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藥物不能濫用,藥師你把好關了嗎?

藥師對於抗菌藥物的正確使用能拯救患者生命,但是不規範的處方審核和用藥交代會把患者推向可預防的過敏反應、超級耐藥菌感染和致命性腹瀉等不必要的危險中。藥師的

錯誤處方決策也會導致抗菌藥物耐藥性,使得這些藥物在未來發揮更少的作用。

1

真實案例 觸目驚心

案例一:馬克發現自己被不知名的蚊蟲叮咬了一下,這並未引起他的注意。第二天,被叮咬的地方腫脹疼痛,感染部位的皮膚髮黑,馬克被立刻送往醫院就診,醫生採集標本送去實驗室培養,並立刻開了幾種抗菌藥物用以治療。馬克本以為自己會就此好轉,卻沒想到遵醫囑服藥後,情況並沒有什麼變化。

醫生甚至擔心傷口會進一步惡化最終導致需要截肢。幸好培養結果及時出來,顯示為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陽性。經過一番治療後,感染止住了。馬克覺得自己很幸運,“至少還有抗菌藥物發揮了作用,拯救了我。”

案例二:

男,8歲,2006.6.9因陣發性腹痛半天,解黃稀便3次伴嘔吐3次至*中心醫院就診。體檢:臍周輕壓痛,餘無特殊發現。血常規檢查報告:白細胞18.2x109/L,中性92%,大便常規報告:凍沾,白細胞6-8、HP。

診斷:胃腸炎?予頭孢他定,胃復安、思密達等治療。

6.11 腹瀉較前好轉,至衛生院就診,予5%lu+慶大黴素8萬u(80mg)(32kg量)+KC 0.25g靜滴2d,思密達。

7.29 因發現聽力差,至五官科醫院就診,診斷為神經性耳聾

小兒靜滴,一次2.5mg/kg,每12h 1次;或一次1.7mg/kg,每8h 1次。療程為7-14d

患方訴求:

1.在患兒腹瀉好轉,未進行大便常規及病原學檢查的基礎上,對沒有氨基糖苷類抗生素使用指徵的小兒盲目使用慶大,造成患兒左耳聽力完全喪失。

2.使用方法錯誤,將1日劑量1次靜滴,也是導致患兒發生左耳聾的重要因素。

醫方的診療過錯行為和患兒左側耳聾存在著必然的、直接的因果關係,被認定構成三級丁等醫療事故.

重要的數據

3倍:一些醫院的醫生開出的抗菌藥物量是其它醫院醫生的3倍

30%:減少30%的高風險抗菌藥物使用,會降低26%的致命性腹瀉感染

抗菌藥物處方行為相差甚遠,差錯常見

● 約有一半的患者在住院期間至少有一天的時間會接受抗菌藥物的治療。

● 醫院臨床醫生所開抗菌藥物處方最常見用於的感染類型為肺部感染(22%)、尿路感染(14%)和疑似耐藥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如MRSA(佔17%)。

● 大約有1/3的尿路感染藥物治療方案和重要且常見的萬古黴素應用中,存在一個可能的錯誤:給藥前未做適當的檢驗或評估,或給藥時間過長。

● 部分醫院的醫生開具的抗菌藥物量是相似地區其它醫院醫生的3倍之多。這之間的差距意味著需要進一步規範處方行為。

不規範的處方將患者置於危險境地

● 儘管抗菌藥物能挽救患者生命(如對威脅生命的全身感染-敗血症的及時治療),但也可使患者陷入艱難梭菌感染的風險,該致命性腹瀉引起每年至少25萬的住院患者發生感染和至少1.4萬人死亡。

● 對於最常導致艱難梭菌感染的抗菌藥物,減少其使用量30%(即全部抗菌藥物的5%),可使這種致命性的感染腹瀉減少26%。這些抗菌藥物包括氟喹諾酮類、含β內酰胺酶抑制劑的β內酰胺類以及超廣譜的頭孢菌素類。

● 接受強效廣譜抗菌藥物治療的患者發生耐藥菌二重感染的風險是其他患者的3倍。

以上大量的案例和數據也是大警醒廣大藥師在預防、治療疾病的過程中,針對具體患者選用適宜的抗菌藥物,採取適當的劑量與療程,在適當的時間,通過適當的給藥途徑用於人體,達到有效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同時減少細菌耐藥、保護患者不受或少受用藥有關的損害。

2

政策風向標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2017年3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遏制細菌耐藥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現解讀如下:國家衛生計生委通過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在遏制細菌耐藥方面取得明顯成效。但在個別地區、領域或環節仍然存在不平衡,領導不重視、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技術不完善、重點不突出、效果不明顯等問題仍然存在,遏制細菌耐藥形勢不容樂觀。

為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遏制細菌耐藥,我委組織部分地方衛生計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和有關專家,研究制定了《通知》。

《通知》重申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的有關重點要求,強調了有關工作的落實;同時對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和替加環素提出了管理措施,強化了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管理的有關要求。

3

抗生素的發明使醫生面對先前束手無策的感染獲得了有效的治療手段。但抗生素過度使用,導致了嚴重的耐藥問題,人類有可能將再次面對沒有抗生素的至暗時代。遏制耐藥,已迫在眉睫,愛護抗菌藥物,就是愛護我們自己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