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弒母逃亡3年,懂事的孩子,絕望都是悄無聲息的。

真正的感恩,是基於父母之愛,並非父母的養育。

孩子該學會感恩,但父母不該讓感恩變成教育的武器,更不該讓它變成流於形式的表演。

父母的偉大之處,不是體現在給了他生命,也不是養育了他,而是在付出之後,能夠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來看。

北大學弒母逃亡3年,懂事的孩子,絕望都是悄無聲息的。

家庭之間需要的是愛,不是聽話。


北大學弒母逃亡3年,懂事的孩子,絕望都是悄無聲息的。


兩年前,當北大孝子成了通緝犯後,所有人都驚呆了。因為,在外人看來,吳謝宇是一個特別孝順的孩子。

從小,他就特別聽話懂事,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都不會讓父母操心,被人稱作是“完美小孩”

上了大學期間,他幾乎每晚都與母親通電話,在外人看來,他是一個格外有孝心的孩子,甚至有同學說“即便相信我自己殺人,也不會相信他去殺他的母親。”

可是,就是大家眼中的完美兒子,卻有計劃、有預謀地殺害了自己的母親。

一開始,所有人都不理解,但隨著案件深入調查,大家才發現,完美只是吳謝宇的偽裝罷了。

在孝順、乖巧背後,他是一個極其叛逆的人,還曾與性工作者同居、戀愛。

其實,有很多像吳謝宇一樣的孩子,表面上聽話、懂事,但背地裡卻極度壓抑。

當家長強行讓孩子聽話時,他們只看到了孩子的懂事,卻不知道,這正是孩子崩潰絕望的開始。

一個真正優秀的父母,從不用懂事來綁架孩子。

北大學弒母逃亡3年,懂事的孩子,絕望都是悄無聲息的。


北大學弒母逃亡3年,懂事的孩子,絕望都是悄無聲息的。


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卻還在用孝順來教育孩子。

前幾天,高考進入了200天倒計時,在活動的最後,2000多名高三學生,竟齊刷刷地給父母磕了三個頭。學校說,只是想讓孩子們學會感恩。

很多網友大呼,簡直是太荒誕了,都21世紀了感恩竟然還磕頭。

其實,類似這樣的感恩教育,已經走進了不少學校:重慶一所學校,上千名學生在操場上給父母洗腳;

上海一所學校,800多名學生跪拜父母,並在父母的頭上拔下一根白頭髮,永作留念;山東一所學校,上千名學生與父母抱頭痛哭,併發誓要重新做人……

南都就曾報道過,這種變味的感恩教育。只需要煽情的說辭,動人的音樂,現場很容易就能哭倒一片、跪倒一片。

山西師範大學教授李海雲就曾批評說,刻意製造一個隆重盛大的場景開展感恩教育,或會讓孩子被迫產生虧欠感,在這種愧疚和壓力之下產生的感恩表達,並不一定是發自內心。

北大學弒母逃亡3年,懂事的孩子,絕望都是悄無聲息的。


北大學弒母逃亡3年,懂事的孩子,絕望都是悄無聲息的。

感恩教育

就是變相讓孩子聽話

姨媽是一名老教師,她常說以前的學生好管,不聽話就打,老師拿戒尺打,家長拿皮帶抽;現在的孩子不好管,別說打了,連罵都得想想該用什麼詞。

前幾年,因為看到其他學校舉辦了感恩教育,姨媽學校也試了試,沒想到效果真是好。

學生集體大哭過後,就感覺好管了很多,交作業都比平時及時了。

但這種好並不長久,孩子變乖沒幾天,就又都打回原形,該怎麼樣就怎麼樣。

即使如此,學校、家長還是樂此不疲,每次一開學,就又開始煽情、大哭、下跪了。

在感恩教育中,大人永遠是最大的受益者。因為,所謂的感恩教育,大多都是變相地讓孩子聽話。

不好好學習對不起他們、談戀愛對不起他們、罵人打架更對不起他們。

不用激發他對學習的熱愛、不用培養他正確的戀愛觀、更不用教會他學會尊重別人,不管孩子出現什麼問題,只需要打打感情牌,讓孩子聽話就好。

看上去很省事,但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只是在對孩子進行情感綁架。到最後,看似的教育捷徑,只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北大學弒母逃亡3年,懂事的孩子,絕望都是悄無聲息的。


北大學弒母逃亡3年,懂事的孩子,絕望都是悄無聲息的。

聽話的孩子

最容易活得憋屈

我有個學妹,曾經特別優秀,大四那年是系裡唯一被保送浙大的學生。

不僅如此,學妹還特別有天份,如果不出意外,學妹以後絕對會在學術界有一定作為。

但生命中總是充滿了意外,學妹的意外就是有個特別能逼她的母親。

最開始,是逼她放棄浙大研究生保研機會,回家做村官;

