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女人撕逼的“動作喜劇”,是一場對戰爭的諷刺秀

兩個女人撕逼的“動作喜劇”,是一場對戰爭的諷刺秀

該如何來形容《女鬥》這部風格誇張的“動作喜劇”呢?

它既不是把打鬥當作一種單純的表演來娛樂觀眾,也不是要通過矛盾表現人物來感動觀眾。《女鬥》本質上就是一場美式脫口秀,一切內容都是為了諷刺。諷刺的可以是社會現狀和人性問題,在這裡,有一個最重要的具體的指向,那便是戰爭(美國反恐戰爭)。

“女鬥”就是戰爭的縮影,一種戲劇化的再現。

“女鬥”的參與者是一對因某種原因彼此疏遠的大學同學維諾妮卡和艾許莉。當她們重逢之際,也即是第一場打鬥發生的時候,維諾妮卡是一位擁有財富地位家庭的職業太太(花瓶妻),而艾許莉則是一個還在為理想與事業打拼的不得志同性戀畫家。

兩個女人撕逼的“動作喜劇”,是一場對戰爭的諷刺秀

一個傳統實際,一個開放理想,她們是不同道之人,各走各道,其實也可以相安無事。但她們彼此都鄙視對方的選擇與特性,而當前階段狀態的不同(成功與否),又讓觀念的差異變成了是非之爭。一個意外的獨處機會,便讓她們打了起來。

第一架,維諾妮卡完敗。她陷入昏迷,醒來發現她已失去了家庭財富變得一無所有。同時,艾許莉則變身為受歡迎的藝術家,與當初不可同日而語了。不僅如此,艾許莉還把維諾妮卡當作自己創造的素材。維諾妮卡要復仇。於是她們打了第二架。

兩個女人撕逼的“動作喜劇”,是一場對戰爭的諷刺秀

兩個女人撕逼的“動作喜劇”,是一場對戰爭的諷刺秀

第二架,輪到艾許莉嘗苦果了。她也和維諾妮卡一樣一躺兩年醒來發現自己一無所有。她也要復仇。但當她找到維諾妮卡的時候,這個仇好像也復不起來。維諾妮卡的狀況也並不比艾許莉好,而且她現在遠離競爭性強誘惑多的都市而居,身邊只有老阿姨以及兒子的影像陪伴,心態好像也平和了。兩人的遭遇也相同,應該可以互相諒解了吧。

遺憾的是,結果並不是這樣。艾許莉不小心弄壞了維諾妮卡兒子的重要遺物(存有兒子錄像的攝像機),兩人又幹上了。無論是維諾妮卡還是艾許莉,遭遇變故之後都沒有真正反省自己,表面的平和只是自身力量削弱之後的表現,而非有了新認知之後的改變。意外造成的損失顯然無法通過新的“戰鬥”來彌補,但在兩人的認知中,只有打擊對方、把對方幹趴下成為“勝者”才能獲得安慰。

兩個女人撕逼的“動作喜劇”,是一場對戰爭的諷刺秀

以上關於“女鬥”的描述也就是對戰爭的解讀。面對差異,狹隘與自私讓雙方無法互相尊重,自以為是以己為尊,進而互相攻訐,造成摩擦並藉由一些事端擴展為大沖突。衝突難免造成更多的傷害與破壞,損失還是要從對方身上找回,“復仇”也好,“正義”也好,這樣的名號都是雙方可以共用的,戰鬥將繼續下去,直到一方被徹底打敗消滅……

另外,維諾妮卡和艾許莉都信奉“強者理論”,強勢者天然擁有控制與指揮權,可以無所顧忌。面對戰場歸來的黑人青年所說尊重是互相的,維諾妮卡表示手裡有槍的就會得到尊重。就好像她之前與僕人(青年的母親)之間,僕人必須尊重她,而她對僕人則一點不必在乎。艾許莉方面則體現在她與助手(甚至伴侶)的互動與角色交換上,沒有尊重理解,只有對異己的攻擊與壓制,以及由此而來的變態的滿足感。

兩個女人撕逼的“動作喜劇”,是一場對戰爭的諷刺秀

戰爭當然也不只是意識形態上口舌之爭,其中包含著巨大的利益。維諾妮卡和艾許莉一度的成功與財富都是拜戰爭所賜。維諾妮卡的丈夫是負責戰場垃圾處理的承包商,只是個小角色,便對戰爭歡欣鼓舞了,何況那些真正的大鱷。艾許莉的畫被人接受追捧,也是因為戰爭的影響。

發戰爭財的人安坐後方,被戰爭傷害的大都是無辜者。影片中徵兵的年齡被降到十六歲,更多更年輕的人被當作炮灰送上戰場,殺人或被殺。其中還包括像維諾妮卡的兒子那樣的理想主義者,他以為戰爭能夠帶來和平,但其實只是在為軍火商為國防工業賣命,白白犧牲無甚影響。

戰爭其實也是現代人貪婪自私無知的一種擴大化的更激烈的表現。要消除戰爭,還得從改造自己出發。影片中,維諾妮卡的瘋阿姨,離群索居,放棄競爭,擁抱自然,似乎是一種出路,當然這其實更像是一種諷刺。人類好像逃不出自我毀滅的命運。

兩個女人撕逼的“動作喜劇”,是一場對戰爭的諷刺秀

(以上是對影片關於戰爭的解讀,不代表本人觀點與立場。)

最後,如果你對“女鬥”本身很感興趣,推薦一部由堤幸彥導演的日本電影《兩居室》(2LDK)。由野波麻帆和小池榮子扮演的兩位主角,個性生活方式不同,同業同門互相競爭,又都有各自的壓力,同居一屋,猜忌使壞,日漸摩擦直至矛盾大爆發,上演了一出花哨暴力的女性瘋狂大激鬥。

兩個女人撕逼的“動作喜劇”,是一場對戰爭的諷刺秀

兩個女人撕逼的“動作喜劇”,是一場對戰爭的諷刺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