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織田信長的父親是怎麼崛起的

小說:織田信長的父親是怎麼崛起的

蹴鞠授業

大約在大永六年到七年(1526年~1527年)左右,信長的爺爺織田信貞就去世了,年輕的織田信秀繼承了彈正忠家的家督。

天文二年(1533年),二十三歲的織田信秀邀請了京都的中級公卿飛鳥井雅綱前來尾張教授蹴鞠,畢竟兵荒馬亂的,飛鳥井雅綱不敢獨自下向尾張,便邀請了好友山科言繼一同前去。

飛鳥井家世世代代都是以蹴鞠以及和歌聞名,這個飛鳥井雅綱更是號稱一腳踢翻了東日本的人。當然,不是因為他的球技真的有C羅梅西那樣高超,而是因為他的幾個徒弟結局都比較慘,比如織田信秀,晚年的失利讓彈正忠家陷入了內憂外患,瀕臨滅亡的局面中。飛鳥井雅綱的另外兩個徒弟則更有名也更慘,一個是今川氏真,一個是北條氏政。

七月二日,飛鳥井雅綱、山科言繼一行人從京都出發,先是在近江國坂本留宿,後來又一路南下伊勢國,在桑名湊(桑名港)登船,來到尾張國的津島,隨後前往織田信秀的居城勝幡城會面。

飛鳥井雅綱和山科言繼都是中級公卿出身,在吐一口唾沫都能濺到三四個公卿的平安京一點也不稀罕。不過來到尾張國以後,這些名門出身的公卿立馬變成了珍惜物種,成為各地鄉下土豪爭相學習的對象。織田信秀在勝幡城大方地招待了飛鳥井雅綱一行人,隨後還帶他們參觀了自己的住處以及家臣的住處,最後獻上了太刀、馬還有蹴鞠學費等禮品。

自從應仁之亂爆發以後,連室町幕府在各地的御料所都被守護以及國人侵佔,更別提公卿們的莊園了。飛鳥井雅綱、山科言繼之所以願意上山下鄉,不是為了來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而是在京都快沒飯吃了,想出來撈點外快。這次雖然是應織田信秀的邀請前來尾張,但是幾人的行程表裡卻也包括了守護代織田達勝的居城清州城。

在勝幡城居住幾日後,一行人便又前往清州城授課,許多尾張國的在地武士都紛紛來到清州城,拜在了飛鳥井雅綱門下學習蹴鞠,好處費自然不會少給。

在這次尾張下向中,山科言繼雖然是陪同者,但是卻將他在尾張國的許多見聞都給記錄在了日記裡,後人也可以從他的日記中窺得當時尾張國的局勢。

首先,一行人先到的是勝幡城,隨後織田信秀便派出使者去清州城通知主君織田達勝,山科言繼在坐席中聽織田信秀說去年彈正忠家和守護代對立,在雙方進行合戰以後,便再也沒有聯繫了,這次剛好藉著蹴鞠之事修復與清州家的關係。

織田信秀喜不喜歡踢球不知道,但是這次邀請飛鳥井雅綱明顯是帶有政治目的的。果然,清州城的織田達勝聽說了國足來了以後,便也來到勝幡城接風,順便還和織田信秀等人一起踢了一局。

在勝幡城舉辦聯賽時,尾張國那古野城的今川竹王丸也來到了此地參加。那古野今川氏是駿河今川氏的庶流出身,後來成為了幕府將軍的奉公眾,為幕府管轄尾張國那古野城附近的御料所,不久前才絕嗣。為了不讓那古野今川氏滅亡,當時駿河今川氏的家督今川氏輝將最小的弟弟竹王丸送到了那古野城繼嗣。

那古野城雖然離清州城比較近,不過後來飛鳥井雅綱在清州城舉辦足球聯賽時,竹王丸卻沒有來參加。說明此時織田彈正忠家在當地已經有了很大的影響力,比起守護代清州家,那古野今川氏很可能和彈正忠家關係更好。

另外一點,山科言繼還提到,織田信秀的勝幡城非常豪華,甚至連織田信秀的家老平手政秀的家裡也非常富有。眾人在參觀平手政秀宅時,平手政秀獻上了打造十分精美的太刀作為禮物,後來在宴會中平手家使用的傢俱也非常豪華,甚至在京都都很少見。

