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僅存最後匈奴的唯一國都

匈奴是個遊牧民族,其所長是“來去如電閃雷鳴,居無定所”,怎麼就會有定居化的國都?是否搞錯了?請諸君耐心看完本文。

整理我在網上的自駕日記,發現很多有意義的素材,我並沒有寫成文章,所拍照片也沒有發表過,感覺甚是可惜,慢慢陸續抽空整理寫出來,給大家看看。但是選題有時候也非常困難,既要有趣、還要有新知識點、且須有獨創性,又要符合“今日頭條”平臺的趣旨。當前幾日一篇審核未通過後,感覺可能有些題材不合適,我自己也清理掉二篇或許因有違規,平臺推薦量很低的已發帖。畢竟我也從事著其他平臺管理工作很多年,有同感,謬改“法律不強人所難”的法諺,即,發文不能強平臺所難。

世間僅存最後匈奴的唯一國都

從前面看

世間僅存最後匈奴的唯一國都

2015年10月,十一黃金週過後,我們就2人帶一狗出發自河北、山西到陝西,想看看《史記》中描述的“長平之戰”故地、同時給相關匈奴的文章拍點素材。拍攝計劃之內的當然少不了陝西榆林市靖邊縣的“統萬城”也稱為“白城則”。

在此之前,先根據史料、網絡資料,對統萬城作個簡單介紹:

統萬城建於中國歷史最為悲慘的時代,也就是“五胡亂華”之時。這幾百年間的黑暗,實際上就是對二漢“獨尊儒術”儒家思想的社會實踐驗證,儒家治國有嚴重缺陷。當時各階層也都意識到,所以此後一直到宋朝“理學”復興,近700年間,儒家偃旗息鼓沉寂了很長一段時間。

臺灣陳致平教授在其著作10卷本《中華通史》之三卷中【“兩晉五胡十六國語南北朝”這三百年間,是中國歷史上最紛擾混亂的一段時代,也是政治社會最暗淡的一段時代,所以有人把它比作歐洲的黑暗時代(Dark age)】,他在本書中對統萬城有所提及,並對建城者赫連勃勃作了詳細介紹赫連勃勃原本姓劉,自立大夏國後,改姓匈奴姓。“赫連”匈奴語有天子之意。在晉義熙9年,他在陝北靖邊縣築統萬城定都。耗費10萬人力修建“統萬城”,但夏曆經三主,只維持了25年就被北魏所滅。

但我以為大陸尹達先生主編的《中國史學發展史》中,斷代以及原因講的更加透徹“自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至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隋軍滅陳,四百年間,除西晉初年曇花一現的統一之外,我國曆史長期處於分裂動盪,南北對峙中。一方面,漢族和一些少數族統治者上層之間你爭我奪,逐鹿與中原之上,拼殺於大江南北.....。”

已經徹底漢化的匈奴左部帥劉淵,尊劉禪為孝懷皇帝,稱自己為漢王以後,標誌著五胡亂華的悲劇序幕正式開啟。說這麼多,就是為“統萬城”的建造者匈奴赫連勃勃出場作鋪墊。

縱觀各種資料,感覺百度百科的介紹比較簡潔:

“統萬城位於陝西榆林靖邊縣城北58公里處的紅墩界鄉白城則村,為匈奴人的都城遺址,因其城牆為白色,當地人稱白城子。又因系赫連勃勃所建,故又稱為赫連城。為東晉時南匈奴貴族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國都城遺址,也是匈奴族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遺址,是中國北方較早的都城, 已有近1600年曆史。統萬城始建於公元413年,竣工於公元418年,由漢奢延城改築而成。後來在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燾一統北方期間,統萬城被攻克,從此設置為統萬軍鎮。

統萬城整個城池由內城和外城組成,內城分東城和西城。東城周長2566米,西城周長2470米,遺址全部為夯土建築遺存。西城為當時的內城,四面各開一門,城垣外側建馬面,四隅角樓的臺基用加寬作法。城內中部偏南有一長方形宮殿建築臺基,附近出土有花紋方磚。郭城南北垣情況不詳,東西垣相距5千米,但遺蹟遺物很少。憑藉其文化特質,統萬城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和人文旅遊價值。它的發現,對於研究十六國時期的文化以及當地的生態環境變遷,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1992年統萬城遺址被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統萬城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1月,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世間僅存最後匈奴的唯一國都
世間僅存最後匈奴的唯一國都
世間僅存最後匈奴的唯一國都
世間僅存最後匈奴的唯一國都
世間僅存最後匈奴的唯一國都
世間僅存最後匈奴的唯一國都

我們從靖邊縣城酒店一早出發時,導航儀所指示的路線實際上是個遠路,而且道路被大貨車壓的坑坑窪窪,車速起不來,一度還進入了內蒙境內,這是在看過統萬城後回返酒店時才知道的。

10月上旬的陝北的天氣,早起已經略有寒意。不過,在藍天,紅彤彤、金燦燦的各種樹葉的裝點下,塞北大地呈現出別樣的景緻。給人以真正的秋高氣爽之感。因為去時的道路不好,走的比較辛苦,好在當時路上的車並不多。

在接近統萬城時,有段路走在內蒙的烏審旗境內。

世間僅存最後匈奴的唯一國都
世間僅存最後匈奴的唯一國都

統萬城遺址景區真的是不好找,其收費處之簡陋,連建築工地的工棚都不如。不知道現在是否已經高大上,4年前我去的時候就是這樣的感覺。那天的遊客並不多,看上去面積不小,剛好遺址之外有土路車道,我就開車沿道走,進去看時下車步行。

遺址西南殘存的城牆,至今看去依然很雄偉,可以想象當年完好時會有多麼的氣派。城內基本都是殘垣斷壁,瓦礫遍地。如果不熟悉這段歷史,在心中跨越時空同古人交流的話,看這樣的遺址實在是比較乏味。

走在城牆的遺址上,放眼看去,城外是金黃一片的樹林。由於沙化侵襲,有些城牆已經被流沙掩蓋,當然和額濟納的“黑城”比較,非常輕。如果要想拍出漂亮的照片,就要等早晚和有利天氣,但我沒有那麼多時間,只好以記錄為原則拍了一些照片。

我家小狗“毛球”在開闊無人的遺址好跑的非常瘋狂,結果是,晚上在賓館為其洗澡洗出滿地的細沙。洗了很多遍,才最終洗乾淨。“毛球”此後就一直隨我們走南創北走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