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美國殲滅日軍150萬,原子彈又炸死30萬,日本人是不是很恨美國人?

宮粽


日本這個國家從來不是一個知恩圖報的國家,也從來不是一個記恨強國的國家。

日本是一個群島國家,他的地域文化註定了他沒有大國情懷和大國格局,歷史上他們以出海捕魚為生,也基本上算是一個海盜國家,所以他們一直尊重實力,不尊重情義。

二戰期間,美國為了報復日本偷襲珍珠港的一箭之仇,其實把日本搞的很慘。一方面,將原子彈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在人類身上做了有效實驗,另一方面殲滅了日本引以為傲的海空軍。

但是日本並不恨美國,因為他恨不起來。美國派麥克阿瑟到日本做了佔領軍最高長官之後,日本天皇已經從神壇上跌了下來,麥克阿瑟已經事實上成了日本的太上皇。麥克阿瑟對日本的政權、社會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日本的天皇已經成為美國的傀儡,真正在日本當家的其實是美國和美軍。

日本敢恨美國嗎?不敢,到現在為止美國的第七艦隊還駐紮在日本,還有數萬美國陸空軍駐紮在日本沖繩。以日本自衛隊的力量,美國隨時都可以解除他們的武裝。

日本的教科書只敢美化東亞史,他敢美化偷襲珍珠港的歷史嗎?他敢美化跟美國交戰的歷史嗎?不敢,他最早的教科書都要佔領當局審核甚至制定。就算是美化也只能美化美軍對日本的佔領,在這樣一種奴性的長期教育下,日本的年輕一代又怎麼會恨美國呢?

再者,美國確實把他打怕了,打痛了也打服了,他根本不敢妄想跟美國為敵。

從二戰至今,美國已經事實上統治了日本六十多年,還怎麼恨?日本要恨美國,除非日本有能力趕走美國力量,獲得真正的政治、經濟、軍事獨立,然後在下一代寫出真正的、實事求是的二戰史,他的子孫後代們一看到美國曾經怎麼虐待他們祖先的,才恨的起來。


明德山人6998


“日本人為什麼不恨美國?”

自從2003年到中國留學至今,中國朋友們在不同場合跟我提過這個問題。在這裡,我想梳理一下自己的基本觀察和觀點。

回顧自己內心的旅程,我18歲來到中國,被中國朋友提出這一問題之前沒有想過“日本人為什麼不恨美國?”這個問題。不過,看看日本社會上各界的人士,比如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人、長崎人;1980年代被日美貿易摩擦捲進去的行業和企業;在政府部門平常與美國進行談判的官員;受駐日美軍影響最直接的沖繩縣民...我相信,日本不同年齡、地區、行業的人對美國的認識和情緒是不同的,即在日本沒有一個統一的美國觀。

不過,總的來說,活在當下的日本人是不那麼恨美國的。主要理由在我看來有兩點;

其一,日本戰敗後美國在佔領日本期間“改造”了日本,使得日本非軍事化(雖然朝鮮戰爭發生前後情況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和民主化,又保留了天皇制。在這一點上,包括吉田茂那樣的直接參與戰後對美談判的政治家還是普通老百姓,在戰爭結束不久的形勢下,廣泛日本人對美國的佔領是帶著“謝意”和“感恩”的心態的。何況,大多數普通老百姓最痛恨的不是美國,而是忽悠、矇騙本國老百姓的日本“軍國主義者”。在這一結構和局面下,美國“幫助“日本廢除了軍國主義,產生謝意和感恩也算是天經地義吧。

其二,二戰結束後,日本和美國同屬於自由主義陣營,又成為同盟關係,在冷戰格局下日本把安全保障”委託“給美國,從而集中發展經濟。日本人很清楚,沒有來自美國的安全保障,作為戰敗國的日本經濟社會不可能如此快速地發展起來,國民生活也不可能如此迅速地恢復起來。雖然戰後日美之間在安全、經貿等領域發生過不少摩擦和衝突,我也認為日美關係也好,日美同盟也罷,從來不是一帆風順,而充滿矛盾和代價的。但總的來說,活在戰後的日本人有意或無意地感覺到美國對日本的重要和必要,這樣的局面已經持續了70多年,在此局面下,所謂”反美情緒”即使存在,也難以浮出水面上來。

