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用大數據看我國蘋果市場!

蘋果是我國重要的水果之一,至2018年,我國蘋果種植達到3800萬畝。雖然我國有25個省份種植蘋果,但是重要地區還是集中在渤海灣地區(佔比44%,山東、河北、遼寧)、西北高原區(佔比34%,陝西、甘肅、山西)、黃河故道區(佔比13%,河南、江蘇、安徽)。

我國蘋果種植分佈圖

解读:用大数据看我国苹果市场!

就產量而言,我國蘋果的產量在4400萬噸,也有說4500萬噸的。產量分佈和產地一樣有所集中,集中在我國陝西、山東、河南、山西、河北、甘肅、遼寧、新疆等地,這八個省佔據了全國93%的份額。是我國蘋果的優質產區。

我國蘋果產量分佈圖

<table><tbody>

省份

產量(萬噸)

省份

產量(萬噸)

陝西

1100

山東

980

河南

440

山西

430

河北

370

甘肅

360

遼寧

260

新疆

140

寧夏

55

四川

55

貴州

50

江蘇

50

安徽

35

雲南

40

其他省份

35

——

——

/<tbody>/<table>

西移北擴趨勢明顯

當然,即便是這些優勢產區,種植面積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近五年來的蘋果的種植面積一直在伴隨著價格的變化而變化,經過2014年、2015年的擴張之後,蘋果種植面積逐漸走向收縮。

據不二果研究所數據:2014年全國蘋果總產量為4092.3萬噸;2015年全國蘋果總面積在3500萬畝左右,總產量為4261.3萬噸;2016年全國總產量為了4388.2萬噸;2017年全國蘋果種植面積為3764.4萬畝,比2016年(3703.3萬畝)增加1.73%,總產量為4450萬噸,2018 年我國的蘋果產量受到極端天氣的影響,西部黃土高原產區(陝西、甘肅和山西)的蘋果產量嚴重下降,2018年的全國蘋果產量為 3100萬噸。整體看,全國蘋果種植的面積和產量都是逐年遞增的狀態(2018年數據除外)。

我們通過各個省統計局的數字,整理出了下面各省主產區種植面積對比表,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一些變化,陝西、甘肅、雲南在增量,河南、山東、山西總面積都有減少趨勢。

各個省主產區種植面積對比(單位:萬畝)

<table><tbody>

省份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山東

455.05

456.85

449.51

451.89

398.05

河南

266.51

259.64

257.2

236.76

221.09

山西

253.49

240.78

240.51

229.49

228.09

陝西

997.83

1022.7

1042.74

1057.13

1087.85

甘肅

435.33

441.96

442.13

441.35

445.42

新疆


103.2

95.4

82.5

82.5

雲南

62.85

68.1

70.35

103.95

106.05

/<tbody>/<table>

分佈面積呈現“西移北擴”發展態勢

和其他受訪者擺事實不同,不二果研究院積累的數據更多,在訪問中,不二果研究院負責人趙堃給筆者看了這樣一組數據:

西部黃土高原優生區(陝西、甘肅、河南、山西)和環渤海灣產優勢產區(山東、河北、遼寧)7 個蘋果主產省蘋果總產量在全國的佔比已從 2000 年的 88.64%提升到 2016 年的 98.13%;各蘋果主產省中,以甘肅為代表的黃土高原優勢產區和以四川、雲南為代表的特色產區近年產量增長較快;受高溫、多雨等氣象災害和老齡果園退化等不利因素影響,河北和山東分別減產2.65%和5.00%。整體來說,環渤海灣優勢區蘋果種植面積和產量近年均呈現下降趨勢,2017年同比減少1.99%,黃土高原優勢區和特色優勢產區面積和產量呈現持續增長趨勢,2017年同比增加了4.16%。

