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是個怎樣的國家?

何立廷


巴西全稱巴西聯邦共和國,位於南美洲,與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圭亞那、蘇里南、法屬圭亞那十國接壤。巴西的國土面積高達851.49萬平方公里,在全世界範圍內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位居全球第五位。截至2018年巴西的總人口達到2.09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2.75%,排名世界第五位。也許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南美洲是一塊遠離世界大國博弈的大陸,位於南美洲的巴西看起來似乎是一個人畜無害的保守內斂型國家,事實上巴西的確很少介入南美洲之外的國際爭端,不過在南美洲巴西可是有著長期的擴張歷史的。

在2016年裡約奧運會的開幕式上巴西國內各種膚色各種語言各種宗教信仰的不同民族紛紛登場亮相,為全世界的觀眾講述了一段簡略的巴西曆史:這片土地最早的主人是印第安土著部落,早在8000年前他們在此繁衍生息,生活在如今巴西境內的印第安人是印第安人群體中最為神秘的,相比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而言:巴西印第安人的生活狀態一直為外界所知甚少。目前能確定的是:巴西境內的印第安部落主要居住在亞馬遜的熱帶森林和中西部的稀疏草原,分別使用著上千種語言。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在前往印度途中因風向問題偏離航道而意外發現了巴西。次年葡萄牙政府組織了一支考察隊沿巴西海岸航行了3600公里。在此後的三百年裡葡萄牙人逐漸在此定居並由一開始從事巴西紅木的採伐後來逐漸擴展到淘金、甘蔗種植。1530年葡萄牙國王派出一支船隊在巴西建立聖維森特市,葡萄牙移民們在這裡種植了第一批甘蔗、安裝了第一臺軋糖機。葡萄牙人在聖維森特市的海岸邊建立了一個小村莊,後來這個村莊發展成為巴西最大的城市聖保羅。到1548年葡萄牙人已在巴西沿海建立了16個定居村鎮並派駐了首任巴西總督。1583年巴西的白人數量達到了25000人。儘管巴西的白人人口已葡萄牙後裔居多,但也並非只有葡萄牙後裔:早在1555年法國海軍軍官尼古拉·迪朗·德維蓋尼翁帶領載有600人的艦隊駛入瓜納巴拉灣,在巴西建立了居留地。直到1565年3月1日葡萄牙同法國為爭奪今天的里約一帶而爆發戰爭並於兩年後成功戰勝法軍。158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合併,於是荷蘭人於1624年趁機將巴西據為己有,直到1654年葡萄牙才趁英荷戰爭爆發之機重奪巴西。

事實上巴西的擴張歷史甚至在其成為獨立國家之前就已展開:當時還是葡萄牙殖民地的巴西聖保羅地區的土生白人、印歐混血種人、土著印第安人組成的旗隊不斷越界進入西班牙人在南美的殖民地進行拓殖活動。 1750年1月13日西班牙與葡萄牙籤署了《馬德里條約》——在承認誰佔有土地歸誰的原則下兩國就巴西邊界問題達成了原則協議,西班牙承認了葡萄牙治下的巴西越界侵佔的西班牙屬地從此歸屬於葡屬巴西,這使葡屬巴西獲得瞭如今巴西北部的阿馬帕州、中西部的米納斯吉拉斯州、南部的南里約格朗德等地,這相當於如今的小半個巴西那麼大。1807年巴西的宗主國葡萄牙遭到拿破崙的入侵,葡萄牙王室逃到巴西避難。葡萄牙王室為取得巴西當地人的支持放鬆了對巴西的管控——不再限制巴西人與外國人的貿易,也不再對巴西人興辦工廠、學校進行限制性規定,隨後巴西的經濟和文化得到了迅速發展:1808年巴西第一所軍官學院開校。1814年巴西國家圖書館建立。1815年巴西第一家蒸汽動力的大工廠破土動工,巴西甚至組建了銀行,而當時連葡萄牙本土都還沒有銀行。在葡萄牙王室搬遷到巴西后里約迅速發展成為人口超過25萬的南美最大城市,城裡出現了氣勢宏偉的大樓:國民大會、參議院、市議會政府大廈、海軍和陸軍武器庫以及學校、海關、圖書館、博物館、醫院、植物園等等,一時間這座南美城市開始呈現繁華無比的歐陸風情。這時的巴西人曾自豪地說道:“巴西現在不再是一個海外殖民地,而是一個將成為歐洲仲裁人、亞洲公斷人和非洲支配人的強大帝國”。事實上這時巴西已具備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資質,只需要一個適當的歷史契機促成其獨立,也就是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1815年“葡萄牙-巴西-阿爾加維聯合王國”成立,這意味著巴西不再是葡萄牙的一塊海外殖民地,而是與葡萄牙以平等主體的身份組成聯合王國,當然這和成為獨立國家仍是有區別的——正如今天的蘇格蘭並非英格蘭的殖民地,但蘇格蘭並非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1820年葡萄牙王室遷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羅以攝政王的名義留在了巴西。佩德羅王子在10歲時就來到了巴西,18歲時他在巴西與奧地利公主萊奧波爾蒂娜結婚,可以說在此之前他的人生軌跡幾乎就是在巴西展開的,而他自己也以一個巴西人自居。此時的巴西無論是經濟實力或是國際地位都已毫不遜色於宗主國葡萄牙,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然超過了葡萄牙,然而葡萄牙議會卻異想天開地試圖將巴西重新變回殖民地:1821年4月24日葡萄牙議會宣佈撤銷巴西的中央管理機構,將巴西拆分為直接聽命於里斯本的幾個省。這意味著統一的巴西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重新隸屬於葡萄牙的幾塊分散的殖民地,與此同時這實際上也剝奪了作為巴西攝政的佩德羅王子的權力。1822年1月9日上午里約各界群眾在羅薩里奧大教堂集會後向王宮進發。里約市政會主席若澤·佩雷拉向佩德羅宣讀了民眾的請願書並懇請佩德羅留在巴西領導獨立運動。佩德羅當即表示:“為了大家的利益和國家的繁榮昌盛,我順從民意,請告訴人民‘我留下’”。“我留下”在葡萄牙語中寫作“Fico(菲科)”,因此這一天就成為了巴西曆史上的菲科日。兩天後駐紮在里約的葡萄牙警備隊試圖包圍王國並逮捕佩德羅,然而1萬多巴西民眾迅速聚集到王宮廣場,葡萄牙軍隊見狀只得撤往尼泰羅伊島。佩德羅宣佈不再執行來自里斯本的命令並將里約城內的葡萄牙軍隊全部逐出,隨後他成立了由自己擔任主席的“巴西各省代表委員會”。8月1日佩德羅簽發了《巴西獨立宣言》,幾天後又發表了《告全國人民書》並正式以獨立國家的身份向外國派駐使節。這時葡萄牙仍沒死心:1822年9月7日正在伊皮蘭加打獵的佩德羅收到了葡萄牙議會敦促他儘快回國的信件,他將信件撕碎後高呼道“不獨立,毋寧死”。這一天後來成為了巴西的國慶日。1822年12月1日佩德羅王子在里約舉行加冕典禮,正式成為巴西帝國第一任皇帝佩德羅一世。1824年巴西的獨立獲得美洲強大國家美國的承認,1825年葡萄牙終於承認了巴西獨立這一既成事實。這個新政權當時是世界第六大國,領土僅次於英、法、俄、中、土。

