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讓斑馬線是否該叫停?

好一碗蝦湯


禮讓行人當然不應該停,實行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效果還是很顯著的。至少我如今所在的城市,出行的車輛大部分都已經能做到禮讓行人了,駕駛員慢慢也養成了這個習慣了。雖然不應該停,但是措施應該繼續深化。現在的懲罰措施只是針對不文明的駕駛員,但是不文明的行人卻沒有任何約束手段了。我的建議是,在人流比較密集的路口,加設手動紅綠燈裝置,行人可以自行按紅燈讓汽車停,但是按鈕旁要有清晰的告示牌,說明必須超過多少人在等候才能按,(具體人數和每次紅燈的時長交管部門可以通過大數據或者人工統計後設定,甚至可以設定不同的時間段數值做相應的增減)而針對不守規則的行人,可以學習高速公路的做法,探頭記錄下不文明的行人,並且迅速在顯示屏上把他的照片公之於眾。公安機關也可以跟進後續的懲罰措施。我覺得這樣做的話駕駛員和行人都能夠接受。


布衣玩轉天下


禮讓斑馬線,當然沒錯!

可有時候說出來有無奈,甚至還有淚!

先說無奈。

自溫州市去年6月底開展禮讓斑馬線專項整治活動後,本人是舉雙手響應,但是在駕車出行,難免會遇到一些尷尬和無奈。比如到了熱鬧的商業街, 兩邊人來人往,根本停不下來,去年年底的一個節假日,我有次在一口路口足足等了30分鐘,每回就要踩下油門,又看到遠遠有人過來,只能抬腿等候。還有幾次是遇到性子慢的,我車子轉彎,看到哪人晃盪晃盪過來,低頭看著手機,挪著蝸牛的步伐。等他到我前面,我後面都停滿車輛了。

再說淚水。

溫州市去年6月底開展禮讓斑馬線專項整治活動,違者罰100扣3份。我自己就不幸中招兩次,而且兩次都是在同一地方,究其原因:一次是那個路口車水馬龍,視線被阻。我車輛轉彎,看看周圍沒人,就緩緩過去,可是等我即將過了斑馬線,才看到遠遠的地方有人。還有一次,我看到了路口有人,我看到他停下來,準備朝另一個方向走的,等我車子啟動了,那人經轉過身來,朝著我過來,於是我的違章記錄又多了一條。

所以說,禮讓斑馬線沒錯。

但是交通指示燈等設施要完善,斑馬線路口還是要配齊紅綠燈,該是紅燈停就停,該是綠燈走就走。

禮讓斑馬線,更要提高行人的素質。哪些故意在車子前磨蹭不願過去的,交警叔叔看到就要多教育。


收藏曆史吧


分享自己的一點真實感受吧,我覺得禮讓行人應該叫停。

去年,我開車直行經過一個紅綠燈的時候,有兩個人正準備過斑馬線,因為直行是綠燈,我剎車了。但是那兩個人很猶豫,走走停停。我就兩次剎車兩次前行,那兩個人乾脆站在中間不動了,我只能緩慢通過。事後我收到了罰單短信。

消違章的時候,這個違章莫名的消失了。說明交警在這一塊也覺得這個事情不能完全在我。這個路口是每天都要經過的地方,因為是大學城所以人口比較多,不按規矩過馬路的也比較多,這幾年來我都沒有再收到過罰單。從這個來講,禮讓行人是不太現實的。就像我說的這種情況,我總不能搖下車窗,叫他先過吧。或者乾脆直接下車帶他過去,甚至像以前說的如果是一位老人那得抱著老人過去。禮讓行人確實是一個好的傳統。但這個對交規來說是嚴重不符的,那如果這樣的話,會造成交通嚴重的堵塞,和交規的目的是保證有效率通行相違背的。

而且這個問題我身邊的朋友們也都反應比較激烈,這類似的問題,對問題的意見也比較大。

這個是可以代替的。我們可以設置好人行通道的紅綠燈。在城市裡建了許多的天橋和地下通道,使用率卻很低,作為一名司機,我也是一個路人,我也需要過馬路。因此,提高我們的交通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四眼生活


我看了很多回答,很無奈,大部分都在抱怨扣分,等待,沒見到一個回答是從立法的初衷上說的,國人開車,加塞,路怒,隨意變道,沒有規則意識,從家庭教育,社會風氣都是愛佔便宜,不懂得為自己以外的人著想,自私,自我。不管什麼事情,都能狡辯,朝著自己的有利辯解,不會有人從人文精神上去考慮這些事情。