反過來想想,美國人恨不恨日本?我相信,美國國內也沒有統一的日本觀,不同的年齡、地區、行業的人士之間的認識和情緒是不同的。但我在美國生活,與美國人打交道也能感覺到,總的裡說,日本人與美國人之間已經,甚至早就建立了相對友好和相互尊重的情感基礎,這並不是說我們忽略太平洋戰爭期間的情景,而是戰後的局面使得雙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情感和思想雙層面的障礙。

不過,我始終認為,日本人的“反美情緒”也好,美國人的“反日情緒”也罷,是潛在的,所以,需要雙方持續不斷的立體努力,通過被制度和價值觀所支撐的人為的獻身,使得“日美友好”變得長青,才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和狀態。


加藤嘉一


經歷過二戰的日本人絕對恨美國人,除此之外還有日本政客,說日本人不恨美國人那是騙人的。只是某些人,隱忍不發,那種憤怒無法表露出來罷了。不過,在2018年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發佈了一個調查報告,78%的受訪日本人對中國沒有什麼好感。而日本在國內也發起了一個投票,他們對美國的好感度達到了75.5%,對中國的好感度只有20.8%,這個和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結果差不多。說明,年輕人對美國的好感度很高,對美國沒有好感的,估計都是一些老年人吧!

總之,美國佔領日本以後,對日本國內的教育進行了改革,刪除了很多關於美國的負面歷史,所以歷史課本里面沒有反美的言論。且日本國內也沒有關於美國的負面新聞報道,所以新一代的日本人已經被洗腦。大多數日本人是不恨美國人的,且很多日本人還感謝美國人。當年寬宏大量,讓日本保留天皇制度。在戰後還幫助其重建,使他們這麼快恢復經濟,過上富裕的生活。

當然,日本右翼對美國恨得牙癢癢,這是肯定的。在上世紀80年代,由於美國財政赤字增加,當時日本的經濟發展太快。美國為了遏制日本的發展,美國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來增加國內產品的競爭力。所以,在這種背景下美國與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協議簽訂以後,日元大幅升值,國內泡沫急劇擴大,最終導致日本房地產崩盤,日本經濟一蹶不振,陷入長期停滯狀態。所以,很多政客和商人對美國是又愛又恨。總之,對於那些失去財富的日本人來說,恨不得拔了美國人的皮。面對美國的咄咄逼人,日本人卻顯得很無奈。其實, 這都是被美國控制的結果,因為現在的日本政治上還是受到美國遏制,經濟發展也跟隨美國的政策再走,美國一感冒,日本就會生一場大病。所以,日本人面對美國的貿易戰,束手無策,只能坐以待斃,毫無主動權。

其實,日本人知道,這都是美國控制日本的結果。但是,他們又無能為力。雖然內心不滿,但是表面還要笑臉相迎。總之,日本是崇拜強者,鄙視弱者。2007年4個喝了酒的美國大兵在沖繩強姦了一名20歲的日本姑娘,最終這個姑娘因為羞恨而自殺。沖繩島上的居民因此爆發了遊行示威,美國為了平息眾怒,懲罰了4名美國大兵,最高的判了15年監禁。但是,不到一年,這4個人都被釋放,恢復了自由。對於日本人來說,這件事絕對是奇恥大辱。但是,日本政府卻敢怒而不敢言,現在美國人說一,日本政府不敢說二。所以,日本人把憤怒已經埋藏在了心裡,不知道,哪一天會爆發出來。


謀士說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恨!

但是,也許很多人不贊同,說為什麼日美關係現在還這麼好呢?很多日本人還那麼喜歡美國?


其實,這是兩個概念。國家的對外政策跟國民感情既息息相關又有所差異。比如我國在與日本關係相對友好期間,官方一直強調一衣帶水,世世代代友好,那會民意調查就反映出中國人對日本的好感度比較高,而後來小泉和安倍上臺之後,在釣魚島和修憲等問題上與中國產生了矛盾與衝突,中日兩國關係也出現問題,這時候的兩國民意調查,相互之間好感度就有所下降。

