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鹽多有哪些危害?

梅姐花


兒科醫生:它是“幼兒殺手”,仍有家長還在給寶寶吃,實在坑娃

前幾日,閨蜜蕾蕾一直跟我抱怨說:“現在的小孩真難養”!一問才知道是讓孩子氣得,說是給孩子“餵飯”太難了,我估計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擾,孩子食慾時好時壞,愛吃的都不怎麼吃了,有不知道為什麼開始挑食、厭食了,這可讓蕾蕾又急又氣。

聞到具體情況,才知道“元兇”竟然是“鹹菜”,原來是蕾蕾婆婆為了讓孩子乖乖吃飯,不哭鬧,會把鹹菜切成丁拌在粥裡,給孩子吃,孩子狀態變差,到醫院檢查後才知道,醬油、食鹽等調味品都不適合寶寶嬌嫩的脾胃,尤其是鹽裡含有大量的“鈉”,對孩子來講,可謂是“百害而無一利”。

食鹽等調味品吃多了,帶給孩子的除了厭食,還會有哪些傷害呢?

1. 減少鈣吸收,耽誤孩子長個

孩子攝入的“鈉”過多,傷害到孩子的脾胃,會增加“尿鈣”的量,要知道,鈣質是促進骨骼發育最重要的元素,一旦孩子缺鈣,骨骼發育受到限制,就會耽誤孩子長個。

2. 削弱免疫防線,體質弱

吃太多鹽,易口乾舌燥,這是因為“高鹽”抑制呼吸道細胞的生長,造成孩子體內酸鹼度失衡,孩子的免疫力遭受破壞,抗病能力下降,孩子才會體質弱。

3. 增加脾胃、腎臟的壓力

孩子尚小,身體各機能都還處於發育階段,自然消化吸收、代謝能力還有所欠缺,過量的食鹽給孩子的脾臟、腎臟帶來的壓力,孩子還不能承受,會損傷身體,耽誤孩子的健康發育。

4. 養成孩子挑食、厭食的“壞毛病”

孩子的味覺很敏感,一旦接觸調味品,喜歡吃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味蕾形成,再讓孩子吃一些清淡食物,孩子就會“食之無味”,養成挑食、厭食的“壞毛病”。

2歲之前,孩子的飲食儘量做到2點:

1. 循序漸進

孩子從輔食到“大人飯”之間,是需要一定的過渡期,循序漸進的,儘量不要一口吃個大胖子,尤其是1歲以內的寶寶最好不要接觸任何的調味品,尤其是鹽;1歲之後,也不著急添加,飲食還是以清淡、易消化為主的好。

2. 調理脾胃是關鍵

當母乳不能滿足孩子的時候,孩子嬌嫩的脾胃就要迎接各種“挑戰”,家長可以給孩子喝點肽菇末,用溫水直接沖泡或加到孩子的輔食裡,來幫助孩子減輕消化壓力,緩解吸收不好、便秘等問題,更關鍵的是還能提高身體各機能的免疫力,改善孩子體質。


莫忘初心Y


說到寶寶吃鹽的危害,記得看過一篇新聞報道。在我國的臺灣省就發生一起3個月大的女嬰猝死案,經過警察的調查發現,是女嬰的伯母多次在奶粉中加鹽,導致嬰兒因為高血鈉症死亡。專家證實,如果案中提及的鹽含量屬實,確實可能出現致嬰兒死亡的情況。

為什麼小寶寶不需要額外的吃鹽?因為無論是從母乳或者是從牛奶中攝取的天然鹽分已經能滿足嬰兒身體需要,不要在給寶寶吃的食物中加鹽。1歲以內的嬰兒食品也不要再額外加鹽,因為天然食品中存在的鹽已能滿足寶寶需要,再額外加鹽則可能對寶寶有害。

等到小寶寶1歲以後可以適當食用加碘鹽,炒菜或做湯時,待快熟或出鍋時再放鹽,這樣效果更好。對於1~3歲的寶寶,每天做菜時也要儘可能地少放鹽。1~6歲的幼童每天食鹽不應超過2克。其實,對於寶寶非常敏感的味蕾來說,蔬菜和水果中的天然味道就很鮮美,而這些食物也含有足夠的鹽分的。


小紅姐的產房故事


“要給寶寶吃鹽才有力氣!”