由於巴西的獨立是由來自宗主國葡萄牙的佩德羅王子領導的,所以相比其他拉美國家通過大規模的流血戰爭實現獨立的方式而言:巴西成功保持了社會穩定,也使殖民時期打下的經濟基礎較多保留了下來。獨立后帝國政府大力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完善內陸交通,一方面保持海港系統穩定運轉。1850年巴西開始進行土地改革並廢除奴隸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為新式的資本主義生產提供了自由勞動力。1954年巴西建設了第一條鐵路線,這甚至領先於眾多歐洲國家。到1868年巴西的鐵路里程已達718公里,截至1889年巴西已建成的鐵路里程達到9200公里,建設中的鐵路里程達9000公里。隨著內陸鐵路系統的全面鋪設打破了原來全國各地城市、鄉村之間相互隔絕的狀態,整合了國內市場,促進了內部貿易流通和經濟商品化。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巴西開始重點加強本土咖啡產業的發展並加速進行工業化建設:1871年至1880年期間巴西本土的咖啡出口佔總出口量的六成,比以往三十年增加一成之多。此外棉花、菸草、可可豆、橡膠、冬青也成為了這一時期巴西重要的出口產品。隨著巴西咖啡產業的急速增長,吸引了英國投資者的到來進行投資。在19世紀下半葉巴西的鐵道、航運及道路網開始加速發展,能夠快捷方便的進出沿海及內陸,巴西的對外貿易和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1850年巴西的出口總值位居拉美首位,是阿根廷的三倍;1840-1889年巴西的年均經濟增長速度達到4.8%,高於同期美國和歐洲的水平。1880年巴西的人均GDP與美國相當;1890年巴西的GDP總量比阿根廷高40%。這一時期巴西的經濟發展除了國內因素之外也受到外部環境的刺激:1864年巴西與阿根廷、烏拉圭組成的三國同盟與巴拉圭開戰,這場戰爭被後來的巴西史學家視為巴西軍隊走向現代化的標誌性事件,在戰爭過程中新式武器不斷閃亮登場,這就大大促進了以軍工為代表的重工業體系的發展,同時巴西政府為配合戰爭更加強了對道路網的建設,這儘管是出於軍事目的,但在和平年代對巴西經濟的發展顯然是起著有利作用的。1870年巴拉圭戰爭以巴西、阿根廷、烏拉圭組成的三國同盟獲勝告終,在這場戰爭中巴西奪取了巴拉圭東北邦盛產馬黛茶的馬託格羅索地區,使該地區獲得通過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到大西洋的通道。除了巴拉圭戰爭的刺激之外這一時期的歐洲局勢客觀上也為巴西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由於這一時期歐洲局勢的不穩定,以致於大量歐洲人漂洋過海來到美洲定居,在這一過程中巴西由於相對穩定的國內社會秩序而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移民大國,這些歐洲移民帶來的新式技術和管理制度無疑對巴西的經濟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1889年11月15日時任馬託格羅索省軍區司令的德奧多羅·達·豐塞卡發動了旨在推翻帝制的政變,這場政變進行得一場平靜:豐塞卡輕而易舉地佔領了中央政府,而得知政變消息的巴西皇帝佩德羅二世並沒進行任何反抗,而是帶著他的妻子和孩子平靜地離開了巴西。與其他國家相比而言:巴西由帝制走向共和的過程是如此波瀾不驚,以致於被後世的巴西曆史學家譽為“一場散步”。很顯然巴西的這次政變並沒對其經濟發展造成多大沖擊,投資者甚至感覺不到任何變化——巴西依然是一個相對穩定的令人放心的投資市場。在取得巴拉圭戰爭的勝利後巴西就開始致力於向當時玻利維亞治下的阿克里地區擴張:這裡在當時儘管是玻利維亞領土,但很早以前從亞馬遜河流域移居過來的巴西移民就佔據了當地人口的絕對多數。這時正在太平洋地區屢屢敗於智利人之手的玻利維亞其實根本無力與面積、人口都比自己大得多的巴西抗衡,於是玻利維亞將阿克里的民政管理權授予美國財團,試圖在美國和巴西兩個大國之間的博弈之中實現對阿克里地區的控制。對此時任外交部長里奧·布蘭科男爵採取軟硬兼施的政策:一方面他關閉了從亞馬遜河進入阿克里地區的航路——由於當時進入阿克里地區的唯一入口就是亞馬遜河,所以巴西的禁航決定使美國財團在阿克里地區採取的任何經濟行動都變得毫無價值。另一方面他補償了美國財團在阿克里地區的投資,以滿足美國提出的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要求,畢竟美國在這裡只有經濟利益而沒領土訴求,既然玻利維亞所能給予的經濟利益是巴西同樣所能給予的,那麼美國人就犯不著為玻利維亞人而得罪巴西人。最後里奧·布蘭科還向美國政商界人士灌輸一種觀念:美國財團在阿克里的行動是對門羅主義的踐踏,因為允許擁有特權的經濟集團進入南美,會引起歐洲其他國家效仿並在南美進行勢力範圍劃分的危險。一向視拉美為自家後院的美國最忌諱的就是歐洲列強向這一地區擴張滲透,因此里奧·布蘭科的話對美國產生了很大影響。巴西在確定美國不會干預阿克里爭端後於1903年與玻利維亞簽訂了《彼得羅波利斯條約》:巴西以阿布南河與馬德拉河交匯處的三千餘平方公里的土地換取玻利維亞19.1萬平方公里的阿克里地區。因交換面積不對等,所以巴西需另付兩百萬英鎊且要修建一條連接瓜雅拉米林至波多韋柳的鐵路,以繞過馬德拉河的急流,從而使玻利維亞獲得一條通過亞馬遜河溝通大洋的進出口通道。