日美關係也是這樣,美國跟日本從二戰時期的交戰敵對狀態,到二戰結束後的改造以及朝鮮戰爭期間日本經濟的藉機迅速發展,日本人對美國的態度也是逐漸變化的。這種矛盾心理主要表現在日本對美國軍事上的依附與仰仗,在經濟上的緊密捆綁與依賴。美國是日本巨大的市場和順差來源國,日本的經濟與美國深度結合。日本在地緣政治方面,又面臨來自俄羅斯、中國和朝鮮的壓制和威脅,所有這些都是目前日本對美國外交政策的立足點和著眼點。這也造成了國民感情上,日本人對美國有著一種敬畏、感恩之情。


但如果說日本人忘記了二戰之恥,忘記了兩顆原子彈之痛,那恐怕就太輕看日本人了,這是由日本人的民族性所決定的,是深深植根於於日本人靈魂與內心的。日本人表面看起來很溫和,謙恭有禮,但生性記仇好鬥、嗜武殘暴的本性恰恰隱藏在這副假面之下。回顧歷史,當年隋唐盛世,我大中華繁榮強大,日本人也曾經漂洋過海,屈尊前來跪拜學習,極盡謙卑。元朝忽必烈下令攻打日本,文永之役讓日本人銘記在心,後來到了明朝,中國就有了倭寇之亂,甚至二戰時期,他們的神風敢死隊其名字也是來自於元朝的那次對日戰爭,由此可見日本人那種報仇十年不晚的心態。


其實,對於這一點,美國人也是心知肚明的。有一本書叫做《菊與刀》。很多人知道那是一本寫日本人的書,但並不知道這是一個美國政府課題。該書的作者叫魯思·本尼迪克特,她是一位傑出的人類學家。寫作這部書的背景是二戰後期,德日敗局已定,美國需要根據日本的情況制定具體的政策,於是本尼迪克特在1944年,受命於美國政府,收集各項資料,完成了這份報告,並在報告中闡述自己的推斷。戰爭結束後,美國的決策與她的推斷意見一致,她準確的預見是本書亮點之一。

下面我摘錄一下這本書的主要觀點供各位參考: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象徵。菊花呈現柔美。刀則訴諸暴力,最容易讓人想起的莫過於舉刀剖腹的日本武士。菊與刀,一如櫻花與武士。本尼迪克特選擇這兩個內涵迥異的意象,意在象徵日本國民的矛盾人格或日本文化的雙重性。正如作者所概括的:“日本人生性極其好鬥而又非常溫和;黷武而又愛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禮;頑梗不化而又柔弱善變;馴服而又不願受人擺佈;忠貞而又易於叛變;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歡迎新的生活方式。”

日本人對美國的謙恭甚至卑躬屈膝的背後,誰又能敢說沒有握緊鋒利的武士刀呢?!對日本人,永遠不要輕視,無論中國,還是美國!


無坡居士


1945年9月3日,當日本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時,就意味日本對美國仇恨的終結,因為日本被解放了。按照美國隨軍記者的話來說,東京保留著轟炸過的痕跡,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日本平民,半個月前還叫囂著要玉碎,可如今卻是走上大街,開始向美軍提供各種商品,以獲取報酬,於是這個記者傍晚便去愉快的玩耍了。

也就是說當年厭倦戰爭的不單單是美國人,日本人同樣厭倦了戰爭,只不過長期以來軍國主義的宣傳和教育,使得他們不敢把這種情緒表達出來。而當美軍入駐之後,日本平民馬上開始過起了小日子,甚至不少婦女還向美軍投懷送抱。所以日本人非但不恨美國人,反而因為戰後重建而感謝美國。



當年麥克阿瑟離開日本的時候,百萬平民自發前去相送,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因為麥克阿瑟是當時日本的太上皇。而日本民眾認為是麥克阿瑟幫助了日本戰後重建,使得日子過得比戰前還要好,加上沒有右翼和軍國主義的宣傳,這些百姓自然是感恩戴德。


如今的日本也是一樣,對美國是一種仰視心裡。說實話世界上恨美國的國家不多,可能伊拉克算一個,俄羅斯算一個。作為當今世界上經濟、科技最發達的美國,任何一個國家想要發展,都繞不開他,而制定規則一直是美國的強項。所以只有當祖國有改變規則的能力時,我們才能有能力恨,有資格恨。


小司馬遷論史


二戰時期美國人殺死的日本人何止是這180萬,早在1944年6月開始,美軍就對日本本土實施了有計劃的戰略大轟炸,期間共造成日本24萬到90萬人死亡,數以千萬計的日本人無家可歸。幾乎日本所有中等以上城市都被美軍夷為平地。

(美軍轟炸後的大阪)

但是,請記住,這是盟軍救援日本人免於被軍國主義政府拖入毀滅的唯一途徑。當美軍逐漸攻入日本本土的時候,軍國主義政府開始叫囂“一億玉碎”,妄圖與盟軍做最後的決戰。在這一政策的影響下,全日本武裝了上千萬人,由於當時日本資源已經匱乏,絕大多數人缺少現代武器,他們只能裝備竹矛、火槍這樣的落後武器。可以說,假如日本人真的在本土與盟軍大戰,那麼日本人的一億玉碎真的會實現!

