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法國夢”

法日情緣

1958年5月,法國南部發生反政府的暴亂,人們紛紛要求戴高樂出來執掌大權。

1958年5月,主題為“ever onward”亞運會在東京如約舉行。

1958年10月,80%的法國人贊成戴高樂推行的新憲法,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成立。法國自此走上一條與眾不同的大國之路。

1958年10月,332.6米高的東京鐵塔拔地而起,成為當時亞洲最高建築物。


日本的“法國夢”

1958年,修建東京鐵塔現場

法國、日本,這兩個看似不在同一片頻道的的國度,似乎從一開始便共享同樣的故事,連接著同樣的命運。

1997年,時任法國總統的雅克·希拉剋到訪日本,當即確認法日文化年,加強這兩個“八竿子打不著”卻又“同呼吸,共命運”的兩極的聯繫。

希拉剋是左右逢源的,他將法國自塔列朗、拿破崙開始的外交智慧運用到極致——和中國當局者說中文,又把自己的寵汪取名為“相撲”。國際關係中,多極化的另一番意思便是“平衡主義”,說白了就是誰也不得罪,最終受惠的是自己。

隨後,2003年9月在法國出版的《內部交易》一書,曝光希拉剋與日本情人產有“私生子”,一時引起眾多西方媒體的獵奇趣味。

薩科齊時期,法日關係一下子從“蜜月期”轉為“噩夢期”,日本動漫作品甚至將薩科齊刻意安排為一個“同性戀”的角色。

奧朗德奉行靈活、務實的外交政策,又給予日本“與之地位匹配的大國關係”。在法國的日本動漫佔據整個國內市場的40%之多,法國也一躍成為日本動漫銷量第一外來國。

更有意思的是,發明於法國本土的米其林餐廳竟被日本這一“學生”後來居上。最新數據顯示,東京的米其林餐廳總數已超越巴黎,穩居全球“老大”位置。以美食遐邇聞名的巴黎竟僅能望其項背,“屈居”第二。

愛恨情仇

二戰之後,全球剛從法西斯的陰影中解放出來。晉升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總統的戴高樂對日本這個“法西斯國家”沒有天然的好感,一上臺的演講,就將日本定位為“吸血鬼民族”。可以說,從一開始,法國對日本這個國家就充滿著戒備。

反過來,日本恰好欣賞法國人身上的浪漫、情調和灑脫,這是東方島國所匱乏的。1958年竣工的東京鐵塔以巴黎的埃菲爾鐵塔為模板,遠望而去,東京鐵塔附近街景的裝飾像極了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

日本的“法國夢”

巴黎下雨,淋溼東京

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就進入到以歐美為師的“快車道”。從語言演化到風俗習慣,日本對於法國這位老師的遵從,體現在方方面面。

日語當中的“形”自然借鑑的是漢語,但其很多與時尚、文化、美食相關的語彙都是直接將法語的音譯為“片假名”。對於會法語的人來說,日語竟然是似曾相識的語言。

遊走在東京街頭,看起來稍微有些品位的餐館、酒吧,都無法抗拒法文“畫龍點睛”般的修飾。很多日本愛情劇的走向,也都少不了“女主角告別舊情,遠赴巴黎開啟另一段精緻生活”的套路。

法國知名的馬卡龍(Pierre Hermé)在法國本土有18家分店,而在日本竟有14家分店。可以說,對馬卡龍的厚愛程度,日本遙遙領先其他國家和地區。就連”巴黎綜合症”這一負面現象,都“正面地”反映出日本對法國高度的期待值和想象力。

——————

巴黎綜合症

巴黎綜合症(Paris Syndrome),是日本人在法國巴黎工作或度假時發生的一種精神紊亂狀態。有禮貌的日本人因為對巴黎存有過高的期望,而在實際接觸巴黎這個城市或是巴黎人後,發現巴黎人也有粗魯的一面且該城市也不如預期中美好,因而感到難受。

病症表現為噁心、失眠、抽搐、難以名狀的恐懼感、自卑感、蒙羞感以及被迫害妄想症,甚至是有自殺傾向。

此症狀在2004年於法國精神病學雜誌《Nervure》中被提及,屬於司湯達綜合症的一種。每年估計100萬遊客中發生該病的比例為“每年一打病例”,少數受痛苦折磨者被遣返日本。

——————

日本的文化本質是秩序,秩序的維持就需要對全球先進者的學習和改進,將一切細節發揮到極致,成就完美的“日本製造”。對於法國時尚、美食、服裝等領域專注的研究,使日本很快地佔領了屬於自己的“文化高地”,輻射出其在全球不可替代的影響力。

《紐約時報》在其頗有人氣的美食專欄中,以《日本廚師在巴黎的崛起》為題,關注了日本人進駐巴黎美食市場的文化現象。一位日本進駐巴黎的日本廚師說,在巴黎更讓他興奮,這裡有非同尋常的機會。尋求機會,超越對手,這是日本的“野心”。


日本的“法國夢”

逐漸地,自成一派的日本文化秩序形成,曾經的學生成為如今的老師,它也終有權力對自己的老師說“不”。

2019年伊始,法國雷諾CEO卡洛斯-戈恩因“涉嫌金融犯罪”而被日本扣押近2個月。一石激起千層浪。法國財長勒梅爾拋頭露面為這位法國籍人士據理力爭,向日方嚴正交涉,提出“無罪推斷原則”,但這一方式並未對日方造成絲毫壓力。

4月22日是卡洛斯·戈恩拘留期限的最後一日。當天,日本檢方追加起訴了戈恩。理由是,他被懷疑將日產資金轉到兒子的公司。鐵面無私的日本司法,讓法國看到了大和民族柔軟溫和背後的“唯我獨尊”。