19世紀末20世紀初巴西為加速亞馬遜熱帶森林和中西部稀疏草原的開發力度而向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提出希望能從中、日等國引入移民,當時的清政府拒絕了這一要求,而日本方面則表現積極:1908年6月18日781名日本人漂洋過海來到巴西的桑托斯港。1910至1914年間日本移民巴西的數量為1.42萬人。1925至1935年是日本向巴西移民的高峰期——在這一時期14萬日本人先後到達巴西。因為二戰的爆發日本停止向巴西移民,戰後日本於1959年開始恢復向巴西移民,但規模已大不如前。儘管如此日本已向巴西移民26萬人,在經過5代人的繁衍後目前在巴西的日裔已達130多萬人,佔巴西總人口的1%左右。這一時期領土的擴張和歐亞移民的湧入為巴西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源、勞動力和國內市場,相比其他拉美國家更為穩定的政治局勢也為巴西的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然而巴西經濟的表面繁榮之下也隱藏著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可這些在當時都沒能引起巴西人的注意:巴西經濟的發展過於依賴於對外出口農產品等初級產品,而工業化的程度相對較為緩慢,而在農產品中巴西又過於依賴咖啡這一產品。然而時光來到20世紀30年代後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遭遇了嚴重的經濟危機,一時間各國對巴西咖啡的消費量大幅下降,而咖啡恰恰是巴西對外出口創匯的主要產品,可想而知這對巴西經濟的打擊幾乎是致命的。經濟上的頹勢很快反映到了政治上——在接下來相對漫長的一段時期內巴西不斷髮生政變,國家陷於一片混亂之中。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1955年——這一年宣稱要在幾年的任期之內幹完幾十年事的庫比契克·德奧利韋拉就任巴西總統。在庫比契克的任期之內製定了包括30個項目在內的發展綱要,加速食品、能源(包括核能)交通、教育以及汽車、造船、鋼鐵等重工業的發展。同時庫比契克政府大量吸收外資,允許外國企業在巴西設廠。與此同時在他任內還有一項大動作——遷都巴西利亞。事實上巴西政府早有遷都之意,但到底該遷往何處卻讓巴西人彷徨無措。庫比契克將自己的目光從海岸收回,投向內陸:巴西國土總面積854.74萬平方公里,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位居世界第五位,幾乎和歐洲差不多大小,然而在偌大的巴西人口和城市集中分佈在大西洋沿岸,而中西部地區是遼闊的幾乎未經開發的亞馬遜平原。最終巴西選定了如今的巴西利亞作為新首都,並以此為基礎探索出一條在稀疏草原上發展科技的新道路,從而帶動了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因為巴西利亞,巴西國內的區域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緩解:這座城市把繁榮帶到了中西部——巴西利亞至貝倫的公路開通後沿線人口由10萬猛增至200萬。巴西政府從1940年就開始倡導的西進運動直到巴西利亞興起後才真正發生效應。

1961年1月31日庫比契克任滿卸職。1964年3月巴西軍人在又一次政變後終於建立起了統治相對穩定的軍政府,儘管軍政府在政治上實行的是高壓的威權統治,但不能否認的是這屆軍政府有效維持了社會秩序。相比之前的獨裁者們而言:這屆軍政府意識到了恢復經濟民生的重要性,但他們自己也沒什麼好的解決方案,於是他們將經濟建設的重任全權委託給了以內託為首的經濟學家。內託所風行的是經濟蛋糕理論——主張先做大市場增量,然後再考慮蛋糕分配跟善後的問題。這樣做的結果是巴西在1968-1973年之間平均GDP增幅高達12%,而在1973年更是達到了14%。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包括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印度等在內的全球30個經濟大國的增速最高者也只在7%~8%之間。然而與高增速一同出現的還有高通脹和巨大的貧富分化,在當時所謂的經濟奇蹟之下是高達高達25%的嬰兒死亡率,這意味著全國每出生四個嬰兒就有一個夭折。最終這種不可持續的經濟奇蹟在石油危機的打擊下戛然而止,而軍政府也不得不黯然下臺。此後上臺的卡多佐政府其實是一個對經濟一竅不通的政府,但被強行趕鴨子上架的卡多佐政府還是通過連續兩手“新幣計劃”成功將巴西從經濟危機裡拔了出來,接著將負債資產通過以賣為嘗從而使私有化成功邁出第一步,在卡多佐任內的1993-2003年巴西完成了經濟重新崛起的鋪墊工作。2003年巴西迎來了第一位從貧民窟走出的工人總統盧拉,當時幾乎沒人看好這位幾乎沒任何政治經驗的總統,對於他能否能否醫治處於危機中的巴西經濟幾乎全世界都是持懷疑態度的。然而就在盧拉上臺的2003年當年他就讓所有擔心和懷疑不攻自破——巴西國家風險指數自盧拉政府上臺以來持續下降了500多點,使巴西發行的國際債券升值,僅伊拉克戰爭打響後的頭11 天外國投資者就購買了近7億美元的巴西企業債券……出身於貧民窟的盧拉將縮小貧富差距作為自己的施政重點——他通過積極創造就業機會和提高最低工資及政府補貼等方式增加中下階層的收入,這使巴西的貧困人口在2003年至2005年減少了19%。盧拉任內的巴西在國內通過降低利率、改革稅制、增加出口、加大基礎設施投資等措施恢復經濟增長,通過解決就業、教育、衛生、住房、社會治安等問題縮小貧富差距,同時在國際市場上巴西掌握了太平洋西岸的新興經濟體崛起的大宗商品超級週期,而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在巴西國內逐漸富裕起來的的中產階層帶來了巨大的消費內需,在國際市場上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對巴西鐵礦石、石油、大豆和肉類的龐大需求為巴西積累了1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然而巴西這種大宗商品出口導向型的發展模式始終難逃“資源詛咒”:其發展越依賴資源的輸出,反而越難逃脫資源資產價格起伏的震盪。隨著大宗商品紅利期的結束巴西開始跌入中等收入陷阱。事實上迄今為止巴西並沒能建立完善齊全的工業體系,無論是新興的電子產業或是傳統的重工業巴西的發展都相對滯後,基本上仍是一個主要靠出口農礦初級產品創匯的國家。與此同時巴西政府的行政效率極其低下,根本無法滿足巴西經濟發展的需要——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統計:在全球144個國家中巴西的基礎設施排名為107。與此同時巴西政府對匯率管控能力較差——2011年巴西通膨率高達6.5%帶動多地物價飆升。2015年巴西GDP萎縮了3.8%。

如今的巴西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完整的工業基礎,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是金磚國家之一,也是南美洲國家聯盟成員,是里約集團創始國之一,南方共同市場、20國集團成員國,不結盟運動觀察員。曾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是重要的發展中國家,航空製造業強國。巴西曾依靠亮眼的發展速度在國際舞臺上風生水起,被列為金磚五國之一,1964年巴西經歷了政變,新上臺的軍政府出了“進口替代戰略”,就是對外建立高關稅壁壘,對內依靠國家扶持工業,有賴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歐美資金的注入:1968年到1973年巴西經濟的平均增長率高達11.2%,被譽為“巴西奇蹟”。軍事方面巴西是全世界為數不多擁有航母的國家之一,體育方面巴西是當之無愧的足球大國。這是巴西所具有的大國潛質,然而同中、俄、印三國比起來巴西是當時的金磚四國中最不被看好的,那麼巴西究竟存在哪些缺陷使人不看好呢?

