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在為官方面有何建樹?

庭州行者


很多人都知道王羲之,因為他是書聖,他寫過《蘭亭序》,他是中國書法江湖的武林盟主。 那說到底,他是怎麼一步步走到天下第一的道路上的呢?

王羲之沒有出世前書法江湖的形勢是這樣,從絢爛的漢朝走出來的草聖張芝同學創造了“今草”,一統草書書壇,不過那已是一個半世紀之前的事了。繽紛的三國時代孕育的楷書之王鍾繇在武林盟主的位置上坐了將近一百年,人們還在討論他和蔡邕誰是第一高手。現在,時間來到了東晉,一個文人嚮往的浪漫時代,書法江湖需要新鮮血液,需要一個新的領袖,人們跟娛樂圈的追星族一樣,希望看到新鮮面孔。

王羲之就在這樣一個文化發達的時代出生了。

王羲之是個不折不扣的官二代,祖上是赫赫有名的琅琊王氏,父親王曠名頭不小,做過幾任太守。按說,王羲之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可以踏實的等著做官,畢竟家族就是做官專業戶。可王羲之並沒有像大多數官二代和富二代那樣,選擇安逸,他選擇了另一條路。

我要選擇了一條更有挑戰的路,書法,將是我一生的奮鬥方向。

1.努力要趁早

王羲之五六歲的時候就跟別人不一樣,別的孩子都在上樹掏鳥窩,下河追魚蝦,街上玩泥巴。王羲之每天就愛獨處,靜靜的想問題。父親很好奇,走近了看他在做什麼,看到用樹枝在地上塗塗畫畫。

父親問王羲之在做啥?王羲之說在寫字,父親大為觸動,開始認真教導王羲之。七歲的時候就把王羲之送到書法名家-衛夫人家裡系統的學習書法。衛夫人是鍾繇的傳人,當時書法界的一流高手。

電視劇《書聖王羲之》劇照

王羲之在衛夫人門下學習了幾年,書藝突飛猛進,十歲左右就名震江湖,拿到地區無差別級書法比賽的第一名,達到了成人的書法水準。

張愛玲說過一句著名的話,出名要趁早。但沒說另一句——努力要趁早。不比別人起步早,怎麼會做出偉大的成績呢?

天才不僅出於勤奮,還出於比別人早出發。

2.方法很重要

王羲之十歲左右遇到了瓶頸,當他發現自己的書法超越了身邊的大人,突然有點茫然。很多天才到了這時候會停下來,因為挑戰沒有了,很容易停止前進。

王羲之困惑著,老師衛夫人的筆法他已全學會,再往前走就要自己摸索了,可路在哪裡呢?

這是個門檻,很考驗人,大多人在這個門檻裹足不前,而一旦邁過這個門檻,那將步入到下一個境界,這個境界叫做大師。

王羲之沒有放棄,他每天都在想著辦法突破。突然有一天,他在父親的書房發現了一部秘笈。

這部秘笈叫做《筆法》,是前代人總結的書法要訣,也是王家世代保管的秘密。他帶著秘笈找到父親,父親不無擔心的說:“你還未成年,怕保管不好秘笈。”王羲之懇求父親說:“讓我現在學吧,如果等我長大了再學,怕興趣和心智都不如現在”。父親終於點頭了。

王羲之細心的研究了《筆法》,從中找到了超越自己的辦法。原來筆法是要不斷進階的,我雖然超越了很多大人,但是並沒有超越那些大師。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一山還有一山高,我的征途應該是超越張芝和鍾繇這樣的人。

王羲之暗暗的定下了自己一生的目標,並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筆耕不輟的書寫到老。

經過苦練,他的書法技藝大漲,連師父衛夫人看了都暗自讚歎:這孩子很快會超過我。

王羲之靠著孜孜以求的精神,突破了自己,完成了在技藝上最重要的飛躍。

3.飄逸的魏晉風骨

王羲之十六七歲的時候已經名揚四方,是東晉有名的青年才俊,更讓人羨慕的是還娶了國防部長郗鑑的女兒。其中相親的過程很有名,這個段子叫做“東床快婿”。

當時,身為東晉國防部長的郗鑑想為十六歲的女兒找個好夫君,就跟好友時任國務院總理的王導說了,想和王家結親。王導十分高興,拍胸脯說王家未婚的青年子弟隨便挑。第二天就召集了王家子弟開了見面會,郗鑑看著這些經過仔細打扮,故作莊重的王氏子侄都不感冒,唯獨對獨臥東床,坦露肚皮的王羲之十分中意,最後收做女婿。

歷史上最早的“葛優躺”

