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今天在稷山县世纪文学社秘书长薛吉中陪同下,对该村进行了采风,总体印象是

坞堆村是个美丽的地方,树木葱葱,鸟语花香;人来客往,车水马龙;文兴古昌,经济腾飞;和谐村庄,人杰地灵,是全县最大的村庄之一,也是全县唯一拥有村级党委的村庄。

坞堆村历史悠久辉煌,文化源远流长,素有文化古村之称,民风淳朴,人才荟萃,古有清代探花王文在文冠七品,笔压三班;辛亥义士王秋涛献身革命,英名不朽。现代名人,层出不穷,有省级领导马铁山,市级领导王振华,县级领导翟志诚,警界精英、全国十大优秀人民警察薛焕刚,优秀企业家、省劳模卫克斌,优秀企业家、太钢总监王良虎等,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各领风骚,成绩显著。

特别是在近代,该村以金银铜加工为主导产业,带动了全村的经济发展,人们的收入普遍增加,以下村民新建的房屋住宅就可以看出本村人们的生活水平。

古式的北房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绿化已到位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曲径通幽处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小小院落有走廊,有花池,有流水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北房特写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北房特写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古香古色的门楼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院外一排栓马桩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门楼一瞥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门楼特写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坞堆村的仿古起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从传统的”百家锁”、“手镯”等日常银饰品的加工开始。一九九二年,该村的马德康在银饰品加工的基础上,把电镀工艺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生产出第一批外观精致、上档次的工艺产品。一九九七年,马德康在该村开始搞仿古工艺的生产加工。目前,全村共有大小仿古加工户180个,形成一定规模的有15户,从业人数达2000余人。

杰忠金银铜器传统制作研究中心现设有展览室、办公室、仓库、车间等,设备、措施、制度齐全,从业人员达三十余人。产品工艺主要采取传统金银工艺和现代技术巧妙结合,使锤、碟、刻、镂和掐丝、镶嵌、炸珠、鎏金等10余种技艺融合贯通,炉火纯青。主要产品有银鎏金四股十二环锡杖、鎏金银乘象菩萨、头簪、鎏金八宝瓶、鎏金盘、银棺、鎏银吉祥提壶、稷山大佛寺神像等100多个品种,并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展销和展览。产品远销德国、日本、法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京、津、沪、秦等省市,受到业界方家和文物收藏爱好者的好评, 2009年被审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全国著名文物专家罗哲文先生曾为王杰忠欣然题词:“金银工艺,

机械制作铜制品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都是电脑设计程序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制作摸具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王荣宝,稷山县坞堆村人,是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银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是业内人士公认的为数不多的全面性,技艺人才,对金银器制作的几十道工序了如指掌,对待师长尊敬,对待徒弟严格,对待工作认真,对待朋友热心,对待父母孝顺,对待传统艺术的历史文化仰慕痴情不论寒来暑往,逆境顺境他从来没有停下过艺术创新的脚步,在创作设计时废寝忘食,苦苦钻研,辛勤耕耘。他设计的图纸线条优美,时代感强,风格突出。他雕塑的模型,是同行业内的最爱,不但造型精准,形态自然,翻砂容易,砸活方便,合焊、敲胎、打磨、成活就变的简单了。他对细微的重点都认真对待,仔细推敲怎样省工省料简便,易行在别人不太在意地方下大功夫,把难处理的旮旯处变得容易除理。因为认真,他干活比别人慢,但是模型规范,样板精准,图纸中动物花草优美、飘逸,线条流畅,符合各个朝代的特征,能做到远一点,说起来,轻松实际很难,从侧面反映出他扎实的基本功,不断学习的进取精神力求完美,工匠思想。正因为如此,所以有人说“荣宝的图纸给我一张就等于给了我几千块钱、模型给我一个就等于给了我几万块钱!”

他从小受父母家人的艺术熏陶,打下了良好的美术基础。1989年初中毕业后,在运城参加由王泽庆教授主持的美术培训班,学习期一年,成绩优异,其后入聘稷山县特种工艺厂学徒,凭着自幼对绘画的偏爱,先后学习了漆器,螺钳设计与制做,铜火锅的篆刻、绘图、雕塑等,从一个小兵做起,一直干到设计师,设计产品主要有龙凤纹铜包砂火锅、八宝系列,十二生肖壶等。

1992年他入聘运城旅游工艺品厂任设计师,创作有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半浮雕纪念头像、关羽半身浮雕像、关羽单刀赴会铜浮雕像、45cm高关公坐像(当年卖了180万元)、70cm高关羽的关刀和刀架、关羽千里走单骑铜板浮雕像等。

1995年他同妻子卫淑转创办了个人工作室“荣室坊”,开始自主创业,设计生产了卧牛、汉牲牛尊、30cm高的汉立羊、小卧羊、龙凤纹银盘、双龙耳瓶等畅销产品。

1997年市场经济萧条,他入聘陕西西安市大晟实业工司,任设计师,协同工作室人员,共同创造清乾隆八宝吉祥陈设贡件、天球仪、龙椅和金銮宝殿屏风等。特别是龙头金雀开山斧、兽面纹、仿汉铜盾牌、汉四马拉兵、斧车等设计产品在陕西省工业展,受到西安市领导的好评!其展品摆放在最显眼的地方,成为展览馆一道亮丽的风景!