從巴西的國土開發來看:顯然是有利有弊——巴西的國土面積位居世界第五,擁有世界18%的淡水資源,石油探明儲量位居世界第15位,鐵礦探明儲量居世界第五位,產量世界第三。然而巴西的城市和人口集中分佈在東南沿海一帶,而在巴西北部是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遜雨林,這裡的氣候條件極其不適合人類的生活,雨林中還生活著世上最大的蛇類——亞馬遜森蚺以及食人魚等危險物種,一直以來都有“人類禁區”之稱。中西部地區則是廣闊的熱帶稀疏草原,儘管這裡相比亞馬遜雨林的生存環境相對好些,但對工農業開發建設而言依然充滿了不小的挑戰。這樣的國土環境意味著其實巴西絕大部分領土的開發難度和成本是巨大的。

從巴西的地緣區位來看:同樣是有喜有憂——巴西的地緣區位和其他美洲國家一樣就是同其他大陸之間遠隔重洋。這種地緣格局的優勢在於:當自身實力不足時有天然的地緣屏障保護自己不受外來侵犯;劣勢則在於:如果要崛起成為超級大國並將自身的國際影響力對外輻射其實也是相當困難的。世界政治、經濟、軍事的中心位於亞歐大陸,即使是身為世界霸主的美國也要大力維持自己在亞歐大陸的勢力存在,顯然作為後發國家的巴西並沒美國那個實力。與此同時巴西提升自身國際影響力的行為還必將招致兩個美洲國家的抵制:一個是身為世界霸主的美國——美國維持自身霸權的模式是一方面維持自己在亞歐大陸的勢力存在,另一方面將拉美作為自家後院加以控制,美國不能容忍在拉美出現一個區域性霸主的出現,所以當巴西強大到一定地步就勢必招致美國的壓制;另一個是巴西的鄰國阿根廷——儘管巴西和阿根廷看起來沒什麼不可調和的結構性矛盾,但雙方對南美第一大國身份的競爭一直從足球場內爭到了場外,畢竟南美洲就這麼兩個大點的國家,很顯然阿根廷並不願意看到一個過於強勢的巴西對自己形成壓制。

從巴西的政治局勢來看:巴西政府的行政效率較為低下,政策朝令夕改。巴西政府從來沒有制定過行之有效的、長期的發展規劃,許多工程建設進行到一半就爛尾了。與此同時巴西政壇的腐敗現象較為嚴重。黑惡勢力和政府官員勾結以尋求保護傘在巴西幾乎是公開的秘密,巴西黑幫甚至敢於當街火併:從2002年到2017年一共有3.8萬人死於各種街頭暴力時間,平均每天就有7人左右死亡。2009年以來巴西檢查部門對6073起案件啟動了調查程序,然而最終只有150起得到起訴。里約刑事警局的統計表明:目前里約平均每月發生1324起死亡案件,但里約全稱的刑警加上法醫不到250人,要破獲這些案件無疑是極其困難的。

從巴西的經濟水平來看:巴西的經濟實力位居拉美首位,是一個自由市場經濟與出口導向型的經濟體。巴西鐵礦砂的儲量排名全球第5大,是全球第2大鐵礦砂出口國,鋁土的出產也僅次於澳洲,有較強工業潛力。巴西的飛機制造業亦居於世界前列。巴西的咖啡、可可、甘蔗、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產量都居全球之冠,在畜牧業方面擁有全球第二的畜牧牛數量,僅次於印度。2003年~2010年巴西的貧困人口數量減少了12%。然而巴西政府對匯率管控的能力較差——2011年巴西通膨率高達6.5%帶動多地物價飆升。2015年巴西GDP萎縮了3.8%。在國家宏觀經濟危機四伏的同時巴西的貧富分化也成為相當突出的問題——在首都巴西利亞以及里約熱內盧、聖保羅等大城市中富人區和貧民窟涇渭分明,而後者充斥著賣淫、販毒、販賣人口等惡行。無論是新興的電子產業,還是傳統的重工業巴西的發展都相對滯後,事實上迄今為止巴西並沒能建立完善齊全的工業體系,基本上仍是一個主要靠出口農礦初級產品創匯的國家。與此同時巴西政府的行政效率極其低下,根本無法滿足巴西經濟發展的需要——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統計:在全球144個國家中巴西的基礎設施排名為107。

從巴西的軍事實力來看:巴西經濟發展上的缺陷使其難以獲得充足的國防建設資金,這就導致了巴西空軍只有佔總數37%的267架飛機是可以工作的,而剩下的452架飛機因為缺少維護和零件不足只能停滯在陸地上,而在可以工作的267架飛機中有60%有著超過20年的飛行歷史。巴西海軍的19艘19艘水面艦中只有9艘能夠運動,而且還有諸多的限制。在5艘老舊潛艇之中只有一艘是整裝待發的,剩下四艘有極大的航行限制。巴西陸軍85%的戰車年齡超過34歲,其中一些甚至還是二戰時期的“老爺車”,這要放在別的國家早淘汰了。1437輛裝甲車中有60%不在戰鬥狀態。彈藥庫存也只有推薦值的10%。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strong>

Sayings:
因足球聞名於世的巴西,也有著讓人驚歎不已的風景。這裡有世界上最“溼潤”的沙漠,也有“魔鬼”般的瀑布……
一起去看看這奇妙的大自然吧!

