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書時,都是一眼看多少行?

E賞攝影


看書,學習,是我生活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看書,就是看書,不是走馬觀花。那種一目十行的看法,不是聰明,只是看熱鬧。其實,他連熱鬧也看不到。就像站在山頂掃一眼遠景,模糊一片,什麼也沒看清。說是囫圇吞棗,連棗子也沒吞到,或只是食而不知其味,這就失去了看書的意義。

我看書,是為了學習:長知識,明事理,學做人。

在讀書之前,先準備好筆,筆記本。邊讀邊記,來不及記的至少在重要的地方做個記號,畫個線。

我讀《紅樓》,學習他揭示的社會本質狀態,對形態各異的人物描寫的不同手法,特別是學習他的詩詞歌賦的語言風格,從市井俗夫,紈絝子弟,到閨閣才子,仕途墨客,各類人物風格迥異的語言、見地、思想、情趣的表現手法……到現在還沒把整部書讀完。

我讀《鋼鐵是怎樣練成的》,懂得了無悔人生的意義,我記下了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許多名言——

生活的悲劇就是停止鬥爭;

勇敢,產生在鬥爭中,勇氣是在每天對困難頑強的鬥爭中養成的;

生命對人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一個人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能夠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人生最寶貴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

我們必須抓緊時間生活,因為即使是一場暴病或意外都可能終止生命

……

這樣才叫讀書。是一目幾行能做到的嗎?現代社會,現代傳媒的多元化,讓人們認真讀書的少了 ,一目幾行是這個浮躁氣候的反應。很少享受到讀書的樂趣。

我讀魯迅,《彷徨》,《故鄉》,《一件小事》……都是詳讀,簡記,寫心得。就為魯迅先生的名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我收集了許多圖片。選幾張請愛讀魯迅的友友們欣賞,分享讀書的快樂!











安東佚夫


讀書也分情況的,對於好的書,比如說名著之類的,我一般都是慢慢讀,有時候還要停下來思考很久,根本就沒有所謂的速度可言!

但是有時候也會看一些消遣時間的小說,(比如玄幻類的,我比較愛看),但是這些書沒有什麼精華在裡面,就是看故事情節的。

但是對於網絡小說,大家都知道情況,裡面有極大的水分,一件小事能拖拖拉拉一章甚至幾章。。。所以我看的時候不敢說一目十行,有些時候甚至是一頁我就看一兩句話,看到作者還在拖拖拉拉我就論頁翻。。。

所以說這個問題沒啥標準答案!而且題主不要糾結於一目幾行這個問題,這個成語只是比喻看書很快,囫圇吞棗,或者比喻有些人記憶力超強,一目十行也能記得住!

所以,題主糾結一目幾行就有些有趣了。。。


萬物皆明


我是做不到看書一目十行的,看書就是看書,一字一下往下讀,才能細細品味字句要表達的意思。我每次看書還會自己營造出一個場景,想象著自己就是書中的那個人,每每把自己帶進書中的感覺特別美妙。

我不知道一目十行的作用是什麼,是為了速度還是為了儘快的完成閱讀,得到的結果是什麼,閱讀的意義何在呢。雖然在保證自己理解下的情況下,提高閱讀速度是可以的,這種放在臨場考試中還是有一定的成效,但是要想真正明白其中的一些內涵所在,就得細細推敲,認真分析了。


仙都瑞拉crr


讀書需要細嚼慢嚥,一目十行的人除了小說電視劇我還真沒見過,文字還是需要慢慢的,才能體會和運用自如,看書本來就是把別人的東西吃透變成自己的!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把讀書當作是一種習慣和樂趣而不是一種消磨時間的東西!



只見未見


我看書特別慢,真的是一個一個字慢慢讀的,如果忘了,如果看的快了,我會再回前面複習下,總覺得錯過了什麼,好多朋友看完一本書一個上午就可能看完了,我需要他的3倍以上的時間。雖然慢,但是津津有味。有時候還會回味一下前面的情節。我想過一目十行那種讀法,我覺得真的不適合我,否則我看完會很迷茫。有沒有跟我一樣的?




在打盹的松鼠


一兩行吧,如果是國內現代文學的小說就看的比較快,如果是帶白話文的需要適應一段時間後才能一目一行,外國文學有時候可能需要一個字一個字看比較費勁,邏輯思維還沒轉換,看的比較吃力。


糖墩去哪了


碰上不會的字和不懂的詞語,還要查個字什麼的。

遇著優美的句子和好的段落,不得回頭返復去看嗎?甚至做個筆記什麼的?


不虛光陰


看好的文學名著需要用心用腦做筆記,需要把精彩的段落記錄下來,日後的某個時候會在你寫文章時增加文采,若是非常警醒的段落,還需要背下來,只有這樣才能日積月累增加文學底蘊。


梅蘭竹菊皂小貝


心不在焉的時侯,半天都停留在那一行上。


小蟻寶


現在看書比較慢了。也就一目一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