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通知:小麥赤黴病和蚜蟲高發!有什麼防治辦法?

關注農多收之家 獲得最新農業資訊

緊急通知:小麥赤黴病和蚜蟲高發!有什麼防治辦法?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近日連發兩次病蟲情報,預警小麥主要病蟲害總體重於上年,赤黴病和蚜蟲呈大發生態勢,尤其小麥赤黴病呈重發態勢。

根據當前病蟲發生基數、小麥品種佈局和發育進程及未來天氣趨勢等因素綜合分析,預計2019年全國小麥主要病蟲害發生總體重於上年,赤黴病和蚜蟲呈大發生態勢;全國發生面積9.5億畝次,其中病害發生5.2億畝次,蟲害發生4.3億畝次。

緊急通知:小麥赤黴病和蚜蟲高發!有什麼防治辦法?

發生趨勢

(一)主要病害

赤黴病在長江中下游、江淮、黃淮南部麥區大流行,黃淮北部麥區偏重流行,其他麥區中等流行;發生面積約1.5億畝,需預防控制面積約2.5億畝次。初次藥劑預防適期為小麥揚花初期。黃淮北部和華北南部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西北大部為5月下旬至6月上旬。

條鏽病總體偏輕發生,四川沿江沿河流域、湖北大部、陝西南部和關中西部、河南南部、甘肅南部、新疆伊犁河谷等麥區中等發生,局部田塊可達偏重發生;發生面積約2500萬畝。流行盛期,黃淮和華北南部為4月中旬至5月中旬,西北冬麥區為5月中旬至6月中旬、春麥區為6月下旬至7月下旬。

白粉病總體中等發生,江蘇沿淮、淮北和沿海局部、河南中北部及甘肅南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9000萬畝。發生盛期,江漢和江淮麥區為4月中旬至5月上旬,黃淮麥區為4月下旬至5月中旬,華北和西北麥區為5月份。

紋枯病總體中等發生,江漢、江淮和黃淮部分麥區偏重發生,西北、西南麥區偏輕發生;發生面積1.2億畝。目前江漢、江淮麥區已開始侵莖,黃淮、華北和西北麥區發生盛期為4月中旬至5月上旬。

莖基腐病、根腐病發生區域擴大,葉鏽病在大部分麥區普遍發生,全蝕病、葉枯病、黑穗病、胞囊線蟲病等病害在部分地區會造成一定危害。

(二)主要害蟲

蚜蟲在山東、河北大發生,黃淮大部、西北中東部偏重發生,其他麥區中等發生;發生面積2.2億畝次。為害盛期,江淮北部和黃淮南部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黃淮北部和華北為5月上中旬,西北麥區為5月下旬至6月中旬。

吸漿蟲總體偏輕發生,河北南部中等發生,河北南皮、河南驛城、西峽等地局部可能出現高密度田塊;發生面積1500萬畝。成蟲羽化盛期為4月中旬至5月上旬。

麥蜘蛛、一代棉鈴蟲、一代粘蟲、灰飛蝨、麥葉蜂、麥莖蜂、土蝗等在部分地區會造成一定危害。

緊急通知:小麥赤黴病和蚜蟲高發!有什麼防治辦法?

天氣條件有利於中後期病蟲害發生

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5月份,大部麥區氣溫偏高0.5-1℃,黃淮、江淮等地偏高1-2℃,長江中下游、江淮降水偏多1-2成,華北、黃淮北部降水偏少1-2成,局部偏少2-5成,西北中東部麥區降水正常或偏少。天氣條件有利於長江中下游、江淮、黃淮南部麥區赤黴病、條鏽病的流行,以及華北、黃淮北部和西北中東部穗期蚜蟲的繁殖危害,但對西北中東部麥區條鏽病流行總體不利。

今年田間菌源量大、感病品種種植比例高、抽穗揚花期降雨偏多,預計小麥赤黴病在長江中下游、江淮、黃淮南部麥區大流行風險高,黃淮北部偏重流行,其他麥區中等流行,發生面積約1.5億畝,需預防控制面積約2.5億畝次。初次藥劑預防適期為小麥揚花初期,其中江淮、黃淮南部為4月中下旬,黃淮北部和華北南部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西北大部為5月下旬至6月上旬。

緊急通知:小麥赤黴病和蚜蟲高發!有什麼防治辦法?

重大病蟲防治技術

1.赤黴病。在調優種植結構、推廣抗性品種的基礎上,做好病害的適期預防工作。長江中下游、江淮等常年流行區和黃淮常年發生區,堅持“主動出擊、見花打藥”不動搖,抓住小麥抽穗揚花這一關鍵時期,及時噴施對路藥劑,減輕病害發生程度,降低毒素汙染風險;對高感品種,如果天氣預報小麥揚花期有2天以上的連陰雨天氣、結露或多霧天氣,首次施藥時間應適當提早到齊穗期,第一次防治後隔5-7天再噴藥1-2次,確保控制效果。華北、西北等常年偶發區,堅持“立足預防、適時用藥”不放鬆,小麥抽穗揚花期一旦遇連陰雨或連續結露等適宜病害流行天氣,立即組織施藥預防,降低病害流行風險。在病菌對多菌靈已產生抗藥性的長江中下游、江淮等麥區,停止使用多菌靈,選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等單劑及其復配製劑,以及耐雨水沖刷劑型,並注重輪換用藥和混合用藥。提倡使用自走式寬幅噴杆噴霧機械、機動彌霧機以及自主飛行的植保無人機等高效植保機械,選用小孔徑噴頭噴霧,避免使用擔架式噴霧機;同時,添加適宜的功能助劑、沉降劑等,提高施藥質量,保證防治效果。

緊急通知:小麥赤黴病和蚜蟲高發!有什麼防治辦法?