目前陝西的蘋果產量佔據中國蘋果生產的首位,其次是山東和甘肅;從增長速度來看,甘肅近期的蘋果產量增長最快,2016 年比 2010 年增長了 265.89%,僅次於陝西和山東位列蘋果總生產量的第三位;同時,陝西蘋果產業現已開始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2017年,陝西全省蘋果果園面積約1087.85萬畝、產量達到1153.94萬噸,產量較上年增長4.8%,約佔中國總產量的四分之一,世界總產量的七分之一。

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我國蘋果分佈面積來說呈現“西移北擴”發展態勢。不二果研究院負責人趙堃指出。

關中平原及周邊蘋果面積縮減明顯

滿樹紅平臺負責人劉金龍也向筆者介紹,在我國蘋果產區西移北擴的發展趨勢下,山東、山西的蘋果面積、產量在近五年時間內下降明顯,而與此同時,甘肅、新疆蘋果的面積極速增加,陝西蘋果主要向陝北黃土高原擴展、關中平原的禮券及周邊蘋果面積縮減明顯。

中鹽(安徽)紅四方副總經理陳勇介紹近兩年蘋果種植面積減少的原因,就陝西咸陽而言,蘋果種植面積減少,單位面積產量略有增加。因為近兩年蘋果價格不好,加上去年倒春寒的影響,果農不願意投資。禮泉、興平等傳統蘋果產區挖樹種植大田以及其他經濟作物較多。另一方面,果價不好,農戶更多的追求產量,不注意“梳果”,造成單位面積產量略微增加。

而山西運城地區蘋果種植面積有所減少,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果農收入過低:自2015年開始蘋果價格一路走低。最低時收購價到了六毛錢一斤,這個價格已經到了蘋果種植成本價。

自然災害:近幾年災害天氣不斷,冰雹,大風,寒流。尤其是2018年4月的倒春寒給西北絕大部分果區帶來了滅頂之災,運城地區蘋果產量減產近80%。絕大多數農戶幾乎絕收。

政府政策引導:目前運城有意縮減蘋果種植面積,對於某些樹勢弱,結果率低的果園給予補償,重新種植其他作物。

蘋果種植優生區越來越往高海拔地區轉移

新洋豐近年來也一直關注蘋果產業,新洋豐副總裁趙程雲這樣介紹蘋果產區的轉移:目前山地蘋果越來越受歡迎,蘋果種植優生區越來越往高海拔地區轉移,山地地區自然條件優越,晝夜溫差大,果實內在、外在品質好。

全國總體來說,蘋果種植面積和產量還在逐漸增加。但我國蘋果種植產業正處在轉型期,從生產大國向生產強國轉變,由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轉變,所以說不同區域變化情況有所差異。

新洋豐副總裁趙程雲認為,像陝西、甘肅等優生區域蘋果種植面積逐漸變大,大量現代化新型果園建成,規模化蘋果產業正處於上升發展階段。由於優生區域的蘋果發展向北偏移,很多次果區已經慢慢被淘汰,再加上近兩年蘋果價位低迷,很多家庭式小種植戶,憑藉蘋果種植的收入低,自主拋棄果園種植。

山東、運城、三門峽等地區大部分屬於次果區,種種面積正在逐漸減少,還有部分優質果區,種植面積總體變化不大。

行情、果品都是種植面積增減的影響因素,對於我國蘋果種植面積的增減,波蘭阿道姆中國區營銷總監楊巍做了統計:2014-2019年,整個膠東地區散戶蘋果種植面積減少30%左右,產量減少大約10%左右。種植面積的減少主要是行情不好,一些管理水品低的老品種的種植戶伐樹或者是換品種種植。陝西關中地區蘋果種植面積銳減,減少至少50%以上;非優生區,蘋果品質、價格、產量、效益差;逐步換種植黃金桃,黑李子,獼猴桃等作物。山西運城地區蘋果種植面積減少20%-30%左右;非優生區的萬榮、臨猗縣等運城中部地區蘋果品質相對中等、價格相對較低、投資管理水平較高、產量較高,效益較好,且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芮城、三門峽等高海拔地區蘋果品質高、價格相對較高、投資管理水平較高、產量高,效益好。