讓不讓行,當然要讓。

堵塞怎麼辦,那也先讓。

我去過北歐的幾個國家,在芬蘭小鎮上的街道,我站在路邊按下紅綠燈,等待讀秒,過往的車看到我後,車沒有任何遲疑的停在那裡,我覺得是人行紅燈,沒好意思走,司機揮揮手讓我走,我就走了。這是在有紅綠燈的路口,不是每次都會這樣,但是會經常遇到。沒有紅綠燈的路口,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會讓行我。這就是規則的力量,人文的力量。

換作國內,又在各種討論,扣分,等的時間長。

我是支持嚴厲的規則,促使無序變有序,慢慢教化形成有秩序,有人文風氣的社會。

共勉。


ZhLee20171123


每次回國,都擔心過馬路的問題,當你站在斑馬線的路口,車就像沒看見你一樣呼嘯而過,我一度懷疑是不是自己穿了一身黑色的“隱形衣”,導致司機看不見我,從而沒有減速的意圖。更不要說沒有斑馬線的路口了,過馬路的人就像過街老鼠一樣到處亂躥,有時還得被司機鳴喇叭。剛開始,我站在那等燈,發現只有車輛的行駛燈,沒有行人燈。而且在等的過程中,不停的有人直接過馬路了。我媽說要按國外的規則,你等上一上午也過不去,不可能沒車,更不可能車都給你停等你過。後來我也學著別人的樣子,硬著頭皮左閃右避的快速奔跑而過。在國外,即使沒有斑馬線,只要看見行人就禮讓,成了約定俗成的規則,而且也不許鳴笛,怕嚇壞行人。我找來中國交規去看,上邊明確寫著:“無論在什麼情況下,車都應該減速禮讓行人。”為什麼不遵守呢,就為了趕時間,生命不是更寶貴嗎?如果我們人人都去遵守交規,那每年死於車禍的人將減少,也將減少更多因車禍失去親人的人。


寶媽茶會


看到問題,不自然就像進來說一說,去年年底,我從帝都回到老家所在的城市。


來到這,朋友告訴我說,在這裡,開車上路一定要小心“路霸”,我問他“路霸”是指啥?他告訴我說是電動車和行人,尤其是電動車。這個城市是個老城,新城改造正在進行中,因為拆遷問題,進展不是特別快,路相對都很窄,導致公交就沒那麼順暢,加上城市沒那麼大,所以造就了電動車肆虐的景象。

城市裡沒有過街天橋和地下隧道,非機動車道也是經常不通暢,停滿了私家車、電動車、擺攤做生意的,商店堆的雜物等,然後電動車就上機動車道了,至少佔用一條機動車道,真的很可怕,每次開車我都小心翼翼。

禮讓斑馬線,這樣沒有紅路燈的路口非常多,我每次遇到有人通過都會停下等待,可是這樣真的很危險,就不說自覺的問題,有時候都看不到行人,比如車流量大的時候,剛通過功率等的一批車駛到這樣的路口,夾雜在中間的車輛很難看到有沒有行人通過。有很多次經過這種路口,就看到行人夾雜在兩條車流中間,真替他捏把汗。


大多數人對於禮讓斑馬線的理解,就是機動車禮讓行人,為什麼呢,地上大白字不是寫著嗎:禮讓行人!我見過最霸道的理解方式,電動車從路這邊到那邊,加速通過(也許是有急事),不管雙向行駛的車輛,雙向車流,猶如突然看到一個紅燈一樣,全都剎車聽到那,接下來就是搖下車窗,一片罵聲。


其實我覺得這種路口,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商業街之類的地段,這樣真心不妥,過街天橋和地下通道才是王道。最起碼也應該像帝都一樣,設置紅綠燈,因為靠自覺真的不行。


其實,紅綠燈也被“隨大流”過馬路玩壞了,在這裡,我見到過行人在路口指揮交通的,剛開始還不明所以,後來才知道,是闖紅燈被交警抓到了,執行的觸發。還聽我朋友說過,有些抓到了,要抄寫“紅燈停,綠燈行”兩百遍。然而有什麼用呢,沒有交警的路口,依然闖紅燈,甚至在有智能過街系統的地方,也有人闖,這個是會上徵信系統的,難道那些闖紅燈的人就一點都不擔心嗎?