<strong>

“千湖沙漠 ”國家公園

巴西

<strong>

<strong>

在巴西北部大西洋岸邊,有一片奇特的沙漠,白茫茫的沙海中點綴著上千個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湖泊。這裡是巴西著名的倫索伊斯國家公園,被形象地稱作 “千湖沙漠”(以下簡稱),也是世界上最溼潤的沙漠,獨一無二。

穿上拖鞋就出發

千湖沙漠位於巴西北部的馬拉尼昂州境內,從聖若澤灣往東,直到大西洋岸邊,總面積達1500平方千米。儘管該地區雨量充沛,但是卻沒有太多植被,因此形成南美洲北部地區難得一見的沙漠景觀,並於1981年被巴西定為“國家公園”

最普遍也是最能深入“千湖沙漠”的交通方式莫過於越野車。通常,從沙漠邊緣的小鎮巴雷里尼亞乘越野車出發,十幾分鍾後就會看到一條不知名的小河。如果要補充飲用水,這條小河就是最後的機會,因為一旦過了河,進入國家公園後,即使有錢也買不到任何東西。

▲ 很難想象在一個淡水資源佔全世界淡水資源30%、擁有地球上最大雨林的國家,竟然能找到一片沙漠;更難以想象的是,這片沙漠被一個個晶瑩迷人的湖泊點綴著——這就是巴西著名的“千湖沙漠”

過了河後還需繼續行駛半小時左右才能抵達沙丘。這裡地勢崎嶇不平,已經開始沙化,道旁稀稀疏疏地長著一些低矮的荊棘類熱帶植物,難得見到動物。

到達沙漠邊緣後,眼前便是高高的沙丘,想要看美麗的湖泊就必須爬上去。這時候穿著拖鞋是最方便的:首先,穿一般的鞋子很容易被灌滿沙子;其次,方便隨時脫鞋享受。這裡的沙子非常細膩,赤腳行走不用擔心被扎、被硌,甚至有種足底按摩的感覺。

▲ 越野車是進入“千湖沙漠”的最好交通工具。來到這片沙海,不能不光腳體驗一下細膩潔白的沙子。這裡氣候溫和,海風吹散了熱氣,所以即使在太陽的照射下沙子也不會燙腳

白沙何來?

“千湖沙漠”的茫茫白沙從何而來,至今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是,當初地球分裂成現有的幾大板塊時,在馬拉尼昂州外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沉積層。海水下降,沉積層上升,經過長年的海流沖刷作用和風化作用積沙為丘。另一種說法認為,這裡的沙是

眾多河流帶來的,各流域的大量泥沙被裹挾著流向大海,卻受海流阻滯不能入海,再被海風吹向陸地從而形成沙丘。

白色床單上寶石點點▲ 每年的雨季,雨水降臨沙漠,因為沙下含有水層,降水不能下滲,潔白的沙丘之間,湖水變作迷人的藍色,彷彿美玉與寶石的對話

爬上沙丘後,眼前豁然開朗,“一覽眾山小”的詩句在這裡要被改成“一覽眾丘小”才應景。

站在沙丘頂上,眼前出現一幅絕美的畫面:連綿不絕的白色沙漠中,眾多湖泊星羅棋佈,湖泊呈現孔雀藍、祖母綠等顏色,就像一條鑲嵌著寶石的巨大的白色床單。“千湖沙漠”的葡萄牙語為“Lençóis Maranhe-nses”,許多人按字面意思將它譯作“馬拉尼昂床單”,因為“Lençóis”有床單的意思,而“Maranhenses”就是馬拉尼昂州的名字。“馬拉尼昂州中一片如同床單的白色沙漠”,這個名字是不是這樣來的呢?

其實“Lençóis”除了能譯作床單外,還是一個很嚴謹的地質學詞彙,“水層”,實際上指的是這裡的地貌成因。由於在表層的沙地下蘊藏著豐富的地下水,導致雨季時豐沛的雨水不能持續下滲,從而淤積在沙面 上,慢慢地形成湖泊。

但是,“白色床單”的說法似乎更容易引人遐想……

▲ 去“千湖沙漠”一定要自帶泳衣,這片沙漠裡湖泊眾多,大多都不太深,適合暢遊

魚從天上來▲ 雨季的時候這裡降水充足,湖和湖連成一片,甚至能與沙漠邊緣的水域貫通,因為水和沙都是流動的,這裡每一天都會變換面孔

“千湖沙漠”的湖泊完全依靠長期降雨形成,因此雖然離大西洋很近,卻都是淡水湖。旱季時,很多湖泊會乾涸,而雨季時很多小湖可能會連成一個大湖。千百年來,由於湖水常年不幹,一些湖泊中慢慢出現了生物,湖裡有眾多魚兒暢遊,湖岸邊生長著很多綠色低矮植物,成為

沙漠綠洲

魚兒是怎麼來的呢?這片沙漠瀕臨大西洋,河網縱橫,沿河孕育了大片紅樹林,是動物的天然棲息地。雨季,連接起來的湖泊甚至與沙漠周邊的兩條大河相連,魚兒便順著河水遷移至此,繁衍生息,難怪這裡的“釣魚湖”甚至可以供人垂釣。此外,在湖泊乾涸的季節,仍有一些魚蝦的卵能在比較溼潤的沙中存活,只 要忍耐到下一個雨季,它們就“勝出”了。

大概因為沙漠裡的湖泊難能可貴,於是人們都賦予它們好聽的名字,如藍湖、愛情湖、希望湖等。在接近赤道的沙漠中看到這些湖泊,怎能不讓人想跳下去遊個泳,或在湖邊天然的大沙灘上曬曬太陽呢!

跟著“懶河”遊沙漠▲ 純淨的沙漠並不拒絕生命,這裡降水豐富,植物很容易在沙上紮根。當地人在這裡放牧牛羊、種植作物、捕魚抓蝦等

目前,這片“床單”仍在擴大,以每年20米的速度向大西洋鋪展。“千湖沙漠”處在一個很獨特的地理環境中:兩條河流從東西兩面環抱著“床單”,大片濃密的紅樹林和雪白純淨的沙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裡雖然是沙漠,年降雨量卻高達1200 毫米,全年氣候涼爽,最高氣溫在30℃左右,算是沙漠中的“空調間”。

除了乘越野車的方式,遊客還可以乘飛機和坐船到達“千湖沙漠”。飛機可以俯瞰全景,感受沙漠連綿不斷的壯觀。坐船也有坐船的好處,可以到達徒步難以深入的地區。

“千湖沙漠”水系發達,其中有一條叫作“懶河”的河流,將“千湖沙漠”的東部地區攔腰截斷,同時也以其充足的水量造就了一片鬱郁蒼蒼的綠洲。“懶河”之名的由來,據說是因為原來河岸兩邊的叢林裡生活著很多樹懶。但是由於過度的捕殺,現在已經幾乎看不到 樹懶了,反而成為形形色色水鳥的天下。

▲ “千湖沙漠”的邊緣是 兩條浩渺的大河,滋潤著紅樹林、棕林和灌叢,也把內陸的泥沙推向大西洋。風和水,造就了這片“生長”的沙漠

伊瓜蘇國家公園

阿根廷—巴西

<strong>

“可憐的尼亞加拉!”面對宛如天塹的伊瓜蘇瀑布,不由得人們不發出這樣的讚歎。伊瓜蘇瀑布可以說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瀑布群,橫跨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也是巴西、阿根廷共同擁有的國家公園。坐船、 徒步、乘直升機,面對這幅超級大的水墨畫,我們總有辦法將它看個一清二楚!

