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攻心联”背后的故事,成都人你知道吗?

成都Go 地标景点故事

1958年,毛主席生平第一次来到成都。对于事务缠身的他来说,很少有什么国家大事之外的东西能够让他停住脚步。但当他来到武侯祠,看到一副对联时,却驻足良久,还反复吟咏。这副对联,就是由清朝人赵藩撰写的“攻心联”。

武侯祠“攻心联”背后的故事,成都人你知道吗?

武侯祠“攻心联”

事后,毛主席要求四川的主政官员都要来看一看,看后还要记住。后来中央向四川调派官员,他也反复推荐“攻心联”。此后,邓小平、李光耀等中外政要都曾对“攻心联”作过高度评价,据说后来但凡四川有高官上任,都要到武侯祠来拜读。

01

一副对联,为何会有这么大的魅力?此事要从对联的作者说起。

1902年,四川大旱,饿殍遍野,但时值清朝刚刚签了《辛丑条约》,要支付八国联军巨额赔款,加之贪官污吏上下其手,横征暴敛有增无减。难民们走投无路,纷纷加入哥老会、白莲教、义和团等民间组织,在全省数十州县发起暴动。义军数万,两次围攻成都,甚至打到督抚衙门!

此时,清政府紧急将原山西巡抚岑春煊调任四川总督,解决四川乱局。岑春煊此人素有果决实干之名,清廷对他寄予厚望。

在四川,岑春煊还有个“熟人”——赵藩。赵藩是岑的授业恩师,师徒俩向来关系不错,岑便请赵藩出任四川盐茶使,顺便帮自己出谋划策。

武侯祠“攻心联”背后的故事,成都人你知道吗?

赵藩(左)与岑春煊(右)

但岑春煊这人有个毛病,就是能刚不能柔,脾气过于火爆。一方面,他粗暴地将义军全部归为“乱民”,一味采取武力镇压。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四川清军纪律过于散漫,战力堪忧,便对官军、团练施行严厉的连坐制,一个士兵作战不力,数十人随之受罚!在他的高压政策之下,官军、地方团练和乡勇不得不更加卖命地镇压义军,滥杀充数者比比皆是。

对待地方官员,岑春煊本有惩治贪官的考虑,却往往搞“扩大化”打击。政见不合者,动辄寻找由头罢免裁撤,省内官场人人自危。

这一套搞下来,虽然短期内镇压了起义,让地方官绅噤若寒蝉,看似颇有效果,实际上却隐患重重。后来四川爆发保路运动点燃辛亥革命,很难说没有岑春煊的“功劳”。

武侯祠“攻心联”背后的故事,成都人你知道吗?

普通百姓想要的,其实只是能够安安稳稳的度日而已。

赵藩对其中隐患洞若观火,但是除了苦谏别无他法。因为,此时的岑春煊已经不是他的学生而是他的顶头上司!而岑春煊显然也是要借镇压义军和纠察官吏一显身手,对赵藩的一番“聒噪”,根本不予理会。

当年十一月,赵藩听说岑春煊要陪客人游览武侯祠,觉得这是个机会,便下决心“笔谏”,写下了一副对联:

上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下联: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因对联以“攻心”开头,后人便称之为“攻心联”。写好之后,他让人挂在了武侯祠静远堂前。

果然,岑春煊一到武侯祠,就看到了此联。但岑并没有像赵藩想象的那样幡然悔悟,反而看完后不置一词,拂袖而去。

“攻心联”非但没有改变岑春煊的态度,反而导致了师徒关系破裂。但此联中蕴含的深刻政治哲理却被后人所推崇。那么,短短30字的“攻心联”,究竟表达了什么意思,会惹得岑春煊恼羞成怒?

02

如果熟悉三国历史,便会知道,“攻心联”是引用了诸葛亮治蜀的典故。

上联说的是诸葛亮平定南中(今云南贵州),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七擒孟获”的故事。

当时蜀国南中爆发了以孟获为首的叛乱,诸葛亮不得不亲自带兵平叛。临行前,马谡谏言:“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南中本是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叛乱很大程度上源于当地民众生计艰难。这跟岑春煊当时面临的情况非常相似,只有让民众安居乐业,消除他们心底的不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虽然马谡后来在街亭玩火被砍了头,但这番话却是深得诸葛亮赞许。果然,诸葛亮到南中之后,虽然兵威盛大,却没有滥施杀伐,而是将中原先进的农耕、种茶、织布等技术传给当地少数民族,让当地人有了赖以为生的手段。

诸葛亮平定南中,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攻心”,后来南中再没有发生过大的叛乱。直到今天,云南很多少数民族仍然把诸葛亮奉若神明。

武侯祠“攻心联”背后的故事,成都人你知道吗?

诸葛亮平定南中,武力只是后盾,攻心才是主要的。

03

下联源自一次著名的辩论,主角一位是诸葛亮,另一位是刘备的“谋主”法正。

刘备占据益州之后,诸葛亮主持编修蜀国律法。结果这部名为《蜀科》的法律,既细致又严厉,史书评价是“刑法峻急,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

作为刘备的“谋主”,法正便站出来提出异议:当年汉高祖刘邦占领关中,不过是“约法三章”而已;如今我们作为外来者,刚刚占领益州,对地方百姓还没有什么恩惠,恐怕不宜用严刑峻法吧?

诸葛亮解释说:你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当年汉高祖为什么只“约法三章”?因为是秦朝法律太过严苛死板,老百姓动辄就会犯罪,所以要用宽松的法律来调剂。但益州之前由刘璋统治的时候,对于地方豪强根本没有约束力,政令无法通达,反而让普通百姓备受欺压。所以,必须要用严明的法律重建社会秩序。

诸葛亮所说的话,即是要根据形势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政策。如果不能审时度势,那么无论宽松还是严厉,都只会起反作用。

武侯祠“攻心联”背后的故事,成都人你知道吗?

诸葛亮治蜀,很大程度上是做到了依法治国的。

赵藩用两则诸葛亮治蜀的故事,就是想让岑春煊明白,作为一方统治者,做事必须要考虑周全。但这个时候的岑春煊,完全被“建功立业”的雄心冲昏了头,老师的委婉批评,在他看来就是打自己的脸、说自己能力不够!他这种听不得反对意见的态度,让人见识了什么叫做“刚愎自用”!

相关链接: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