後來,逼她嫁給村頭養豬的農民,保證她衣食無憂;

最近,又逼她辭掉工作,專心在家做飯帶娃,當賢妻良母。

這期間,學妹不是沒有反抗,只是比起母親,她的段位實在太低。

每次只要聽到女兒說不,母親就立馬一哭、二鬧、三上吊。“嗚嗚嗚,我不想活了!上了幾年大學,怎麼就變這樣了,你一直都聽媽媽的話,怎麼這次就不聽了。”

很無奈,但學妹也只能妥協。

不得不承認,時代的發展在限制了父母的想象,你曾以為好的路,放在另一個時代已經不再受用了。

不能為讓孩子少走彎路,就用過去的經驗,否定他現在的選擇,剝奪孩子對人生的掌控權。這樣的父母太霸道,這樣的孩子也活得太憋屈。

北大學弒母逃亡3年,懂事的孩子,絕望都是悄無聲息的。


北大學弒母逃亡3年,懂事的孩子,絕望都是悄無聲息的。

聽話的孩子

最容易變成媽寶

從小聽媽媽的話,長大也沒什麼主見,開口、閉口都是我媽說。甚至,還能為不讓媽媽生氣,跟自己的老婆離婚。這樣的人,就是最不招人待見的媽寶。

男明星朱雨辰就是一個典型的媽寶男,都已經40歲的人了,交往的女朋友,只要老母親不點頭,不管對方跟自己多不適合都得分。

與其他父母不同,朱媽媽的要求不是高,簡直是過分。

北大學弒母逃亡3年,懂事的孩子,絕望都是悄無聲息的。

不僅要求女方賢淑,還得跟她一樣愛朱雨辰,用她的話說,就是用生命愛他,能夠完全沒有自我。

怎麼一個愛法呢?

就是要帶著電磁爐跟兒子一起進劇組,在酒店裡給他做飯吃;每天凌晨4點起來熬梨汁,一熬就是十多年……

這哪裡是找老婆,分明就是在招能陪床的菲傭。

但就是這樣,面對媽媽不合理的要求,朱雨辰還是談一個分一個,哪怕對方是自己的真愛。

有的父母,思想還停留在過去,覺得孩子是自己生、自己養的,就有權利干涉他的一切。

這不是愛孩子的表現,分明就是不尊重孩子的人生,要把選擇權從孩子手中奪走,在他們眼中,並沒有孩子想過的人生,只有自己想讓孩子過的人生。

北大學弒母逃亡3年,懂事的孩子,絕望都是悄無聲息的。


北大學弒母逃亡3年,懂事的孩子,絕望都是悄無聲息的。

聽話的孩子

最易成父母的傀儡

同事說,他大伯就是一個沒什麼本事的人,這一輩子唯一做對的事情,就是成功用孝順毀“俘虜”了表哥。

表哥還在上初中時,大伯就以讀書無用論,讓兒子輟學回家幫自己做事。

那時,表哥成績很好,明明是能夠考入市重點高中的,但是沒辦法,父親發話了就得聽。

從15歲跟著父親四處闖蕩,每一次,只要表哥一表現出質疑抗拒,大伯的暴脾氣就上來了,有一次,就因為頂了幾句嘴,直接被吊在房樑上,拿皮帶打了一頓。

也許是性格的懦弱,也許是愚孝,總之,現在都已經45歲的人了,還是任由大伯各種擺佈,活像一個沒有思想的傀儡,沒有自己的想法、沒有自己的生活。

自己辛辛苦苦賺的錢,只要大伯一句,要用錢,就立馬雙手奉上。

連嶽曾說,越是沒本事的父母,越是固執己見,他們迫切需要一個人絕對服從與相信他們,以撫慰自己的失意。

父母的偉大之處,不是體現在給了他生命,也不是養育了他,而是在付出之後,能夠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來看,哪怕,自己過得再潦倒,也不會從孩子身上尋找一絲絲能夠掌控的快感。

北大學弒母逃亡3年,懂事的孩子,絕望都是悄無聲息的。


北大學弒母逃亡3年,懂事的孩子,絕望都是悄無聲息的。

聽話的孩子

最容易人格變扭曲

從小就聽話,大人指東絕不往西,這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表面很聽話,內心卻極其抗拒。