美麗的見證

▲ 伊瓜蘇河自北向南將巴西和阿根廷分隔,卻又忽然拐了一個巨大的彎,水流無從繼續,這裡便憑空出現了一個馬蹄形的瀑布群,伊瓜蘇在瓜拉尼語中意為“大水”

在南美洲有一個古老的傳說:一位天神想要娶一個名叫妮比的美麗姑娘,可是妮比卻和自己的情人塔羅巴划著獨木舟從伊瓜蘇河上私奔了。暴怒的天神揮手將河斬成了兩截——上伊瓜蘇河和下伊瓜蘇河,頓時一道極其壯觀的瀑布出現了,將小舟衝向深不可測的水底,而妮比和塔羅巴從此永沉水中。

見證這段愛情的就是赫赫有名的連接著上、下伊瓜蘇河的伊瓜蘇瀑布。位於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交界處的伊瓜蘇瀑布由275條大小不同的瀑布組成,平均落差約64米。其中最為著名的瀑布是“魔鬼的咽喉”長約700米、寬約150米、高約82米,是巴西、阿根廷兩國的天然國境線。雖然說著名的尼亞加拉大瀑布也橫跨美國和加拿大兩國,但是當年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夫人在看到伊瓜蘇瀑布時,情不自禁地說:“可憐的尼亞加拉!”足可見伊瓜蘇一覽眾“瀑”小!由於這275條瀑布的總長度達2.7千米,三分之二在阿根廷,三分之一在巴西,因此,要全方位地領略這一橫跨兩國的世界自然遺產,就一定要準備好兩天時間,海陸空三線出擊

水路:讓自己溼透

▲ 通過水路遊覽伊瓜蘇瀑布,雨林是必經之地。還未見到瀑布,水聲便如雷聲隆隆而來,水汽也越來越重,這就是伊瓜蘇的氣場,宛如一位不怒自威的女王”

想要最近距離地接觸伊瓜蘇瀑布,當然要走水路。放心,遊客絕不需要親自劃獨木舟。這個因天神震怒而“出現”的瀑布群水流湍急,巴西、阿根廷兩國早就設計好了刺激而安全的線路,不會讓遠道而來的客人有任何危險。

無論是從巴西還是阿根廷出發,要從水路感受伊瓜蘇瀑布都要先經過伊瓜蘇河激流的考驗,而在進入伊瓜蘇河之前,則先要乘坐越野車穿越南美洲的叢林

如果選擇從阿根廷出發,那麼先要穿過長約8千米的亞卡拉迪亞叢林。雖然這 8千米的路程乘車只需要十多分鐘,但當空氣中的水汽越來越多、耳邊的水聲越來越響時,你會覺得這十多分鐘特別漫長。不過彆著急,雖然下車處就可以聽到瀑布的轟鳴聲,但是你需要耐心地穿上雨衣和救生衣,上快艇,才能正式進入下伊瓜蘇河。

▲ 275條大大小小的瀑布,把這片雨林裝點得宛如水簾洞。以瀑布為中心,分佈著大大小小的河流和島嶼,在水織起的雨林間,無數生命伴隨瀑布生存繁衍,無論雨季,還是旱季

但是這時候還不能著急,因為要見到瀑布,乘快艇還需行駛6千米,其中有2千米是險灘。當你發現水汽撲面而來的時候,快艇即將帶你穿越“魔鬼的咽喉”,在瀑布內部向外欣賞瀑布的壯觀。然後是近距離觀看

瀑布群中第二大的瀑布——聖馬丁瀑布。在這裡,彩虹景觀經常出現,而你在興奮之餘,也許才剛剛發現自己已經渾身溼透。

從巴西出發,同樣可以讓人在瀑布中“沐浴”。穿越叢林之後,從伊瓜蘇瀑布的底部上船,經驗豐富的船長會知道如何儘可能地讓客人經歷瀑布“洗禮”。在巴西一側,“沐浴”的最好地點是一處名為“三個火槍手”的高點。在這裡,船長會讓每個人在瀑布裡衝一個短暫的天然澡。

陸路:走出來的風景

對於喜歡自由探險的人來說,坐船雖然可以零距離接觸瀑布,但是固定的線路可能令人不夠盡興,因此不少人會選擇靠自己的雙腳去看風景。巴西和阿根廷的公園內都有不少難度各異的徒步路線,穿上登山鞋,披上防水衣,帶上相機,開始走吧!

從阿根廷一側出發,有5條主要的觀景路線。沿著上環線,遊客可以一路從瀑布的頂端俯視各個瀑布,但是對於恐高的人來說也許有點兒恐怖。與之相對的下環 線,路線要長得多,不過一路都需要仰視瀑布,可以更好地領略伊瓜蘇瀑布的壯觀。阿根廷一側最為著名的路線當屬“魔鬼的咽喉”。只需要沿著“魔鬼的咽喉”行走大約1千米,遊客就可以走到瀑布的背後。雖然坐船同樣可以到達瀑布的背後,但是時間非常有限。而靠雙腳征服伊瓜蘇瀑布的人,則可以在瀑布的背後看夕陽、數星星,再看日出……

▲ 上環線,在瀑布頂端行走, 刺激程度超乎你的想象。瀑布 落差巨大,要小心腳下

▲ 下環線,一路仰視瀑布,水花在身邊飛濺,彩虹在頭頂懸掛,還可以走到瀑布的背後。 此情此景,就算是扭了脖子也值了

要真正“征服”伊瓜蘇瀑布,不但要在阿根廷花一天的時間,還要在巴西花上一天的時間。雖然在巴西境內的瀑布數量不多,卻有觀看“魔鬼的咽喉”的最佳視角,遊客可以從頂部和底部清楚地看到整個“魔鬼的咽喉”,如果不將自己的腳印留在巴西境內的伊瓜蘇國家公園,那麼他所看到的伊瓜蘇瀑布就不是完整的。

▲ 走近大瀑布,除了驚天動地的轟鳴聲之外,可能還有巨嘴鳥那並不動聽的鳴叫。巨嘴鳥是世界上嘴巴最大的鳥,這是它和瀑布的一個心照不宣的共同之處

空中:我是一隻小小鳥▲ 在“魔鬼咽喉”裡,水和水交纏著、撕扯著,發出震天的巨吼,讓人不得不將“伊瓜蘇”深深烙印在心裡

如果你看過動畫片《飛屋環遊記》,那麼一定不會忘記影片中從空中俯瞰“天堂”瀑布(安赫爾瀑布)的壯觀場面。是的,將伊瓜蘇瀑布盡收眼底的最好辦法,就是乘坐直升機,把自己變成一隻在伊瓜蘇河上飛翔的小鳥。與乘船和步行相比,從空中觀看壯麗的伊瓜蘇瀑布,會讓人有種真正的征服感。

