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周易》與《道德經》《論語》有什麼關係嗎?

道欲行



海浪30636993


這三個經典是傳承與創新的關係:

①《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蘊涵含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辨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易經》長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

②《道德經》是春秋老子所著的聖人治理著作,繼承發展了《易經》的哲學義理部分,對卦象預測部分則不感興趣。古代由於科學技術落後,統治者經常以“裝神弄鬼”愚弄天下百姓以維護其統治,老子明確指出神聖傷人的實質是天下無道的結果,是擾民政治的結果。如果天下有道,則民無求於官,官服務於民,百姓安居樂業,何必怕鬼求神?一般來講,百姓都是因為遭遇不幸才向鬼神求助的,天下大治,鬼神自然就“失業”而無從傷害了。由此可見,老子思想就是以科學的世界觀來化解“民迷”,“迷信”問題。

③《論語》是孔子繼承《道德經》之德經部分,只不過專注仁義道德。《道德經》是老子站在廣大勞動人民大眾立場上,反對戰爭、反對官員欺壓百姓,以百姓心為心,對當官這一階層而言的。《論語》是孔子站在上層社會,或者說是統治者的立場上,要求廣大勞動人民要加強自我修養,處理好各種關係,確保社會的穩定和統一。


全息領導力


《周易》、《論語》,儒家經典,二者之間有密切關係。

孔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儒家經典《周易》、《論語》,與道家經典《道德經》,毫無關係。

有人生拉硬扯,把儒家《周易》與道家《道德經》扯之了關係,其根據就是“陰陽”。

其實,《周易》卦辭爻辭無“陰陽”,是《易傳》用“一陰一陽之謂道”,解《周易》八卦: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陰陽,是兩個兩個地生,一物陽、一物陰,“乾陽物也,坤陰物也”。

《道德經》之“萬物負陰而抱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每一個物都分陰陽。

這就是《易傳》與《道德經》的根本區別。


有話少說


《周易》最早,諾亞時代有幫人類造房子的天使犯罪的印記:占卜文化。但保留了純正的帝天太初大道信仰。《道德經》是上帝對人類的完全啟示,老子若是普通人不可能有如此完備的真理啟示,他的智慧來自帝天即道,他是我們民族的偉大先知。老子反對假先知即占卜,呼籲民族順服道而行,以道治邦養民齊天下。

孔子《倫語》在後,仍然保存中華傳統的帝天信仰,但偏重於世俗人倫君臣父子綱禮儀秩序。因人人罪汙,被後人貶為封建倫理、醜陋衛道士,虛假聖人。其事實,若無諸子百家諸聖賢維護天道常理,年年爭戰月月血河,中華民族至今已無諸多後代。

唉!諾亞(舟八口)那世代,上帝在高天看人類人人終日思想都是罪,洪水滅世。如今,各國各民仍無一完全義人,恩典就在道德經中,玄德玄遠的道就是救贖主耶穌。


用戶谷中的百合花


我想問一句,吃飯了嗎?如果是親人,他她怎麼想?行啊!關心我。如果是一般人,他她怎麼想?禮尚往來而己。如果是仇人,他她怎麼想?屁,想我死,沒那麼容易!一句話,三個不同。做人難啊!掉過頭想,吃飯了嗎?親人會說,嫌我窮了吧?一般人會想,關心我??不可能!仇人想,這人還行,還關心我!當然,這只是正反。更多的是都不這樣想,即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說不清,道不明。取決於你的一瞬間問話的思維。討好,真心,嘲諷,惡毒,半真半假等等。第一反應至關重要。重要到無與倫比。就這麼簡單。


厚德載物12261


都是用中文寫的


宣宏宇


讀經典的一點小體會,以經解經能更接近經典的願意,《易經》說一陰一陽之謂道,易與天地準,百姓日用而不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講的就是宇宙人生的規律,無論潛龍勿用還是履霜堅冰,都是一種人生推理,天人合一的規律。中正,中道,中庸,都是天時,地利,人和的有機結合。與時俱進,順應天道,樂天知命,都是天人合一的大道理。三者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繫,應該說的是一個東西。


趙建藝


很可能周易最早,道德經次之,論語又次之。老子或許不相信占卜,但從周易那裡學了些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孔子見過老子,這個在史記裡有記載,被老子的道所折服。但孔子提出不是道,而是仁,中庸。其實是偷學了老子的道,發展了自己的哲學觀點。


八卦小一


有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要我說:兩塊糖豆找對象。可惜的是:物是人非!全部《論語》只會讓社會倒退,兩斤果糖只會讓騁定告吹!若不信,走的看。


陽光雨露85068379


易、道德經、論語這三樣東西正是構成中國傳統文化及其心理的基本恇。中華文華髮端於易,並在此基礎上,形而上為道家,形而下為儒家。然後道儒一個認識哲學一個實踐社會倫理,相互作用構成華夏文明血脈。後有佛傳入,其被本土化之後,與道同為形而上世界觀領域,也形成了後來儒釋道三家統一體,相互促進的獨特文化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