北大學霸吳謝宇是這樣,張愛玲也是如此。

從小,為了得到媽媽更多的愛,張愛玲就像一個乖寶寶。

媽媽躲在廁所裡看書,看得入迷時呵呵直笑,張愛玲在門口也跟著笑。

還在香港讀書時,拿到獎金的第一時間,就是把錢匯給了母親,害怕她過得太艱辛。

但是,在母親臨終前,希望能夠見上最後一面,張愛玲卻拒絕了。

因為在內心深處,她恨自己的母親,恨母親不曾給過她一點點關心,恨母親不會教她,只會一味的讓她懂事再懂事,聽話再聽話。

也因為如此,在愛情中、在婚姻中,張愛玲都是一個愛的乞討者,不管丈夫渣成什麼樣,還是卑微在塵埃裡去等待、去付出。

不管是吳謝宇還是張愛玲,在最初的時候,他們肯定都是深愛母親的,為了能得到母親的愛,他們努力壓抑自己內心的情感,去扮演一個聽話的乖孩子。

但是壓抑太久,終究是會爆發。

要想成長為一個健全的人,首先就得成為獨立的個體。

在孩子一生當中,父母首先做到的,應該就是尊重孩子的存在,讓他去成為自己,讓他能有悲有喜,而不是在父母恩情面前,扭曲內心,一直深陷矛盾之中。

北大學弒母逃亡3年,懂事的孩子,絕望都是悄無聲息的。


北大學弒母逃亡3年,懂事的孩子,絕望都是悄無聲息的。

要想讓孩子感恩

父母就先會感恩

前段時間,剛過完感恩節,閨蜜就一頓吐槽。

她說,那天下班回家後,5歲的女兒竟然要給自己洗腳。

後來一問才知道,原來,這是幼兒園老師佈置的感恩節禮物,要每個孩子都回家給媽媽洗腳。

對此,閨蜜就說了這麼一段話,讓人印象深刻:

“現在不少大人已經曲解了感恩的含義,覺得生養孩子,孩子就欠了自己多大的恩情。

可是,孩子並不欠你的,他是你們夫妻歡愉的產物,你沒有經過他的同意就要了他,既然要了他,就該養他教他。

再說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並不是一直在付出,他們的微笑、擁抱、親吻都是一種回報。

如果說,非要給孩子做什麼感恩教育,那家長就先學會感恩孩子的存在,而不是一味地要求他聽話、好教,只要孩子能向上活著,本身就是一種感恩。”

雖說,閨蜜的話會被人噴,但我覺得她說得沒有錯,要想孩子學會感恩,家長就得先理解感恩的含義,就得先學會感恩,而不是用感恩變成一種教育孩子的武器。

畢竟,正常的家庭關係,應該是個體平等的關係,他們之間有溫情、有愛、有尊重。

和氣的時候,能享受親情;發生爭執的時候,也不會利用親情脅迫

北大學弒母逃亡3年,懂事的孩子,絕望都是悄無聲息的。


北大學弒母逃亡3年,懂事的孩子,絕望都是悄無聲息的。

家庭之間需要的是愛

不是感恩

在知乎上,有一個話題,為什麼會有人對父母不好?

其中有一個匿名網友說,因為父母從來就沒有給我愛,他們只是把我當成櫥窗裡向別人誇耀的東西,只要求我優秀、優秀、再優秀,從來不問我開不開心,不問我幸不幸福。

在這樣冷冰冰的家庭中長大,我不知道怎麼對他們好。

每次,新聞中曝出各種熱鬧的感恩教育時,就有網友拍手叫好,覺得這樣能讓年輕人學會感恩。

雖然,這樣的出發點是好的,孩子是該學會感恩,但父母不該讓感恩變成教育的武器,更不該讓它變成流於形式的表演。

心理學家李雪曾經寫過一段話:沒有愛的夫妻關係需要忠誠;沒有愛的親子關係才需要感恩。

真正的感恩,是基於父母之愛,並非父母的養育。

那些不懂感恩的人,是在他小的時候,沒有得到父母高品質的愛,那他長大也沒有愛的能力,對父母當然也沒有愛了。

如何讓孩子懂得感恩?

首先,家中溫情的愛是土壤;其次,父母對感恩的態度是種子,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感恩,自己也該學會感恩擁有的一切。

相信在這樣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不需要煽情,不需要痛哭,更不需要下跪,自然知道要對自己擁有的一切心懷感激。

北大學弒母逃亡3年,懂事的孩子,絕望都是悄無聲息的。


北大學弒母逃亡3年,懂事的孩子,絕望都是悄無聲息的。

在一次採訪中,李安說,他不會教孩子孝順,“因為這是一個過時的觀念,只要他愛我就夠了”。

高級的父母,從不會用報恩來綁架孩子,讓孩子來聽自己的話,走自己指的路。

而是應該看到他是一個全新的、有個性的生命,他需要在自己的江湖中闖蕩、受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