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國考申論範文: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文化互融

中華文化雖歷經朝代更迭、外族入侵而綿延數千年不絕成為世界文明史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化,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傳統文化是遠古先人的智慧結晶,更是中華民族發展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2020國考申論範文: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文化互融

當然,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也面臨著發展困境。近代以降,伴隨著西方列強入侵,中華文化的優越感不斷被擊碎,有識之士開始看到我們的不足,由此“師夷”之風漸開,直到西學蔚然成風。在這一過程中,一些人開始懷疑自己的文化,產生“自輕自賤”的民族心態,認為“百事不如人”。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找到了民族的自信心,懂得了傳統文化的珍貴,但“文化大革命”中的“破四舊”再次讓中華文化黯然神傷。及至改革開放,雖然撥亂反正讓中華文化轉危為安,但面對西方文化的不斷湧入,盲目追捧西方文化的現象又比比皆是,直至今日,仍有人唯西學馬首是瞻。

“不忘本來”構建文化保障機制,留住優秀文化內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指中華傳統文化中歷經滄桑而積澱傳承下來的精華部分,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智慧和結晶,體現著中華民族思想觀念、價值判斷、行為習慣等等,講仁愛、守道義、互助友愛等核心價值觀念也激勵中華民族的延續,讓中國人具有很強的民族自信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然而,文化的淡化消亡、內涵的曲解也讓文化的發展備受關注。迫切需求文化保障機制,留住文化內涵,傳承優秀文化精神。

2020國考申論範文: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文化互融

“吸收外來”交流融合,共繪文化融合藍圖。中國自古有取其精華,“三人行,必有我師”,這一道理對於文化發展同樣適用。我們必須清醒的認知,只有借他人之“長”才能補己之“短”。孔院創辦初期,就廣泛學習英國、法國、德國等世界其他語言教育機構的成功經驗,形成了中外合作共建的模式。一方面支持孔院開展漢語教學和中華文化交流活動,另一方面也鼓勵院長、教師和志願者學習所在國的語言、歷史和文化,通過孔院平臺組織雙向交流活動,加強中外語言文化的互學互鑑,通過相互的交流與學習,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面向未來”創新文化發展途徑,加強文化輸出形式。文化的形式多樣,古往今來,文化需求正體現了”勢勝而勝,勢亂而衰“的道理否則,在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的當今,文化的需求也愈發顯得迫切,文化需求的滿足倘若只是守舊如舊,本土文化只會日漸萎縮,文化形式的創新則顯得尤為重要。以韓國為例,將文化精損植入影視劇,體現核心文化思想、傳播文化,也是文化成為經濟發展的助力器,使之熠熠生輝。以此借鑑,中國文化發展更應體現創新意識,為人服務之本。

2020國考申論範文: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文化互融

在新時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背景下,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文化互融,方顯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