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手機用戶593184583


我就是個老中專生,86年初中畢業,考中考的時候,重點高中差5分,普通高中排第二,唸了一個月高中,定不下心來,結果又去初中補習了,目的就是考中專,那年代學的那個砸實啊,結果87年考中專在我們初中我考個第二名,很不錯的成績啊!而俱我看來,當時能考上中專的都是好苗子,只是自己的選擇不同而已,那時候我們什麼也不懂,只知道考上中專就可以成為國家幹部,對農村孩子來說就可以農轉非,那年代相當的有誘惑力。時代不同了,你說當年的中專相當於現在啥學歷?我感覺至少相當於現在的大專或者是二本吧!你覺得呢?


豆乾滷蛋廠家65123962


我是三十年前的中專的親歷者,也是二十年前中專的教師,對此還是有一定的瞭解的。二十年前的中專學歷也就是現在的中專學歷,不會因為當時中專生源質量好,畢業生素質高而升級。事實上二十年前也就是1999年時的中專已經不包分配了,儘管學生生源質量是不錯的,畢業生素質也比較高。



先說說三十年前的中專,當年的中專分為初中中專和高中中專。初中中專往往是當年初中畢業生中成績最好的應屆生報考,我1986年就報考了中師,儘管初試分超二十多分,但複試時名落孫山,因此對此還印象深刻。當年報考初中中專無非就是因為可以農轉非,可以吃商品糧,成為國家的人。高中中專是高中畢業生高考後先錄取本科、專科,最後是中專。1989年我495分連中專分都差2分,可見當年的高中中專也不好考。說一個比例你可能就知道,當年高考錄取總人數60來萬,而同齡人口是2800萬,知道當年高考這座獨木橋走得有多艱難。說實話,如果讓當年能考上無論初中中專還是高中中專的那批學生來現在參加高考的話,估計大概率能考上211大學。不過那時的中專畢業生的含金量也是比較高的,好多人進了機會事業單位,現在不少成了機會事業單位的領導層了。


再說說二十年前的中專。我們學校在1996年招收第一屆中專生,當年的生源確實很不錯的,也是教得最輕鬆的學生,他們在2000年畢業時就已經不包分配了。這批中專生整體素質還是比較高的,因此這些學生畢業後有不少人選擇繼續考大學深造,就是去就業的,也往往在單位幹得還不錯。而從2000年入學的中專生,因為不再包分配,入學門檻降低了,學生生源質量差了,之後一屆不如一屆。以至後來中專生變成了考不上高中的初中畢業生才來上了,成了差生代名詞。


可以這麼說,中專生以2000年入學為界,越往前的年份,生源質量越高 ,考上的難度越大,含金量就是越高。

以上是我所瞭解的情況,你們覺得當年的中專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良心老師


二十年前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現在是2018年,二十年前這要追溯到2000年前了,2000年的中專生是我們縣城(河南東部)最後一屆包分配。也就是說二十年前的中專生都是包分配的。可以直接被分配到中小學和幼兒園。

舉個身邊的例子,我的表姐剛好是20年前的中專生,她是最後一屆包分配的學生。上中專的時候是免學費的,而且學校還給糧票,女孩一般都是吃不完的,也就是說上學包吃包住,畢業還包分配。可以說,現在一些大專是比不了的,可以相當於現在的重點本科師範生了(免費師範生)。

表姐是全縣第四名上的中專,當年縣重點高中在全縣招生400人(現在招生2000人),表姐讀中專的那年,只有全縣前40名才可以去讀師範,而且只能是應屆初中畢業生。如果沒有考到縣前40名,你讀中專是沒有資格的。

二十年前家長的觀念就是學生早點工作,早點就業,讀中專18歲就可以工作了,而且是可以吃商品糧,當公家人。考上了中專,可以迎來很多人的羨慕的目光。

我們來判斷一下,二十年前的中專生只錄取全縣40名,二十年後的今天,縣城重點高中錄取2000人,每年全縣一本錄取將近1800人(河南一個普通縣城),其中985和211人數已經超過400人,就算學生比二十年前增多了不少,可是怎麼也增長不了十倍。所以說,以前的中專生個頂個的都是優等生中的優等生。

