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家原本可以納入中國,只怪當時的皇帝沒答應,如今惟有遺憾

這個國家原本可以納入中國,只怪當時的皇帝沒答應,如今惟有遺憾

打開東南亞地圖就可以發現,位於廣袤南海的曾母暗沙是中國領土的最南端區域。這裡除了海底油氣豐富以外,地理位置更是得天獨厚。它東面是菲律賓,南面是文萊,西面是馬來西亞,北面是越南,可以說釘在東南亞的一個楔子,戰略重要性可見一斑。但是因為是水下的暗沙,所以無法駐軍,所以常有中國軍艦和海警不定期的巡航此地。在曾母暗沙的南端,是世界第三大島——加里曼丹島。島上有三個國家,分別是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文萊,其中文萊是面積最小的國家。可是在歷史上,這個文萊曾經差點成為中國的附屬國,而且到現在,也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個國家原本可以納入中國,只怪當時的皇帝沒答應,如今惟有遺憾

事情還得從明朝開始說起。明太祖朱元璋坐定江山後,也不知道聽誰說的,說是南方有個“婆羅洲”,那裡遍地黃金,資源豐富。於是朱元璋就派了一個叫黃元壽的總兵帶領一群人來考察。這個黃元壽是福建泉州人,因為在南海黃森灘抗倭有功,被朱元璋賜名為黃森屏。黃森屏領命後,心情非常激動,帶領手下士兵及家族成員1000多人出發了。可是等他到了“婆羅洲”才發現,所謂的遍地黃金只不過是個美麗的傳說,滿眼看到的除了森林就是森林。不但如此,島上的居民還非常原始,這讓黃森屏非常失望。想回國又不敢,因為朱元璋並沒有旨意讓他回去,所以只得硬著頭皮在島上待著。

這個國家原本可以納入中國,只怪當時的皇帝沒答應,如今惟有遺憾

為了抵禦當地土著的攻擊,黃森屏組建了一支華人武裝,雖然人數不多,只有一千多人,但是與落後的當地人比較起來,還是非常有戰鬥能力的。當時的島上有三個國家互相征戰攻伐,其中有個叫渤泥國的國王找到了黃森屏請求合作,黃森屏也想盡快融入當地,所以雙方一拍即合。黃森屏很快就成為渤泥國的強大友軍,幫助渤泥國成為島上第一大國。為了表示誠意,也為了進一步拉攏黃森屏,渤泥國國王特意加封黃森屏為“並肩王”。還動員王室成員跟黃森屏的族人相互通婚,國王的弟弟帶頭娶了黃森屏的妹妹黃元麗。這樣不久後,黃森屏的家族就與渤泥國就有了千絲萬縷的關聯。

這個國家原本可以納入中國,只怪當時的皇帝沒答應,如今惟有遺憾

黃森屏是總兵出身,又有抗倭經驗,所以打起仗來得心應手。在擊敗蘇祿國後,黃森屏開始顯赫起來,他既是既是國王的親戚,又是國王的友軍,漸漸的就成為實際上的渤泥國國王。黃森屏身在國外,心繫祖國。在朱棣做皇帝的時候,黃森屏還曾帶領150多名隨從,以渤泥國國王的身份來到明朝朝拜進貢。只是因為年世已高,在加上長途奔波,黃森屏勞累過度而死,時年67歲,被朱棣以國王的待遇葬在南京。黃森屏臨終前,曾經嚮明成祖朱棣提出了三個請求,主要的一條就是懇請將渤泥國納入大明版圖。朱棣考慮到兩國的距離遙遠、交通不便,主要是那裡根本沒有發現黃金,所以沒有同意,只是將其冊封為藩國,允許其每年進貢。直接納入大明和藩屬過的區別還是很大的,因為藩屬意味著半獨立。明朝中後期開始,明朝的勢力從東南亞收縮,所以對渤泥國控制力越來越弱,而渤泥國對明朝的依賴也越來越來弱,只到後來歐洲殖民者的到來以及文萊的獨立。

這個國家原本可以納入中國,只怪當時的皇帝沒答應,如今惟有遺憾

黃森屏死在中國,朱棣便立他的兒子為新的渤泥國王,至此以後,黃森屏的後裔勢力一直牢牢掌握著文萊的王室。只到現在,文萊的王室也對自己是中國人的後代公開承認,奉黃森屏為其祖先。

這個國家原本可以納入中國,只怪當時的皇帝沒答應,如今惟有遺憾

非常遺憾的是,本來文萊可以有機會成為中國的一個省的,結果朱棣的錯誤判斷,導致文萊一直孤懸海外。不但如此,目前文萊還佔領著中國約5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比文萊的國土還要大將近9倍,這個海域有多處油田,所以現在的文萊是典型的富得流油的國家,文萊國王更某種意思上的世界首富了。

這個國家原本可以納入中國,只怪當時的皇帝沒答應,如今惟有遺憾

參考書目:

《婆羅渤泥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