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蓬萊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

煙臺蓬萊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

▲ 項 目 所:總體規劃三所

▲ 協 作 所:市政規劃研究所、生態環境研究所

▲ 項目地點:山東省蓬萊市

▲ 項目規模:1128.6平方公里

▲ 完成時間:2019年

01 規劃背景和重點

蓬萊是我國北方知名的濱海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神仙文化、海洋文化、精武文化、葡萄酒文化四大文化內涵豐富多樣。

煙臺蓬萊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

蓬萊的區位條件

近年來,蓬萊全域旅遊發展超預期,葡萄酒產業特色突出,城市發展動力強勁,區域一體化態勢明顯。然而,曾經的“仙境”,正面臨三大核心問題:

第一,“蓬萊仙境”品牌享譽古今,但城市品質和旅遊接待環境與之不相匹配,影響城市核心競爭力發揮;

第二,城鄉發展動力多元,工業、全域旅遊、葡萄酒產業三產融合形成差異化佈局,但城鎮化質量不高,全域空間管控方式與特色城鎮化模式之間缺乏統籌協調;

第三,與煙臺長島全方位一體化、行政區劃調整及煙大跨海大通道計劃等帶來諸多利好,但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對空間佈局帶來挑戰。

煙臺蓬萊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

當前蓬萊面臨的外部機遇

02 創新與特色

本次規劃適逢空間規劃改革,主動應對蓬萊面臨的核心問題和挑戰,探索新時期城市高質量發展規劃技術方法,及規建管一體化、突出公共政策屬性的規劃思路。針對以上三大核心問題和空間規劃改革方向,形成以下三個方面的創新與特色:

(一)系統集成,重塑蓬萊國際濱海旅遊城市品質;

(二)旅遊引領,探索蓬萊新型城鎮化特色模式;

(三)情景模擬,謀劃彈性導控方法與區域協同的發展路徑。

特色一:系統集成,重塑蓬萊國際濱海旅遊城市品質

1. 整體保護“海市蜃樓、山海城閣”為核心的自然和歷史文化資源。

歷數 “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山水形勝、神仙文化、葡萄酒文化等為代表的悠久文脈,探究“山-海-城-閣”關係演變,突出 “山海城閣”、“海市蜃樓”兩大主題, 建立多層次市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傳承中華“山水營城”文化基因,整體保護海洋自然環境、歷史文化環境和空間形態格局。構建蓬萊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一心雙城,三片多點,一河兩帶”的總體保護框架。傳承發揚神仙文化,復興蓬萊古城、登州府城、蓬萊水城。

2. 打造“仙境海岸”國際旅遊城市品牌

對照國際旅遊城市標準找差距,重點培育國際旅遊核心功能、國際旅遊服務功能和國際城市服務功能。蓬萊閣、蓬萊水城等龍頭景區帶動、綠道串聯,從“景區旅遊”到“景城一體”。打造“仙境文化旅遊、葡萄酒文化旅遊、濱海生態鄉村度假”三核驅動,全域、全時、全人群的全域旅遊產品集群。

3. 整體打造旅遊城市多模式綜合運營體系

考慮葡萄酒產業特色,按照“城市—特色小城鎮—特色鄉村/景區/酒莊集聚區—景點/酒莊”4級配置各類旅遊服務設施。進行淡旺季交通流量情景模擬,化解城市交通與旅遊交通衝突,形成同時服務居民與遊客的交通網絡。淡旺季彈性智能供給,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建設分區訂製化旅遊城市特色市政基礎設施網絡。

4. 基於山海城閣整體格局、旅遊城市功能與運營體系,構建海陸統籌的空間資源利用與空間佈局新範式

實現海陸統籌的全域全要素管控。明確海域生態要素、劃定海域保護紅線、確定海域空間管制要求。

煙臺蓬萊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

蓬萊劃定的陸海生態保護紅線(左)和城鎮開發邊界(右)

將海岸線作為重要自然資源資產,提出分類管控、分段提升策略。嚴格保護自然岸線,控制港口、工業岸線規模,增加旅遊景觀岸線。構建山海相連,海域、近海地區、海岸線和陸域功能聯動的濱海城市空間佈局新範式。形成從海到陸“由慢到快、從城市到旅遊”的分層化、分功能的濱海交通格局。

