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科技派的故事

六零後,七零後,九零後,史玉柱楊元慶方洪波。這些生養於安徽的人曾在時代河流裡留下濃墨厚彩的一筆,卻在變幻莫測的 2018 年陷入深淺不同的危機。

也許他們會喜歡現在這個應有盡有的時代,但最懷念的東西還是留在了若干年前。

1988 年,史玉柱在深大聽了一場講座,主講人是原四通總經理萬潤南。

彼時的四通還是民營企業的標杆,那一年四通的銷售收入為 10 億元,距離其成立才不過四年而已。

徽商科技派的故事

萬潤南在臺上侃侃而談怎麼創辦四通,什麼是泥飯碗與鐵飯碗,最後得出結論:泥飯碗比鐵飯碗更保險,四通會是個最好例子。臺下的史玉柱聽得很仔細。

史玉柱對未來並不存在規劃。 1984 年從浙大畢業後被分配到安徽省統計局農村抽樣調查隊,即萬潤南說的鐵飯碗,沒多久他就被推去西安統計學院進修迷上計算機開始寫程序。

隨後又根據自己的軟件分析出的數據寫了篇關於經濟的文章,結果被彼時的深大客座教授、安徽省副省長看到,在 1986 年把史玉柱招去深大讀研究生。遇到這場講座,是意料之中。

也是意料之外,因為史玉柱後來的人生,因此發生了轉變。“從那時起,我才有了準備創辦企業的理想。”

有的人想創業,有的人卻在打工。史玉柱聽講座的時候,科大碩士畢業生楊元慶正和另外 499 名應聘者一起,參加聯想的第一次公開招聘。最後聯想錄用了 58 個人。

八九十年代玩計算機的人都知道藍色巨人IBM,於是史玉柱看中了巨人兩個字,開始用上巨人漢卡這個名稱。“當時IBM藍色巨人最火,我們就抄襲了巨人這個名稱。”

1991 年成立公司的時候,其名字也是巨人新技術公司,第二年公司搬到珠海後,更名為巨人高科技集團公司。

1994 年是屬於史玉柱的輝煌,也曾一度有屬於楊元慶的燦爛。

巨人在這一年迅速擴張,一開始是房地產(蓋巨人大廈),然後是生物保健品推出腦黃金、巨不肥等,最後一下子做了十幾個行業。

同年,計算機市場局勢不容樂觀,由於海關即將大幅度降低進口電腦關稅,IBM和Compad等國外巨頭對中國市場虎視眈眈,國內計算機產業差點就全軍覆沒。這一年,聯想第一次未完成定下的目標,整個集團都湧入一股緊張情緒。有人還撰寫了篇文章,叫《聯想還能撐多久》。

但到了第二年聯想設立微機部楊元慶掌控,去香港上市,接著是著名的“倪柳之爭”,聯想的動作一氣呵成。

徽商科技派的故事

史玉柱則因為巨人的成功,被評選為中國十大改革風雲人物。那時有家知名媒體做了個民意調查問卷。

問群眾最崇拜的兩個人是誰,80%的人都回答:一個是全球首富蓋茨,另一個是史玉柱。

但史玉柱並不知道,這樣的風光隨著 1997 年巨人大廈停工,就坍塌了。原本巨人大廈設計符合建築學原理,但是視察的領導人提議了一下,史玉柱腦袋一熱就不斷加碼,導致最後宣告破產,背上了一籮筐債務。

方洪波之於美的就像楊元慶之於聯想,兩人走的是同一個路子,而劉慶峰理論上是楊元慶中科大的師弟。

方洪波熱愛文學,高考作文《是無水,還是無恆?》曾被收入全省中學生文集,老家在安徽的一個小農村,是典型的寒門貴子。

他自己描述的是:一個在地圖上都很難找到的小地方,家裡窮得連青菜都能成為奢侈品。但貧窮沒有遮住才華,以及他年輕時追求的時髦。

畢業後他去湖北十堰東風汽車待了五年,便南下順德走向美的。他說,在東風汽車工作的五年,明明才 20 出頭卻看得到 50 歲的模樣,而英雄,是不可以沒有傳奇的。美的,就是他想要塑造傳奇的地方。

方洪波 1995 年從編輯變成廣告科科長後,揮手投了 100 萬元請彼時的紅星鞏俐做美的代言人,順帶還叫上張藝謀來拍廣告。

徽商科技派的故事

如同柳傳志信任楊元慶一樣,美的創始人何亨健也很信任方洪波:“你想怎麼幹,就怎麼幹。”第二年,美的銷量井噴,超過合併了華寶的科龍。

史玉柱,楊元慶,方洪波沒有一個人的路好走,但他們各自的故事都還未到終章。丘吉爾說過,沒有最終的成功,也沒有致命的失敗,最可貴的是繼續前進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