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還有人系統地學習王陽明的心學嗎?能做到知行合一的有幾人?有事業有成的案例嗎?

暴怒的菊花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幾點看法,首先現在當然有人在系統地研究王陽明的心學,之所以用研究而不是學習兩個字究其原因是“學”相對容易,“習”字太難。可以說自從王陽明開創心學並自己輝煌了一把之後,心學就此沒落了,也可以說是儒學沒落了,是王陽明讓儒學再度煥發光彩,他就是最後的輝煌。清末的幾位名臣對儒學來說連晚霞都算不上,頂多算苟延殘喘。

而現代對於儒學的研究基本流於表面,都是文字的解讀,考據的研究,道理上也有那麼一些,講“知行合一”太難了。也許有,也許人家懂了不願意出來做事也是有的,這也算是個希望吧。不過現代有許多人講知行合一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把王陽明的成果當成是自己的,我可以負責任的說一句,你如果沒有象王陽明一樣悟道,就別講什麼“知行合一”,做不到的,不去研究理學,不去讀四書五經,不在這上面下三二十年功夫,門兒都沒有。

“知行合一”的是王陽明不是我們,我們沒資格講。為什麼?因為我們沒有真知,所以行不得,為什麼沒有真知?因為行沒有到,這是一個矛盾,但也不是不能解決。

什麼是真知?引用《中庸》一句話“天命之謂性,率性之為道,修道之謂教”,上天賦予我們的叫“性”,天性的顯露叫做道,“率”在這裡念suo三聲。怎麼講呢,並不是你見到什麼,懂得什麼,或者依照什麼,這個“率性”就是指本有的,自在的,擺在那裡的天性,自然流露出的天性。不是修出來的,人人本有的,上天賦予的,只是被後天的汙染了遮蓋了。“修道之謂教”並不是要你找一個什麼東西,而是修正自己的行為觀念,使天性恢復本來面目,恢復以後還需不需要在刻意的修正什麼了,不需要了,依本性而為,知行就合一了,這裡面知和行都有了。講良知良能就是講知和行,不過別誤解了,這是一個東西,這個本性自有知的功能,不是知道什麼,懂得什麼,然後才做什麼,本能啊。心即理,理即事,事理無礙,圓融了,這就叫知行合一。還有事事無礙,就不講了,因為我也說不清。

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講個現實生活中事理無礙的例子。《道德經》講上善若水,就拿人學游泳來講,拿水性比喻天性,剛開始老師教你怎麼呼吸,怎麼運動手足,講了一大堆理論,笨手笨腳地在水裡遊,沒搞清楚,結果還嗆了幾口水,第二天繼續來,熟練了,突然掌握了,噢,原來老師講的是這個意思。一邊兒理論一邊兒實踐,結果你成了游泳的老手,這個時候還有理論沒有?沒有了,因為你已經掌握了水性,你的動作呼吸都是依照水性而來,你熟識了水性,行為化作本能。理論是做什麼的,為了明白水性,明白了水性你的理論和行為就合一了,化為本能了,你明白了天性,你的所知所行就化為天性的本能,無所謂知與不知,也無所謂行與不行。合一了,入水你就會,不假思索的。

這個時候你遇到一個不會游泳的要你教,你可能會說,哎呀,笨死了,怎麼講都講不清楚,這不很簡單嘛?假如你是那個悟道的,要把自己本來就會不假思索的東西講給別人你也會很苦惱。王陽明明白了,可是他也很苦惱啊,講不明白。在這兒只是打個比方,重點不是在講能力,在講了解本性,成敗得失都在裡面,有些人總覺得明白了知行合一好做多麼大的事業,不一定啊,明知必死,慷慨赴難也是知行合一啊。

舉這個例子只是說明“知行合一”要大量的理論和實踐做基礎。不是理論上講得通就行了。不過如果講大家本就是知行合一,不知道大家會怎麼想,一切都是道的本能啊,不過我們自己不知道而已。“百姓日用而不知”,理論到此為止吧。

