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APP安全嗎?

近些年,移動互聯網應用(“APP”)行業快速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目前APP運營和使用中存在哪些問題?個人用戶該如何防範?涉網主體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麼?如不履行將承擔什麼樣的法律後果?

有哪些內容值得我們注意的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

你的APP安全嗎?

目前APP運營和使用中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你的APP安全嗎?

1、部分APP應用開發及運營企業安全管理不到位;

2、金融、社交、遊戲等類別APP存在的安全漏洞較多;

3、部分APP強制或頻繁索要不必要權限,過度收集位置、通訊錄等個人敏感信息。

個人如何在使用APP時保護個人信息?

你的APP安全嗎?

1、通過正規渠道APP應用市場或官方網站謹慎下載APP應用;

2、下載安裝APP應用時應仔細閱讀服務條款,關閉不必要的權限訪問請求;

3、使用手機安全軟件進行隱私防護,避免木馬病毒等風險;

4、如果用戶發現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可以通過App專項治理工作組設立的“App個人信息舉報”微信公眾號和“[email protected]”專用郵箱兩種舉報渠道進行舉報。

APP哪些行為涉嫌違法違規收集個人信息?

你的APP安全嗎?

1、App無隱私政策:在APP安裝、註冊賬號、彈窗界面、文本片段或鏈接、客服問答等均無法找到隱私政策。

2、超範圍收集與業務無關個人信息:指收集與App功能毫無關係的個人信息或要求打開毫無關係的系統權限。

3、捆綁業務功能要求用戶一攬子同意:要求用戶一次性同意多項功能或打開多項系統權限,才能正常使用App。

4、強制、頻繁索要業務功能非必需的權限:如果不給權限,會閃退、反覆彈窗,影響其他功能的使用。

5、無法註銷賬號:App內無法找到註銷方式或註銷過程設置不合理條件。

6、存在不合理條款:如存在免除自身責任、加重用戶責任、排除用戶權利的條款。

7、無法刪除或更正個人信息:如用戶主動提交的信息無法修改或刪除(功能所必需的除外)。

8、無申訴渠道或渠道無效:沒有告訴用戶例如電子郵件、電話、傳真、在線客服、在線表格等針對個人信息保護的詢問、申訴渠道和反饋機制。

APP研發者和運營商需要履行哪些網絡安全責任?

你的APP安全嗎?

1、落實公安網安備案:自網絡正式聯通之日起30日內,登錄“上海市互聯網安全綜合服務網”(https://gaj.sh.gov.cn/wa/) 或到所在地公安機關網安部門辦理備案;

2、落實用戶實名制工作要求;

3、對信息發佈內容進行審核,落實先審後發;

4、落實日誌留存不低於180天等安全技術措施;

5、落實內容安全巡查制度;

6、配合公安機關開展信息處置與協查。

如不履行職責,涉網主體將承擔什麼樣的法律後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國務院第147號令)、《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國務院292號令)、《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公安部33號令)等法律法規規定,如有違法違規行為,公安機關將處以警告、罰款或停機整頓;如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後果嚴重的,將承擔刑事責任。

除了上述法律法規外,APP相關規範和指南還有哪些?

《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範》、《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自評估指南》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