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讀書時,媽媽口中那個別人家的孩子給你帶來了壓力還是動力?

天黑請碎覺


壓力或動力的產生,從源頭分析應當是外界和自身雙方造成的。孩子自身可能會形成和同學、周圍朋友的比較,家長親戚或老師也可能會給給孩子下意識強調成績的重要。

首先說說我自身吧,我的家庭範圍相對叫小,父母和家族裡的親人走動也不是很頻繁,所以我的信息接收還是比較集中。父母二人都是工作後才自考的大學,年代也不同,所以對我的要求就是我能考上本科學校就可以了。在這樣的“輕氛圍”下我很難有什麼壓力。沒有壓力也確實會喪失一部分爭強好勝的動力,我爸比較聰明,他重視孩子的學習能力,所以從小就給我樹立了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標杆作用,以至於我的想法也很簡單——“我總不至於拼不過上一代吧”。就這樣,還是考進了省示範高中。

“省示範”三個字的價值,除了體現在高畢業率上,還體現在名校錄取率。這兩個除了依託良好的師資條件,還依託較端正的學習氛圍。“氛圍”也是影響壓力和動力的外界成因之一。試想一下,如果你身邊的人都在努力考學,不說讓你一樣拼命,至少足以讓你明白考學的重要性吧?

那壓力和動力有沒有效?當然有效!但萬事講究“過猶不及”。壓力過大易導致焦慮,容易心理負荷過大從而影響身體健康;動力過大則易導致用力過猛忽視全局意識,反而拖慢自身發展。


有寢研究所


那年兒子讀初一。有一天晚餐的時候,說著說著就說到了一個朋友的兒子,學習優秀,多才多藝,還非常有禮貌,待人接物非常得體……

突然間,兒子撂下沒吃完的飯疾步離開,留下一句“他好,就認他做兒子唄!”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

我們這才醒悟過來。對“別人家的孩子”,孩子原來是那麼敏感,就算我們並沒有拿別人來跟他做對比!從那以後,我們說話特別小心,在兒子面前閉口不談別人家孩子的事。

其實仔細想想,每個孩子本來都不一樣,實在沒有可比性。他能站在自己的條件上,做好自己就夠了。或者說,非要對比的話,自己比自己更有價值。



世界那麼大,永遠有人把他比下去

我曾經在作文班做過一個調查,問他們最反感父母常掛在嘴邊的哪一句話,結果“別人家的孩子”名列其中。

不是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嗎?拿別人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對比,確實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傷害。世界那麼大,比他強的人那麼多,永遠有很多人把他比下去。你說這樣沒完沒了的對比,能不讓孩子難過嗎?

有的家長覺得對比才有動力,鼓勵孩子嘛。想法是好的,可是我們沒有考慮到孩子的自尊。有孩子和我溝通過,說媽媽怎麼從來不拿成績差的和我比呀?這樣的對比,家長估計真的很少想過。不妨試試哦。



你想過比家長嗎?

話說回來,如果你真的不覺得對比會給孩子造成心裡陰影的話,那不妨讓孩子拿家長也來個對比吧——小明家的爸爸開豪車,爸爸你開的電驢還三天兩頭罷工呢;人家小麗的媽媽會做披薩,媽媽你連包子都做得跟石頭似的……你什麼感受呢?

教育急不來,欲速則不達啊。別人家的孩子固然出色,自己家的孩子也有可愛的地方,何必非要拿孩子的短處去比別人的長處?記住,如果要讓一棵樹健康成長,綠色無公害養護才是最好的辦法,否則整天恨鐵不成鋼,讓樹幹傷痕累累的,能長得好嗎?


大夢說作文


別人家的孩子於我來說絕對是一個噩夢。

小時候媽媽老是說看誰誰怎樣怎樣,你又怎樣怎樣,似乎我就沒有好的方面,搞的我是沒一點自信,感覺自己在媽媽的眼裡一無事處,以至於我甚至懷疑媽媽到底愛不愛我,並且對我的性格影響極大。

現在我有了孩子,我絕對不拿別人家的孩子說事兒,我會明確地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有自己的短處,有做的好的地方,有做的不好的地方,無論他什麼樣都是我獨一無二的孩子,我都是愛他的。

我覺得別人家的孩子,這樣的對比不但起不到激勵作用,反而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對孩子的成長弊大於利。


