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覺得做電商會失業嗎?

一隻小西瓜


為什麼電商會超越實體店?電商超越實體導致實體電商失業是誰之罪過?

關於這個問題,很多人在糾結他讓多少人失去了崗位,就像工業革命時候很多人在糾結傳統手工人被淘汰一樣,但是沒發現工業革命後機器效率提高了,人民學習和操作機器,創造了更多GDP,生產力提速了呢?

關於這個問題很多人以京東為例說4500億一年只有16萬京東人,算上第三方也才50萬人,人均創造50萬計算會有近100-200萬人失業,我覺得數據邏輯和數據本身都是有誤的,首先不糾結數據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有下列原因,我非常不贊同大家覺得電商搶了實體店飯碗:

上面數據計算語句非常不贊同,這個算法是有問題的:

其一,本人電商6年京東出身目前做跨境,前東家10人團隊創造銷售額3億,人均產3000萬怎麼說?提高了多少效率?其背後產值救活了工廠多少人?

其二:大家說的實體店一年50萬一個月4萬多銷售額,估計利潤也就1萬不到那麼還不夠發工資,實體店房租都付不起,數據有誤。反推來說實體店也不可能提供這麼多就業也就是說。

其三,為什麼木匠鐵匠洗衣服搓澡的擦鞋的會被淘汰呢?這是社會生產力進步的表現,再個未來人工智能會代替工廠,那工人又怎麼辦呢?就責怪人工智能嗎?那現在有工人,工業革命時候也不是一樣割掉了多少傳統手藝工人嘛?如果不公平,那麼過去歷史的那些被工業革命事去崗位的人就公平嗎?作者原文:而且相對實體店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來說,電商在就業崗位上就相對少些。比如京東一年的銷售額達到4600多億,創造這麼多銷售額京東只需要16萬人,如果把入駐商家計算在內,估計提供的就業崗位也是在50萬以內。但如果換成實體店,按照單店平均營業額50萬計算,那京東一年的銷量至少相當於92萬個實體店的銷量,按照一個實體店2個就業崗位計算,這些實體店至少可以提供180萬個就業崗位,現在京東只需要16萬人就可以完成這個規模,意味著社會上減少了164萬左右的就業崗位。

其四:要知道國家每年零售總額都是5萬億美金起也就是33萬億人民幣!而電商零售合計額也不過1.2萬億美金一年也就是7萬億人民幣多點,電商佔比零售份額還不夠25%,還不構成零售壟斷。

其五:跨境電商和國內電商為國家創造了2萬億美金GDP的貢獻,其中為國家創造了1萬億美金起的外匯儲備。剛剛說過國內零售一年電商創造1.2萬億美金市場,國外跨境中國出口額一年7.6萬億人民幣也是近1萬億美金出口額.沒有電商,純粹依靠實體店嗎?能這麼效率嗎?中國還指望前進嗎?

其六:實體店房租貴,國外實體店是遍佈的原因是因為房租便宜,紐約附近一套間租下來也就2000美金左右,四個人合租一人一間也就分攤500美金一個月而已,去了二線城市也就是300-500美金套間郊區直接是別墅,人均工資5000美金起,那麼這個房租佔比是很低的,遠遠低於國內深圳,你去羅湖筍崗租個床位也得300-600,別說房租一個小單間就1000-2000了佔比工資比很高的。所以實體店是被國家房價拖垮也是重要原因。

其七:國家鼓勵電商,目前各國電商發展零售增長率百分之二十三十年增長率,國內也是非常政府樂意發展的,經常看到習主席參加一帶一路跨境電商論壇啊什麼的,也看到國家出臺扶持電商和跨境電商園各種政策都有。這其中當然也扶持了不少畢業就業人群,再一個不管從國家還是世界經濟來說B2C是電商趨勢,電商是零售店和零售商趨勢,去年美國都倒閉了一百多家零售公司線下實體公司,其中排名第二好市多虧損百億美金已經申請破產了都。

