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第三位皇帝 海山的改革曇花一現

孛兒只斤·海山(公元1281年----1311年),世祖忽必烈孫,答剌麻八刺長子,成宗鐵穆耳弟。封為懷寧王。成宗鐵穆耳於公元1307年正月初八,元成宗駕崩於大都玉德殿。他的皇太子德壽早夭,亦無其他子嗣,因而皇位出現空缺。海山遠在青海駐防。其弟愛育黎拔力八達聞訊後,在右丞相哈喇哈孫的支持下,奉母趕入都城,設計殺死了企圖推成宗皇后伯嶽吾氏稱制的左丞相阿忽臺和安西王阿難答。同年5月21日,愛育黎撥力八達迎海山入都城即位,稱曲律汗。第二年改年號為"至大"。在位4年。

元朝第三位皇帝       海山的改革曇花一現

海山即位後,逼伯嶽吾氏自殺,立愛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子。海山接管的是一個貌似強大安定、實則弊端叢生的帝國。他的前任皇帝元成宗奉行"持盈守成"的政策,使忽必烈時代漢化不徹底及漢法與回回法衝突等遺留問題繼續惡化,困擾著蒙元王朝的統治者。成宗時的主要問題有對宗戚大臣的濫賜濫封;冗員冗費嚴重、行政效率低下;貪汙腐敗問題逐漸凸顯,當然最嚴峻的問題是經濟上的鈔法開始崩潰,至元鈔大幅貶值,導致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影響財政收入。再加上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武宗面臨的問題可謂是非常棘手的,因此他不得不調整"守成"之策,對統治加以調整。武宗在位時間雖短,卻在各方面進行了不少改革,以鞏固元朝的統治。

元朝第三位皇帝       海山的改革曇花一現

武宗的改革舉措尤其是濫封濫賞和理財政策很大程度上與儒家相悖,因此招來漢人儒臣的批評。代表性的是監察御史張養浩在至大三年曾上《時政書》列舉十項弊政:一曰賞賜太侈、二曰刑禁太疏、三曰名爵太輕、四曰臺綱太弱、五曰土木太盛、六曰號令太浮、七曰幸門太多、八曰風俗太靡、九曰異端太橫、十曰取相之術太寬。後來的許有壬則總結武宗的失政有四個方面:名爵掃地、賜予空帑、太官恃不鉤檢、宿衛依憑城社。而武宗在改革沒有收到成效之時便撒手人寰,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則全盤推翻了武宗的改革措施,並處死了三寶奴等武宗信任的大臣,所以武宗的短暫統治時期雖改革紛紜,卻不過是曇花一現的插曲而已。

元朝第三位皇帝       海山的改革曇花一現

武宗即位一個月後就下令在上都和大都之間的旺兀察都(今河北張北)興建元中都。同時還在大都、上都和五臺山等地修築佛寺。

元朝第三位皇帝       海山的改革曇花一現

海山耽於享樂,尊奉西僧,致使西僧胡作非為,魚肉百姓。有一次,有位王妃在路上與西僧徒龔柯等相遇,為了搶道,龔柯等人竟將王妃拉下車來,拳腳交加地一頓毒打。侍從說:"這位是王妃你們怎敢毆打!"龔柯說"別說王妃,就是皇帝我們也要管教!"說完揚長而去。王妃告到宜政院,得到的回答是奉有皇上的命令,要嚴格保護西僧。其實,武宗崇儒只是虛尊而已,他真正崇尚的是藏傳佛教,他不僅在修佛寺、做佛事,還出臺優待喇嘛的政策,咒罵西僧者割舌,毆打西僧者斬手。王妃只得自認晦氣。

元朝第三位皇帝       海山的改革曇花一現

海山還隨意重用小人。南宋少帝趙濕被北俘時,隨行中有個小太監李邦寧,後來當了元宮內的太監。他善於觀顏察色,阿諛奉承,很討武宗歡心,竟然被封為大司徒兼左承相。

公元1311年正月,海山病倒。庚辰日,病死於大都宮中的玉德殿。

元朝第三位皇帝       海山的改革曇花一現

海山死後的廟號為武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