其實,不是王羲之故意與眾不同,而是王羲之偶然獲得一本前朝大書法家蔡邕的字帖,他的腦子裡全是大師的筆法,進入了忘我的狀態,不想獲得了青睞。

時刻學習,忘情書法。正是這樣的精神,才造就了王羲之精妙的書法技藝。

王羲之的夫人郗璿也是一位書法家,傳說也曾在衛夫人處學習書法,這兩個人的結合也許是老天冥冥之中的安排。

4.會稽山水中流淌出的《蘭亭序》

永和九年,也就是公元353年,王羲之在會稽做市長。這一年的春天,王羲之邀請了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開派對,一起擼串喝酒,吟詩作賦。

王羲之在聚會上,創造了一個新鮮的玩法,把酒杯放在小溪流水中,隨著水流飄到眾人之間,任大家自由取飲。這種自助式飲酒有個很雅緻的名字——曲水流觴。

有酒有肉,有琴有趣,自然的要發朋友圈。這41人都是當時東晉文壇的大V,大家寫詩留念。王羲之將這些詩賦輯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這次盛會,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

當時王羲之小醉,乘興而作的《蘭亭序》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點畫猶如舞蹈,又似龍飛鳳舞,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

後來王羲之酒醒之後,又寫數稿,始終找不到當時的神韻,自嘆當時是神來之筆。

後世尊《蘭亭序》為“天下第一行書”。但凡學習行書之人,都會傾心於蘭亭,那洋洋灑灑的筆法行雲如水般流暢的文采讓後人無法自拔。

《蘭亭序》是王羲之一生的巔峰,是王羲之被公認為書聖的最佳代表作。

5.書聖的地位

王羲之的超級粉絲群裡,有兩個人名頭最響,一個是梁武帝蕭衍,另一個是唐太宗李世民,這兩個人因為喜歡王羲之,直接把王羲之的書法列為了全國普及教材。王羲之的群眾基礎這麼好,離不開這兩位皇帝的大力推廣。

蕭衍的書法水平很高,是可以進那個時代前十的書法名家。至於唐太宗,那可是千古一帝,他們都對王羲之推崇有加,說明王羲之的魅力之高。

唐太宗喜歡王羲之書法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繼位以後,蒐羅天下王羲之的字到宮中,命褚遂良等書法大家甄別真偽,系統整理。

甚至,死的時候還讓最愛的《蘭亭序》一起陪葬。

《蘭亭序》

關於蘭亭序,還有一則小故事。

李世民雖然蒐羅了天下的王字,但始終沒有找到王羲之的《蘭亭序》真本,每一念此,悶悶不樂。

原來,王羲之的《蘭亭序》,一路傳下來,在第7代孫智永手裡。智永少年出家,酷愛書法,對祖上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極為欽佩,因此他苦練書法,名氣也越來越大。

智永死前將《蘭亭集序》傳給弟子辨才和尚。辨才也對書法很有研究,他知道《蘭亭序》的價值,遂將它珍藏在臥室樑上特意鑿好的一個洞內。

後來,李世民聽說《蘭亭序》在辨才和尚處,興奮不已,多次遣人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終推脫不給。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為智取。他派監察御史蕭翼裝扮成書生的樣子,與辨才接近。蕭翼對書法也頗有研究,與辨才和尚相談甚歡。待兩人關係密切後,蕭翼故意拿出幾件王羲之的作品給辨才和尚欣賞。辨才看後,不以為然地說:“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跡,那才是王羲之真正的傳世之寶。” 蕭翼不動聲色地問是什麼帖子,辨才猶豫再三,才神秘地告訴他是《蘭亭集序》真跡。蕭翼故意說自己不信,辨才見其甚疑,一時起興,就從屋樑洞內取出蘭亭真跡。蕭翼仔細察看了一番,確定是真跡。突然臉色一變,迅即將其納入袖中,同時向辨才出示太宗 “詔書”。辨才此時方知上當。

夢寐以求的東西終於到手了,李世民高興萬分。令侍奉宮內的拓書人趙模、韓道政、馮承素、諸葛真等四人,各拓數本,賞賜給皇子和近臣。當時這種“下真跡一等”的摹本亦“洛陽紙貴”。

唐代書法的繁盛,得益於王羲之書法的大力傳播。

6.藝術生命延續千年

王羲之的書法影響太大了,以至於人們忘記了他還是個文學家和政治家。《蘭亭集序》這篇美文一經問世就被各種瘋狂轉載,最後收進了《古文觀止》這本古今絕妙散文集,作為後人學習寫文章的楷模。

