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肺病發病數最多 浙江發佈近10年職業病防治情況 】


【塵肺病發病數最多 浙江發佈近10年職業病防治情況 】


今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浙江省第17個全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週,宣傳主題是:“健康中國,職業健康同行” 及“關注職業健康,助力健康浙江”。

25日上午,2019年職業病防治宣傳週活動啟動儀式在杭州餘杭舉辦。《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根據《職業病分類和目錄》,職業病分為10類132種,包括職業性塵肺病、職業性放射病、職業性化學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職業性傳染病等。

活動現場,發佈了近10年來,浙江省職業病防治情況相關報告。

近10年來,我省累計報告新發職業病6947例,其中發病數最多的是塵肺病,約佔75%,職業性噪聲聾、職業性中暑、急性化學中毒等佔25%。至2018年底,我省存活塵肺病人2萬餘例。

【塵肺病發病數最多 浙江發佈近10年職業病防治情況 】


△2006-2018年浙江省職業病發病情況

急性職業中毒,慢性職業病、職業性噪聲聾、職業性中暑分別佔職業病總例數的3.5%、13.8%、12.8%、2.1%。

近年來,職業性噪聲聾呈快速增長趨勢,已經成為我省第二大職業病,我省職業病發病譜正發生新的變化。通過我省重點職業病監測數據顯示,接觸主要粉塵(矽塵和煤塵)作業工人塵肺胸片異常檢出率 11.53%,苯作業工人白細胞減少檢出率3.84%,鉛作業工人尿鉛超標檢出率 3.06%,噪聲作業工人高頻聽力損失檢出率 10.21%。

職業病危害涉及企業數量多,呈行業聚集性,多數分佈在製造、礦山、建築以及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等行業。我省申報的6萬餘家企業中,約76%為私有、小型企業。我省職業病防治形勢仍然嚴峻。

【塵肺病發病數最多 浙江發佈近10年職業病防治情況 】


△2018年浙江省各類職業病發病情況

【塵肺病發病數最多 浙江發佈近10年職業病防治情況 】


△2018年浙江省不同行業職業病分佈情況

【塵肺病發病數最多 浙江發佈近10年職業病防治情況 】


△2018年浙江省不同經濟類型企業職業病發病情況

【塵肺病發病數最多 浙江發佈近10年職業病防治情況 】


△2018年浙江省不同規模企業職業病分類

浙江職業病防治工作取得成效

職業病防治事關勞動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事關我省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近年來,我省職業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圓滿完成了《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2016-2020年)》中期評估的各項指標任務。

據浙江省疾控中心環境與職業衛生所副所長、博士、主任醫師張美辨介紹:目前,我省塵肺病比例整體而言有所降低,職業病高發趨勢得到抑制,沒有發生職業病及職業中毒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此外,隨著用人單位主體責任不斷加強,2018年全省重點行業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累計達到6.3萬餘家,較2016年同期同比增加162.5%,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檢測率、勞動者在崗期間職業健康檢查率、用人單位主要負責人及管理人員職業衛生培訓率等核心指標逐年上升。逐步推行工傷保險費率與職業病危害程度掛鉤浮動制度,規範用人單位勞動用工管理,貫徹落實勞動合同法,在小微企業和務工流動性大的農民工中推廣簡易勞動合同示範文本,督促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依法簽訂並履行勞動合同,全省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97.5%。

全省勞動者健康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十餘年來我省參加職業健康體檢的勞動者人數逐年增加,2018年我省參加職業健康體檢人數超過了235萬餘人次,是2010年體檢人數的4.2倍。全省被認定為職業病的工傷職工人數也在逐年下降,2018年職業病工傷發生人數佔全省工傷人數的比例約0.23%。通過構建覆蓋城鄉的社會救助體系,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體(包括職業病患者家庭)納入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和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範圍,將符合條件的職業病人納入基本生活保障和醫療救助範圍,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如今,全省11個地市及89接個縣(市、區)疾控機構(或職業病防治院)均設置有從事職業衛生工作部門和人員,建立起了省、市、縣三級職業病防治工作網絡。”張美辨表示,按照區域覆蓋、合理配置的原則,目前全省共有33家職業病診斷機構,且每個地市至少有1家職業病診斷機構從事本轄區的職業病診斷工作,化學中毒救治定點醫院101家,職業技術服務機構54家,職業健康體檢機構220家,且每個縣(市、區)至少有1家職業健康體檢機構負責轄區職業健康檢查工作,滿足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職業健康服務需求。職業病危害檢測、評價與控制以及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斷、鑑定、救治水平不斷提升。職業病網絡直報機構覆蓋率100%,2018年收集職業病信息近59萬條、勞動者體檢個案卡信息49萬條。