產量逐年遞增

2014年全國蘋果總產量為4092.3萬噸,2015年全國蘋果總面積在3500萬畝左右,總產量為4261.3萬噸,2016年全國總產量為了4388.2萬噸,2017年全國蘋果種植面積為3764.4萬畝,比2016年(3703.3萬畝)增加1.73%,總產量為4450萬噸,2018 年我國的蘋果產量受到極端天氣的影響,西部黃土高原產區(陝西、甘肅和山西)的蘋果產量嚴重下降,2018年的全國蘋果產量為 3100萬噸。整體看,全國蘋果種植的面積和產量都是逐年遞增的狀態(2018年數據除外)。

不二果研究所趙堃認為,蘋果種植面積和產量的逐年遞增有以下幾點因素:

經濟收入——蘋果的經濟價值高於大田作物,蘋果樹進入盛果期後,在年景、行情好的情況下每畝的平均純收入在8000-12000元左右,根據不同的地區和管理條件會有差異,而大田作物每年收入最多在2000元左右,二者在經濟收入上相差很大。

消費結構——上面也講到我國生產的蘋果消費以鮮食為主,對蘋果的品質要求較高,因此在一些蘋果的優生區,如陝西的北部、甘肅的東部,蘋果種植面積和產量增長很快。

認知水平——隨著目前互聯網等一些手段的成熟,信息的傳播和人們的認識水平逐年提高,也是近幾年蘋果種植面積快速增長的一個因素。

政策引導——政府對蘋果產業的支持引導,加上蘋果的經濟價值高,在我國的西部又是優生區,一些地方通過蘋果種植來幫助農戶進行產業脫貧,也是蘋果種植面積快速增長的一個因素。

蘋果品種單一

在一份全球蘋果品種調查報告中,有一段文字很耐人尋味:“不包括中國,元帥系和金冠是世界兩大主栽品種;若包括中國在內,富士則成為世界第一大栽培品種。美國、意大利、法國、智利、南非等新發展的果園中紅富士佔50%以上,中國富士栽培面積佔蘋果總面積的49.6%。”

也有專家指出,我國富士栽培面積佔蘋果栽培面積的69.6%,元帥系9.2%,秦冠6.8%,嘎啦6.3%,國光2.4%,金冠1.2%,紅王將1.0%,喬納金0.9%,其他0.5%。

從各省統計年鑑,我們可以查找出來各省蘋果品種種植面積。就種植面積而言,河南省富士佔63.5%,秦冠佔14.6%;山西省富士佔51.4%,元帥佔14.6%;甘肅省蘋果品種主要集中在富士和元帥種植上,富士佔78.7%,元帥系佔19.2%;山東省主要是富士和嘎啦,富士佔70.2%,噶啦佔7.7%;陝西省種植最多的是富士,依次是秦冠和噶啦,富士佔65%,秦冠佔20%,噶啦佔10%。

蘋果主產省品種結構狀況

解读:用大数据看我国苹果市场!

品種單一,結構不合理,品系混雜,商品率不高,自育品種所佔比例小,新品種更少。而寒富近幾年在遼寧等寒冷地區有較大發展,50~100萬畝。華冠在河南和山西有栽培,面積基本保持穩定60萬畝。

對於我國蘋果品種,很多專家目前已經在思考這樣的問題,品種結構是否需要調整優化?怎樣規劃調整品種區域佈局,如何選擇優勢發展品種?品種是科技含量高的物化技術。

富士,讓人歡喜讓人憂。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蘋果研究中心主任趙正陽曾經談到,在中國,富士品種還能走多遠?在今後很長一個時期扶持仍將是第一大主栽品種,但壓縮栽培面積將會是必然趨勢。就世界範圍來說,就世界範圍來說,在滿足不同內在風味要求的同時,紅、黃、綠多樣化品種是消費者多樣化消費的基本需求。優質黃色品種有巨大的潛在消費市場。