王羲之在政治上的成就也一點不比書法差,不僅做過東晉最富庶地區的行政長官(會稽內史),最高時候還做過軍隊的一級將領,領導過五軍之一的右軍,史稱“王右軍”。無論是作為治理一方的最高長官,還是領軍的將領,王羲之都能獨當一面,是不可多得的軍政全才。

可是,王羲之最喜歡的還是書法藝術,在他死前曾告誡子孫,不要做官,我希望你們能繼續我的藝術事業。

就這樣,王氏後輩大書法家層出不窮,例如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王徽之,侄子王洵,四世孫王僧虔,七世孫智永,都是歷代名家。

王獻之《中秋帖》

後世的書家們,也大多從王羲之這裡汲取營養,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和理論成為千年以來取之不盡的藝術財富,影響著一代一代人。

從王羲之開始,中國書法走向了成熟期,也標誌著中國第一個書法高峰的來臨。

這個高峰上除了王羲之,還站著另一個人。


閱微書法日講


王義之辭官了,原因是他上司王述是個小人,如此高傲之軀豈能處其之下,飽受委屈,忿忿然。於是乎,義之便在父母墳前擺下筵席,含淚告示父母,從此不再做官,不寄人籬下,並寫下著名的《誓墓文》。(《誓墓文》後人傳為法帖,而朝廷屢召羲之出士,果然不就)

義之辭官後歸隱山林,養鵝修道,遊山玩水,享受大自然帶來之快樂。有句膾炙人口名句"在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便能讓人體會其心境。

難道義之就此放縱自己不思進取了嗎?羲之書法,晚年登峰造極。那麼他之偉大成就,大概就是他用功所致,非天生也。

王羲之當會稽內史的時候曾兼任“右軍將軍”,所以稱為“王右軍”,也就是位中等官。

如果他繼續做等官,忍氣吞聲,壓抑不快,也不會成就千古書聖之名。

宋曾鞏《墨池記》雲也:"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而嘗極東方,娛其意于山水之間,豈有徜徉肆恣而又自休於此耶?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我寫行書.選錄曾鞏《墨池記》.團扇.黃絹)




四官殿人書畫


其實王羲之為官沒有什麼建樹。東晉官場幾乎讓士族壟斷,孩子長大了大小都要給個職位,而且大都是“合同制”,真正的官沒有幾個。王述為官清正,且有管理才能和操守。王羲之在位確有違規行為,也許不是惡意為之,是其性情使然。但確實違規。於是王述舉報給皇上,皇上也不是無知,這樣才調動王羲之的職務。王羲之心胸不豁達,一氣之下,搞了一場讓媒體轟動的祖墳宣誓永不做官新聞事件。後人為了維護王羲之書聖的光輝形象,把王羲之負面事件正解。包括述祖,少說王羲之父親王曠,而多說王羲之是王導的從侄,因為王曠歷史不清,王導英明一世;多說王羲之書法老師是衛夫人,其實就是一個啟蒙老師而已。而王羲之真正的書法老師是王廙,王廙有汙點,名聲也不好。這都是好心後人的一廂情願而已。


散步老開


從留下的歷史資料來看,王羲之的主要成就在書法方面。流傳下來的作品也只有書法作品。

王羲之從政以來,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說實話從這些經歷來看,好像他在為官方面有很多建樹,其實不然。在東晉時期,衣冠南渡後,當時的官場早已糜爛。魏晉時期,社會上盛行“清談”之風。“清談”是相對於俗事之談而言的,亦謂之“清言”。士族名流相遇,不談國事,不言民生,誰要談及如何治理國家,如何強兵裕民,何人政績顯著等,就被貶譏為專談俗事,遭到諷刺。因此,不談俗事,專談老莊、周易,被稱為“清言”。在這種大環境下,他官場方面的建樹可想而知。


閒談山海


王謝家族,鼎盛一時。羲之為官而不為官累,崇文重藝,參玄悟道,崇尚自然,為歷代官員楷模!


吳震啟


我只知道他是一位傑出更著名令人崇拜的書法家,至於他在官場為官有何建樹?認真的回答你,不太清楚!因為我無遐顧及政治方面的問題,與厲史更不沾邊!大凡官場的事,自古至今都是奸臣當道!堅持原則者是站不住腳的!普通百姓靠自己勤奮靠老天保佑活一天算一天,無權干涉不屬於自己範圍之內的東西!回答完畢!🙏🙏


厚德載物192215333


東晉文人性格蕭散,王羲之心思不在做官上,書名被官名所蓋。


劈材餵狗


王義之在官任上沒有什麼成就,可能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書法研究上了。歷代沉溺於詩書棋畫上的官員或者皇帝,都是政治庸碌,昏昏噩噩


苦蟬5


他的建樹,是讓兒子王獻之成了乘龍快婿!儘管王羲之不願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