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六大珍饈美食

西湖醋魚

中國歷史上六大珍饈美食

“西湖醋魚”是浙江杭州傳統風味名菜。此道菜選用西湖鯤魚作原料,烹製前一般先要在魚籠中餓養一兩天,使其排洩腸內雜物,除去泥土味。烹製時火候要求非常嚴格,僅能用三四分鐘燒得恰到好處。燒好後,再澆上一層平滑油亮的糖醋,胸鰭豎起,魚肉嫩美,帶有蟹味,味道鮮嫩酸甜,肉的滋味別具特色。其年代可追溯到宋朝,可謂是歷史悠久。

清蒸武昌魚

中國歷史上六大珍饈美食

“清蒸武昌魚”是選用鮮活的樊口團頭魴為主料,配以冬菇、冬筍,並用雞清湯調味。成菜魚形完整、色白明亮、晶瑩似玉;魚身綴以紅、白、黑配料,更顯出素雅絢麗。特點:肉質鮮嫩,營養豐富。

“武昌魚”即武昌一帶所產之淡水魚。早在1700 多年前的三國時期,已飲譽大江南北。以武昌大中華酒樓最著稱,代表名菜“清蒸武昌魚”、“海參武昌魚”、“油燜武昌魚”等更是膾炙人口。特別是毛澤東主席“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的著名詩句發表後,更使武昌魚馳名中外。

東坡肉

中國歷史上六大珍饈美食
中國歷史上六大珍饈美食

東坡肉是杭州名菜,其色、香、味俱佳,深受人們喜愛。慢火,少水,多酒,是製作這道菜的訣竅。一般是一塊約二寸許的方正形豬肉,一半為肥肉,一半為瘦肉,入口香糯、肥而不膩,帶有酒香,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十分美味。

“東坡肉”最早在徐州創制,《徐州古今名饌》記載,蘇軾任徐州知州時,黃河決口,蘇軾身先士卒,和全城百姓築堤保城。徐州人民殺豬宰羊,上府慰勞,蘇軾推辭不掉,便指點家人燒成紅燒肉回贈給老百姓,百姓食後,都覺得肥而不膩、酥香味美,便稱之為“回贈肉”。蘇軾貶謫黃州時,人們開始競相仿製,並戲稱為“東坡肉”。

飛龍湯

中國歷史上六大珍饈美食

東北民族俗稱的“飛龍”學名叫做“榛雞”,是盛產於興安嶺山林中的一種較小的飛禽。鄂倫春人做飛龍湯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將洗淨剁成小塊的飛龍肉放進已加鹽的沸水中煮,約二分鐘就須將湯從吊鍋子裡倒出來,再放上一點野蔥末後即可食用。另一種是先將鹽末撒在飛龍肉上,待吊鍋子水滾開時,一手拿著飛龍,另一隻手不停地用勺子將吊鍋子裡的沸水舀出來澆在飛龍肉上,邊澆邊轉,燙至六分熟時,再將整個飛龍連同野蔥末一塊放進鍋裡,在沸水中煮十來秒鐘就可倒出食用。

此菜湯清見底,湯中紅、白、綠、黑四色相間,其味鮮鹹異美。此菜以飛龍(榛雞)為主要原料,配以口蘑,湯呈乳白色,味極鮮美,極富營養,是滋補之美味湯菜。

無為燻鴨

中國歷史上六大珍饈美食

無為燻鴨是沿江菜最具代表性的菜品之一,也是享譽中外的徽菜傳統名菜。它又名無為板鴨,距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據無為縣誌記載:“民俗婚筵多用鵝,後改為鴨”,至今當地還留傳著這樣的風俗。

菜品成菜色澤金黃,皮脂厚潤,肉質鮮嫩,氣味芳香,別有風味。無為燻鴨名貫古今、盛譽不衰的原因為二:一是鴨好,無為縣地處長江沿岸,乃半丘陵半圩之地勢,鴨一般在野外放養,多食小魚、小蝦等活食,收稻後,鴨於水稻田裡覓食,故鴨成長快、體服壯、肉嫩、脂厚;二是製法精良,操作細,成品體形完美,色澤金黃油亮,皮酥肉嫩,味鮮醇,並有煙燻幽香。若醮醋食用,風味尤佳。

麻婆豆腐

中國歷史上六大珍饈美食

麻婆豆腐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中的名品。主要原料由豆腐構成,其特色在於“麻、辣、燙、香、酥、嫩、鮮、活”八字,稱之為八字箴言。

陳麻婆豆腐(人們人習慣於稱之為麻婆豆腐)始創於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開創於成都外北萬福橋邊,原名“陳興盛飯鋪”。店主陳春富早歿,小飯店便由老闆娘經營,女老闆面上微麻,人稱"陳麻婆"。當年的萬福橋是一道橫跨府河,不長卻相當寬的木橋。陳興盛飯鋪的主要客人是挑油的腳伕。這些人經常是買點豆腐、牛肉,再從油簍子裡舀些菜油要求老闆娘代為加工。日子一長,陳氏對烹製豆腐有了一套獨特的烹飪技巧。烹製豆腐色香味俱全,不同凡響,深得人們喜愛,陳氏所烹豆腐由此揚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