筆者身邊的同事就有一些二十年前的中專生,現在仍在鄉村小學教書,其中一個考過全縣第三。現在是我的同事,為了教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他們當時也是受當時的環境影響,覺得讀中專更有出路,才不讀高中讀中專的。他們說起來,心裡有些落寞,有些算酸澀。如果再給他們一次機會的話,他們要考大學。

時過境遷,到了2000年以後中專開始不包分配,錄取的學生人數也變多了,招生的條件放寬了,慢慢中專生從逐漸是優等生變成了中等生。到了2005年左右,一些大、中專院校實行了3+2模式,錄取學生的門檻也越來越低,讀中專逐漸不是初中畢業生的首選,高中成了大多數初中生的首選。

到了如今的2018年,本科進一步的擴招,大專院校也擴招,各省的高考錄取率達到了一半以上甚至更高。中專就漸漸的不被人們所追捧。總之,筆者以為二十年前的中專生個頂個的優秀,不亞於現在的985和211的大學生。


一師者


我說下自己,大家去分析吧!本人七九年高中畢業,當時大學和中專分開考,只能二選一。我學習成績一般,父親說,你報中專吧!我就稀裡糊塗的報考了中專,誰知一發命中。當年我們學校三個畢業班,有許多復讀生,考上中專的只有我和另外一個應屆生。有些復讀生看不上中專沒報,應屆生報考了考上的卻很少。我考上了很出老師們的意料,因為我屬於那種默默無聞很不起眼的學生。那時候的考題很普通,我記得作文題是《說時間》,很適合平時讀書多,日常知識積累多的學生,我大概就得益於此。我考上的第二,第三年,好幾個學習和我差不多甚或不如我的同學先後考上了大學,我也曾發過後悔,有所遺憾,抱怨自己急功近利,目光短淺,一輩子沒進過大學考場。後來在職自考了大專,脫產學完了本科,也算完了自己的大學夢。

總結自己的前半生,文憑固然重要,但關鍵是人活一世,要有自己的思想,會思考,有觀點,善於分析總結,這樣才不會總是原地踏步。否則,文憑再高,書也白讀。


思想sx


本人86年初中畢業89年高中畢業,當時的中專有兩種方式,一種初中畢業直接考中專,另一種高考錄取的中專,本人很不幸高中畢業進的中專,初中讀中專是四年制,高中讀中專是兩年制。當年我讀中專,學校有兩年制和四年制,兩種學制。初中時學校一般都會把最拔尖的學生留在本校讀高中,全年級10到20的才讀中專。89年高考在全國縮編錄取人數的情況下(可以百度當年為什麼縮減錄取和縮減的人數,也是第一次考後填報志願),本班級錄取本科大專中專共13人,一個班級50多人。當年一般年景錄取率在28%左右。讀中專有糧票,補助金,基本吃飯很少花錢,一個月家裡給30元。慚愧慚愧


行路者6969


我八七年考上師範,我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至於當年的中專相當現在什麼學歷,這個真不能比,中專就是中專,本科就是本科,只能說當年的中專是時代的產物。當時民辦教師撐起教育,中國急需一批人接替他們,於是就採取短平快的辦法,招中師生,選拔初中優秀畢業生去上師範,學的課程有二部分,一部分是高中課程一部分是專科課程,且全科教育,軍事化管理。於是十多年功夫基本充實了農村教師師資短缺的現狀,且這批中師生從小學初中高中都有,並且這部分人現在一直工作在教育的第一線,吃苦耐勞,任勞任怨,不計較得失,邊工作邊學習,可以說都自修到本科學歷,他們的水平一點也不比全日制本科低。工作到今天我沒有後悔,當年選則也沒錯,畢競當年給家庭減輕了負擔,同時也支持了當年農村薄弱的教育。


