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丽情深:影印康熙本《饮水诗词集》前言

影印康熙本《饮水诗词集》前言

词丽情深:影印康熙本《饮水诗词集》前言
词丽情深:影印康熙本《饮水诗词集》前言

世间有极少数人,他们偶游尘寰,倏然而逝,却如凌波顾影,倾国倾城。天地悠悠,一茬又一茬的生命来了又去,遁形于虚空,仿若不曾存在。唯独那些天意独钟的生灵,雁过留痕,历久弥新,铸成不朽之传奇。清代词人纳兰容若就是那极少数人之一。他留下的作品,就是那瞬息千古的印痕,长沟流不去,皎然正中天。数百载以还,流沙世界芸芸众生,依然捧读纳兰词,辗转沉吟于月夕风晨。

词丽情深:影印康熙本《饮水诗词集》前言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一度避太子讳而改名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关于其生平、家世,历来研究已多,以至街谈巷议,兹不详述。容若作品在其身后的校刻与流布,则并非众所周知,然其声名之显赫,实与此息息相关。且其中藴蓄了几多相知相爱,几多伤悼痛惜,醇厚悠长,感人至深,无负容若对人世的款款深情。今天,这样的故事尤其值得郑重书写,广泛传播。

容若病逝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夏季。六年之后,康熙三十年(1691)的秋天,由其生前挚友顾贞观审定、张纯修付梓的遗集刊成于扬州。六年,逝者已杳,存者未忘。死生固相隔,念念有余响。在其扬州寓所语石轩,张纯修摩挲故人遗作,泚笔撰序:“容若与余为异姓昆弟,其生平有死生之友曰顾梁汾。”

“异姓昆弟”张纯修(1647-1691),字子安,号见阳,又号敬斋,世居河北丰润。父张自德(1608-1667),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占籍辽阳,入关后历任贵州道御史、陕西巡抚、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政声显赫,殁后祀名宦。见阳由贡生入仕,官至庐州知府。当其为布衣时,翩翩佳公子,与纳兰容若同调相伦,处华膴而慕清癯,互不以贵游相待,而以清操洁行相砥砺,以诗词书画相涵养,心心相印,可当金石。见阳工画,名播京城;又富收藏,品味极佳,纳兰容若所藏珍品中即有其赠送之物。上海图书馆尝影印《词人纳兰容若手简》,计三十六通。其中二十八通为寄见阳者,多以“吾哥”相称,直抒胸臆,率性淋漓,足见肝胆相照之谊。康熙十八年(1679),张见阳赴湘任江华县令,自此分袂,远离京师。纳兰容若病故时,见阳在扬州江防同知任上,未能奔哭寝门,乃以特殊的方式祭奠亡友:他“每画兰,必书容若词”,以致“万首自跋纳兰词”。惓惓衷情,逾于手足。

“死生之友”顾贞观(1637-1714),字华峰,号梁汾,江苏无锡人。负家学,殚心经史,才气横溢,名与同邑秦松龄、严绳孙相亚。康熙五年(1666)举顺天乡试,擢内国史院典籍。后丁忧归。服除,因受牵连,退出仕途。康熙十五年(1676)复入京,为纳兰府西宾。容若与其电光石火,倾盖如故,赋《金缕曲》相赠,中有“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语,遂缔忘年知交。二人常促膝纵谈,于世道人心恒有戚戚焉。梁汾长于填词,与竹垞、迦陵并称。纳兰得以词人留名史册,离不开梁汾提点之功。先是,梁汾好友吴兆骞因科场舞弊案受牵连,流放宁古塔,于时已十年。梁汾披肝沥胆,欲救而不得,侘傺愁悒,感赋《金缕曲》两阕。容若读后深受感动,以词代简,发誓“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金缕曲·简梁汾,时方为吴汉槎作归计》),恳于其父明珠,出面援救吴兆骞,终使其生还中原。在同心协力、拯友于绝域的侠义之举中,容若与梁汾的交谊更加深澈,抵达死生之境。

词丽情深:影印康熙本《饮水诗词集》前言

纳兰容若去世后未久,其父明珠被参劾降级,昔日趋附逢迎之辈早如猢狲散,且不乏中伤容若者。而张纯修、顾贞观笃念旧谊,“相顾太息,泣下不可止”,并“思所以不朽容若者”。然“立德非旦暮可期,立功又未可预必,无已,试立言乎?”于是,顾贞观将自己精心审定的纳兰诗词稿付与张纯修,谋寿诸梓。

张纯修刻本,世称“张氏刻本”或“语石轩刻本”,定名《饮水诗词集》,凡五卷,即《饮水诗集》上下二卷、《饮水词集》上中下三卷,共收诗二〇四首、词三〇三阕。半页九行二十字,白口或细黑口,左右双栏。笔画精雕,用心可鉴。此本流传绝罕。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一部,曾经重装,前后加护页。序言页钤“谦牧堂藏书印”,书末钤“谦牧堂赏鉴书画之章”。谦牧堂为容若之弟揆叙斋号。揆叙(1675-1717),字恺功,号惟实居士,明珠次子。康熙三十五年(1696)授侍读,历官翰林院掌院、都察院左都御史。吴兆骞从塞外归来后,即被明珠聘为揆叙之师。在吴夫子、查慎行等汉族文人指导下,揆叙亦擅文墨,且精鉴别,藏书极富。

