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容城縣東孫村:喜怒樂哀戲中見,生旦淨醜演人生

雄安新區容城縣東孫村:喜怒樂哀戲中見,生旦淨醜演人生

表演者們在化妝(田薇攝)

1月7日的考察任務是雄安新區容城縣東孫村的梆子班。早上約7:00,這個項目的主研人、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的蒯衛華副教授自己開車從北京趕了過來,加入到了考察隊伍裡。

隨著昨天晚上大部分北京學者的返回,考察團隊的人數又銳減了下來,只剩下了資料攝錄班底的4人和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張月老師,加上剛剛趕到的蒯衛華,一共只有6個人,看來今天干活兒的人手有些緊張了。

東孫村梆子班成立於1952年。那一年這一帶發大水,附近八於鄉北合照村的幾戶村民搬遷到了孫村(東、西孫村原本是一個村子,改革開放時期才分開)。那時北合照村有河北梆子劇團,這個劇團的楊保重在戲曲表演和伴奏方面都非常精通,在這次水災中他也搬遷到了孫村。村裡喜愛戲曲的高門樓等人得知楊保重的到來,非常高興,就組織了30多個有同樣愛好的村民,購買樂器和道具,聘請楊保重做教師傳授河北梆子的表演技藝。這一時期曾演出過《王貴與李香香》《二蘭記》以及《劉巧兒》(評劇)、《兄妹開荒》(秧歌劇)等劇目,從此河北梆子就在村裡紮下了根。“人民公社”時期,村劇團解散了,但是這些原來劇團的人都被歸入了村俱樂部,大家在業餘時間進行戲曲演唱,豐富文化生活。“文革”時期,這些戲曲愛好者又紛紛改唱起了“樣板戲”的選段。

雄安新區容城縣東孫村:喜怒樂哀戲中見,生旦淨醜演人生

齊易老師在與東孫村梆子班的組織者們商議今天的表演內容(田薇攝)

雄安新區容城縣東孫村:喜怒樂哀戲中見,生旦淨醜演人生

張月和蒯衛華在與村支書高金國在商議工作(田薇攝)

雄安新區容城縣東孫村:喜怒樂哀戲中見,生旦淨醜演人生

張月在登錄表演者信息(齊易攝)

雄安新區容城縣東孫村:喜怒樂哀戲中見,生旦淨醜演人生

蒯衛華在向村民瞭解情況(齊易攝)

改革開放時期,村裡的戲曲演唱主要是村民自發的娛樂活動,在2010年左右,村裡喜好河北梆子演唱的高根勁、高潤坡、高鳳來等人開始組成票友性質的梆子班,每週的二四六下午聚會進行演唱活動,常參加活動的人有大約30來人。近些年來,這個梆子班在周圍村落也有了影響,每到活動的日子,附近村落的戲曲愛好者也紛紛前來進行交流演唱,東孫村儼然成了這一帶的戲曲活動中心。

隨著農村演藝市場的興起,村裡喜愛河北梆子的年輕人高永佔在幾年前還開始了自組戲班進行商業化演出的活動。這類民間戲班經營方式較為靈活,往往是班主從各村主持紅白喜事的理事者手中接到活計後,根據主家的場面需要,打電話召集這一帶有戲曲演藝專長的人(往往是原國營專業劇團的演員,或是村業餘劇團的佼佼者)前來參加表演。高永佔作為班主,為演戲的方便還購置了燈光音響等演出設備,使自己的組班演出有了更堅實的物質基礎。

大約早上8:30左右,考察團隊一行人趕到了東孫村的村委會。村委會的院子裡已經搭起了一個供演出用的戲臺,戲臺的一側還架起了中午給表演者和考察者做飯用的柴鍋,一派熱熱鬧鬧的場景。

考察者們一到現場就開始了忙碌。由於人手少,張月今天也在電腦上幫助登錄起了表演者的信息。但是在登錄信息的過程中發現,有的表演者之間互不認識,她趕緊把這個情況告訴給了筆者。筆者急忙找梆子班的高根勁等管事者詢問,原來今天參加表演的人裡,有一批是村裡梆子班的成員,還有幾個人是班主高永佔召集來的專業戲班。

雄安新區容城縣東孫村:喜怒樂哀戲中見,生旦淨醜演人生

張月在主持視頻直播(齊易視頻截圖)

雄安新區容城縣東孫村:喜怒樂哀戲中見,生旦淨醜演人生

蒯衛華介紹河北梆子的歷史(齊易視頻截圖)