當然,此時盟軍也在制定對策,他們一方面希望儘快結束對日作戰,一方面也不願意看到自己的軍人白白犧牲。

於是,杜魯門總統決定使用原子彈對日本主要工業城市進行打擊,藉以斬斷日軍抵抗的決心。就這樣,美軍對廣島和長崎投擲了僅有的兩枚原子彈,共造成兩座城市大約25人的死亡。

在原子彈的威脅下,日本政府終於決定投降,從而挽救了至少1000萬日本人的生命。

美軍是怎麼挽救日本人的呢?

事情是這樣的,日本地狹人稠,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糧食需要從海外進口,進入1945年,由於盟軍的封鎖,日本糧食進口渠道已經被堵死,而國內的糧食產量遠不能滿足基本需求,估計假如戰爭持續到1946年春天,日本將會有上千萬人餓死。實際上進入8月份後,日本很多地區已經出現大規模饑荒,甚至引發了暴動。

日本投降後,美軍第一時間將儲存在太平洋各基地的糧食,大約380萬噸送往日本列島。這些救命糧幫助日本人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避免了上千萬日本人死於飢餓。

所以,如果沒有核武器對廣島和長崎的打擊,日本軍國主義政府將會把抵抗進行到底,那麼為這些人陪葬的將會是數以千萬計(最多可達3000萬人)的日本老百姓。他們或死於陣前,或死於飢餓,或死於因糧食而引起的暴動,整個日本將會成為人間地獄。

所以,當盟軍駐日本最高統帥麥克阿瑟離開日本的時候,日本人民依依不捨,他們知道如果不是有美國人,他們活不過1945年。

除此之外,日本人對強者的尊崇也不可忽視。唐朝時期,白村江口之戰,日本精銳盡失。全日本上下惶恐不安,以至於修了100多年的堡壘防止唐軍登陸。但是,從此之後大唐成為日本人心中的聖地,他們在上千年的時間裡,願意把最好的產品前加上一個唐字,可見其對強者的崇拜之情。

同樣,美國人雖然幾乎全殲了日本引以為傲的海軍,但美國強大的軍力國力如同當年唐朝對日本的衝擊一樣。不僅不會讓日本人心生恨意,反而願意匍匐在美國的腳下。

所以,無論是從哪方面來說,大多數日本人都不會恨美國人。


歷史風暴


不恨,還非常感謝呢!

我們有一種習慣,愛把國家擬人化,把人與人之間的各種情感方式投射到國家之間,比如某國恨某國,某國怕某國,某國感謝某國,等等。具體到日本身上,最喜歡問的問題,或提出的疑惑就是,日本恨不恨美國?日本為什麼不恨美國?其實,我們還可以再反過來問:日本對珍珠港偷襲,讓美國受了那麼大損失,美國恨日本嗎?美國為什麼不恨日本?

從表面上看,國家是連續的,日本人,美國人,彷彿是一個從過去到現在始終如一的整體,而且,國民與國家是一體的。所以,兩個國家打仗了,一個國家傷害了另一個國家,作為人民就應該相互仇恨,而且要一直恨下去。這就是很多人的邏輯。

但事實上呢?國家的確由人組成,但是這人並非是永生的,而是一代代,一茬茬地換,就是一代人,他們每個人的經歷也不是一樣的,真正經歷某件事的只是極少數。所以,寫在歷史教科書中的驚天動地的大事件,不僅若干年之後就會失去親歷者,讓後人變得麻木遲鈍,就是在當時,真正經歷的也極少。所以,民眾對於所謂的國恨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記憶深刻,耿耿於懷。只要國家當局不是刻意地宣傳強化,淡化、甚至遺忘戰爭記憶是很正常的,而且是必然的。

