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觀點之二:新疆的花海經濟,需要補點“鈣”


西盟觀點之二:新疆的花海經濟,需要補點“鈣”

新疆地域遼闊,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分佈著眾多的花卉旅遊資源。

新疆旅遊觀賞花卉資源主要由三種類型構成:一是經濟型花卉,比如南北疆的杏花,伊犁的薰衣草,昭蘇的油菜花和北疆分佈廣闊的向日葵等;二是自然型花卉,比如各地的草原野花、山花等;三是人工栽培型花卉,比如五家渠青格達湖的鬱金香、昌吉農博園的菊花等。


西盟觀點之二:新疆的花海經濟,需要補點“鈣”

這些隨物候變化而次第開放的美麗花朵,成為區域旅遊應季的吸引物,形成了以休閒賞花為主的追花之旅旅遊產品。賞花市場的集聚效應又催生了新的投資業態——花海經濟。

但大多數花卉花期較短的植物屬性決定了賞花遊存在產品週期和盈利週期都十分有限的短板,這成為花海經濟的一個痛點,也導致了賞花旅遊項目出現產品同質化、配套設施簡單粗暴、產業鏈開發單一等一系列問題。

西盟觀點認為,要讓花海經濟之花常開不敗,需要做好四個維度的文章。


西盟觀點之二:新疆的花海經濟,需要補點“鈣”

一、文化塑魂,讓靈魂有趣

1、文化引領,打造地域花卉品牌

旅遊是政府主導工程,地域的文化品牌建設工作是旅遊企業無法勝任的。

例如“洛陽牡丹甲天下”是流傳很廣的一句話,但對於洛陽牡丹產業來說,實際上八十年代才起步,當時的洛陽政府,把以牡丹為主的花卉苗木業確定為洛陽市農業支柱產業之一,在政府的主導下,建立了全國唯一的國家牡丹基因庫、設立了專業牡丹研究機構一一洛陽牡丹研究所,政策扶持一大批牡丹生產基地、催花牡丹基地、嫁接苗專業基地等以經營牡丹為主的龍頭企事業單位,形成了包括科研、生產、牡丹觀賞、牡丹花展、牡丹節慶、文化產業開發、牡丹產品加工、產品銷售在內的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服務的產業鏈條和“賞商結合”的牡丹產業化發展格局。

西盟觀點之二:新疆的花海經濟,需要補點“鈣”

西盟觀點之二:新疆的花海經濟,需要補點“鈣”

如今,洛陽牡丹已經成為洛陽的一個IP符號,引領著洛陽旅遊的發展。

品牌化不僅增加了花卉產品的溢價能力,而且也為花海經濟帶來了可持續發展的動能。

荷蘭的鬱金香、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薰衣草,日本的櫻花,盛名的背後是政府背書的力量。

2、文化植入,豐富遊憩內容

古人形容賞花,“悅其姿色而知其神骨”,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啟發。

賞花,不僅僅是踏春休閒拍拍照,還要在花卉科普、花卉文化、象徵意義和精神美學方面做深度的提煉。

每一種花都有自己的花語,每一種花都在詩歌、文學、繪畫、民間傳說和習俗中有另外一種存在,這些豐富的題材使賞花遊有著廣闊的縱深空間,是研學旅遊最好的資源。

比如,現在很多地方賞花遊中恢復的始於明代的百花祭禮儀式,就為遊客瞭解中國傳統民俗文化、花卉詩歌提供了一個載體,豐富了賞花遊的內容。

二、產品做肉,讓體態豐滿

目前賞花遊普遍存在遊憩內容單一的情況。

實際上圍繞鮮花可供挖掘設計的遊憩項目很豐富,比如設計以花為媒、以花語為主題的娛樂體驗活動,創意花卉養生餐飲、鮮花宴、特色鮮花飲等,從花卉苗木的組培科研到立體化展示等,提供可聞香、觀色、品味、手執、學習、珍藏等鮮花全產業鏈多感官體驗。

除賞花產品外,還可以針對性的設計體驗產品、科普產品、研學產品等。

創辦於1862年,距今已有150餘年的歷史的切爾西花展,就是從傳統賞花遊發展起來的全世界最著名、最盛大的園藝博覽會。

西盟觀點之二:新疆的花海經濟,需要補點“鈣”

圖:克林頓和希拉里在1978年參觀了切爾西花展,驚歎其豔麗和多彩,

於是給女兒取名為切爾西。

與花卉展探討植物和綠色空間對人類健康和精神的積極影響、如何讓珍貴美豔的花木綻放出獨特美感不同。普通遊客在花卉展現場,人們不僅可以欣賞到各種新優花卉、藥用植物、烹飪植物、耐乾旱植物以及各類全球頂尖的園藝家的最新創意。還可以品嚐美食、購買種子、園藝工具與材料,欣賞以花為主題的繪畫、陶藝、文創產品創作,甚至可以在現場聆聽交響樂,報名參加插花、園藝創意大賽、科普答題、花卉產品DIY等。

而花展上售賣的花園雕塑、傢俱、配飾、藝術品等應有盡有的產品,更是讓愛花人流連忘返。

當為花卉引流設計了足夠豐富的業態後,集聚的市場才能釋放巨大的產能。

三、景觀為骨,讓視覺多變

一般花海的大尺度景觀,壯美震撼,但也極易造成審美疲勞。以創意景觀構成景區的遊憩節點就十分必要。

目前新疆花海景區景觀設計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比如在伊犁眾多薰衣草景區中,心型花環門、LOVE字母景觀小品、風車造型幾乎都成為了標配。

西盟觀點之二:新疆的花海經濟,需要補點“鈣”

西盟觀點之二:新疆的花海經濟,需要補點“鈣”

西盟觀點之二:新疆的花海經濟,需要補點“鈣”

位於北京門頭溝的玫瑰谷是以玫瑰花卉為主題的景區,在營造大地景觀的同時,通過地形設計、人造花卉雕塑、創作有趣味的景觀小品、花卉人文景觀等不僅優化了景觀效果,同時也提升了花卉的觀賞性。

四、產業造血,讓生機持續

花海具有很好的蓄客引流作用,但要想保持花期的持續性,必須擺脫門票經濟,通過創新和運營其他項目,拉長產業鏈,使盈利模式多元化。

比如以花為媒,嫁接相關的音樂活動、藝術博覽、體育賽事、會議會展、綜藝節目等,比如發展民宿、出售花卉製品、打造寫生基地、作為影視劇拍攝基地等。比如花卉+民俗體驗相結合,進而形成文化產品,配套發展餐飲、住宿、娛樂、購物等產品和設施,建設花卉特色小鎮等。

目前國內成都石象湖的生態度假模式、北京大興月季主題公園產業觀光模式、北京花仙子園藝親子樂園模式等,以及英國丘園科普觀光模式、日本芝櫻公園的主題遊樂模式等都是花海經濟成功的典範。

沒有產業支撐,花海經濟就會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動能。出現“花開,人山人海;花落,門可羅雀”的景象也就不足為奇了。西盟觀點之二:新疆的花海經濟,需要補點“鈣”(文:陳劍文)

西盟觀點之二:新疆的花海經濟,需要補點“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