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被《復聯4》碾死的“羊”

觀影

見字如面,這是小C為你推薦的第44部影視作品

《復聯4》掀起的熱浪不必多說,預售票房超過5億,兩天就破10億,這股強勢的勁頭,完全燃爆了中國電影市場。

無論是超密集的排片,還是熱炒發酵的電影票價,《復聯4》壓倒性的勝利,無疑給同期上映的電影帶來不小的壓力。尤其是當文藝電影撞上《復聯4》,更是凶多吉少。

撞死了一隻羊》就是與《復聯4》雞蛋碰石頭的其中之一。

雖然是文藝電影的上乘佳作,但也讓人不得不為其捏把汗,很怕它完全淹沒在好萊塢的狂浪裡,被大家錯過。所以趕在今日正式公映之時,就趕緊為它助威。

《撞死了一隻羊》是由王家衛監製,萬瑪才旦導演的藏語電影,不僅奪得威尼斯地平線單元最佳劇本獎,也在業內收穫了極高的口碑。

其實在去年年底,我們就推薦了萬瑪才旦的另一部電影《塔洛》(請戳:在時代快車裡,那些掉隊的孤獨人)。

一只被《复联4》碾死的“羊”

而這一次,一直聚焦藏區的萬瑪才旦,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跨越——從寫實走向了寫意,以夢境鋪張開一個更大格局的主題意象。

藏區的獨特氣質,也讓故事在虛與實,罪與善,生與死,救贖與復仇之間,變得愈發神秘,並充滿著層次感的想象。

陳丹青在觀影隨筆裡寫:我被帶回四十多年前的西藏記憶。想起為什麼我熱愛那裡的遼闊與蒼涼,熱愛那裡的人。

一只被《复联4》碾死的“羊”

王家衛和萬瑪才旦

作為不多見的藏族公路電影,這種遊離在現實與夢境的美學氣息,讓披附著藏文化的《撞死了一隻羊》是如此獨樹一幟而不可替代。

萬瑪才旦以最質樸的方式深入藏區的民俗裡,又以最禪意的影像來描摹文化語境裡的輪迴與因果,僅以87分鐘,就交出了一部高完成度的出色之作。

當大家都沉醉在《復聯4》的狂歡之時,別忘了《撞死了一隻羊》一定是今年不能錯過的華語佳作。

1

影片開始的前十分鐘,沒有一句對白。

你所看見的只是一個魁梧的藏族司機,駕駛著一輛破舊的卡車,行駛在海拔高達5500的可可西里地區,砂礫與狂風,荒無人煙。

一只被《复联4》碾死的“羊”

他有將近一半的臉被淹沒在張狂的頭髮與凌亂的鬍鬚裡,墨鏡遮住他的雙眼,似乎在他生猛的外表之外,還有一部分無法直視殘忍的溫柔。

這段寂寥的行程裡,陪伴他的只有兩樣東西。一樣是一盤偶爾卡住的磁帶,裡面放的是意大利經典歌曲《我的太陽》。另一樣是掛在後視鏡中間的照片,一面是活佛,一面是他的女兒

一只被《复联4》碾死的“羊”

枯燥而煩悶的長途駕駛,在影片一大頭,就被刻畫到極致。直到他在荒無人煙的公路,莫名撞死了一隻羊,故事才真正拉開序幕。

拉上死羊,繼續上路的司機,遇上了獨自行走在荒漠的康巴漢子。漢子的行頭如同乞丐,沉默寡言。幾經攀談,才得知,他要去一個叫薩那的地方殺人,只為報殺父之仇。

令人詫異的是,康巴漢子與司機同名,都叫金巴,名字都是活佛所贈。

雖然兩人在岔路口分別,但這位康巴漢子卻始終在司機金巴的腦海裡揮之不去。

一只被《复联4》碾死的“羊”

對於兩個金巴的人物形象,導演似乎刻意在建立著一種對比。

卡車司機金巴,是典型的壯漢形象。他能輕鬆扛起一頭羊,花錢絕不拖泥帶水,為人處世遊刃有餘。

然而,他卻會為了撞死一頭羊而傷懷,將羊送到寺廟天葬,只為將其靈魂超度。

一只被《复联4》碾死的“羊”

康巴漢子金巴呢,則是瘦弱的形象示人。他多次被別人以乞丐作為形容,他不善言辭,與社會脫節,去到茶館甚至不知道如何正確點一杯啤酒。

然而,他所揹負的卻是最傳統的藏族觀念——為父報仇。

一只被《复联4》碾死的“羊”

而這種對立裡,導演卻又在有意識地建立起相似性。比如相同的名字和香菸,茶館裡相同的位置,同樣的場景與旁白設置。

看似這種對比形成一種對立,但實際更像是一種鏡像式的塑造,即彼此互為彼此的另一面。既可以分開,亦可以合一。

由此,更加模糊了虛與實的邊界,為接下來現實與夢境的穿梭做出有力的鋪陳。

2

整部電影裡最讓人難忘的是茶館的段落,無論在劇情或影像呈現上,都非常具有特色。

兩位金巴真正意義上的“交匯”,也是在此展開。在油畫的質感開啟卡車司機對康巴漢子的追尋之外,這裡的對白、閃回、影像粗糲感處理,也頗有幾分兼職王家衛的味道。

所以你既能看到幾分《墮落天使》的影子,又能看到《2046》的風采。

一只被《复联4》碾死的“羊”

《撞死一隻羊》茶館場景

一只被《复联4》碾死的“羊”

卡拉瓦喬名作《召喚使徒馬太》

至於兩位金巴的結局究竟為何,我們暫不在文章裡劇透。

但是以萬瑪才旦的話來說,這部電影整個故事都是建立在佛教文化對眾生平等與因果輪迴的理念之上。

所有的人物動機與行為,都是基於這樣的文化展開。若沒有藏文化做支撐,這一切都是荒誕的。

無論是卡車司機撞死羊,選擇超度它,還是康巴漢子準備為父報仇,這都無法避開藏文化裡的傳統力量。

像莫烏比斯環,也像轉經筒,循環往復,無止無終,終點即是起點。

一只被《复联4》碾死的“羊”

但萬瑪才旦並沒有選擇像畢贛在《地球最後的夜晚》裡那樣,沉浸在循環之中而是運用了夢境,巧妙地打破了這種宿命般的輪迴。

而這種輪迴的破壁,剛好是創作者能給予的一種最大化慈悲與關懷,讓人物從命運的桎梏中掙脫,從而進入一個新的狀態。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整個故事構架雖然並不複雜,但這也不是一部對所有觀眾都友好的影片。

一只被《复联4》碾死的“羊”

導演採用不常見4:3的畫幅,又把故事置於一種朦朧的語境,在這種極具個人化電影語言的展現之下,無疑是需要觀眾更主動地去參與其中,找到對應自己的故事接口。

像導演萬瑪才旦自己所說“這部電影中藏有很多密碼,回味無窮,現實與夢境的交錯,對羊的超度,對仇人的放下,夢境中的圓滿,都在這部電影裡,細思極玄。

而到底怎麼破解這整個故事的玄機,還是要親自走入影院,找到自己的答案。

影片結尾有那麼一句藏族諺語:

如果我告訴你我的夢,你也許會遺忘它;

如果我讓你進入我的夢,那也會成為你的夢。

走入這部電影吧,讓這個夢,也成為你夢的那一部分。

大家好,我是小C,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填寫2019“C1區”調查問卷,我們將隨機送5本熱播節目《見字如面》明星簽名書 +簽名信。

【問卷調查,2分鐘即可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