具體到日本遭受原子彈攻擊的事,首次,這到底錯在美國還是日本?很顯然,是日本首先挑起戰爭,到了最後明明敗了還死不認輸。這種情況下,你有什麼理由恨人家對你使用原子彈?如果不去原子彈促使日本迅速投降,日本人民的日子會更苦。其實,真正不想投降的只是一小撮死硬分子,他們為了自己的面子而綁架整個國家為他們殉葬。

其次,戰後美國在日本對軍國主義進行了整肅和清理,這也令日本人民認清了軍國主義的危害,與軍國主義、戰爭罪犯和國家的戰爭行為劃清了界限。而日本在國家層面強調美日友好,渲染美日同盟的價值,美國對日本的各種援助,這些都在日本創造了對美友好的氛圍。

第三,日本是一個崇拜強者的民族,美國比日本強,打敗了日本,會讓日本對美國更服氣,更崇拜。1945年日本戰敗後,對日本進行佔領的美國人以為會遭遇反抗,沒想到日本人特別友好,特別配合。19世紀西方几乎同時入侵中國和日本,但兩國的反應截然不同,中國人始終在反抗,在排外,而日本,一旦發現西方人的槍炮厲害,比自己強,馬上虛心學習認真請教,所以,日本國內幾乎沒有發生像中國那樣一波又一波的各種層次的抗爭,日本也從不糾結所謂體用問題。這就是民族的差異吧。

其實,不僅國家的所謂仇恨不容易延續,就是人,家族之間,恐怕也不會這樣。父輩的仇恨到了子女這裡可能就無感了。時過境遷,我們不可能把一代代的歷史背在身上負重前行。


進擊的女武神


日本人恨美國嗎?從小逸的角度來看,美國幫助日本崛起,何來恨的理由。二戰自從有美國加入之後,格局就一面倒的形式,本來都要贏的的勝利卻被美國攪和了,這能不恨嘛。你以為日本真的是無條件投降嗎,其實大家都想錯了。

日本天不怕地不怕,原子彈也不怕,當時日本還是不想投降的,因為有那麼多內閣大臣和軍人反對,但是天皇才是最高權力,所以天皇說投降就投降,有意思的是日本還敢跟美國談了個條件,那就是保存天皇的位置才肯投降,美國答應了。

再說說日本為什麼不恨美國,都是因為這個人的存在——美國駐日本總司令麥克阿瑟。

美國接手了日本,權利都在麥克阿瑟手中,麥克阿瑟統治了日本7年,小逸給大家講講麥克阿瑟都對日本做了些什麼,大家就知道日本為何不恨美國了。

首先就是解放日本的婦女,婦女有選舉權了,對麥克阿瑟感激涕零;帶動一個國家發展的主要就是工人階級,這不保護工人權益的法律又下來了,工人有手段維護自己的利益了;那麼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人民,這不,麥克阿瑟頒佈了第一部憲法,人民都有自己的權利了。

並且日本為恢復人口,送了大量的女人給美國士兵,一代一代的繁衍日本的身高得到極大的改善。現在的日本人民解放了,經濟發展了,身高從之前的1米4變成現在的1米7,那麼,為什麼要恨美國?


逸聞軼事


日本人當然非常恨美國人這是無容置疑的!美軍不僅在太平洋殲滅大量日本青年組成的軍隊,還用慘無人道的原子彈襲擊日本核心工業城市廣島和長崎,除了傷亡之外對於一個自尊心很強的國家來說最不能容忍的是面子上的問題,日本至今都被各國媒體說成唯一受過核武器攻擊的國家。除此之外,美軍在太平洋的勝利奪走了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半個世紀的努力成果,吧僅僅失去了包括琉球群島在內的大片陸地,還失去了海洋上支撐領海面積的島嶼。安倍政府多次向聯合國提交海洋國土版圖要求法律固定,可憐日本人對領土和領海的渴望程度。

日本人兩次傾全國之力和大清還有沙俄開戰,無數人流血換來的土地全部付之流水,這恐怕是日本人最恨美國的地方。除此之外還有二戰以後美國人強加給日本人的枷鎖,不要以為美日同盟表面上有多和諧風光,其實美國和日本的同盟都是日本人的痛和日本政府的羞恥。大量美軍駐紮在日本的國土上這本就是一種恥辱,美軍的胡作非為大量犯罪更是讓日本人民在國際上抬不起頭,前不久還發生21歲美軍士兵酒駕駛撞死日本卡車司機的惡性事件,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面對駐日美軍最高長官的強權也只能委曲求全,美軍僅僅是道歉和禁酒並沒有實質性的處罰。這肯定會傷害到日本民眾的感情和自尊。

