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如何留下人才?市委書記掛心地發問

半島記者 李兵

“你當記者的消息靈,第三場答辯會什麼時候舉行?”有朋友在微信上向“前方君”發問。

海洋攻勢和國際時尚城建設攻勢作戰方案兩場公開答辯會之後,很多人已對這一創新之舉有了期待。連日來,“前方君”所在的多個微信群裡,已經冒出了多場“民間答辯會”,圍繞作戰方案的答辯內容,討論得熱火朝天。

4月25日晚,“雙招雙引”攻勢作戰方案答辯在市級機關會議中心舉行。有參會人員稱,答辯會結束時,月已中天,差10分鐘就要進入26日。

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是經濟工作的第一戰場“商”是“商人、商家”,“才”是“人才、將才”,“雙招雙引”的本質,就是如何吸引生產力中最關鍵也最活躍的因素。對於每一個想在青島大展身手,甚至自我實現的“商”和“才”來說,青島,必須要給一個響亮的回答。

就在這場答辯會即將結束時,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就“才”發問。這一問,將答辯會的氛圍推上高潮,也正是這一問,引發後來的廣泛熱議。

政前方| 青島如何留下人才?市委書記掛心地發問

答辯會現場。

短腿

“雙招雙引”攻勢作戰方案答辯的主答辯人是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薛慶國,副答辯人分別是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吳學新、市商務局局長趙士玉和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新舊動能辦常務副主任張旭東。

這場答辯會的現場氛圍空前熱烈,“我是按時到的,可600人的會場已經沒座了。”有參會人員說,最後現場只得臨時增加了幾十把座椅。

答辯即將結束時,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提出三條建議,並圍繞創新招商引資機制、通過創意整合資源、吸引更多大學生來青落戶創業提出了三個問題。

“前方君”注意到,與前兩問不同,王清憲在第三問中自承了青島的不足。

“第三個問題,請說一說我們在吸引大學生來青島落戶方面有哪些不足?比如深圳、寧波,他們的大學生在本地就業程度那麼高,像青島這麼一個宜居的、很多人嚮往的地方,大學生在本地就業比例卻沒有這麼高,什麼原因?包括我們吸引外地的大學生、研究生來青島落戶,有哪些因素我們不如別人?”

這犀利一問,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吳學新用三個“短腿”予以回答。

“目前來看,我們對大學生的政策,不管是落戶還是住房補貼,已經比較給力了,但是從我們調查的情況來看,影響大學生來青島包括駐青高校大學生留在青島,一個短腿因素就是就業相對比較困難,這與我們的產業佈局、產業鏈配套等有關,青島有海爾、海信等大企業,但其他的IT、創意、動漫等產業不夠發達,這些領域就業還是相對困難的。”

第二個短腿,大家反映影響較大的就是生活成本的問題。應該說青島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在山東省都不算高的,但是我們的房價較高,拿到的工資與生活成本相比還不匹配。雖然我們的住房補貼對本科生放開了,每月500塊錢,但是可能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再一個短腿就是對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支持力度不夠,我們現在對創辦小微企業的支持,與先進城市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只有2萬塊錢,並且申請辦理程序還比較複雜。我們走訪中發現,大家並沒有多大的獲得感。這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說到點子上了!”26日,筆者與某區人社局的一位副局長聊天時,這位業務幹部感同身受。

公租房

整場答辯會中,圍繞“才”這個話題的討論熱烈。不僅市領導,部門負責人、區市一把手、企業家和學者都從各自的角度出發,拋出問題,闡述觀點,各抒己見。

在當晚開出的引才留才多劑“藥方”中,公租房一詞出現的比例頗高,市委書記和市長都強調了公租房的重要性。

“要把公租房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要長期做,要有普惠性,不僅要滿足高端人才的需要,還要滿足新市民的需求。”

王清憲強調說,要把公租房建設作為重要的人才戰略,創新市場化運作機制,大力推進公租房建設,創造居住條件留住大量的未來城市新的建設者。

“關於公租房的問題,大家要當成一個重要任務去看待。只有新市民源源不斷地加入,才能保證我們城市的活力。我們要增加對租賃住房的供應量,充分用市場化的方式,既有的租賃住房也可以讓市場化的公司來經營,這一點還需要我們在體制機制上進一步創新,各個區市要加大力度推進。”市委副書記、市長孟凡利說。

兌現

當晚,出現的另一個關鍵詞是“兌現”。

對於這個話題,王清憲的表態格外堅定。

政策出臺就得兌現,兌不了現或者不給兌現,不止是一個作風問題,更是法律問題。我們提出高效青島建設,本質上講,說話算數就是高效。按照規定,承諾了就給兌現,人和人之間、政府和企業之間、政府部門之間、企業和企業之間都要這樣。”

“前方君”注意到,王清憲來青島後,多次講話都傳達同一觀點,即以法治化思維來對待政策承諾的兌現

“任何官員的‘新官不理舊賬’的做法,都是法盲的表現,都是違法的行徑,必須徹底改變。”4月10日下午,王清憲在“央企助力 搞活青島——2019春季央企青島行”的講話中,話說的比25日晚更重。

他在那次的講話中表示,“我們解決問題、兌現承諾,不是一次性的,也不僅僅是見面禮,這將成為我們服務企業的常態,對國企和所有企業的常態。”

一場幾近開到凌晨的答辯會,在一番“精準點穴”中聚焦矛盾、理清思路。特別是在引發各方共鳴的“搶人大戰”上,青島的態度是鮮明且堅決的——直視目前存在的問題,傳統思維解決不了問題,那就提升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用平臺思維做乘法。具體到細節上,要把公租房建設作為重要人才戰略,創造居住條件留住人。把這些問題都想透也說清了,接下來就是幹實,把想法一一兌現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這場答辯會舉行之前,青島政務網上掛出了“您心目中的高效青島建設是什麼”的調查徵集,“哪些內容是高效政府建設的主攻任務?”青島正在問計於民、問需於民。

政前方| 青島如何留下人才?市委書記掛心地發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