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去自殺,對待孩子多溝通少抱怨

你問我出生前在做什麼

我答我在天上挑媽媽

看見你了

覺得你特別好

想做你的兒子

又覺得自己可能沒那個運氣

沒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經在你肚子裡

――《挑媽媽》

失望≠去自殺,對待孩子多溝通少抱怨

每個孩子,在出生之前,想必一定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希望,想必也一定很愛很愛他的媽媽吧。終於,如願以償的做了你的兒子,

可是,你知道嗎,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你試過深夜裡,一個人側躺在床上,無聲的哭泣,抽搐的嗚咽,眼淚劃過鼻樑砸到另一個眼睛裡的感覺嗎?

在語言暴力之下,沒有人能長大。況且,“長大“這兩個字,孤獨得連偏旁都沒有。

失望≠去自殺,對待孩子多溝通少抱怨

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只是父母愛的方式可能錯了,我們往往把最好的脾氣給了外人,最差的脾氣給了孩子,那些所謂的社會問題,折射的不過都是人性;所謂的孩子問題,折射的不過都是父母。

在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大部分都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而父母在孩子身上犯的錯,也都會受到加倍的懲罰。

以前非常喜歡這麼一句話:“趁著陽光正好,微風不燥,去見你想見的人,去做你想做的事。”可是現在只覺得,這樣的狀態,實在是太奢侈了。

失望≠去自殺,對待孩子多溝通少抱怨

有部電影中,記得有這樣的對話

“你願意為我而死嗎?”

“我願意”

“不,那太簡單了,換個問題,你願意為我而活嗎?”

失望≠去自殺,對待孩子多溝通少抱怨

是啊,

生,容易,

活,容易,

生活不容易。

這個世界並沒有你想的那麼稱心如意。

死都不怕,為何又會懼怕活著?一味地想著死的事,一定是太過認真的活。

失望≠去自殺,對待孩子多溝通少抱怨

當那位母親,奮力地追趕,揮出自己的雙手,如果可以再快一點,可能就能牢牢抓住跳橋的孩子吧,可是,她只碰到了衣角,撈到的是空氣,眼睜睜看著兒子,墜落橋下當場死亡,一切的一切,只能化為歇斯底里的吶喊,只能化為無盡的悔恨。

失望≠去自殺,對待孩子多溝通少抱怨

從此之後

遇見青山,遇見白霧

獨自嘗這世間的苦與獨

卻再不能與你重逢了

人不自殺的原因是不想傷害自己身邊的人。可是,歌德曾經說過,任何成熟的心都想死。沒有人知道,短短的那麼幾秒。那個孩子到底想了什麼,是心智不成熟,受不了媽媽的批評還是因為受夠了這一切,看透了這世事?

想自殺是什麼感覺呢?可能是絕望了吧,以至於覺得全世界都不愛自己,覺得自己的人生是由無數個失望拼湊成的絕望,許多我們旁觀者很容易能看明白的,絕望的人,是不會發現的。

至於因為什麼,我們無從可知,只是人總有無奈的時候,總有很多無能為力的事,就像有些人你想見卻再也見不到,,有些人你想愛也愛不到了。有些心註定捂不熱,有些情,從相遇開始就註定著別離。

失望≠去自殺,對待孩子多溝通少抱怨

這世上其實有很多值得你活著,不論是四季更替的大美景色,還是那些曾經的溫暖,成長的路上我們失去了很多,也得到了更多,人生喪的地方很多,但美好更多,怕什麼,都是生活。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記得,你要藏好軟弱,世界大雨滂沱,

萬物苟且而活,無人為你揹負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