雄安新區容城縣東孫村:喜怒樂哀戲中見,生旦淨醜演人生

村支部書記高金國講話(齊易視頻截圖)

雄安新區容城縣東孫村:喜怒樂哀戲中見,生旦淨醜演人生

任惠英演唱《杜薇逃出煙花院》(齊易視頻截圖)

雄安新區容城縣東孫村:喜怒樂哀戲中見,生旦淨醜演人生

李佔傑演唱《聽罷言不由人笑容滿面》(齊易視頻截圖)

我們在考察西里村業餘河北梆子劇團後,得知他們請了外村的表演者來幫助演戲後,為防止這類事情再次發生,就曾經打電話給東孫村梆子班,說演好演壞也要自己演,不要請外援,當時他們也答應了,但是現在還是出現了這個情況。但這個臨時組成的專業戲班的班主是本村人,自由組班唱戲又是這一帶民間的常見情況,因此也很難說這完全不是村裡的文化,作為考察者只能接受這種情況,這也是我們全面瞭解農村戲曲文化生態的一個機緣。

考察團隊的人手一少,工作就顯得有些忙亂,田薇拍攝完表演者的單人照,又趕忙到轉播車上幫助處理視頻信號、切換鏡頭。筆者裡裡外外跑來跑去進行溝通聯絡,協調處理各種隨機冒出來的問題,後來才發現連考察花絮照片都沒有能夠及時拍攝,只拍了可憐的幾張。更要命的是今天只有筆者一個人用相機拍花絮,別人根本沒有拍,在需要用照片時,只好無奈地從視頻裡截圖湊數。

村裡的兩委班子顯然非常重視這次考察,村支部書記高金國始終在考察現場協調工作。在視頻直播設備架設好之後,張月老師對著攝像機介紹了東孫村梆子班的基本情況,又請蒯衛華老師介紹了河北梆子的歷史。在村支部書 記高金國致歡迎辭後,戲曲表演就正式開始了。

雄安新區容城縣東孫村:喜怒樂哀戲中見,生旦淨醜演人生

劉春霞演唱《忽聽得譙樓上響起更點》(齊易視頻截圖)

雄安新區容城縣東孫村:喜怒樂哀戲中見,生旦淨醜演人生

來自安新縣於莊的劉更臣已經追隨我們考察好長時間了,今天他演唱《田玉川在洞房自思自想》(齊易視頻截圖)

雄安新區容城縣東孫村:喜怒樂哀戲中見,生旦淨醜演人生

耿兆飛在寒冷的冬日裡一直這樣堅持工作(齊易攝)

雄安新區容城縣東孫村:喜怒樂哀戲中見,生旦淨醜演人生

東孫村梆子班的伴奏樂隊(齊易視頻截圖)

雄安新區容城縣東孫村:喜怒樂哀戲中見,生旦淨醜演人生

《蝴蝶杯》裡的田玉蓮(齊易攝)

戲曲表演的第一部分是本村梆子班戲曲票友的演唱,任惠英、李佔傑、劉春霞等表演者演唱了《聽罷言不由人笑容滿面》《杜薇逃出煙花院》《忽聽得譙樓上響起更點》等唱段。雖然他們的演唱水平高低不一,但都非常認真地演唱著一個個唱段。

今天的演唱者裡還有一個特殊的人,他就是安新縣於莊村的村民劉更臣。劉更臣先生是我們考察團隊的粉絲,我們在安新、容城縣各村的考察,他騎著自行車到處追著我們跑,我們的團隊到哪個村考察都能夠見到他的身影。後來見面多了,筆者就問他是哪裡人,為什麼到處追著看錶演?他說自己非常喜歡鄉土文化,考察團隊來到的村落,多是表演水平較高的地方,有這樣一個機緣,一定要好好把握。從劉更臣先生身上,我們看到了傳統文化在這一帶農村深厚的群眾基礎,有了這樣一種群眾基礎,傳統文化才會有茁壯的生命力。

劉更臣先生非常喜歡河北梆子的演唱,為了過戲癮,東孫村梆子班也是他平時常來的地方,每週的二四六他只要能夠抽出時間來,總要到這裡參加票友演唱活動。今天他登臺演唱了河北梆子《蝴蝶杯》選段《田玉川在洞房自思自想》,還幫助筆者整理出了其他票友所唱選段的唱詞,為我們的視頻後期製作創造了方便條件。