除了品種,值得關注的還有果型。

青島星牌致力於蘋果植保管理多年,能夠很好的順應並把握蘋果生產趨勢,對於未來產品趨勢有很敏銳的嗅覺。青島星牌作物科學有限公司市場部產品經理賈建雲介紹,蘋果銷售市場對果型要求越來越高,高樁果市場價格一般較普通果高0.3-0.5元/斤。隨著種植人員老齡化嚴重,人工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化學疏花疏果劑將是未來生產的必需品。

山東、甘肅種植投入大

優質產區總是令人神往,不僅僅是種植面積大,還有產品品質好,還有投入大。

據《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彙編2018》數據顯示:山東省蘋果種植投入總成本為7530.77元,甘肅省為7381.80元,北京市總成本6576.51元,河南省總成本5145.78元,遼寧省總成本4367.25元,山西省總成本為4133.03元,陝西省總成本為4054.97元,河北省總成本3918.79元,寧夏自治區總成本為2447.22元。

2017年各地區蘋果投入成本情況

解读:用大数据看我国苹果市场!

單獨用肥方面,也是山東和甘肅用肥投入高一些,施肥水平也相對較高。基本上都是複合肥+其他,表明對於除了氮磷鉀複合肥之外,對注重其他肥料產品的投入。當然,從下表中可以看出,山東用肥水平是最高的。

2017年各地區蘋果化肥投入情況

<table><tbody>

省份

單位

每畝化肥投入金額

化肥用量

北京

60.98

氮肥+複合肥

河北

350.81

氮肥+複合肥

山西

496.96

氮肥+複合肥(377)+其他

遼寧

303.49

氮肥+複合肥+鉀肥

山東

1302.83

複合肥(703)+其他(585

河南

595.91

複合肥

陝西

305.41

氮肥+複合肥

甘肅

959.82

氮肥(115)+複合肥(402)+其他(242)

寧夏

193.03

氮肥+複合肥(144)

/<tbody>/<table>

中鹽(安徽)紅四方副總經理陳勇介紹,不同蘋果種植區域施肥,用藥水平差距較大,與當地果價有很大的關係。蘋果品質好,果價高的區域越重視施肥、用藥等田間管理,每畝投資大約1500元左右,不包含人工費。總的來說蘋果肥料、農藥和人力成本在一塊合理在每斤0.5元左右。

滿樹紅平臺劉金龍認為,蘋果產區的施肥、用藥成本與蘋果品牌的價值、產品本身的品質高低以及競爭的激烈程度成正比例關係,而與當地的年積溫、海拔高度成反比例關係。例如在低海拔、高積溫的黃河故道產區的運城、咸陽等地,蘋果大年產大於銷,蘋果價格低、難出售的情況下,投資也就被壓縮,畝平均用藥300元左右、畝用肥1600元左右;而在高海拔、低積溫、強品牌的黃土高原產區的靜寧、洛川等產地,價格優勢明顯、產品品質的競爭力高,果農能夠承受並有意願承擔更好的果園投入,畝平均用藥430元左右,畝平均用肥2500元左右。

對於,近幾年的大環境,波蘭阿道姆中國區營銷總監楊巍這樣分析:2014年年底蘋果價格還是很理想的,80#以上一般地區能賣到4元左右,2014年年底入庫的到2015年年初價格一下落到1.5元左右。從2015年一直到2018年年初整體蘋果行情一直不理想,這幾年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品質好的蘋果價格依然很堅挺,也很搶手。2018年受倒春寒影響,全國範圍內蘋果減產嚴重,蘋果價格非常好,3級果賣到3元左右,果農積極性又被調動起來,當然,品質依然是致勝的唯一法寶。

總體看來,山東、甘肅還有陝西部分地區仍然是蘋果種植和意欲專注蘋果企業的熱土。也有很多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蘋果到了由產地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型、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重要關口。應該從產地優勢轉向產業優勢,從品種調整、樹種改良等多方面入手,徹底解決“好蘋果買不到、爛蘋果賣不掉”的尷尬局面。

解读:用大数据看我国苹果市场!

長按二維碼 關注看更多

在這裡

挖掘行業深度

傳遞行業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