等到去了清州城以後,兩相對比,山科言繼才發覺織田信秀這個臣子的財力與實力,早就凌駕於主家清州家了。

守山崩

就在尾張國的織田信秀踢球踢得正嗨的時候,三河國興起了一個新的勢力,此人即是德川家康的爺爺松平清康。

松平清康與織田信秀同歲,是安城(安祥)松平氏出身,但是他繼承家業時比織田信秀還要小,僅僅十三歲而已。後來,年少的松平清康率軍攻陷了岡崎城,降服了岡崎松平氏,將根據地從安城城遷到了岡崎城,成為松平氏的一族總領。

據說在成為一族總領後,松平清康率領松平一族在三河國南征北討,不僅僅是安城城、岡崎城所在的西三河,甚至連東三河、尾張都遭到了松平清康的入侵。所以後人有時候也吹牛逼說,要是松平清康活到三十歲的話,說不定可以取得天下。

當然,有關松平清康三河無雙的史料基本都是江戶時代幕府屬下的家臣寫的,在一次史料裡,這個人的存在感並不算很高,不排除有德川家吹捧祖先的成分在裡面。

實際上,按照現在發掘的史料來看,松平清康可能確實有點能力(不然怎麼奪取岡崎城),但是他的事蹟有些名過其實。首先,在松平家內,松平清康就沒能很好地統率一族,當時除了松平清康以外,一族的松平信定也在和他爭奪總領之位。

松平信定是松平清康的叔叔,他在松平家內拉了一個山頭,對抗松平清康。不光如此,是松平信定還是個鐵桿三河奸,除了與亡三河之心不死的織田信秀締結姻親以外,還臣屬於尾張國守護代織田達勝,受領尾張國的守山城。

織田信秀踢完球兩年後的天文四年(1535年)十二月三日,松平清康率軍從岡崎城出陣。在《三河物語》中記載松平清康麾下的軍勢人數達一萬人,想要和織田信秀一戰定乾坤,不過在《松平記》裡,作者則偷偷刪掉了一個零,人數改成了一千人,作戰目標則是尾張國守山城的松平信定。

一千人,才是最接近松平清康手下人數的數字,因為在此以前他基本上沒集結起過萬人的軍勢。不過,松平信定的背後有著尾張國守護代織田達勝以及織田信秀的支持,松平清康此行有可能也不是想奪取守山城,而是一種騷擾、示威成分更多的軍事行動。

在包圍了守山城以後的十二月五日,因為有人傳聞松平清康的家臣阿部定吉內通織田信秀與松平信定想要謀害清康,於是聽說了傳聞的阿部定吉便和兒子阿部定豐交代後事,說這次出陣爹可能回不來了什麼的云云,然後穿著素服要去找松平清康表忠心。

松平清康自然知道這是敵人的離間計,他安撫了一下阿部定吉,表示這是敵人想分化我軍內部,我們要更加團結一致對外。

恰好此時松平清康本陣裡有匹馬的韁繩斷了,在本陣裡瞎溜達,松平清康便跑出來對下人喊到:“別讓它跑了!”

松平清康的這句話被跟隨老爹來到本陣的阿部定豐知道了,他以為松平清康是在吩咐下人別讓阿部定吉跑了,便提刀從松平清康背後躍出,大喝一聲:“莫跑!”

松平清康聽到有人在背後大叫,毫無防備地回頭,隨後被阿部定豐一刀斬殺,據說傷口從右肩一直延伸到了左腋下,當場斃命。松平清康的近侍植村新六郎見主君被坎,連忙上來幾刀就把阿部定豐給剁了,這時松平清康已經停止了呼吸。

阿部定吉聽到外面有人打鬥,從本陣裡溜出來看是怎麼回事,結果看到了倒在血泊之中的兒子以及被砍成兩截的松平清康。被當下場景驚得愣在原地的阿部定吉隨後便被松平清康的近侍的給抓了起來。

主將遇害,隨後松平軍便主動撤軍了。阿部定吉後來瞭解了此事經過以後,想要切腹謝罪,但是松平清康的兒子、十歲的松平廣忠(當時還叫千松丸)卻赦免了他,依舊讓阿部定吉出仕松平家,甚至阿部家後來還有兩支後裔成為了江戶幕府的藩主,當然這是後話。

總之,松平清康就這麼糊里糊塗地被殺死了,不過考慮到他這年已經二十五歲了,五年內連織田信秀都未必能搞定,所以想要看他奪取天下的話,只怕還得多等幾年了。

《三河物語》裡記載說,織田信秀聽說松平清康裂成兩半了,興高采烈地率領八千人來攻打三河,最後在井田野被松平廣忠率領八百人擊敗,不過井田野合戰之事很可能只是後世編造出來的,並沒有證據。