超人三娃媽


說說我小時候讀書的真實經歷,不管我們姐妹三個考一百分還是零分,拿第一名還是倒數第一名,父母都是不管不問的,因為我爸爸是讀書無用論的擁有者,不管男女,他都覺得讀書無用,他看到一個大學生讀書出來做服務員,就以為千千萬萬的大學生讀書出來做服務員的那種,他覺得讀書害人害己,浪費家裡的錢,還把年齡讀老了,其實我小時候讀書一向成績挺好的,我弟弟他們小學的時候也不錯,那個時候我小學寫的文章和日記都是十幾個農村小學的範本,還沒上初中那些老師都認識我了,算是學校的名人了吧,不過我們拿回家的獎狀都是無人過問的,我們是留守兒童,沒人關心你成績好壞,父母就希望趕緊初中畢業然後出去打工掙錢,我上高中是我媽偷偷用私房錢供我的,不敢讓我爸知道,我爸說他把錢丟給乞丐也不讓我上學,沒人知道我以前哭了多少眼淚,埋怨世界不公,怎麼會有如此的父母,時光荏苒,我已經快30歲了,現在想起過去讀書的事情一笑而過,現在的我是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對任何人都沒有感情,有點冷血和殘酷吧,反正都是逢場作戲的禮尚往來,不過我爸現在後悔他的老思想害了我們了,我兩個弟弟初一沒讀完就出去打工了,現在都是社會最底層,我也只上了個高中而已,其實能力並不差,但因為學歷的門檻在那裡也只能去小公司混混,唯一的翻盤機會除了創業好像想不到其他的了。呵呵,那些讀書無用論害死了多少人,不讀書社會科技根本沒有辦法進步,哪裡來的高鐵飛機,希望大家擦亮眼睛吧,知識改變命運。


我是毛毛毛小姐


從我角度來說,給了我動力。小時候家裡窮,真的窮,別人家有的我們家沒有,別的小朋友有的我沒有。媽媽從小就灌輸:我們這樣的家庭,讀書是唯一的出路。村裡那個誰誰誰讀書好厲害,最後去了哪裡工作,收入怎麼樣?

從那時候起,心裡就埋下了好好唸書,尋找出路的種子。每次看到“鄰家小孩”考得比自己好,享受誇獎和崇拜的時候,自己就把他當做追趕的對象,就暗下決心,努力吧,總有一天,自己也能享受那些東西。或許,這就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吧。貧窮,有時候是壓力,也是動力吧!


風掠過留痕


帶來的是動力,不斷地向比自己好的榜樣學習,值到現在還在一個勁向優秀的人學習,總覺得自己不夠優秀,走著走著,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是不斷拼博,不斷奮鬥,不斷追求,不斷實現了自己的一個又一個的目標,把自己培養得更加自信,更加獨立,更加自強。然而當有了娃,把媽媽這種教育方法教自己的娃,突然間感悟到,拿別人的孩子與自己的娃比,最傷娃心的事,也會讓她的成功都得不到肯定,挫傷了她的自尊,失去了自信,變得自悲,總不相信自己會做,能做好!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她自己的優點,不要一味羨慕別人家孩子,自己的娃很棒,讓她從小能從媽媽那獲得安全心,這樣會更出色。


阿英287183731


算是給了我動力吧,因為爸媽在農村,勢力眼看不起爸媽,所以讀書是唯一出路,只有考上了大學才有人看的起,那時不懂這些,只知道爸媽說的都聽著,要不然初中畢業出來就打工了,雖然現在也是打工,但是意義不一樣了!大學出來也算是給自己的心裡安慰吧


蘑菇頭的蘑菇


小時候讀書!媽媽口中的孩子!在我們鎮或者村中特別優秀的孩子!他們的學習成績特別好!可是我那時候學習已經比較好了!平時考試在班上第一名!可是媽媽好像覺得這第一名很容易一樣!還是老是嘮叨著要向其它孩子一樣!科科靠滿分!我覺得壓力山大!畢竟我當時的條件不夠好!自己已經夠努力了!可是還是沒有他們優秀!所以我覺得還是不要與別人比較!


xiaoligege123


如果只是說小時候,那麼我就是別人家媽媽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別人家的孩子長大後也不一定很有出息。

所以壓力沒有必要,但要有做自己的動力。


父母研修班


文章的故事,真的對我感觸很深,我們永遠不能活在別人的世界,要回到現實,針對自家孩子,拿出最好的溝通方案,要記住教育孩子,永遠沒有現成、照抄的藍圖,任何教育孩子的方法,都必須基於尊重孩子的前提之下。這樣他才會活得更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