八塊一箱的原漿酒,也沒有二十塊的!”

記住,茅臺鎮沒有十塊二十塊一箱的酒 不要貪圖便宜

仁懷市酒業協會執行副會長、秘書長呂玉華

“一瓶礦泉水都需要2元一瓶,十塊八塊生產一瓶原漿酒,成本都不夠!”

走到哪兒,他都不忘亮明身份、推介醬香酒。“在仁懷、在遵義,乃至在貴州,我們就是要把白酒企業家舉過頭頂!”作為行業的領頭人,他說自己時刻要“為醬香酒代言!”

他就是仁懷酒業協會執行副會長、秘書長呂玉華,一個為醬香酒事業奮鬥終生的老人,一個66歲既固執又可愛老人。

固執,是他對醬香酒的質量容不下一粒沙子;可愛,是他花甲之年仍懷赤子之心。

他說,隨著白酒市場的回暖復甦,一些新的市場亂象又開始湧現,對仁懷白酒行業的正常發展帶來諸多不利影響。

各種形式的“仿茅傍茅”侵權酒、政治酒、發黴酒、洞藏老酒、低質酒和形形色色的充斥各種媒體的虛假廣告誤導宣傳,嚴重侵犯國酒茅臺和地方 名優白酒的知識產權,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眾所周知,仁懷是馳名中外的中國酒都,國酒茅臺的故鄉,中國醬香型白酒的發祥地,同時也是赤水河流域區域性中心城市。

在赤水河流域的仁懷,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不可複製性,醬香型酒生產釀造工藝的複雜性和獨特性,成就了醬香型酒的的稀缺性、唯一性、獨特性,成就了卓越的國酒茅臺、積澱了厚重的國酒文化和醬香文化。

這片

土地上不僅孕育了美酒,同時也孕育了無數人對美酒的熱愛和忠誠。

呂玉華或許就是這樣的人吧!

如今,為了接待客商,66歲的呂玉華還能喝下半斤酒,老伴責怪,兒子埋怨,他卻一如既往,他上任之初便稱“要推這個行業一把”,幾年下來他做到了。

他說,白酒行業的發展,有三個關鍵要素:一是質量,二是市場,三是誠信。其中質量和誠信是企業對消費者的承諾和保障,而市場是消費者對企業的認可與反饋,這是一種辯證關係,你欺騙消費者,消費者就忽視你!

說到這裡,或許大家都會認為呂玉華是一個“憤青”式的老人,光說不練,和“銷售”無關。連他自己都說不會賣酒。

廣告

查看詳情

但事實上,他卻利用一切機會在為行業賣酒!

從2015年開始,在呂玉華的帶領下,遵義產區的醬香酒企業每年都集體抱團出山,進行宣傳推介,他認為,醬香酒只有走出去才有未來。

記住,茅臺鎮沒有十塊二十塊一箱的酒 不要貪圖便宜

2018年,他在兩個月的時間之內奔赴武漢、蘭州、保定、福州、濟南、合肥、呼和浩特、哈爾濱等八個城市開展宣傳推介活動,據不完全統計,現場簽約交易金額超過2億元,意向性簽約達50億元以上。

在他的眼中,以質量征服市場,以誠信贏得人心,是醬酒企業持續發展的不二法門。

幾年來,看著他在各個場合為貴州白酒事業奔走、呼籲,年過半百依然勤耕不輟但身軀日漸佝僂的樣子,莫名想起著名作家魏巍的散文名篇《誰是最可愛的人》

呂玉華曾痛斥酒業亂象:“酒廠造酒、媒體宣傳要有公德心”

遵義市及仁懷市兩級酒業協會執行會長、秘書長呂玉華在遵義市、仁懷市兩級酒業協會在仁懷市舉行世界十大烈性酒-----遵義產區第二屆紅高粱獎頒獎會上針對醬香酒行業存在的以次充好等現象,痛斥有的媒體有奶便是糧,刊播銷售劣質酒,敗壞醬香酒聲譽的廣告。