目前,能提供直升機服務的是巴西境內的伊瓜蘇國家公園,他們的口號就是“可以讓您從鳥的視角來觀看伊瓜蘇瀑布”。費用自然相對高昂,每架飛機最多隻能載4名遊客,飛行時間只有短短的10分鐘。不過,當飛機起飛後,你就會知道一切都是值得的。

小型直升機會繞著瀑布飛行3圈,以確保每個人都能清楚地看到窗外的景色:不僅可以將整個伊瓜蘇瀑布盡收眼底,還可以真正明白瀑布是如何將上下兩截伊瓜蘇河連接起來的。翱翔於空中,在你身下的不僅僅是流動著的瀑布,還有整個國家公園、伊瓜蘇城、伊瓜蘇河上的大壩和三國的美景。放眼望去,水汽如煙,河流如帶,宛如一幅氣韻生動的水彩畫。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


 說起巴西,總會讓人聯想到舉世矚目的足球,熱情奔放的桑巴舞,還有獨具風味的巴西烤肉,但巴西所擁有的不僅僅是這些。




 巴西聯邦共和國,通稱“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享有“足球王國”的美譽。國土總面積854.7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02億,居世界第五。



巴西雖然位於赤道附近,但由於主要城市都建在高原上,所以氣候還是比較舒適的。在這個自然資源極其豐富的國度裡,巴西人平生所求不過四樣東西:陽光,海灘,桑巴,足球。

巴西為一聯邦制共和國﹔全國共轄26個州及 巴西利亞 直轄區。1988年憲法賦予 聯邦政府 最高行政﹑立法和司法的權力。 巴西總統 任期為4年,最多可連任1次﹐並有權委任內閣成員。巴西參議院共81議席,每州佔3席,參議員任期為8年,每4年重選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議席。巴西眾議院共513個席位,以人口分佈劃定,每個州份最多可擁70席( 聖保羅州 ),至少8席,任期四年。


譚CIUM


只談經濟。

截至2017年,巴西是全球第八大經濟體。2010年之前,巴西一直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之一,巴西的經濟改革賦予了巴西新的國際認可和影響力。

巴西是拉丁美洲的一個地區大國,也是全球範圍內的中等大國。巴西是世界上主要的糧倉之一,也是過去150年來最大的咖啡生產國。

巴西的購買力平價(PPP)排名世界第八。巴西經濟多樣化,自然資源豐富。在經歷了過去幾十年的快速增長後,2014年起,由於政治腐敗醜聞和全國性抗議,經濟持續衰退。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巴西2017年的人均GDP為15919美元,排在第77位。巴西的失業率為6.2%(全球排名第64)。

巴西是世界第四大汽車市場。主要出口產品包括飛機、電氣設備、汽車、乙醇、紡織品、鞋類、鐵礦石、鋼鐵、咖啡、橙汁、大豆和鹹牛肉。巴西的出口額在全球排名第23位。

巴西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政府官員、企業高管腐敗。僅2010年一年,巴西的腐敗成本就高達410億美元,該國69.9%的公司認為腐敗問題是成功打入全球市場的主要障礙。

透明國際的腐敗指數表明:2012年巴西在178個國家中排名第69。巴西腐敗成本侵蝕了巴西的購買力。


閒看秋風999


巴西(Brazil):未來何時來

它被稱作上帝創世第六天的傑作,擁有最廣袤的熱帶雨林、最富庶的土地和礦藏;它享有多民族天堂的美譽,以狂歡節、桑巴舞和足球著稱;它1940年代被寄予厚望,“未來”在21世紀時而匆匆,時而姍姍……

巴西聯邦共和國面積851.4萬平方公里,佔南美洲總面積的47.7%,2016年底全國人口2.07億,其幅員和人口均居世界第五。

巴西全球水資源最豐沛,擁有亞馬孫、巴拉那、聖弗朗西斯科與託坎廷斯四大河系,內河流域面積高達554萬多平方公里。美洲有句諺語:“上帝用5天創造世界,第6天造了巴西”,巴西人則說“上帝是巴西人”,都是稱羨巴西資源之得天獨厚。它有29種礦物儲量豐富,已探明鐵礦砂儲量333億噸,佔世界總量9.8%,年產3.7億噸,居世界第二位。鎳佔世界儲量98%,錳、鋁礬土、鉛、錫等佔世界總儲量的10%以上。鈮礦產量佔全球的97%。還有較豐富的鉻、黃金和石棉。煤礦儲量101億噸,但品位很低。2007年以來,巴西在東南沿海相繼發現大油氣田,石油保守儲量500億桶,2015年日產量已超過200萬桶,成為淨出口國。森林植被覆蓋率為60.7%,木材儲量658億立方米。水資源豐富,擁有世界18%的淡水,人均擁有2.9萬立方米。它還具有生物多樣性、生物能源和生物技術三大獨特優勢。

巴西族裔呈現多元化特點,彙集來自各大洲不同膚色的居民,其人口可分為五大類:白人,包括葡萄牙及其他歐洲國家移民後裔,約佔總人口的54%。黑白混血的穆拉託人,占人口的38%。非洲裔巴西人佔6%(亦有數據顯示巴西白人占人口47%稍多,黑白混血和黑人佔50%以上),印第安人有30萬左右,還有以日裔為主的亞洲人、阿拉伯人等。巴西是世界上天主教徒最多的國家,83%的居民信奉天主教,8%為新教徒,其餘信仰東正教、佛教、猶太教、非洲宗教等。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西班牙語、英語為主要外語。

古代巴西是印地安人的居住地,公元1500年被葡萄牙航海家卡布拉爾發現,命名它為“聖十字地”,最初約半個世紀,未發現金銀寶藏讓殖民者失望,只有沿海的“紅木”Brazil既紋理細密,又可提煉出當時歐洲市場急需的紅色染料,葡萄牙人大量輸出紅木的結果是“巴西”取代“聖十字地”(巴西紅木早在殖民時代前期被砍伐殆盡)。16世紀的種植園、17世紀的黃金熱和金剛石開採需要大量勞工,從1538年第一船非洲黑奴被販運算起,殖民者在巴西的奴隸貿易長達三個半世紀,到18世紀中葉,巴西成為葡最富海外殖民地和國庫主要財源地。

