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醫生不提倡剖腹產?

寶貝在成長


為什麼有些醫生不提倡剖腹產?

現在很多醫院都不提倡剖腹產,有一個朋友想做剖腹產,醫生說,等發動了再來來吧,朋友很是納悶,難道我連自己想怎麼生都決定不了嗎,真是太氣人了。醫生解釋說這是醫院的規定,現在不提倡剖腹產了,更提倡順產,實在沒辦法的情況,為了產婦和胎兒的安全才會考慮剖腹產。這位朋友也是很無奈,只好等到發動以後再去醫院剖腹產。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情況呢,和我們以前的認知似乎很不相同呢?原來是下面這些原因啊!

為什麼有些醫生不提倡剖腹產?

1、完成指標

我國的剖腹產率是41.1%,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是15%以下,所以我們國家力爭降低剖腹產率。

國家衛健委將“促進自然分娩,降低剖宮產率”納入“2011年~ 2020年中國婦女兒童發展綱要實施方案”,以及愛嬰醫院和母嬰友好醫院的考核標準

這一規定讓醫生倍感壓力重大,所以為了完成指標,也要極力給產婦宣傳順產的好處,而不提倡選擇剖腹產。

對著二胎政策的放開,醫院的醫生、檢查設施、床位都異常緊張,剖腹產需要5-7天才能出院,相對於順產來說,需要佔用2倍以上的醫院資源,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醫生也不提倡剖腹產。

我去生孩子時,計劃住單間,但是臨時發動,緊急住院,能找到一張床位已經很不錯了,別說是單間。有些地方還特別允許產婦在3天就出院,緩解床位緊張的尷尬。

3、為產婦著想

剖腹產對身體的傷害肯定比順產要大,不僅僅是肚子上多了一道疤,身體會跟家虛弱,產後恢復的時間會更長。另外,現在提倡要兩個孩子,剖腹產的話,至少要2-3年之後才能要孩子,而且再孕的風險也相對增加,下一次剖腹產的幾率也會更高一些。

4、為了孩子著想

從孩子的角度來說,當然是瓜熟蒂落最符合孩子的自然發展,在抵抗力、肺部發育、呼吸道疾病等方面,順產的孩子相對來說要更好一些,所以為了下一代有一個更好的身體素質,也不提倡無緣無故的剖腹產。

哪些情況要剖腹產

當然,不提倡歸不提倡,當確實有必要時還是要進行剖腹產。

1、胎位不正

胎兒為頭位時能夠順利分娩,但是橫位和臀位順產的風險極大,這時就要選擇剖腹產。

2、頭盆不對稱

如果胎兒的頭部過大,產婦的骨盆小或者畸形,這樣順產勢必要難產,本著對產婦和孩子負責的原則,還是要剖腹產。

3、宮縮乏力

如果產婦腹肌力量確實很差,沒有能力將胎兒娩出,還是剖吧。

4、意外情況

如果羊水早破、羊水渾濁、胎盤老化、胎盤前置、臍帶過短、臍帶打結、臍帶扭轉、臍帶繞頸過緊、胎兒缺氧窘迫、難產等意外情況發生,要及時剖腹產。

5、妊娠疾病

有些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疾病的產婦也有必要剖腹產。

當然,如果特別強烈要求剖腹產,本著人道主義的精神也會允許剖的,不過現在可以無痛分娩,順產也會減輕痛苦的。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凝媽悟語


為什麼醫生不提倡剖腹產?第一,是因為剖腹產危險係數高,後遺症多。第二,是尊重自然,從古至今,生孩子本來就不是醫生的事,只不過到醫院生是為了更加安全防止意外罷了。

我們知道,在具備順產的條件下,和不出意外的情況下,完全是不需要醫生的。以前的人,條件差,都是在家待產,通常找幾個有經驗的婦女,或是婆婆嫂嫂就可以了。最多找個接生婆就是高需要了。

只是因為古時醫學不發達,難以保證胎兒發育異常與否和胎位正否,所以導致早產、難產、死胎、感染等多方面問題。由於有衛生、消毒方面的保證,使分娩更加安全和保障,便漸漸地被醫院包攬全程。

如今醫學技術發達,很多人從一懷上到生產,都一直跟蹤檢查,只要無異常,順產是毫無危險的。雖然自然分娩有一個持續甚至是有如生死之關的過程,但是想想子宮和肚皮沒有永久留下的刀傷和疤痕,而且恢復的很快,再痛也是值得的。

總之,剖腹產是在順產不行的情況下不得已的選擇。雖然因麻醉手術生產的時候不痛,但子宮和肚皮的傷口和生二胎必須再剖腹產的後遺症是無法消除的。而且費用相對高、恢復相對慢。

這也是醫生不提倡剖腹產的其中幾個原因。當然,現在的醫生,醫德好像不是那麼好。比如筆者2014年一個小小的感冒,到醫院卻要求驗血拍片之類筆者認為不必要的事,結果輸液藥費報下來才十幾塊錢,而驗血拍片的卻高達百元還不能報。這是關心患者還是為醫院賺錢,相信無須爭論這個問題。

再說說剖腹產,很多醫院不是叫你能順產儘量順產,反而是跟你說順產的話出了問題他們不負責,往往言過其實,不是我在扣帽子。我姨夫的兩個女兒,都身體挺好,不胖不瘦。大女兒20來歲在浙江初產,跟蹤檢查一直挺好,可是生產時還是被醫院要求剖腹產。小女兒十七八歲在廣東初產,跟蹤檢查也良好,可是還是一樣被醫院說得很嚴重叫剖腹產。你說這些醫生是為了醫院賺錢呢還是提倡剖腹產,不言而喻。

現在人都有這感覺,病不起!到了醫院,小病成大病,大病成危症。這似乎成了醫院通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