本人做分析和跨境電商,業餘兼職培訓教育,話有點多,大家贊同的點下贊,想學習亞馬遜或者要亞馬遜學習資料的都可以私我。





百曉生分析師


電商價格透明,惡性競爭,賣的多也不掙錢,一個東西網上一搜,看起來都一樣,有賣100的,有賣80的,有賣50的,有賣30的,特麼的還有9.9包郵的。那麼你靠品質,靠真貨的還賣的出去嗎?你給別人談質量,我特麼便宜!你跟別人談服務,我特麼便宜!你給別人談功能,我特麼便宜!你給別人談價值,我特麼便宜!我特麼便宜!便宜!便宜!大家都去比便宜去了,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大家都去研究便宜去了,還提什麼精工製造,還提什麼振興製造業,都搞假貨去了,做品質的都搞死了,誰還去創新?國家一直在提製造業強國,一直強調提高產品附加值,什麼是製造業強國?不只是高鐵,飛機,導彈。指的是哪怕一個螺絲釘,服裝鞋帽,化妝品,日用百貨,馬桶蓋,小家電等等等等做精做強,不用再跑到國外去買,這些都是民生基礎,內需巨大。都比價格去了 ,都想掙快錢,誰還潛下心來研究?大家知道什麼叫直通車嗎?你買東西最多翻10頁,為撒你的店能排到前面,不是靠口碑做出來的,你得燒錢得給馬雲交錢開直通車用戶才能搜到你!那麼賣的多掙錢嗎?也不掙錢,因為你要便宜,你要燒錢。燒完了怎麼辦?再來個不怕死的燒。淘寶號稱幾千萬個店,也就前面幾頁的賣賣貨,賺錢的不到百分之10,而這百分之10把所有流量都吸走了,線上其他百分之90都是死的,還搞的線下實體店哀嚎一片,線上廝殺的慘不忍睹,線下實體店都被弄死,這是什麼?這是癌症啊!癌症就是一個小小的毒瘤可它能要你的命!馬雲就像開了個賭場,大家都進來廝殺,馬雲抽水,結果大家都輸了,那麼錢到哪裡去了?都到馬雲那去了!大家都圖便宜,大家都沒錢掙,大家都沒利潤,大家都沒了錢掙,那麼你又去掙誰的錢,電商搞的自己也沒利潤了,實體店還被擠死了,造成大量實體店倒閉,一個實體店後面養活一家人,造成大量失業。只有利潤才是推動經濟的最大的動力,最後大家都沒利潤,都賺不到錢,都沒錢了大家就只有到網上去淘便宜貨,惡性循環!經濟就這麼被搞死了!最後錢都到了大佬手裡。還有江浙滬貨源發達,但全國只有江浙滬嗎?全國有多少個地級市?多少個縣城?多少個鄉鎮?都在網上買東西等於都不在本地消費,那麼對於本地消費也是毀滅打擊。

電商把利潤擠沒了,線上線下都掙不到錢,現在錢異常難掙,大家都掙不到錢了,都沒錢了,經濟能運行起來嗎?最基本的道理,你掙的到錢,我掙得到錢,大家就都掙的到錢。現在大家都掙不到錢,如何花錢,錢從哪裡來?以前一個小小賣衣服的專賣店光導購都十幾個,現在做不下去,一二十個人失業。都掙不到錢了,惡性循環下去,最後網購便宜貨都沒錢了,電商一樣會跟著倒黴,線下先死,最後線上也會跟著死,電商就是毒瘤啊,擾亂經濟。圖便宜的,鼓吹電商的,經濟是流動的,我是賣衣服的,賺了錢我去買車,賣車的賺到錢了會去吃飯,開飯店的賺到錢了會去旅遊,等等等等,生意是有來有往,大家好大家生意都好做,都沒錢賺,到最後你也會失業(可能只是現在還沒影響到你,電商繼續野蠻發展,到你倒黴也是早晚的事),連便宜的假貨都買不起了!中國是人口大國,都要吃飯,社會還沒進化到那一步,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一個小店後面就是一個家庭,都沒收入了。國家會進入混亂狀態。

電商弄的沒人去逛街了,都宅家裡,以前買東西出去逛逛街,逛完了可以順便去吃個飯,看看電影之類的還可以帶動其他消費。

現在到商場去,一大半都是餐飲?為撒?因為提袋式消費都被搞死,但大家要生活要吃飯啊,生意還得繼續做啊?可原來我是賣衣服的,他是搞建材的,他是賣傢俱的等等等等。現在都做不下去了,怎麼辦,只有盲目的搞餐飲,結果大家都去搞餐飲,搞餐飲的比吃的都多,再加上現在錢也難掙,出去吃飯的也少了,結果餐飲也一個一個倒閉。