此外日本無常承擔駐紮在日本的4萬7000多名美軍軍事預算中的大部分,遠遠超過美國其他同盟國承擔軍費的水平,多年來日本平均承擔美軍經費的74.5%,2015年承擔份額更是高達86.4%,遠多於同為戰敗國的意大利41%和德國的32.6%,而且近在咫尺的盟友韓國也只是承擔了40%而已,這種不公正待遇肯定讓日本人感到屈辱。據統計2016年日本支付給美國的軍費高達76億美元之多,無需可以燒掉自衛隊的幾艘主力宙斯盾戰艦,要知道美國福特號航母的造價也才35億美元、哈利伯克2型驅逐艦造假也僅僅17.4億,弗吉尼亞級核潛艇也就27億美元。而這些武器都部署在近在咫尺的東京灣橫須賀軍港,不知道日本納稅人的心情會是怎樣。

美國霸權主義在盟國也沒有收斂,自己士兵觸犯法律甚至導致人命案不僅沒有嚴格處罰,對受害人家屬的賠償還要由日本政府承擔,而駐紮美軍最多的沖繩縣更是被日本國內視為二等公民,一切賠償都要自己墊付,這種邏輯直接導致沖繩琉球地區的分裂主義氾濫甚至要建立獨立的琉球國。特朗普上臺之後更是無理的要求日本政府承擔所有駐日美軍軍費,如果日本政府答應縱使安倍晉三成功在任期內拿回北方四島也難逃歷史罵名。這就是美國人給日本人帶來的痛苦,奪取了一位武士的榮譽還要壓榨它的血汗。【丁丁丁】


大國策


很多國人言必聲稱“日本人有受虐歷史觀”,“不打不服”,“崇拜強者”,所持依據不外乎也是題中內容,美國人當初殲滅150萬日軍,原子彈的投放也使得日本成為全世界唯一遭受核攻擊的受害國家。但是,現今的日本人卻似乎對美國“太上皇”恭順有加、俯首帖耳,簡直讓人對現今日本人“恨鐵不成鋼”了,為什麼不搞個民族起義、推翻美帝國主義壓迫在日本人民身上的幾座大山呢?

現實中的日本,極端右翼的“流毒”,確是存在,不過僅限於一小部分日本人,其中以“日本遺族會”為代表,“日本遺族會”骨幹成員和領導人以甲級戰犯後裔和日本右翼政客為主要班底,成員包含140萬遺屬家庭,800萬會員。雖然號稱成員眾多,真正活躍的也僅僅是一小部分。

為什麼哪怕是遺族會的大部分人,也和日本的主流民意一樣,並不傾向於極端右翼呢?


回到原子彈爆炸之前,當時的日本大本營已抱定“一億玉碎”的必死之心,綁架了全日本國民,登上了“末日列車”,美國人的原子彈殘暴炸塌了日本從政府到國民的抵抗意志,只好投降。

戰後的日本人,回首戰前最後一幕,想到當初假如不投降的諸多真實又可怕的後果,比如蘇俄科學家倡議軍方解鎖富士山的封印啦、蘇軍進攻日本本土使日本分裂啦,每一種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再看看美國人的現實統治吧,天皇一度委屈,至少還在;大量糧食援助,能吃飽飯;並未嚴厲追究日本人民的戰爭責任,還致力於扶持恢復日本經濟。

原來美國人並非戰時宣傳中的“鬼畜”,簡直是日本人的“天使”或“救星”了。

如果非要給大多數日本人下一個感情上如何對待美國的定義,我覺得大概可以這樣總結:

戰時:你壞,我恨你;

戰後:你好,我愛你;

現在:你牛,我跟你。

事實上,當下日本與美國的關係並非鐵板一塊,個體日本人對美國的心態也做不到步調一致,也沒有開一次“勝利的大會、成功的大會”組織日本人民給美國統一定調。把日本人對美國人的錯綜複雜的情緒簡單的標籤化總結為“恨”、“愛”、或者“愛恨交織”,恐怕都不是明智之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