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斷油”與伊朗“斷路”的新較量

馬曉霖(博聯社總裁、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5月2日起,美國新一輪“極限施壓”即將生效,以便徹底斷絕伊朗石油出口並遏制其擴張,同時為擴大原油市場美國份額掃清障礙。此舉標誌著自去年5月8日退出伊核協議後,特朗普政府對伊朗經濟的絞索徹底勒緊,伊朗則再次威脅切斷波斯灣石油運輸線。這一事態無疑會加劇大國摩擦、美伊對抗、能源市場震盪和世界經濟波動。

4月22日,白宮聲稱將不再給予部分國家和地區進口伊朗石油的制裁豁免,強調此前給予的豁免在5月初到期後不再延續,以便藉助實現伊朗石油零出口來剝奪其主要收入來源。白宮還稱將擴大對伊朗經濟的“極限施壓”來應對其威脅,並與沙特、阿聯酋等盟友聯手確保全球原油市場供應充足。據統計,伊朗石油年創匯約500億美元,佔總出口收入的40%。特朗普政府指責伊朗利用石油美元強化地區擴張,威脅美國盟友安全,要求修改伊核協議從而全面約束伊朗的地區行為。

去年11月4日,美國重啟對伊朗能源與金融等領域制裁後,考慮到立刻對伊朗石油出口清零將導致市場供應出現較大缺口而衝擊美國及世界經濟,同意在逐步減少進口伊朗石油的前提下給予8個經濟體180天新制裁豁免作為緩衝,包括中國、印度、日本、韓國、土耳其、意大利、希臘和中國臺灣地區。

美國不再豁免的聲明立即引發市場震盪,當天國際原油期貨價格上揚3.31%,23日再漲2%。據彭博社報道,伊朗3月份原油出口為130萬桶/日,其中輸入中國61.2萬桶,約佔47%;輸入印度25.8萬桶,約佔19.8%。另據統計,土耳其90%的石油依賴進口,伊朗石油佔其進口總量的45%,今年2月達到14.4萬桶/日,而2017年一度高達24.4萬桶/日。

在石油輸出組織連續數月收緊出口的背景下,對伊朗徹底斷油無疑會加劇石油市場和經濟領域恐慌。中印土等進口大戶不僅要承受重新組織油源而帶來的損失,還被迫更換匹配非伊朗石油的運輸與冶煉裝備設施,因此,對美國這種損人利己的做法十分反感。

印度媒體指出,包括印度在內的亞洲多個進口大國難以在短時間內尋找到可替代原油供應渠道,而且美國這一政策將引發赤字與匯率變動,衝擊印度經濟並影響未來大選。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抨擊美國的單邊主義行為違反世貿原則,不利於地區和平與穩定;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回懟美國稱“將繼續進口伊朗石油”。由於土伊存在漫長的陸地邊界,美國難以切斷兩國石油貿易。

歐盟早已拒絕美國撕毀伊核協議及單方面重啟制裁,尤其不接受它對歐洲企業進行“長臂管轄”和二級制裁,為此制定了包括易貨貿易在內的應對之策。意大利和希臘不再享受豁免後,美歐摩擦也難免加劇。分析家們擔憂,如果美國對繼續進口伊朗石油的國家進行二級制裁,無疑使本已脆弱和敏感的大國關係遭受新衝擊。

伊朗自然不會坐以待斃,其外長扎裡夫24日表示,“我們相信伊朗將繼續出售石油,繼續為石油尋找買家,繼續使用霍爾木茲海峽作為出售石油的安全運輸通道。”他警告說,“如果美國採取瘋狂措施試圖阻止我們這樣做,美國應該為其後果做好準備”。23日,伊朗外交部稱,伊朗將與合作伙伴進行密集協商後再決定如何回應美國“非法”和“毫無意義”的制裁。

新近被美國定為“恐怖組織”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更加強硬,其海軍司令阿里·禮薩22日威脅說,“如果伊朗不能使用霍爾木茲海峽(出口石油),我們將會將其關閉”。據統計,霍爾木茲海峽控制著波斯灣水域1700萬桶/日的石油輸出,對世界能源和經濟安全非常重要。美伊海軍過去多次在波斯灣水域相互示威示強,表達控制這一能源咽喉的強烈姿態,伊朗也曾反覆威脅一旦石油出口徹底受阻,將切斷這一通道。

針對伊朗最新威脅,美國海軍中央司令部發言人吉布森本週警告說,霍爾木茲海峽是國際水域,威脅關閉這一通道將破壞貨物自由流通,美國及盟友已做好準備回擊任何“侵略行為”,確保霍爾木茲的航行自由和貿易流通。1988年,由於伊拉克和伊朗互相襲擊進出對方港口的國際油船,迫使多國海軍護航,引發美國與伊朗海軍交火併導致兩艘伊朗主力戰艦被擊沉,一座大型海上石油平臺被摧毀。幾個月後,一架伊朗民航班機又被擊落。美國武裝施壓迫使伊朗最終屈辱地接受安理會598號決議而結束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

歷史教訓深刻且美伊實力對比一目瞭然,因此,伊朗不會輕易封鎖霍爾木茲海峽而引發第二場美伊衝突甚至全面戰爭。但是,雙方的戰爭邊緣政策肯定會使大國關係、中東局勢更加複雜化,也必然衝擊世界石油市場和經濟運行的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