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滿堂灌”了!高效語文課堂需要老師這麼講……

轉自:中國教育報好老師

老師,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感受嗎?

小學語文教材一個學期有40篇左右的課文,中高年級每週的語文課除了要教完課文,還要教習作、古詩,開展課外閱讀,進行單元練習。

如果一篇課文用兩節課教完,這點課時遠遠不夠。即便趕著進度教完,教學效果也不好。因為那只是匆匆講完課文,學生了解的只是一個一個故事。時間一久,連故事都會忘記。

如何解決這些困難?今天,就讓名師朱煜帶你學習——單元整合教學!

別再“滿堂灌”了!高效語文課堂需要老師這麼講…… | 名師領讀

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的5個原則

01

領會課標,遵循學生學習規律

學習、領會課程標準的精神應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習課標,瞭解各年段的教學要求,然後遵循學生的語文學習規律,才能確定恰當的單元教學目標和內容。

比如在四年級,要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當教師對學生學習規律有了深入思考後,就會明白,靠一天兩天的教學,學生不可能獲得這樣的能力。利用單元整合教學的形式,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有些孩子掌握了,但有些孩子可能依然沒有掌握。此時,教師就要再依據那些沒學會的孩子的情況,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幫助他們學會。

02

基於教材,梳理語文知識能力

有的同行在語文教學改革實驗中提出用一個月教完教材,剩下三個月自主讀課外書。他們認為教材有不足,而且只讀教材無法達到應有的閱讀量,多讀課外書則有助於解決這些問題,促進學生學好語文。這種觀點是有問題的。

“教是為了不教”,這句話的關鍵是“教”。教到位了,才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學。這句話也告訴我們,課內與課外是有區別的。課外的事不能放到課內來解決。課內時間有限,承載不了太多的目標。

03

突出重點,系統把握年段要求

小學階段學習的語文知識並不多,而且常常以螺旋上升的形式出現。比如複述,在三年級,叫詳細複述;在四年級,叫簡單複述;在五六年級,叫創造性複述。不同的名稱有著不一樣的內涵。教學材料、教學內容、教學要求都不一樣。開展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時,就要系統地把握好一個知識點在不同年段中的要求,突出重點,不拔高,不滯後,適切地教。

04

依據目標,多樣組合單元內容

梳理出單元目標之後,要思考教材中該單元的課文能否支撐單元目標順利達成。如果能,就要思考按照怎樣的順序教學是最有效的。如果不能,就要考慮用什麼樣的課外選文來替換。單元教學內容的組合應是多樣的。組合時只有一個要求——有利於單元目標的達成。

05

精心拓展,輔助教材高於教材

開展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時,拓展教學內容,增加課外選文是很常見的。課外文章的入選標準是,文章內容與表達形式都應該與該單元中其他文章有所關聯,或延伸,或提高,或並列,或互文。拓展的選文最好能提供課文中沒有的教學資源。這需要教師有較寬的閱讀面和良好的教學設計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