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非借不能讀也,為什麼?

比十哥愛木目姐


第一,不是借的書沒有讀完的時限,也就沒有逼迫自己儘快讀完的這種壓力和動力。自己買的書放在那裡,今天想著明天再讀,明天想著後天再讀,總是往後推,結果一直都沒有讀,或者很久沒有讀完。而借的書,總是怕別人催促還書,所以一有時間就儘快的讀,所以一般用不了多久就讀完了。

第二,不是借的書不知道珍惜,不能夠深入的讀,仔細的做筆記。借來的書,要還給別人的,還了後自己就沒有了。所以在讀的時候就很珍惜,害怕內容沒有記牢,害怕做的筆記不夠仔細。而自己買的書,隨時都擺在那裡,也就沒有這樣的珍惜,不會這樣逼著自己去記牢內容,去詳細做筆記。

第三,“書非借不能讀也”這句話只能針對一般的人,對愛書如命的人來說是不存在的。真正愛書如命的人,不管是借來的書還是自己買來的書,都會非常認真的閱讀,做筆記。只有那些不是特別愛讀書的人,才會找各種各樣的藉口來逃避讀書,而更有甚者,只是買很多書來標榜自己愛讀書,實則本人根本就不愛讀書,甚至討厭讀書。


銘雨溪


語出清人袁牧的《黃生借書說》。一個叫黃生的人向袁牧借書,袁牧有感於自己兒時向鄰家借書被拒,有所感慨,在把書借給黃生的同時,寫了黃生借書說,一起交給黃生,實則是鼓勵黃生讀書。

這是從往外借書人的角度看問題。但現在人認為讀書的人應該借書看,認為借的書,人家會急著要回去,所以就抓緊時間讀。

但是,真正讀書人有幾個是借書讀的。詩詞大會的點評嘉賓蒙蔓說,她家裡有二十多架的書,難怪她能成為點評嘉賓。

真正讀書人家裡都是有很多書的。除非自己實在沒有,沒辦法時才借書。儘管袁牧自己也說,當了官之後,拿俸祿買了很多書,最後都束之高閣。但有書總是很方便的。你想看那本書,信手拈來。它就在書架上。你總有想不起來某句話是怎麼說的時候,這時你還能總去從別人那裡借書看嗎?別人的書都是很金貴的,不願意讓別人借的。人家不知道你是否愛書如命,借給你人家可能擔心好幾天。讓人提心吊膽的,咱也不好意思啊。

另外,自己的書,我想怎麼記筆記,就怎麼記筆記,不用擔心弄壞了。壞了自己修補一下就好了。我一哥們,酷愛太極,一部太極拳普他看爛了兩本。如果是借來的書,他幹嘛?

尤其想我這種,一天胡思亂想的人,指不定什麼時候想起什麼事,或是哪個名人說的話,想不起來具體內容,家裡有書,翻出來,看一眼,有了。好奇心滿足了,下次忘了就再翻出來。反正書就在家裡,不用擔心丟失,而且,我身邊的人能讀懂我的書的人也不多。也沒人借。家裡有書很愜意,雖然不多,但自己喜歡的基本都有。剩下的就是拿看書來消遣了。我也有很多書現在束之高閣,但有書在家,心裡就很踏實。


散木17


書非借不能讀也!

古時候的人對於讀書之人,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崇敬之情,因為讀書之人往往更加明白事理,又能夠通過讀書走向仕途光宗耀祖。

然而在古代,能夠讀書的人畢竟是少數,同時很多的讀書人家境貧寒,買不起書,想達到學富五車可以說難上加難!

因此很多讀書人通過借閱圖書並進行抄錄進行藏書。這時候,借閱圖書的人讀書時往往珍惜短暫的閱讀時間,精神高度集中,因此讀書往往會有事半而功倍的收效。而圖書的擁有者往往會因為是圖書的所有者的身份,認為什麼時間都可以讀而產生懈怠心理,以這樣的心態讀書自然不能與借閱相比!


元風辰度


這是我們念初中時,常說得一句話。那時大家都窮,賣不起書,自然是靠人計關係借書來閱讀,借一本好書就會加班,加點閱讀,好借好還,再借不難。這是借書人的規矩。在借書時,又怕借不到書,自然會說:書非借而不能讀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