“我以前都是這樣餵你(他爸)的,不是好好的嘛?!”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受過這樣的教導。唉。

一、寶寶吃鹽多有哪些危害?

1、 加重腎臟負擔

無論是鈉鹽還是鉀鹽都要經過腎臟排洩,長期過量食用鈉鹽會引起腎臟的工作負荷增加,激發體內複雜的代謝反應

2、增加心臟負擔

對於心肌的影響就是心肌收縮乏力及信號傳導異常

3、腸道肌肉的功能紊亂

引起腹脹和消化不良

4、 影響鋅吸收,增加鈣等其他礦物質的排洩

5、導致唾液裡所含的溶菌酶的數量減少。

6、 影響寶寶的味覺以及敏感度

會讓寶寶口味變得越來越嚴重,味覺發育受到嚴重的影響

碎碎念

1歲以內的寶寶最好不要攝入鹽、糖等物質,這個時期寶寶身體發育不完全,可以給孩子多喝點水,母乳或是奶粉,6個月後添加輔食,輔食中最好不要添加鹽、糖等成分,一歲以後可適量添加。

像瓜子、堅果、餅乾、薯片等食物裡鹽分往往很高。特別是有些小朋友,如果吃完飯再吃這些零食,說不定吃的鹽量比成人的還要多,家長們要注意了,不要讓你的孩子吃鹽過量。

就這樣。

走心。


山那邊好地方健康育兒


據調查統計,兒童患上高血壓的越來越多,而這些兒童在嬰兒時期盡大多數經常吃過鹹的食品。過鹹食品導致血壓增高,引起水腫,腎臟大呼“受不了”。另外,小兒吃鹽過多還是導致上呼吸道感染的誘因,因為高鹽飲食可使口腔唾液分泌減少,溶菌酶亦相應減少,給各種細菌、病毒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機。


鹽多影響鋅吸收

兒童的口味是跟隨家長的,若父母飲食習慣偏鹹,小孩也會愛吃鹹的食品。吃得過鹹,直接影響兒童體內對鋅的吸收,導致孩子缺鋅。

但是很多人有喜好吃梅菜、鹹魚和臘肉等習慣,這些食品含鈉量廣泛高,小兒應當儘量避免。除此之外,豆瓣醬、辣醬、榨菜、酸泡菜、醬黃瓜、黃醬(大醬)、腐乳、鹹鴨蛋、罐頭、香腸、豬肉鬆、油條和方便麵等也應當儘量避免。

兒童飲食“四少一多”

兒童飲食以平淡為主。味精、醬油、蝦米等含鈉極高,但由於風味和養分,小兒可限量進食。父母給小兒的膳食調味品,應做到“四少一多”的原則,即少糖、少鹽、少醬油、少味精、多醋。同時,還應當儘量避免上述提及的鹹、醃食品、罐頭和含鈉高的加工食品。

養分學家建議,1至6歲的幼童天天食鹽不應超過2克,1週歲以前以逐日不超過1克為宜,3個月後的嬰兒可恰當吃些鹹食。對患有心臟病、腎炎和呼吸道感染的兒童,更應嚴厲控制飲食中的鹽攝進量。

建議用“餐時加鹽”的方法控制食鹽量,既可以照料到口味,又可以減少用鹽。“餐時加鹽”,即烹調時,或起鍋時,少加鹽或不加鹽,而在餐桌上放一瓶鹽,等菜餚烹調好端到餐桌時再放鹽。由於就餐時放的鹽重要附著於食品和菜餚表面,來不及滲進內部,而人的口感重要來自菜餚表面,故吃起來鹹味已夠。這樣既控制了鹽量,又可避免碘在高溫烹飪中的損失。


希望能夠幫助到您,喜歡可以私信我哦!

私信方法:進入“貴港富硒農品”頭條號主頁,點擊“關注”旁邊“發私信”即可!


貴港扶貧集市


1.影響味覺。鹽是鹹的,吃的多的話,會對孩子的味覺產生影響,吃的過鹹,時間久了,會損壞孩子本來的味覺,也就是會形成“重口味”

2.會對腎臟產生負擔。吃鹽不過是因為需要鈉元素,而吃的多了的話鈉元素過量,就對孩子腎臟有不好的影響

3.孩子容易咳嗽。吃的鹹了,孩子容易齁著,就會習慣性的咳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