词丽情深:影印康熙本《饮水诗词集》前言
词丽情深:影印康熙本《饮水诗词集》前言

卷端页钤“冯汝玠印”。护页有冯汝玠题跋二篇。冯汝玠,字志青,室名环玺斋,浙江桐乡人。生于光绪元年(1875),民国三十年(1941)尚在世。光绪二十三年(1897)捐资为兵部行走,调陆军部统计处统计专员,宣统间充海军部司长。入民国,应上海镇守使郑汝成之招,负责清理江南机器制造局文牍,改任制造局会计处处长。后曾任浙江绍兴、嘉兴烟酒公卖局局长,国务院存记等职。兼任北大教授,讲授文字学、金石学、目录学等。著有《文字形义总元》(1912年石印本)、《指事说》(1935年冯氏环玺斋石印本)、《文字总枢》(1937年冯氏环玺斋石印本)等。还参与撰写《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精鉴赏,富收藏。其从兄冯汝琪(1870-?),字花隐,一字侗斋,号蕴珊,又号伯珩,为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历官刑部郎中、直隶唐县知县,以书闻名。冯汝玠亦擅书,艺术品拍卖市场屡现其手迹,笔法健劲而清婉,悦人神目。题于此本的两跋,观其书法,不啻艺术品;论其行文,娓娓道来,不蔓不枝。兹将全文誊录如下:

张氏此刻,张诗舲据而翻雕,仅得残本,末页阙字及自度曲,竟无从据补。嘉庆时已难得如此,求之今日,更如星凤。余平生所见张氏原刻,仅有三本。一为济宁孙文恪公哲嗣孟延藏本,为揆恺功孙平叔旧藏,内有“谦牧堂”及“平叔”印记,完全无阙,今归于余。一为文友堂售出之本,亦完全无阙,而无收藏印记。一即此本,卷内仅阙两行,业经补完,前后并有“谦牧堂藏书印”记,视余所藏,虽曾补写,而旧为容若之弟恺功所藏,则视文友之本弥足珍也。桐乡冯汝玠题。(钤印:志青、冯汝玠印)

戊寅秋间,书友收得是书,即送余阅。余知此刻为张诗舲翻雕所据、未经改字之初刻,在嘉道时已不可多得。余因已藏有孙孟延旧藏谦牧堂藏本,遂题而归之,并广为揄扬。乃辗转数月,或嫌太旧,或病改装,迄未遇解人,仍归于余。此固物各有主,亦可见藏书之家,收藏者多而真能诵读者少也。庚寅正月二十日灯下展阅题。志青。

词丽情深:影印康熙本《饮水诗词集》前言
词丽情深:影印康熙本《饮水诗词集》前言

两跋揭示了此本之珍稀贵重。嘉道时,张纯修刻本已如孤鸾在天,寻常难遘,故有张祥河重梓之举。张祥河(1785-1862),字符卿,号诗舲,江苏娄县(今属上海)人。嘉庆进士,官至工部尚书。道光二十四年(1844),张诗舲由河南按察使升任广西布政使,次年便在署所重刻《饮水诗词集》。其序有言:“余在桂林,侧闻大中丞稚圭先生绪论及词学,推容若为南唐后主真派,令曲胜于慢序。出是集,云得之京师厂肆,惜其后阙页。余亟请刊布,以广其传,先生颔之。”可知张诗舲所据底本是周之琦所藏,购于京城琉璃厂。周之琦(1782-1862),字稚圭,号耕樵、退庵,河南祥符(今属开封)人。嘉庆进士,累官至广西巡抚。长于倚声,有《心日斋词》。

张诗舲重刻本,为纳兰词在清后期的传播发挥了作用。然而,重刻本对原文有所改易:“其有不合律者,或传抄之误,余为更易十数处。”(张祥河《偶忆编》)。如此一来,重刻本文献价值即打折扣,故冯汝玠在题跋中强调此本为“未经改字之初刻”,以显其珍。跋中提及“卷内仅缺两行,业经补完”,据纸色判断,盖为《纳兰词》卷上之最后半页。然补写字体与原刻几无异样,不经提醒,庶难察觉。

兹以先进的古籍影印技术,将北师大图书馆藏张氏语石轩刻本《饮水诗词集》高清原色复制,令珍本真身化为百千,纤毛毕肖,既光大纳兰容若之清辞丽句,亦揄扬顾梁汾、张见阳之厚谊深情,以期千秋万代,四海八荒,衷情附妙文而不朽,懿行共华章而昭明。

词丽情深:影印康熙本《饮水诗词集》前言

肖亚男

肖亚男,1981年生人,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主编《清代闺秀集丛刊》、《清代闺秀集丛刊续编》。

词丽情深:影印康熙本《饮水诗词集》前言

特别鸣谢

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

敦和基金会

词丽情深:影印康熙本《饮水诗词集》前言

章黄国学

有深度的大众国学

有趣味的青春国学

有担当的时代国学

北京师范大学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

微信号:zhanghuangguoxue

专栏画家:黄亭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