很多人還在為電商搖旗吶喊,輿論都在玩新媒體的互聯網的人手上,忽悠的把生意不好做推到房租,

但房東有成千萬上億個,交給房東,房東會養家消費,錢又流出做生意的再賺回去;電商是把錢交給馬雲一個人,都吸到他那去了,肥了他一個,他把錢投到國外,最大的股東還是外國人,他自己能消費多少,錢最後都到寡頭手裡,老百姓沒錢。

還有現在做生意非常難做,一下砸個幾百萬血本無歸的概率太大,又沒其他投資渠道,閒錢怎麼辦,買房子唄,先買幾套房子觀望幾年再說,還有生意不好做的也把廠賣了去買房子,我就是生意現在不知道該做什麼,怎麼辦,連買幾套房子先放那再說,邊玩邊看,這幾年不虧就是賺!這就是為何這幾年經濟這麼差房子還暴漲的主要原因。還有,只要生意好,再貴的租金都有人願意租,為何?因為賺的回來,沒發現越是位置好,越是貴的租金的鋪面越是好租嗎?現在倒是租金下來了,反而租不出去,為何?因為沒生意!更何況現在鋪面租金已經下降了很多,漲價的是住宅!生意好!租金根本就不是問題!

實體是國之根本,高精尖的東西,石油,電信,房地產等等等等賺錢的大生意只有國家國企和少數有錢有權的人才能搞。老百姓只有乾乾中低端的,靠基數大,靠一個個實體店來養家餬口,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大國,現在搞的真是無商可做。

很多人又舉例什麼汽車代替馬車,機器代替農夫等等說什麼是科技進步淘汰落後。是的,汽車代替馬車,機器代替農夫是大大加大了生產力,社會的財富增加了,對社會有利。可電商提高了生產力嗎?他生產了什麼,他賣的東西是他生產的嗎?就一個APP,反而降低了生產力,降低了服務(好多東西買的時候還好,可過幾個月壞了,特麼網店都關了,找誰服務,承諾保修幾年,都是空話),降低了體驗(看不到實物,只有去賭,賣的好的集中在排名前面的幾家,只敢在評論的多的店買,可這樣的店買的人多,買個東西累死,靠打字溝通,詢問東西問一句話特麼過十多分鐘才回復幾個字,買個東西要花幾個小時),惡性競爭降低了商品品質,買東西還要幾天才到,到了還不一定合適,給你發個爛包包的快遞,以前還送上門 ,現在還要自己到菜鳥驛站去拿(壟斷綁架快遞,逼你降低成本的結果)。電商只是提供了一個不好監管的惡性競爭平臺,搞死實體,到最後搞死自己,還造成大量失業破壞經濟。汽車代替馬車,機器幹掉農夫,能一概而論嗎?農民失業可以從土地走向工廠生產機器,生產汽車,到工廠煉油,搞汽配,賣機器,賣配件,修汽車,修機器,當司機等等,反而創造了就業,創造了更大更廣闊的其他產業(拿汽車產業舉例,一臺汽車上萬個零配件,會催生多少個生產配件廠家,配件廠家又會催生多少個崗位?一個汽車整車生產崗位會催生20個以上其他輔助產業崗位),開闢了新的需求,收入比以前大量還增加。喬布斯為什麼偉大?因為他創造了需求,創造出了一個產業,一個產業要養活多少人?請問電商創造了什麼,除了幾個快遞還有什麼,壟斷惡性競爭(拿美團舉例,開餐館的還是那麼多餐館,吃飯的人還是那麼多人吃飯,APP一搜價格都出來,一是比誰便宜,二是美團還要抽走20%,開餐館的你做了美團,別的餐館也得跟著也做美團,結果全被電商控制壟斷,競爭比以前更慘烈,利潤還要被抽走一部分,大家都是輸家,電商平臺是贏家。就在剛剛點了個外賣,所以再補充舉例進來,這幾天出差住賓館都在一家店點外賣,剛剛店家自己打電話來了,說我這次送飯裡面有個名片,下次再點不要通過“餓了麼”,他們要抽走幾乎一半,下次打電話你直接點,我自己送,這樣我可以便宜點,我也可以多賺點,小商家可悲啊,可憐啊,都被綁架了) 還要比誰更便宜,反而讓商家都沒利潤,工廠為了競爭為了便宜,降低成本,降低品質,大量裁員,都失業去幹快遞嗎(增加一個快遞就業,造成50人失業)?對!失業的人可以幹別的,都無商可做了請問幹什麼?服務業?中國還處於發展階段,多少人連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無法滿足,有多少人能消費的起高端服務?