2.條鏽病。加強病情監測,實施分區防治。冬繁區要封鎖發病田塊,全面落實“帶藥偵查、打點保面”預防措施,減少菌源外傳,減輕晚熟冬麥及春麥區流行風險。當田間平均病葉率達到0.5%-1%時,組織開展大面積應急防控,並且做到同類區域防治全覆蓋。防治藥劑可選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環唑、已唑醇、丙環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戊唑醇等。

3.白粉病。當病葉率達到10%時進行噴藥防治,抽穗至揚花期可與赤黴病等病蟲害防治相結合。病害常用藥劑有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丙環唑、氟環唑、戊唑醇、咪鮮胺、醚菌酯、烯肟菌胺等;嚴重發生田,應隔7-10天再噴1次。要用足藥液量,均勻噴透,提高防治效果。

4.紋枯病,小麥返青至拔節初期,當病株率達10%左右時,進行噴霧防治;藥劑可選用噻呋酰胺、戊唑醇、丙環唑、井岡黴素、多抗黴素、木黴菌、井岡·蠟芽菌等。

5.莖基腐病、根腐病。重發地區實行輪作換茬或改種非寄主作物;採用戊唑醇、咯菌腈、氰烯菌酯等藥劑進行種子拌種或包衣;莖基腐病在返青拔節期,選用戊唑醇、丙硫菌唑對準莖基部噴施防治。揚花初期葉面噴施丙環唑、戊唑醇等防治根腐病。

6.蚜蟲。當苗期蚜量達到百株500頭時,應進行重點挑治。穗期田間百穗蚜量達800頭,益害比(天敵:蚜蟲)低於1:150時,可選用吡蚜酮、啶蟲脒、吡蟲啉、抗蚜威、苦參鹼、耳黴菌等藥劑噴霧防治。有條件的地區,提倡釋放蚜繭蜂、瓢蟲等進行生物控制。

7. 吸漿蟲。重點抓好小麥穗期成蟲防治。一般發生區當每10復網次有成蟲25頭以上,或用兩手扒開麥壟,一眼能看到2頭以上成蟲時,儘早選用辛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氟·吡蟲啉等農藥噴霧防治。重發區間隔3天再施1次藥,以確保防治效果。

8.麥蜘蛛。在返青拔節期,當平均33釐米行長蟎量達200頭時,可選用阿維菌素、聯苯菊酯、馬拉·辛硫磷、聯苯·三唑磷等藥劑噴霧防治,同時可通過深耕、除草、增施肥料、灌水等農業措施進行控制。

緊急通知:小麥赤黴病和蚜蟲高發!有什麼防治辦法?

專業化統防統治主推技術

1.條鏽病防控技術。在春季條鏽病流行區,根據監測預報,在病害發生初期,選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環唑、已唑醇、丙環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戊唑醇等藥劑,使用高效植保機械集中連片進行統防統治,確保有效控制危害。

2.小麥赤黴病預防技術。密切關注抽穗揚花期天氣預報,根據病害流行趨勢及時開展藥劑預防。在小麥揚花初期,選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丙硫唑·戊唑醇等對路藥劑,應用高效植保機械開展統防統治,做到見花打藥,主動預防。一般發生區防治一次;嚴重發生區,堅持二次防治不動搖,控制病害大面積暴發流行。

3.穗期病蟲一噴多防技術。小麥抽穗至灌漿期是赤黴病、條鏽病、白粉病、葉鏽病、麥蚜、吸漿蟲等多種病蟲同時發生危害的關鍵期,可選用合適的殺菌劑、殺蟲劑、生長調節劑、葉面肥科學混用,綜合施藥,藥肥混噴,防病治蟲,防早衰防乾熱風,一噴多效。

緊急通知:小麥赤黴病和蚜蟲高發!有什麼防治辦法?

一噴多防常用農藥種類如下:

殺蟲劑:吡蟲啉、啶蟲脒、吡蚜酮、噻蟲嗪、辛硫磷、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抗蚜威、阿維菌素、苦參鹼等。其中,吡蟲啉和啶蟲脒不宜單一使用。

殺菌劑: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環唑、苯醚甲環唑、咪鮮胺、氟環唑、噻呋酰胺、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多菌靈、甲基硫菌靈、氰烯菌酯、丙硫唑·戊唑醇、丙硫菌唑、蠟質芽孢桿菌、井岡黴素等。

葉面肥及植物生長調節劑:磷酸二氫鉀、腐殖酸型或氨基酸型葉面肥、蕓薹素內酯、氨基寡糖素等。

緊急通知:小麥赤黴病和蚜蟲高發!有什麼防治辦法?

緊急通知:小麥赤黴病和蚜蟲高發!有什麼防治辦法?

點擊瞭解更多,下載農民必備工具----------農多收

緊急通知:小麥赤黴病和蚜蟲高發!有什麼防治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