松平清康死後,松平信定帶著人包圍了岡崎城,松平家的家臣們只好保護著松平廣忠外逃,三河松平氏的總領之位被松平信定奪取,松平廣忠後來在今川家的幫助下才返回三河。

奪取那古野城

前文有提到,在天文二年(1433年)的勝幡城足球聯賽時,那古野城的城主今川竹王丸曾經來到勝幡城踢球,並且和織田信秀的關係還算不錯。

然而,對野心勃勃的織田信秀來說,竹王丸(今川氏豐)就是個小屁孩兒,是擋在自己稱霸尾張國路上的絆腳石。此時織田信秀已經在勝幡城所在的海東郡、中島郡佔了不少地,勝幡城西邊是一向一揆的地盤,織田信秀不敢太得罪他們,便只好向東發展。

東邊最好欺負的就是那古野城的今川氏豐了。

在《名古屋合戰記》中記載,今川氏豐是一個非常喜歡連歌的人,時常召開連歌會,邀請大自己十歲左右的織田信秀來那古野城參加。

有一回,今川氏豐見到織田信秀扭扭捏捏的,便詢問是怎麼回事。

織田信秀回答說,自己在來的路上乘船時,不小心把連歌的道具掉進了河裡。

也不知道今川氏豐腦子怎麼想的,便和織田信秀提議,說天天來來回回地跑也不是個事兒,不如以後一次性在那古野城待個三五天,連歌連個痛快後再回去。

織田信秀表面滿心歡喜地應承了下來,隨後暗地裡偷笑。

享祿五年(1532年、是年改元天文)春天時,織田信秀來那古野城參加連歌會,結果有一天突然重病臥床,眼瞅著只有進氣沒出氣了。織田信秀的家臣們連忙向今川氏豐報告,說主公可能快不行了,得通知一下勝幡城那邊。

今川氏豐沒有防備,便答應了他們,結果三月十一日時,那古野城來了一堆自稱是織田信秀親戚的傢伙,什麼三姑六婆七舅姥爺的三外甥女,嚷嚷著要見織田信秀最後一面。

那古野城的武士們正在城裡維持織田家親戚的秩序時,城下町突然起火,隨後各處都冒出了勝幡城的軍勢,一舉攻下了那古野城。今川氏豐在丟了領地以後,只能逃回京都苟活。

《名古屋合戰記》是後世創作成的史料,這段故事裡除了體現織田信秀不要臉出賣朋友以外,還刻畫了一個喜愛連歌最後因為連歌丟了領地的今川氏豐的形象,告誡後來的武士們不要玩物喪志。

可是,正如上文所述,山科言繼在第二年來尾張踢球時,還遇到了今川氏豐,所以至少在天文二年時今川氏豐依舊留在那古野城,這說明《名古屋合戰記》記載的日期是錯誤的,這段奪城故事也很可能只是後世偽造的。

天文七年(1538年)九月,織田信秀在那古野城附近第一次下發了安堵武士領地的安堵狀,隨後在十月又出現了織田達勝免除改築那古野城徭役的文書。根據學者橫山住雄推測,那古野城落城的時間可能是在天文七年。畢竟這年織田家又是對附近領地安堵又是改築那古野城的,這些基本上都是剛奪取城池才會乾的事。

至於織田信秀改築那古野城之事,守護代織田達勝看來也是參與了,雖然二者曾經對立,但是畢竟保持著名義上的主從關係,織田達勝在當地還是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的。

我們現在通常都會把日本戰國時代形容成是“下克上”的時代,但是實際上仔細去搜索具體事件的話,會發現大部分所謂“下克上”都是有一定的大義名分支持的,真像長井規秀(齋藤道三)和他爹那樣公然下克上的例子其實非常少,武士依舊需要保持忠君的思想,至少表面上大家得這麼做。

總之,大概在天文七年至天文八年時,織田信秀奪取了那古野城,並將根據地遷到了此地,這標誌著織田彈正忠家開始擺脫海東郡豪族的定位,開始走上制霸尾張國之路。

這不是小說,但是這裡沒有純歷史讀物的選項,所以只能選歷史小說了。另外求ky遠一點,真的別來這邊指點江山,回去多看點歷史書和論集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