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你認為哪一首描繪的畫面最美?

蘇州三憶影像


既然說到古詩詞的畫面之美,又怎麼能少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王摩詰呢?我認為他的代表詩作《鳥鳴澗》所描繪的畫面就是最美的一幅靜謐山水。

鳥鳴澗——唐·王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詩佛的山水,往往都是幽靜的、閒適的,若有禪機。這首《鳥鳴澗》便是如此,全詩都凸顯一個“靜”字,然而又絕不只著眼於靜。相反,作者通過幾個動詞“落、出、驚、鳴”來反襯春日的靜夜,更能增添藝術感染力,也更富哲理。

桂花是很細小的,又是在夜間花落,本來是很難發覺的,但就是這樣的場景被“詩中人、畫中人”的“閒人”捕捉到了,“詩中人”所處的環境之幽靜可想而知。也許只有外界無雜聲,心中無雜念,才能體會到外界如此細微的變化。我不由的想起古龍在《多情劍客無情劍》中的一段描寫,與此頗為相似。

“他(李尋歡)不願阿飛再想這件事,忽然抬頭笑道:你看,這棵樹上的梅花已開了。

阿飛道:嗯。

李尋歡道:你可知道已開了多少朵?

阿飛道:十七朵。

李尋歡的心沉落了下去,笑容也凍結。

因為他數過梅花。他了解一個人在數梅花時,那是多麼寂寞。”

以上便是古龍的名句。不管是古龍筆下寂寞的人,還是王維詩裡悠閒的人,總歸不會是躁動的人物,喧雜的場面。而王維的這首《鳥鳴澗》,它的基調可能是愉悅的,絕不是熱鬧的。

詩的第二句闡明主題,夜靜春山空。前面的“閒人”到此心境愈發空明、空靈,頗有明心見性,了悟人生昊宇的意味。

月出驚山鳥,未必便是“蜀犬吠日”般的驚怪,而更像是山鳥驚奇於新月的皎潔、美麗。如此,時鳴春澗中也就有了愜意、自得、欣欣然的歡快之意。這就與全詩交融無間了,如果鳥的鳴叫帶有驚懼、惶惑,那與全詩是不相符的。

統觀全詩,有桂花,庶幾落英繽紛;有春山,夜色氤氳嫵媚;有山鳥,相迎一輪新月;有春澗,春水流瀉柔聲。有靜、有動、有聲、有色、有花、有鳥、有山、有水、有人、有月。短短二十字,勝於千萬言。多妙的一幅山水畫啊,它絕對是詩中最美!

與此相似,秦觀的《八六子·倚危亭》中有名句:“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也可謂寫景之至,但是整首詞筆調偏哀,不討人喜。


素衣山容瘦


李叔同的《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本人認為這一首詩描繪的景色雖然有些淒涼。但是卻是最美的。

作者李叔同,在中國百年的文化史中,李叔同是公認的通才和奇才。無論音樂、戲劇、書法、繪畫、詩詞皆是一流,堪稱全才大師,中國現代藝術的鼻祖。不但才華橫溢,用現在的話說是一個超級富二代,留學日本,到最後回國教學再到落髮為僧。可謂是經歷了傳奇的一生。


我不愛吃稀飯


我認為李白曾創作的《俠客行》意境很美:“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李白的詩句透露出他的豪情壯志,雖然他的一生多漂泊不定,但是為我國的詩詞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作品一直被後人傳頌著,而他《俠客行》中的“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更是經典至極。

仔細讀過幾遍後愈發能感覺到其中的俠義之情,讓人不禁想要置身於李白所描繪的那幅江湖大道中去,縱情天涯,遊蕩四方!


檛來醜箌俄啦


王維是唐代有名的田園詩人,當然也是寫景的高手了。

我喜歡他的代表作《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王維 (唐)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巍巍群山,層巒疊嶂,萬籟寂靜。

一場清涼的秋雨之後,秋意更濃。

雨過天晴,一輪明月掛在幽深的晴空之上。

月光穿過鬆針,落在涓涓的山溪之間,若隱若現,水流潺潺……

詩的心人和自然融為一體……

多美啊!


溪石散人


來自南唐後主,李煜。

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李煜在經歷過人生的大起大落後,由昔日君王淪為被軟禁的亡國之主,心境變化之大,在他很多後期的詩詞中都有表現。這首詞給人的感覺,既美麗,又淒涼。


糯糯努力畫畫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文武斌哈哈


我認為是:毛主席的(沁園春雪)表達最為突出。


誠實守信154697804


殘月

雲被地天頭

陰晴喜樂愁

縱然風雨驟

穹頂月獨鉤


dofaho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陳讓的成長記錄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