最後講一個人有沒有成就,這麼說吧,古往今來所有成就功業的人物,在個人的思想和品質方面幾乎都是相通的,不只是游泳,無論任何事做到極致就是知行合一。這不是有沒有成就的問題,而是一種單純的熱愛化作天性的解放,無畏的勇敢,自在的智慧,謙卑的精神,直用直行的魄力,慈悲濟世的情懷。我相信這樣的人過去有,現在有,將來也會有。他們可能不講心學,也不講知行合一,也可能成名立萬,也可能默默無聞,憑良心說話,憑本心做事就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不然事業做得再大也不能叫功業,也許害人最多的也是他。


夕魄騰輝


王陽明心學本質是儒學對《道德經》和《禪學》的整合,代表儒學發展的新高度,在儒學發展史上是重要里程碑。

①知行合一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核心與靈魂。

《尚書》大舜帝在禪讓帝位給大禹的時候告誡大禹,“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人心惟危指人的趨利避害本性,道心惟微指自然規律看不見摸不著,人類為掌握自然規律付出很多。惟精惟一指人類應懂慎選擇做事,有挑戰意志,務必做到專業,並且要遵守自然規律。最後,舜告訴禹,在用“惟精惟一”解決“人心惟危”和“道心惟微”這兩件事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內心和自己的行為相符合,要注意不能偏激。舜告誡禹無論什麼情況下都要守住“誠信”並且保持“中和”的狀態不偏激。

②知行合一是對儒學的批判昇華

儒家講究仁義禮智信,帶有強烈功利導向,比如宣傳仁很有價值,那麼仁就不是隨便可以施捨的了,於是很多儒學偽君子滿嘴仁義道德,可就是不見行動。

王陽明卻直指人心,提出致良知,要求有一說一,說到做到!

③知行合一在現代就是戰略與執行的統一

在經營企業時,公司必須制定好戰略,層層分解,讓全體員工明白戰略目標及個人的績效目標,執行就是目標的達成。

華為企業就是知行合一標杆!


全息領導力


好笑,有人把“知行合一”理解為“說到做到”,哈哈。

“知行合一”是禪修範疇的概念,單從字面上理解是不正確的。

禪修到一定程度,內觀能力特別強,據說,強到可以觀察到念頭的形成傳遞,這是到什麼程度了?

對於我們常人來說,這是不能理解的,沒那能力。

這才叫“有知”。

對於念頭的內觀,能判斷出善或惡叫“有良知”。

善的就去做,惡的不去做叫“有良心”,也叫“知行合一”,因為他的行為與他的良知是一致的,不違心的。

平常人,很難到這境界,這要修多久的禪才能達到啊。但是我們可以學習與嚮往,常常在曰常生活中每件事內觀作出正確行動


帶一路


我很早就學習和修悟了王陽明的心學,並完全感悟到他的良知的偉大和平凡。自接觸王陽明的心學後,我就知行合一至今,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大王2639


①王陽明心學的本厧是儒學對《道德經》和禪挲的整合。代表儒學發展的新高度,在儒學發展史上是最重的里程碑。②知行合一是對儒學的批判昇華。③知行合一在現代就是戰略與執行的統一,在經菅企業時,公司必須制定好戰略層層分解,讓全體員工明白戰略目標及個人績效目標,執行就是目標的達成。。華為企業就是知行合一的標杆。


俟及侯萬山


沒有所謂的系統,如果有還是屬於妄念。開悟後不是說資產過億,財富如何。


豐富多彩談國學


人類思想早已跨越星際了,不可能做到知行合一,且人類腦內神魔交織,若知行合一,地球上早有一生物滅亡,那就是人類。


木星張子


要做到知行合一,核心就是必須先立志!人有了志向了,有了目標了就能做到知行合一!


陝西西安邢文宇


知行合一在王陽明的學說里人人都能做到,而沒有做到的人,只是良知被私意矇蔽。及時克除私慾,就能達到知行合一。


多彩貴州萬里行


有,只是你不知道!最近幾年王陽明心學熱度很高,可想而知有人學習成功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