“戈恩案”讓法國嘗試到一個“可畏可懼”的日本。就在4月23日安倍雙腳剛踏上法國大地之時,法國總統馬克龍就表示對戈恩案高度重視,“尊重日方司法體系,但要求戈恩的人權不被侵害”。

巴黎夢工廠

無論是G7還是G20,美國、英國、法國、日本,都是繞不過去的“西方大國”。但和前三位“老牌老師”相比,日本似乎永遠都處於“小弟”的被動角色。2019年6日,日本大阪將舉行20國集團領導人峰會,首次舉辦這樣的全球盛會,日本更是“高度重視”。

此次安倍訪問歐美,就是要在大會舉辦之前“探探風向”,找到日本真正的位置。古往今來,日本似乎就是一個很懂得審時度勢的國家。

大唐盛世,日本幕府不畏洶湧波濤,不惜人力物力向中國輸送遣唐使,將所吸取的制度精華為我所用,這在日本歷史上稱為“大化改新”,也是日本文明發展的轉折點。工業革命之後,日本向歐美學習的熱情“高燒不退”。從明治政府開始,絡繹不絕的留歐、留美人才將西方世界最為先進的經驗,帶回國內。

進入到20世紀,日本發現俄國實力在西方世界的“鬆動”,藉助英國的“中立政策”,發動了駭人聽聞的日俄戰爭,打擊了俄國在遠東的勢力,自己更是在遠東地區分得了一杯羹。戰爭之後,日本開啟對外擴張到發展模式,並開始進入到大國崛起的道路中去。

日本的“法國夢”

《全球通史》:日本的勝利似乎已對整個東方產生了非常明顯的影響

現如今,國際社會更是進入到“大洗牌”的格局,日本更不可能讓自己缺席。2017年1月,特朗普成功當選為美國第45任總統,安倍第一個就趕赴紐約與特朗普會面,成為特朗普成為總統後會見的第一個外國領導人。反映之快,震驚寰宇朝野。

英國脫歐“一拖再拖”,局勢撲朔迷離。日本在英企業第一時間明作出反應,表明要採取“觀望”態度,如果有何“不妥”便做好退出英國市場的準備。而此次安倍如此盛大的“歐美行”也沒有加入“英倫元素“,耐人尋味。

法國是日本增強其世界影響力的“爆破點”,日方希望法國的肯定或是“默許”成就其在歐洲乃至整個歐美社會事務中的主動姿態和獨立氣場。這種做法似乎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日本最先“拉攏“英國對抗俄國。果不其然,在安倍訪法期間,其多次表示願意加強日本與歐盟的合作。一向“及時雨”的安倍,當然不會放棄表達對巴黎聖母院大火災修復的意向。

馬克龍在上臺以來,確實是想將法國回覆到戴高樂“高光時刻”。為此,他側重在全球環境、節能減排、人權保護等問題上做文章。然而,特朗普高調退出《巴黎氣候協議》後,馬克龍更是毫無顏面可言。恐怖主義和國內暴亂的陰雲遲遲盤旋在法國上空,久久不願離去。

全球氣候框架也好,人權保護與國家安全也罷,在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裡,再無懈可擊的制度設想,也苦於遭遇無人配合的尷尬。法國畢竟是孤掌難鳴。但此次安倍的法國之行,給馬克龍帶去一個大大雙擊的“手掌”,也給法國一個“讓世界再次偉大”的可能。安倍明確強調,日本願意在全球環境、恐怖主義等問題方面,加強與法國更深層次的合作。

日本也是法國在亞洲寄望,法國希望日本能夠在東亞地區堅守“西方社會價值觀”,能夠壯大自身在多方面的話語權。在法國看來,大國崛起不是件壞事,但各個權力主體的制衡,似乎是法方更願看到的。其實,從戴高樂開始,法國所極力倡導的“多極化”便是國際社會各方力量再平衡的演繹。法國人固然在乎自己曾經的輝煌,但其所秉持的“多極化格局”莫不是承認現實的一種政治考量。

縱觀西方社會,美國是“老大”,日本似乎只有唯命是從的“命數”。德國和日本在很多方面相似性都太大,但它們均非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國際政治的很多方面,都是“弱者”。英國是否真正意義上脫歐,未來不可知。俄羅斯強硬,合作互信確有障礙。法國,無疑是日本打開“西方大門”的最佳鑰匙。

日本的“法國夢”

安倍在西方世界中的穿梭往來

在G20大阪峰會召開前夕,日本訪法已經透露出安倍政府對“自由貿易”和“全球共治”的濃厚興趣。眾所周知,如今國際貿易時常會被保護主義的陰雲遮擋,自由貿易成為一國飛速前行的掣肘。作為一個資源短缺的島國,日本當然不願意自身的經濟處於“自給自足”的“小確幸”之中。精密科技、人工智能、互聯網技術,這些本屬於日本的強項,豈能被歷史的煙雲所覆蓋?同時,日本的強項也是法國的強項。法國在航天、交通、高科技發展等方面躋身世界前列。安倍志在通過與法國這一西方大國的“強強合作”,傾力打造日本與西方世界在全球共治方面的交集,以期發揮日本在諸多方面的話語權和領導權。

1889年,第4屆世博會在巴黎完美開啟。埃菲爾鐵塔驚豔亮相於世,世界上第一套攝影明信片在巴黎誕生,五一勞動節在此次會議上最終審議通過。大膽暢想未來,成就自己。巴黎無疑從此成為全球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

2025年,世界博覽會將在大阪舉辦。“構建未來社會,想象明日生活”是其口號。日本這一嚴謹縝密的國家,正在為其未來的發展深謀遠慮、排兵佈陣。也許,法國那般天真浪漫的路子,亦是日本編織夢想的一個選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