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生命危在旦夕 東直門醫院演繹生死時速

我接診了一位“特殊”的患者又是一個忙碌的週一下午,我接診了一位不同尋常的患者歲的老奶奶,乾瘦的身材、蠟黃色的臉上堆滿了歲月的痕跡,她狀態虛弱,不時因為疼痛低聲呻吟。家屬們有些不知所措,焦急地在床邊走來走去。

看到這樣的場景,我心裡多少有了底,根據直觀判斷,家屬們應該對治療抱有較高的預期。我走進病房,不等進行自我介紹,家屬就急切地抓著我的肩膀不放。

“她是我們家的大家長,您一定要用醫院最好的資源給她治療,治療費用什麼的都好說。”

看著家屬充滿渴望的眼神,作為醫者的職責與使命,我一口答應下來,“你們放心,我們一定盡全力救治。”

向家屬瞭解老人診療經過

其實我很清楚的知道,治療過程有多難,第一步,檢查老人的身體狀況,並向家屬詢問入院前診療經過。

得知在來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前,家屬曾諮詢過多家醫院,但得到的答案几乎都是一致的:年齡太大,不建議實施微創手術;手術風險太大,建議開腹做二次膽道手術。

“老太太都這麼大歲數了,禁不起折騰,開腹手術太痛苦了,我們就想著到東直門醫院看看有什麼其他方法麼。”

各項檢查結果綜合顯示,老人心肺功能出現不同程度的老齡化衰退,我們的壓力也隨之而來。

“能否實施手術治療?是否還有其他治療方案?”這兩個問題不停的腦中循環播放。我立即向主任彙報了老人的情況。

聯繫兄弟科室,討論患者病情

主任隨即組織全科人員制定了治療方案,並聯系其他兄弟科室,討論這例危重病例。

“如果老人的膽總管結石不進行手術,最終會導致急性膽管炎,死亡率接近50%,老人生與死的決定權,掌握在我們的手裡。”

手術,必須儘快做!

隨著治療的深入,老人疼痛和黃疸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緩解,實施手術治療成功幾率也越來越大。

由於她1年前曾做過膽囊切除手術,這次是在上次手術切除附近的部位開刀,技術難度更高,需要儘可能的縮短手術時間。

一場與生命賽跑的手術

手術時間很快確定了下來,由外科主任姚成禮親自主刀,我作為助手參與,滴答、滴答、滴答,一分一秒的過去了,雙手時而緊張的忙碌,眼睛時而觀察時鐘的變化。

這是一場與生命賽跑的手術,1塊...2塊...3塊...4塊,從老人膽囊中共取出了4塊結石,經過2小時40分鐘的奮戰,手術結束了。

走出手術室,外面等待的家屬已經按捺不住心中的焦急:“醫生,老太太怎麼樣了?”

“手術很成功,先推ICU吧,需要進一步的觀察。”

轉入ICU進一步觀察

我看了看手術室的時鐘,麻醉已接近3個小時。3個小時,對於普通人來說算不了什麼,但在我面前躺著的是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為了安全起見,我們立刻開啟了綠色通道,將老人轉入ICU(重症監護室)。

儘管在手術中我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風險預判,但由於年齡的關係,大家最不想看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老人的血壓突然忽高忽低,心率越來越快。

ICU的醫護人員們迅速反應,經過近一小時的搶救,老人各項生命體徵恢復正常。第一關,總算是“熬”過去了。

在ICU觀察了一整天,老人緩慢地甦醒過來,在各項生命體徵平穩的情況下,老人被轉入到普外科病房。

第二天,老人的胃腸功能初步恢復,家屬從食堂買好飯菜,餵給老人吃。

3~4次敷料,但每次仍會滲透,而引流管僅有幾十毫升的淡黃色液體。

根據我的判斷,很可能是引流管堵塞。一旦發生感染,對老人的康復造成極大威脅。

“是時候給老人做個全面複檢了。”

複查結果顯示,老人的生化白蛋白只有24g/L,血鉀只有2.92mmoL/L,遠低於正常值。考慮老人身體營養差、炎症滲出後導致膽汁外流等原因。給予老人靜脈營養補充,口服補鉀的同時,密切觀察心肺功能狀況。

在拔掉身上的引流管,縫合引流口,夾閉T管後。老人再也沒有出現過腹痛腹脹不適症狀,食慾逐漸恢復正常,血常規、生化指標都回到了正常水平。

如今,在家人的攙扶下,她已順利出院兩月餘,經電話回訪,老人身體狀況恢復如常。

這場與生命賽跑的搶救行動,以我們勝利告終。

(文:外科 姚貴賓 審核:姚成禮 於國泳 審閱:丁治國)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