一本正經的吃喝


說個事吧,禮讓行人我是同意的。與其這樣,真的,不如裝紅綠燈,你多裝100個我都同意,前幾天我碰到一個事。我在三車道左車道行駛,中間一車,陰天視線不好,我跟車在中間車道的一輛車行走,車速不快。距離大概中車道車子應該有十幾米,之後前面有個斑馬線,一般我看到斑馬線都會下意識的減速。也還好這個習慣。救了我。

中車道的車在我前邊突然停止,我那時距離還有十幾米到斑馬線,已經開始減速。他停了,我還沒反應過來,我減速是下意識看到斑馬線,但是不知道中車為什麼停止。減速緩慢接近斑馬線時候,突然從中車車頭前走出一個女的推著嬰兒車走出來,完全沒心理準備。那女的在後車我看來完全不存在,在我視線盲區內,雖然我速度不快停止了。但是後背也冒出一身冷汗。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碰到這個情況。

是人開車都會分散注意力,不是每時每刻都記得禮讓行人,特別光線不好時候。與其這樣還不如裝紅綠燈,當然這回也是好習慣讓我沒攤上事。


福安紅福傢俱


禮讓斑馬線,不應該叫停,反而應該出臺更為嚴格的處罰來針對不禮讓行為。

想起來一個經歷。

還是在2004年,第一次出國,頗為好奇,由於駕照不通用,所以請了一位法國人做司機兼嚮導。有天早上從奧地利出發往德國走,早上6點多,幾乎沒有行人,突然司機在一個視野開闊的丁字路口停了下來,這個路口沒有交通指示燈。隨後他有發動車子繼續通過,我疑惑的問他為什麼?他回答說,你沒看到路口有個“停”的標誌嗎?這個標誌,要求開車停車觀察再行通過。我還問他,明明視野開闊,沒有任何來車來人,幹嘛非要這樣教條?他回答說,這是規則。

雖然心存疑慮,但是也沒有反駁。一個月後我回來國內,回到北京第一個事情就是覺得不會過馬路了。

後來反思,工業文明發端於西方,工業文明推進城市化進程,而工業品作為方便人類生存的工具,如何使用,一定要以人類生存為第一要務。操作規程運行規則都應該在有利於人類生活和生存的前提下使用工業品。

當前我們國家工業化推進很快,但是工業化思想的建立卻讓我們吃盡苦頭。

首先就是我們對於汽車這個工業品運行規則的指定上,國內很多區域指定規則的出發點不是以人為本,而是以暢通為本,於是可以看到很多有悖常理的規則出現,為了汽車通過,強行壓制行人通過路口的時間,很多老人事實上在規定的時間過不去。

其次是國人把汽車真心當做奢侈品,覺得所有人都應該尊重汽車的行駛路權,全然忽略了汽車作為工業品的本質,於是出現了強行變道還自覺有理的行為,比如崑山殺人案。

2016年,我帶單位同事在歐洲旅行,大巴司機一次超時駕駛被罰款800歐元,可這位老兄每月工資才2400歐元。一次違章就被扣掉月工資的三分之一。這個處罰力度好大。但是相比國內,月工資4500,違章成本才每次最高200元。

因此,參考整個全球交通秩序管理和執行的情況,禮讓行人應該是治理交通秩序和交通文明的基本手段和出發點。


慕容曉春


禮讓斑馬線,司機有很多無耐,司機的素質提高了,行人的素質出問題了。那天,我開車過斑馬線停車讓行,三個婦女在斑馬線上聊天。過吧!二百三分,不過吧!她們會聊到什麼時候?只好鳴笛示意,誰知三人依然我行我素繼續聊天。從後視鏡一看堵了十幾輛車,頓時笛聲四起,三個婦女不管不顧!無耐,走下車幾個車友一同上前把三人勸過斑馬線。我感覺,禮讓斑馬線也該有個尺度吧!不能司機讓了,人家不走不過,全部責任都讓車主承擔!這不對呀!城市的管理者們,你們應該權衡一下,禮讓斑馬線該如何更加科學更加合理。不能一味的罰!罰!罰!


紫氣東來255680551


只能說建議出臺這個法律法規的人是弱智,治人乃治法,法律是需要人遵守的,行走的是人,開車的也是人,既然是法,就得公平公正,對誰都要公平。出臺這種法的人我敢肯定是那種沒車嫉妒有車的人。也就是所謂的(叫獸),根本不從社會實踐出發,憑空想像。人的安全要自己有安全意識,社會才有安全感。現在的行人過馬路形態萬千,打鬧的,玩手機的,故意侵犯司機的……。我就想問一句?安裝紅綠燈是幹什麼用的?國家大力發展汽車業就是為了讓行人出氣的嗎?????紅燈停綠燈行孩子剛剛熟悉,怎麼?又要教育孩子過馬路不要管車,車不讓人是車的錯誤,罰他(她)們款去????唉悲哀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