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人生其實是書寫自己履歷的過程

陳春花:人生其實是書寫自己履歷的過程

去南海的路上有一個叫做南國桃園的地方,最喜歡這裡的不是她的風景,反而是她的名字,「楓丹白鷺」「桃源玉宇」,有時美是一種想象,不需要太真切的東西。

生活的美是在朦朧中成就的,如果你可以讓自己與現實拉開一點距離,把自己放在一種意境中,放在一種理想中,一切便也不同起來,因為,想象是可以把持的美,現實卻是不能期望的美。

我們因為生活在現實中,所以會非常強調現實的作用,每每到企業中,人們無法形成良好的工作習慣的時候會說,這是中國文化的問題;無法做到產品的精益求精的時候,也告訴我這是中國人的現實;行業內的惡性競爭,人們會告訴我這是中國國情。

於是就有了無可奈何的態度,安於現狀的心境,無為而治的追求以及同流合汙的理由。

難道真的就無所作為了嗎?林肯的美國之路,支撐他的是對於現實的藐視;鄧小平的中國改革是理想對現實的征服。

也許你無法改變這個世界,可是你可以讓自己活在理想中,而不是現實中。

「南國桃園」中並沒有看到桃花,夜晚到的時候反而看到細細柔柔的雨花,覺得很舒服,雨的靈性通曉了我的心,細細碎碎的雨聲好像是在細語,叩敲這心扉,樹葉散發出來的青翠與雨交融,在車燈的映照下,呈現出一派溫馨的感覺,山徑、燈光、加上輕輕的雨語,濃夏的夜話嵌映出,久久不能散去……

陳春花:人生其實是書寫自己履歷的過程

自己屬於偏愛孤獨的人,大部分的時間只是在心靈上自己對話,北師大學哲學的時候,對愛爾維修偏愛,但卻沒有學到他的真諦。

後來狂愛上休謨,認為生命是在懷疑中尋找真諦。好在房龍的「哲學的童話」讓自己覺醒,「世界是什麼?」「人的本質又是什麼?」那是一生的過程,又怎能在自閉的對話中找到答案呢?

蘇格拉底說過:「未經思考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人生」。左拉則說:「愚昧從來沒有給人帶來幸福;幸福的根源在於知識」。

蘇格拉底常常拿愛爾菲神廟的神喻「認識你自己」作為告誡世人的箴言。「認識你自己」,作為神喻,是向人說的,其具體的含義即是:在全能的神的面前,認識人的無知!這個哲學的最高命題,我們至少可以這樣理解:人類也許還是非常無知的。

培根說:「一個人如果從肯定開始,必以疑問告終。如果他準備從疑問開始,則會以肯定結束。」

17世紀法國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笛卡兒,提出「普遍懷疑」作為他的哲學的重要的原則。他為了尋找建立他的哲學基礎,要對以往所堅信的一切東西都普遍懷疑。

他不僅僅懷疑我們感覺到的所有物體的存在,而且懷疑我們的感覺器官的存在,懷疑我們的肉體的存在。他設想,我們每天所見的天空、雲彩、大地、萬物,是不是全屬於虛假,只是一個巨大的魔鬼佈置下專門迷惑人的東西呢?

也許你會認為他是個瘋子,可是正是他的體驗,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原理,建立起自己的數學體系和哲學體系。

欣賞和認同蒙田的觀點:每一個人最根本的職業就是生活。我們的職業既然就是生活,那麼我們就應該知道人生是無法用外在的東西來理解,它必須用你自己的行動,用一個一個的腳印去一行一行地書寫,人生的意義實在是一種實踐的學問,好似一個陌生的人說的那樣:人生其實只是在書寫自己的履歷的過程。

該確信,認真地刻寫每一個痕跡,才是人生的真諦,所以讀大學的時候就應該認真上課,認真讀書,認真寫作業,認真聽課,認真考試;工作的時候就應該認真對待每一個崗位;為人兒女,為人夫妻,為人父母,為人朋友就應該認真做好每一個角色。

這不是偉大與平凡的問題,這是人生意義的問題。生活的每一段就如一個個跳躍的音符,只有好好地譜寫在生命的五線譜上,才可奏出美妙的樂章,貝多芬的旋律是一生的心血,我的又何嘗能偷閒!

沒有桃花的桃園,應該是你我的「世外桃源」。(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