我不是為了自己說這麼多,我自己錢賺夠了,不做生意也可以保證下輩子衣食無憂,很多年輕人還被迷惑,還在鼓吹虛擬經濟,還在為電商搖旗吶喊!貪一時便宜只是殺雞取卵的做法!電商當然應該存在,適當的存在有利於補充經濟,比如偏遠地區農產品,人們可以在網上找到實體店不好找到的商品等等。但電商只能為輔,成為市場的潤滑劑是很好的,不能為主,任其野蠻發展成為主流對經濟將是毀滅性打擊。所以要限制,要加強監管,不能壟斷,打擊假貨,禁止刷單,禁止開直通車,要靠口碑排名,收重稅等措施。

電商的玩法也就是綁架商家都到他平臺上,產生壟斷,他只是提供一個平臺,你給我交錢,我抽成就行,大家無底線競爭,死活我不管,死一個又來一個。他到哪個領域,哪個領域線上線下都死一大片,只有我平臺過的好,這種無底線競爭就像外來物種沒有天敵,他來了你就得死,國家為什麼會限制外來侵略性強的物種?澳大利亞兔子多了還成災呢。所以電商不能成為主流,只能成為個有益補充才行,物極必反的道理這個好理解吧。

一切忙碌皆為利潤,無論你做生意,打工,公務員,忙碌工作都是為了利潤,有了利潤才能養家餬口,企業有了利潤,才會有動能,才會大膽創新,沉下心打造精品,推動社會發展。而不是把每個行業利潤全部吸到一個寡頭上面,就像某網:我們不做中間商賺差價。騙人的鬼話,只是把所有人資源綁架到某一個或幾個寡頭上面。弄個平臺讓大家都進來無底線廝殺,擠掉了所有人利潤。沒有了利潤,大家都死!

最後一句話:熙熙攘攘,皆為利往!都沒了利潤,都沒了希望,誰還有幹勁?


user5451156161167


會的,在國內電商已經到了頂點,不轉型只能等衰落。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國內的電商不比國外的,有些很明顯的區別,國外是為了方便,國內卻是為了暴利。在未來的時間裡,我不能百分百說會衰落,但是我保證的說,電商的競爭會越發激烈,很大的一批人都會給淘汰掉。

我也有朋友是開淘寶店的,她之前也說過太多人找她代售化妝品了,相信你們都在某寶,某貓,某狗,都買過東西吧,但是大家都知道,網絡就是網絡,你根本就無法知道你買的東西是否真的會符合你的要求,不能說是假貨,就是地攤貨的水平,可能你們會說,某貓旗航店不會假吧,只要你有10萬本金,你也可以開。你怎麼知道你拿到手的就一定是真的呢?既然你選擇了它,你不就應該去承受嘛?

電商的利潤很大,可能比你去實體店還要大,當你真正的把銷售額做大了,那麼你的風險也大了,這也是為什麼之前無比風光的店鋪都會,都會沒有什麼聲音了

各大平臺的崛起,也讓電商水平開始變高,不是說,只要你有商品就可以開店。不,不是這樣的,在各大平臺的競爭中,你既要有自己的經營方式,也要有自己的品牌標誌。

傳統的電商將會衰落,未來會出現新的經營模式。以後電商還是會發展,只是不同於現在的方式





道可道11非常道


不會,本人電商七年,認為絕對不會,如果要我給出理由,點贊過200,我考慮分享乾貨。


默客釋然


汽車出來了,馬伕就會失業


DS蒙1


電商就是流量成本的問題,流量來了,就是營銷的問題,內容電商就可以解決流量成本,精準客戶的問題


大東聊移動互聯網


這個問題本身就有毛病,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情,更何況是創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