通過重點職業病監測與職業健康風險評估,對全省11個地市接觸煤塵(煤矽塵)、矽塵、石棉、電焊煙塵、苯、鉛、正己烷、噪聲、高溫、布魯氏菌等10種職業病危害因素所致的13種職業病進行監測。2018年,浙江省重點監測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企業數約3.6萬家,接觸重點職業病危害因素接觸人員共計81萬多人,對58萬名接觸煤塵、矽塵、石棉、苯、鉛、噪聲、布魯氏菌等7種職業病危害因素工人進行了職業健康檢查,其中49萬多例體檢個案信息錄入職業病網絡系統,報告率為83.60%,高於國家要求的個案體檢卡錄入率75%要求。

【塵肺病發病數最多 浙江發佈近10年職業病防治情況 】


浙江職業病防治仍存問題和挑戰

雖然全省職業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

一、由於職業病具有隱匿性、不可逆、發病週期長、行業分佈廣、影響人數多等特點,職業病仍嚴重影響了我省勞動者的健康,增加了社會的經濟負擔。

二、部分用人單位尤其是小微型用人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管理人員等法治意識不強,產業結構落後,用於改善作業環境、提供防護用品、組織職業健康檢查的投入不足,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制度落實不夠全面,農民工、勞務派遣人員等群體的職業病危害防治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部分地區對職業病防治重視程度不夠,職業衛生基層監管力量和職業衛生技術支撐體系亟待加強,職業病危害信息掌握不全,重點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能力及職業病危害治理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

四、隨著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的廣泛應用,新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不斷出現,與原有傳統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交織疊加,這一複雜局面給職業病防治工作帶來了挑戰以及新的要求。

面對上述問題,記者瞭解到今後5年,我省職業病防治工作有以下6個重點工作:

1.做好市縣職業健康監管人員的轉隸工作,加強隊伍建設,開展多層次專業培訓,提升職業病監測、職業健康風險評估、職業病危害防控指導能力。

2.加強職業病危害前期預防,組織開展全省職業危害現狀調查和塵毒危害嚴重行業領域專項治理,指導推進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申報、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評價、員工職業健康檢查、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制度落實,全力組織開展塵肺病防治攻堅行動。

3.加強職業病監測體系建設,做好員工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統計分析監測工作,開展職業健康風險評估。

4.加強技術支撐體系建設,做好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換髮證、職業健康檢查機構、職業病診斷機構備案管理工作,加強職業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和專家隊伍建設。

5.落實職業病保障救助措施。規範用人單位勞動用工管理,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督促用人單位在與職工簽訂的勞動合同中明確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等內容。加大生活救助力度,將符合條件的塵肺病等職業病病人家庭及時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按規定及時給予臨時救助。

6.開展職業健康宣傳培訓工作,組織好2019年《職業病防治法》宣傳週活動。監督指導企業加強職業健康培訓,提高勞動者的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動員全社會參與,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權威性和新媒體的便捷性,通過報紙、電視、微博、微信等方式廣泛宣傳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普及職業病危害防治知識。在今年宣傳週期間,全省各地精心策劃,廣泛發動,注重實效,紮實推進,面向社會、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通過新聞通報、媒體報道、公益廣告、現場宣傳諮詢、專題培訓、網絡學習競賽、深入企業社區宣傳諮詢、職業健康服務等多種多樣形式,開展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和職業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活動。

此次活動由省衛生健康委、省民政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醫療保障局、省總工會、杭州市衛健委、餘杭區人民政府聯合舉辦。據悉,省級層面宣傳活動除了職業病防治法宣傳週啟動儀式外,還將開展《職業病防治法》宣傳週線上知識競賽、科普進社區、網絡宣傳等系列活動。

【知識鏈接】

一、勞動者懷疑自己得了職業病怎麼辦?

1.勞動者可以在用人單位所在地、本人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依法承擔職業病診斷的醫療衛生機構進行職業病診斷。

2.申請職業病診斷需要提供的資料:①職業史、既往史;②職業健康監護檔案複印件;③職業健康檢查結果;④工作場所歷年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資料;⑤診斷機構要求提供的其他必須的有關資料。

二、《職業病防治法》賦予勞動者的權利:

1.獲得職業衛生教育、培訓。

2.獲得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療、康復等職業病防治服務。

3.瞭解工作場所產生或者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危害後果和應當採取的職業病防護措施。

4.要求用人單位提供符合防治職業病要求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改善工作條件。

5.對違反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為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

6.參與用人單位職業衛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對職業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三、用人單位主要職業病防治規定

1.落實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三同時”制度。

2.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責任制,加強職業病防治管理。

3.確保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濃度和(或)強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要求。

4.設置有效的職業病防護設施並保證有效運行。

5.為勞動者配備符合職業病防治要求的個人防護用品。

6.在工作場所與作業崗位設置警示標識、警示說明和職業病危害告知卡。

7.實施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和定期檢測與評價。

8.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和在崗期間的職業衛生培訓。

9.組織勞動者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職業健康檢查並建立監護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