票友們的演唱告一段落後,以高永佔為班主的專業戲班上場了,他們表演了河北梆子代表性劇目《蝴蝶杯》的上部。這個專業戲班秉承中國民間戲班“少而精”的傳統,4個演員、5個樂隊就撐起來了一臺戲。一些龍套配角,由不在場上的演員臨時替換;伴奏中的打擊樂器一般情況下通過一套聯動系統由一個人統攬,特別需要時則由其他文場樂手幫忙;文場的伴奏由於使用了電子琴做背景襯托,聽起來聲音並不顯單薄。

雄安新區容城縣東孫村:喜怒樂哀戲中見,生旦淨醜演人生

《蝴蝶杯》劇照(齊易攝)

雄安新區容城縣東孫村:喜怒樂哀戲中見,生旦淨醜演人生

東孫村梆子班的伴奏樂器(田薇攝)

雄安新區容城縣東孫村:喜怒樂哀戲中見,生旦淨醜演人生

訪談(齊易視頻截圖)

雄安新區容城縣東孫村:喜怒樂哀戲中見,生旦淨醜演人生

訪談後的合影(田薇攝)

雄安新區容城縣東孫村:喜怒樂哀戲中見,生旦淨醜演人生

考察團隊與東孫村梆子班的合影(肖建明攝)

天氣太冷了,這幾天總是零下10度左右的氣溫。今天的觀眾不是很多,人們邊看戲邊跺腳抵禦著寒冷,許多人堅持不了多長時間就又離開了。唯獨攝像師耿兆飛站在高凳上操縱攝像機,寒風中一絲不苟還沒有人替換,一個人堅持著攝錄完了全場表演。

今天的工作安排得有點亂,本來應該在梆子班票友們的演唱結束後、專業戲班的表演開始前先把全體表演者的合影拍了。現在沒有這樣做,使得票友們在演唱完了以後還不能走,這樣一來等著去學校、幼兒園接孩子放學的人多有怨言。筆者和梆子班的組織者竭力勸說大家留下來,一直等到《蝴蝶杯》演出結束後把合影拍完才算踏實了。

中午考察者們和梆子班的表演者一起在村委會吃了午飯。村裡的廚師已經在院子裡做好了大鍋燉菜,又買來成堆的饅頭,簡單的飯食大家吃得卻非常香甜。大家匆匆吃過午飯後,考察者們在村委會的院子裡找了一個地方,佈置起了訪談的場面。

下午13:00左右,筆者和蒯衛華老師對東孫村梆子班的高根勁、李素改、高潤波和戲班班主高永佔等人進行了訪談,瞭解了梆子班的歷史與現狀等,幾個人還分別談了他們和河北梆子結緣的情況。琴師高根勁從小看著村裡劇團的戲長大,從學校畢業後在村俱樂部裡演唱梆子,還跟著附近的吹打班演奏胡琴,在實踐中增長了才幹。由於有樂器演奏的長處且熱心公益,在帶頭恢復了村裡的梆子班以後,他就成了這個票友組織的核心人物;高潤波原來是小學老師,喜歡文藝,退休後就跟著村裡的梆子班活動。冬天不能在室外活動了,他就拿出自己家鋪有地暖的兩間房子作為梆子班的活動室,還熱心地供大家喝茶水;李素改在學校時就是文藝骨幹,在村裡恢復了梆子班以後,她又喜歡上了戲曲演唱。村裡像她這樣到了中老年以後才開始戲曲演唱的情況不在少數;高永佔也談了他組班唱戲的甘苦。

在訪談中,各位受訪者還談到了梆子班的活動在樹立健康社會風氣方面的積極作用。通過定期的票友聚會活動,村裡的人們紛紛到梆子班裡來娛樂身心,村裡的賭博活動少了,村風正了。村委會非常支持這種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給梆子班購置了胡琴等樂器,一些村幹部也經常參加梆子班的活動。

東孫村梆子班這類農村票友組織存在的意義,不在於他們表演水平的高低,而在於他們是中國戲曲藝術堅實的群眾基礎。票友組織作為戲曲藝術的鐵桿粉絲群體,在傳播戲曲文化、培養戲曲愛好者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社會作用,中國戲曲藝術的生命力由此得以加強和延續。在雄安新區成立以後的新形勢下,無論社會怎樣變遷,我們都希望這一帶深厚的民間戲曲傳統能夠得以延續。

東孫村梆子班考察攝錄研究成果目錄

考察者:蒯衛華 齊易 張月 韓衛華 耿兆飛 田薇

考察時間:2018年1月7日

河北自媒體百佳號 新區白洋淀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