葡萄牙對巴西320多年的殖民統治具有如下特點:政府無力資助遠征,又不甘心別國“分肥”(法、荷、英、西等都曾對巴西垂涎干預過),所以讓葡籍冒險家充分發揮能力和作用,儘可能多地掠奪巴西的土地,它們名義上屬葡王管轄,實際由征服者治理,因此殖民者在巴西建立的文化,是封建大莊園主和一批既是大奴隸主、又是資本家的人掌權,一方面主宰殖民地民眾生活,另一方面又緊緊與宗主國聯繫在一起的殖民地文化,它集封建、奴隸制和資本主義於一身,是一種光怪陸離的文化。殖民者還帶來龐大的官僚機構及與之相適應的官場文化,它成為巴西兩大歷史痼疾——腐敗和低效的起源,兩大問題至今困擾著國家。

在巴西文化乃至國家特性中,混血是最主要內容,四大洲不同膚色的人種生活在一片廣袤的熱帶土地上,經過幾個世紀的融合,巴西人同時具有拉丁人的熱情奔放,渴望刺激,熱帶民族尤其是黑人的好動、敏於節奏,因而能歌善舞,並且繼承了印第安人的正直勇敢、隨性不拘,養成如下民族性格:開朗、樂觀、率真、隨和;不嚴謹、不守時、自來熟、易相處;大大咧咧、熱情似火、為人爽快,不怕惹事;悠閒散漫、辦事稀鬆、拿得起放得下,愛玩愛樂愛熱鬧。

從空間意義上看,廣袤開闊的土地和蔚藍遼闊的天空,無形中陶冶出巴西的民族性格,孕育了巴西人熱愛自由獨立的情結,滋生出豪放的舞蹈音樂與狂歡節日。建築美學的巴西性與之一脈相承,自由揮灑大尺度。而在國際關係方面,巴西文化是一種“誘惑、浪漫和說服”的形式,它不是一個喜歡展示肌肉的“硬實力”國家,而是一個靠軟實力揚名的國度。

狂歡節、桑巴舞和足球是巴西文化的三大標誌。每年2月里約狂歡節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演出”,桑巴是節日之魂,它們包含多民族的文化元素,淋漓盡致地宣洩巴西人的情感,在給人們快樂愉悅的同時,還起到緩和社會危機與教化的作用。足球是巴西人的生活方式——富人的愛好、窮人消磨時光的方式和進入上層社會的平臺,人們從貝利同時代“曲腿天使”加林查身上看到巴西大眾的特點:貧窮、富有創造性和同情心,他曾是紡織工,以其淳樸和足球天賦給人們帶來了歡樂。


ruixuezhaofeng


現在世界盃進行了一半了,也快接近尾聲了,巴西能否奪冠也是個懸念。在人們印象裡巴西是一個陌生又熟悉的國家。平時國際新聞都是動不動美國、中國、歐盟、俄羅斯,偶爾會提提日本和半島。而巴西作為一個似乎位於邊緣的國家,遠離國際中心沒啥存在感。只是每四年世界盃的時候冒一個月的泡就消失了。

那麼巴西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

在很多人眼裡巴西很窮,滿眼的貧民窟。實際上巴西GDP很高,排名於世界第八,美洲第二,南半球第一。但是人口眾多,因此一平均下來排名就跌了許多。




以上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

儘管GDP高,人均也將近一萬美元,但是貧富差距懸殊,貧民窟設施陳舊、基建破爛,而且治安非常差,經常有各種販毒、走私、搶劫、殺人等案件,警察甚至都不敢管。但是富人區卻是乾淨整潔的,到處是漂亮的房子和高級的設施,富人的生活可謂是奢侈腐化。同時國內的官僚腐敗,貪汙問題嚴重,賄選啥的都有。

至於其他方面的,其他人的回答裡也說了,我也不再描述了。


小無語妹妹


巴西是拉美最大的國家,和中國都屬於金磚五國的成員國。地處西經35度到74度 北緯5度到南緯34度。人口現已接近一億九千四百萬。是2014年世界盃和2016年奧運會舉辦國。國土面積在世界排名第五。官方語言是葡萄牙語(曾是葡萄牙殖民地)。

國土80%位於熱帶地區,最南端屬亞熱帶氣候。北部亞馬孫平原屬赤道氣候,那裡有著被稱為“地球之肺”亞馬遜河流域和亞馬遜雨林,年平均氣溫27-29℃。中部高原屬熱帶草原氣候,分旱、雨季。南部地區平均氣溫16-19℃。國內生產總值達2.4萬億美元 超越英國躍居世界第六大經濟體。

社會治安方面,貧富差距出了名的懸殊,單是海港城市裡約熱內盧就有600多座貧民窟,貪腐嚴重,高犯罪率為全球前列,尤其販毒集團多以貧民窟為大本營,全球高危險係數的國家之一。

風景名勝:里約熱內盧耶穌山。

巴西人種白種人佔大多數(多為葡萄牙移民及後裔),其次為黑人、黑白混血人種、土著印第安人以及部分亞洲移民。

巴西文化豐富多彩,其中桑巴舞最為世人熟知。同樣,巴西足球世界一流,是世界盃足球賽,目前奪得冠軍最多的國家。

巴西有三寶:足球、桑巴、國酒

對足球的喜愛,估計沒有哪一個國家能趕上巴西,對巴西人來說,足球是運動,但更是文化。無論是在海灘上,還是在城市的街頭巷尾,都有人踢球。很多世界級球星,如貝利、羅納爾多、裡瓦爾多、羅納爾迪尼奧、卡卡等均出自巴西。

桑巴舞源於非洲的“肚皮舞”,現已被公認為巴西和巴西狂歡節的象徵。在熱情奔放的音樂節奏中,激情四射的舞者劇烈抖動身體,曼妙的舞姿、炫彩的服飾,讓人眼花繚亂。

巴西的國酒卡沙薩酒(Cachaca)是一種用甘蔗釀造的酒,有500多年的歷史,年產量13億升,是世界五大名酒之一。其口感濃烈醇厚、香味綿長純正。

在巴西住過一年以後,掌握了基本的安全技能,治安依然是個巨大的困擾,但能避免絕大部分不安全的事。當然,如果你喜歡夜生活,喜歡探險,家在不安全的區域,喜歡長期有大量現金,那是另一種說法,巴西的治安確實非常不適合這樣的人。

1. 巴西人文明程度比國內高一截。 謙讓、友好,熱情、樂於助人。

2. 由衷的歡樂。在餐館、工作場合,你很難看到巴西人對工作的厭惡,餐館的服務員熱情服務態度舒服自然,工作場合充滿了歡樂。

3. 細節。 救護設備完善,公共場合飲水機,殘疾人通道暢通,消防設施,對老弱病殘孕的照顧,各種細節做的比國內好太多。

4. 對弱勢人群的關懷,比國內少很多歧視、譏笑和不耐煩。

5. 對規則的敬畏。 排隊、開車、交叉路口左右依次行駛, 禮讓斑馬線。如果有人犯錯,會有人報警或者上前勸阻,而不是都明哲保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