近年來,遵義市、仁懷市酒業協會做了大量的工作,牢牢把握著遵義烈性酒產區和醬香酒在全國白酒行業的話語權。隨著白酒市場的回暖,遵義、仁懷白酒在國酒茅臺的引領下,也煥發出勃勃生機。呂玉華指出,伴隨著白酒市場的升溫,兩大酒業亂象開始氾濫。

一、低質酒、劣質酒、侵權酒以次充好現象頻發

隨著白酒行業復甦,價格回暖,不少不法分子囤積大量劣質酒、侵權酒甚至假酒等向外傾銷,嚴重損害醬香酒和仁懷的美譽。更有甚者祭出20元的售價對外推銷,如此的低廉的價格連醬香酒成本都不足以支持何談質量,而這麼多的假酒流入市場又將給消費者、社會、醬香酒聲譽造成多大的影響?

二、媒體公德心缺失

呂玉華還指出有些行業媒體公德心的缺失,作為媒體人責任心的缺位。明知20元醬酒的假新聞依然報道得不亦樂乎。在網絡上對消費者進行誤導,對仁懷、對醬酒的名譽進行破壞。呂玉華講到:仁懷沒有十塊、八塊的原漿酒,也沒有二十塊的,連糧食成本都不夠,更何況還要存放三年!

記住,茅臺鎮沒有十塊二十塊一箱的酒 不要貪圖便宜

揭秘——為什麼20元造不出醬香型白酒?

醬香型白酒生產成本:兩次投糧,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溜酒;三高:高溫制曲、高溫堆積發酵、高溫餾酒;兩長:基酒生產週期長(1年1次)基酒儲藏時間長(至少3年)。

糧食成本:以優質高粱為原料(不破碎或破碎20%),用小麥制高溫大麴做糖化發酵劑,兩次投料、高溫堆積,採用條石築的發酵窖,經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採用高溫制曲、高溫堆積、高溫發酵、高溫流酒的特殊工藝。這種高粱是產於金沙本地和周邊的糯性高粱,俗稱紅纓子高粱,顆粒堅實飽滿,粒小皮厚,支鏈澱粉含量達88%以上的優質高粱,這種高粱的成本在3.5-4.5元/斤,但是隻有高粱出不來酒,必須有酒麴。

記住,茅臺鎮沒有十塊二十塊一箱的酒 不要貪圖便宜

下沙成本:高粱發酵是連同酒麴放進窖池,這個叫“下沙”,沙指的就是高粱。下沙要分多次,每次下沙是酒麴和高粱按一定比例混合裝進窖池。下沙之前,要先在池外發酵。混合後堆起來,發酵就開始了,混合物開始發熱,加速發酵速度。等發酵到整個堆外面都燙手了,就算成熟了。溫度是用手來測量的,全憑經驗。成熟的一批混合物,放進窖池。開始第一輪的發酵。

發酵成本:醬香型白酒用的窖池,是用磚砌起來的,其他的香型直接是窖泥。一個月後,弄出來,加上新的高粱,進行蒸煮,再堆起來池外發酵,成熟後再放進窖池。經過多次這樣的過程,等窖池的混合物發酵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出酒了。

出酒成本:醬酒出酒的過程和其他蒸餾酒工藝最大的不同是,每次蒸餾出酒後都要把酒糟收起來,攤開、涼涼,再堆起來發酵。池外發酵完畢,再次放進窖池發酵。一批發酵成熟的混合物要經過7到9次這樣的過程,才算出酒完畢。這就是我們所謂的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溜酒。

貯存成本:每次出酒一般是在前面工序完成的第二年,也就是說,基酒的完成,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經過幾次蒸煮,出來了不同階段的白酒,要分開存放,頭酒在一起,尾酒在一起,不能混淆。存放這些原酒,工藝叫貯存,需要的時間是三年。三年之後才能拿出來進行勾兌。

投資成本:一個稍有規模的酒廠,每年的環保排汙費、水電、煤,還有人工工資、稅收、窖池費用等等,除此之外,還有包裝成本、人力成本、流通成本等等。

以上六點因素綜合決定了醬香型白酒根本不可能以20元的價格進行售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