1998年,设计创作了直径100cm的吉祥八宝鎏金银盆、法门寺鸳鸯纹银盆,独角兽等等。1999年创作21cm高金小立龙并生产了200余件,是他第一次大规模自主生产的订单产品。60cm高的大倒立龙设计作品,第一次因数生产数量有限,被两家广州的客户每人抓住一只龙腿而相互争夺的局面。

2000年小单鬓马是银器銮金件精品中的代表作,创作初期是一个内蒙地区一位客户订制的,期间客户说明来意和自己的想法,他仔细地听着,然后用铅笔一挥而就,一匹单鬓毛的马儿就活灵活现的跃然纸止,客户非常满意,当时已经是晚上9点来钟了,他就给客户说明天早上,你就能看到用蜡雕刻好的马的全套模型。晚上他加班,一直到凌晨3点钟才休息,早上客户来时模型果然一个不差全部完成。后来,有两家江西的客户看上,单鬓马连同后来小文武官,唐四马拉车,小立鹿,一度成为坞堆村上的销售传奇,整整十来年经久不衰,加上后来的小十二生肖立像、坐像、小犀牛、豹子等等是拉动坞堆村经济走向新的台阶的龙头产品,每年都能给带来几十万、上百万的经济效益,远销全国各地及海外,为坞堆金银器制作行业注入空前的活力。

2004年,他创作了28cm高的八骏马,在创作初期是河南驻马店,两个客户(居奉于、居奉闪)从洛阳带来10来件唐三彩马的造型,要求制作一套八骏、王荣宝看了看,只有一匹马还能算有味道,拿来当做参考,认认真真开始绘制图纸、塑泥型、雕马腿,经过几天修修改改,成功设计完成作品,巧妙的利用一个马身、一个马头、一个马尾、两个马耳、不同的马脖子、马腿变化出栩栩如生的八匹骏马、翻亮蹄等,仰嘶长鸣,造型各异,各有千秋。客户非常满意,王荣宝还说如果给他足够的时间,你要一百匹、一千匹形态各异的马的造型,都能创作出来。

他从1992年至2009年间,先后为金银器制作行业培养技术人才,少说也有300来人,不好统计也许有400来人,其中佼佼者不乏其人,有现在用人最多的翟钟鸣,现有员工50来人,可以同时满足几位客户立等可取,高速高效的生产模式,有做花丝中精英代表人物:马成武,别人加工每克10元钱的加工费不一定有活,他每克赚30元到60元的加工费,客户排起了长龙数月以后才可以拿到定制产品,西小郝焊工高手午二东专业生产小动物、小人物排量很大,用料很轻,活路很好。

2011年8月,王荣宝被稷山县山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特聘为雕塑设计师。古中国·关公故里2016年山西运城第一届关公国际旅游节前期,他成功设计制作了稷山稷王庙的盘龙石柱模型,是稷山县人民政府参加本次活动花车的重要构件,稷山花车在第一届关公国际旅游节巡游期间得到省市领导们及国际友人的一致好评!

在坞堆村遇到了我的老朋友世纪文学社的社长翟长管,他带领我们参观了仿古金银器的制作,还到了有些关键部门,使我了解了金银铜器的加工奥秘,上面有关金银铜器的照片都是在他的加工区拍到的。很感谢他让我见到了一般人见不到的机会。

中为稷山世纪文学社长翟长管,右为稷山世纪文学社秘书长薛吉中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一些鎏金产品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卫效玠今年八十岁啦,是个多才多艺的老人,是山西省首届工艺美术终身成就获得者。

他做的九曲黄河阵形象逼真,真实的反映了该村富有特色的文化遗产活动。

他做的布艺米老鼠娶亲获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

他自费出版了《艺海生涯》一书,我县书法名家原旭东为他题写书名,原人大副主任,现稷山老年大学校长兰虎泉为他作序。

卫效玠老人爱好十分广泛,家里还养着三只孔雀,由于我们今天去的是三位男士所以非常遗憾的是没有见到孔雀开屏。

他现在制作的就是

处事五奇但率真荣久必后昌

传家有道唯存厚副臻业恒兴

和卫效玠老人在他刻制木质对联产品前合影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布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证书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布艺产品米老鼠娶亲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雕刻的关红塑像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部分作品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卫老先生制作的段云先生肖像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卫老先生的著作《艺海生涯》。著名书法家原旭东题写书名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原人大副主任兰虎泉作序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坞堆九曲黄河阵(河灯模型)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卫老先生饲养的孔雀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卫老先生手工刻制的对联牌匾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卫老先生荣获《山西省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稷山世纪文学社也是该村富有特色的文化现象,该社在2018年出世纪文学月刊十期,内容有耄耋老人翟焕荣的《“稷山事件”亲历记》连载。也有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征文,还有介绍坞堆村人文地理的历史文章及健康指南等,可谓是淋漓满目,稷山县电视台都到该村专门对世纪文学社进行了采访,播出后引起了轰动。

为了加强世纪文学社社员的交流便利,该社还成立了稷山世纪文学社交流群和网络版,便于大家发表作品,交流写作经验,现在世纪文学群里有来自稷山各地的网友七八十人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走进稷山最大的村——稷山县坞堆村

部分文字采用了刘彦俊先生的

由于时间的关系,好多想去的地方比如王文在和王璋老宅及他们的后人的情况,世纪文学社的发展状况,历史源缘等?

最后再次感谢薛吉中秘书长,翟长管会长的热情接待,感谢卫效玠先生的采访,也祝坞堆村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再铸辉煌,世纪文学社越来越壮大,文学作品从村里走向县里,市里,省里期待吧,我想会的。

(部分文字釆用了刘彦俊先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