千里馬6975


湊個熱鬧,老公82年高中畢業考上了鎮江的一箇中專學校,學習會計專業,84年畢業分配到地級市國營麵粉廠財務科,那時這個學歷在我們村也算是僅有不多的小知識分子之一了,後來通過自考大專、會計師,零零年單位破產重組自動下崗,然後輾轉服務多傢俬企,一直以來雖然潔身自好兢兢業業,可惜徒有其志知音難覓😂如今還在外省的煤礦上辛苦謀生,而許多當年頭腦靈活把握了機遇的同學同事們卻早借單位改制時撈的盆滿缽滿了,有的甚至從政過上了呼風喚雨的日子,曾經他一個後來的學弟就跟我說:“哥哥如果肯動動腦筋圓滑些世故些一定會比現在混的好”,但是說真的我卻覺得很無感,因為我知道許多時候許多所謂的機遇並不是那麼光明磊落禁得起拷問的,老公雖然就是個普通人,但他也從不願意把自己弄得低三下四唯利是圖,或者也沒有承受殘酷競爭中爾虞我詐的強大心理吧😄真覺得現在這樣就挺好,溫飽無虞問心無愧,沒有什麼比心安理得過日子最輕鬆了☀🌾🌻回到正題,你想知道那時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我看你可以把他她們大多數人的成就橫向比一比就該知道了吧。


藍天上飄過一朵雲


這確實不能比較,以前初中畢業考上中專確實非常了不起,都是初中成績佼佼者才能考上的!成績一般的,就只有讀高中考大學了,但我有一初中同學,成績確實很優秀,還是我們班的班長,但不知為何她卻考不上中專,可能是填錯自願吧,所以就去讀縣高中了,但令人失望的是,她高中的成績非常一般,而且越來越差,最後連大學也考不上,而我以一般的成績上高中,卻能在大學(包括本專科)升學率為50:1的競爭中有幸考上。我現在是一名中學教師,也見過很多類似的學生,初中成績很好,高中卻不一定學得好,因為初中所學知識畢竟粗淺,可以憑藉努力來提升成績,可是高中就不一定了,高深的數理化不是你努力學就可以學得好的,是要有天賦和靈性的!所以以前的中專生,雖然在初中很優秀,但沒有經過高中的歷練打磨,是無法做出任何評判的!完整的中學階段是六年你才讀完一半,後三年是最為艱難的你卻錯過了,能輕易說你優秀嗎?


小草金妹


我98年上的中專,四年。97年考中專應屆生沒考上,複習了一年。當時我們那都是擠破了腦袋考中專的,學習不好的才上高中,都說好中專包分配,很多好學生都複習,我也是其中之一。。。哈哈。複習一年後,中考時感冒了,發燒頭疼,考的很差,只上了一個普通的財經學校,平時不如我的都考上師範類學校了。我不想復讀了,就去了。心想這下好了,混四年就畢業了,還包分配。結果從2000年畢業後的學生開始不包分配了。凌亂中,也無心學習了,大街上出現了網吧,從此踏上了不歸路,第三年開始每學期只去報到下,然後給班主任送禮,不去上課,天天混跡在網吧,見美女無數,後來還當上了網管,租個小房子,成了炮房,每天狂轟濫炸呀。就這樣糊里糊塗的畢了業。。。。。畢業考試都沒參加,讓班主任給隨便填了下考試成績。畢業後參加某銀行招聘考試,竟然考上了,從此絕跡於網絡直到現在,兒女雙全,有房有車,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也算小康生活了。看看那些昔日上高中和考上師範的同學們,比他們過的好。知足了。


迷眼的灰塵


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有人理解我們當年考大學的艱辛。我是84年考上大專的,那年本科分數線458,我考了456,由於報考自願時沒有報本科學校,所以只能被一所大專學校錄取。那是我的目標很低,只要能考上那怕中專也行,就能找到工作。那年我們高中畢業生100多人,考試大學的僅6人,其中有2名是因為當年國家降低了中專錄取線後才被錄取的。那時候國家一片淨土,人們還不會腐敗,高考監考很嚴厲,沒有替考現象。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是根本考不上大學的。農村人只能上高中後考本科大專中專,只有城市戶口的人才能初中畢業後考技校,相當於中專,技校試題當時對我來說很簡單。我上高中時,教室沒有電燈用的是煤油燈,晚上十一二點睡覺,早上五點起床,每週只過一晌星期。每天很少吃飽過。當時老師責任心極強,在學生面前不計報酬,想方設法給我們找複習資料,為了我們起早貪黑,可以說是鞠躬盡瘁。可是現在很少有這樣的老師了。如果人生可以倒回來的話,以現在的條件,我們當年考上大學的那些學生最起碼都是一本以上重點院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