5. 重塑“人間仙境,葡萄海岸”城市特色風貌

營造“山海綠城,文化名城,人間仙境,葡萄海岸”的城市風貌。構建以“山海城閣” 為核心,北望長島、南觀酒莊的特色景觀風貌框架。傳承“山-城”、“海-城”、“城-閣”,強化 “城-(長)島”、“海-(莊)園”關係。

煙臺蓬萊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

蓬萊城市特色風貌目標定位

特色二:探索蓬萊特色新型城鎮化模式

1、探索葡萄酒產業與全域旅遊、產業融合、城鄉統籌之間的互動關係,構建全域旅遊導向的, “核心引領+特色小城鎮+特色鄉村片區”新型城鎮化特色模式。

煙臺蓬萊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

“核心引領+特色小城鎮+特色鄉村片區”特色城鎮化模式

2、配合新舊動能轉換和全域旅遊,對工業、休閒旅遊、現代服務、大農業等動力資源進行空間和基礎設施的優化重組,形成多元城鎮化動力的差異化格局。

3、探索全域旅遊用地、葡萄酒莊用地彈性管控模式,支持農村三產融合新業態發展。

負面管控+正面鼓勵:嚴守底線、先底後圖,生態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作為高強度開發的旅遊建設用地、酒莊用地不宜選址區域;明確分區管控要求,確定酒莊集聚區和多元旅遊集群鼓勵發展區域。分級提出酒莊地塊鼓勵發展的酒莊類型。

總量控制+分類引導:對全域酒莊總佔地面積、酒莊建設用地提出上限控制要求。對生產型、度假型、綜合型酒莊和葡萄酒小鎮提出建築用地比例、投資強度等分類建設管控要求。

引導形成全域旅遊和葡萄酒產業特色下的“生產、生活、旅遊空間融合”的新型三生空間。

特色三:情景模擬,謀劃彈性導控技術方法與區域協同的發展路徑

1、應對高度不確定性,彈性預控未來發展空間。研判戰略機遇投放時序,應對國際旅遊城市轉型發展和重大機遇跨越式發展兩種情景,加強生態紅線與中心城區遠景空間結構兩方面研究,在此基礎上科學劃定城市開發邊界,預留和控制發展彈性空間,明確彈性空間總量控制和啟用條件、管控要求。

彈性預留煙大跨海通道及其影響帶動空間。借鑑英吉利海峽鐵路隧道,對煙大跨海通道上陸地點及與城市、高鐵站、水庫關係進行情景分析,預留龍山河廊道空間,及上陸點交通設施建設空間。預留未來影響帶動區域發展彈性。

煙臺蓬萊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

煙大跨海通道上陸通道空間及預控廊道空間

2、重點謀劃與煙臺和長島一體化發展路徑。實現與煙臺、長島空間一體、島陸聯動,旅遊共建、景觀聯控,設施共享、預留接口。

03 規劃實施情況

☑ 規劃於2019年3月經山東省城鄉規劃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為編制新的國土空間規劃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 同步編制“總體城市設計專題研究”,引導濱海旅遊城市風貌提升。

☑ 以精細服務支撐規劃部門的規劃管理與審查職能。對同步編制中的《煙臺市戰略規劃》等上位規劃、相關規劃,從蓬萊自身發展角度提出合理化調整建議;為下位規劃提供技術指導。項目選址前期介入,以精細服務支撐規劃部門的建設項目管理職能。

專家點評

規劃對於全域不同動力機制下城鄉、產居關係及支撐體系的探索富有特色。針對煙大通道等有計劃、無方案的問題,借鑑相關案例做足預留,為發展增加了彈性。內容全面,成果完整。建議繼續加深對城市文化的分析研究,突出“仙境”的文化氣質;加強市域生態保護的研究,突出“仙境”的自然氣質;在此基礎上再疊加葡萄酒等產業與旅遊業發展述求,形成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格局。
  • 本文由清華同衡總體規劃研究中心提供,清華同衡規劃播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