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軍區老七師、獨立師 轉戰白山黑水 南下天涯海角

解放戰爭中,渤海區成千上萬的優秀子弟踴躍參軍參戰,他們在人生最風華正茂的歲月,毅然決然地穿上軍裝,扛起步槍,跟著黨的腳步,將五星紅旗插遍祖國大江南北,為新中國的成立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渤海軍區老七師、獨立師暨四十三軍是一支由渤海區子弟為主力的勁旅。

這支部隊先後被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7師、東北民主聯軍第6縱隊、東北野戰軍(第四野戰軍)第六縱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三軍,其中的第一二八師即為渤海軍區老七師。第一二八師在解放四平、攻克錦州和天津戰鬥中,敢打硬仗,屢立功勳,被譽為“攻堅老虎”。

參加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又作為東北野戰軍的先頭部隊率先南下。挺進華北華南,千軍萬馬過長江,率先打進廣州城,隨後挺進廣西,強渡瓊州海峽,解放海南島,是唯一一支由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的勁旅。

1945年10月,山東野戰軍第七師(即渤海軍區編成的第一個七師,俗稱“老七師”)和渤海軍區獨立師1.3萬多渤海軍區部隊,在楊國夫、劉其人、徐斌洲、龍書金等率領下,跨海北上,晝夜兼程挺進東北,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7師。

出關第一仗就是山海關阻擊戰,打響東北解放戰爭第一仗。這場阻擊戰以6個團1萬多人的兵力,抗擊國民黨兩個美式機械化軍6萬多人的進攻,為我黨大批軍政幹部進入東北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1946年10月,新四軍第三師第七旅與東北民主聯軍第七師(以七師和獨立師為主在東北組建)合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六縱隊。陳光任司令員,楊國夫任副司令員,劉其人任副政治委員,閻捷三任參謀長,徐斌洲任政治部主任。

1947年1月至3月中旬,東北民主聯軍第六縱隊“三下江南”(松花江以南),參加“四保臨江”作戰。1947年5月至翌年春,參加東北夏季、秋季、冬季三次攻勢作戰,攻克遼陽、鞍山、四平等地。 1948年1月,東北民主聯軍第6縱隊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第6縱隊。

在錦州戰役中,我軍主力部隊一縱、二縱、三縱、七縱、八縱等共計8個軍八九萬人,與當時守衛錦州的10萬敵人較上了勁。128師作為總預備隊參加了錦州戰役。

128師的基礎全是渤海區人民的子弟兵。他們驍勇善戰,在實戰中積累了豐富的攻城經驗,特別擅長使用炸藥連續爆破打巷戰,被稱為軍中的“攻堅老虎”。

當時的錦州城城牆堅固,一直被國民黨譽為“鐵城”。戰爭從早晨打響,一直打到第二天凌晨,整整打了一天一夜。最後,我軍向城牆西北角開炮,炸開了一個大口子,步兵和坦克互相配合,從這個缺口一下衝了進去。

消息一到總部,總部馬上嘉獎令說:“部隊投入縱深,發展迅速。望發揚‘攻堅老虎’的巷戰威力,爭取錦州戰役全部勝利。”

隨後,六縱參加了遼西會戰。東北野戰軍一舉殲滅了廖耀湘兵團。六縱在遼瀋戰役中共殲敵3.6萬餘人。

1948年11月,東北全境解放後,第6縱隊在遼寧黑山地區進行整編,按照全軍統一序列,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43軍。

1948年11月下旬,43軍入關,參加平津戰役。東總第三次“單調”第128師參加攻天津,為攻城總預備隊,殲敵8400餘人。

北平和平解放後,43軍與40軍組成南下先遣兵團,從華北平原冒雪出發,像一把鋒利的尖刀,直插至武漢東北黃安地區,配合二、三野戰軍發動渡江戰役。

1949年5月14日,43軍從團風、黃岡、蘭溪、蘄州至武穴的200多里地段上,強渡長江,解放了鄂東、贛北廣大地區。7月,參加湘贛戰役。

9月,43軍繼續南進,翻越梅嶺關,進軍廣東。10月14日,解放華南最大城市——廣州。

1949年11月中旬,43軍奉命由廣州隱蔽西進,參加粵桂邊戰役,由南往北打,先在北流將敵第11兵團部和58軍大部殲滅,斃敵兵團副司令官胡若愚。

12月6日,43軍一部突然出現在欽縣小董圩,配合第4兵團、第12兵團,將敵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及第10兵團殘部殲滅。此役43軍殲敵3.15萬餘名。

此後不久,43主力接到準備進佔海南島的電令,便毫不停留,立即回師東進。當時,守海南島的國民黨兵共有10萬人,有不少裝備精良的美式軍艦,守軍將領是國民黨陸軍上將薛嶽。大多數山東兵都沒有海戰經驗。部隊進行了3個月的海上練兵。

1950年4月,在瓊崖縱隊的配合下,43軍和40軍以木船為航渡工具,對海南島發起了總攻。在海南戰役中,共殲敵3.3萬餘人,其中,43軍殲敵1.7萬餘人。

從渤海區挺進東北的老七師、獨立師這兩支渤海子弟兵部隊,從1945年11月山海關保衛戰起,到1951年8月結束剿匪任務,行程數萬裡,參加主要戰役、戰鬥數百次,殲敵18萬,其中俘敵近14萬人。

1996年,第四十三軍番號撤銷,第一二八師改稱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第一二八師。2010年,武警第一二八師還先後赴上海和廣州參與了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的安保任務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